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5 道试题
1 . 东亚飞蝗是一种农业害虫,如何有效控制和防治东亚飞蝗的繁衍和扩散,一直是科学家们研究的重点之一。蝗卵的死亡原因有干瘪、霉烂及寄生三种,研究人员对3月降水量与越冬蝗卵霉烂死亡率的关系进行分析,并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利用寄生关系使越冬蝗卵大量死亡,属于生物防治
B.出生率和死亡率是东亚飞蝗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C.降水量等环境因素属于影响蝗虫种群的密度制约因素
D.若某年3月降水量多,则该年爆发蝗灾的概率较大
昨日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辽宁省高考生物冲刺压轴卷(六)
2 .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农牧业生产的现象描述和规律总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地虽瘠薄,常加粪沃,皆可化为良田”描述的是通过施肥改良农田的做法,农作物通过吸收有机肥中的有机物实现物质的循环再生和能量的多级利用
B.“无田甫田,维莠骄骄”描述的是农田中狗尾草的生长现象,狗尾草等杂草与农作物之间是种间竞争关系
C.“毋覆巢,毋杀胎夭飞鸟,毋麝卵”描述了对动物资源利用时,应避免捕杀幼年个体,这样有利于维持种群正常的出生率,防止种群衰退,实现可持续发展
D.“去其螟螣,及其蟊贼、无害我田稚”描述了农业生产应避免虫害,体现了合理调整能最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流向对人最有益的部分
3 . 自疏现象是一种同种植物或固着性动物因种群密度过大而引起种群个体死亡,进而密度减少的现象。下图表示废弃茶园中某种茶树数目和单株株高的关系,这与生态学描述的自疏现象高度吻合。下列关于种群密度及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废弃后由茶树的高度变化推测茶园的垂直结构更加复杂
B.宜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茶园中某土壤小动物的种群密度
C.茶树种群出现自疏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光照、无机盐等资源有限
D.废弃后该茶园中茶树种群数量变化表现为典型的“S”形增长
4 . 亚洲象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亚洲象在中国的主要栖息地位于我国云南南部的西双版纳国家自然保护区。回答下列问题:
(1)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中,碳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_____ 形式进行,分解者在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2)当野外生活的象群遇到食物和水源短缺时,会分工去远距离寻找食物和水源,大象的远距离通讯能通过灵敏的鼻子嗅觉来实现,该过程大象利用的信息种类是___________,说明信息传递具有的作用是_______
(3)有些捕食者总是沿着被捕食者栖息地的边界觅食,并可深入到某一固定深度。人类活动对野生物种生存环境的破坏,使得某些物种的栖息地丧失和碎片化。栖息地碎片化后,西双版纳国家自然保护区亚洲象种群数量会减小,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答一点)。
(4)建立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后,该地区的物种数量逐渐恢复,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该过程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稳定性。
昨日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上高县上高二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将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混合培养时,双小核草履虫占优势而大草履虫消亡。将双小核草履虫与另一种袋状草履虫混合培养一段时间后形成了共存的局面,但两者的种群密度均低于单独培养。仔细观察发现,双小核草履虫多生活于培养器的中上层,主要以细菌为食,而袋状草履虫生活于底部,以酵母菌为食。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双小核草履虫与大草履虫和袋状草履虫之间均为种间竞争关系
B.双小核草履虫与大草履虫不能共存的原因可能是两者利用相同的食物资源
C.相同条件下单独培养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时,种群数量趋势呈“J”形增长
D.双小核草履虫和袋状草履虫共存时,两者发生了食性和栖息环境的分化
7日内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试题
6 . 研究草原上某昆虫种群(破坏生态环境)的变化规律以及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对于有害动物的防治、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采用样方法调查该昆虫卵的密度,能够准确反映出该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B.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为b的前提条件是食物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其他竞争物种等
C.昆虫的种群数量围绕着K值上下波动,气候是影响种群数量波动的非密度制约因素
D.可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破坏该种群的性别比例,通过降低出生率来控制种群密度
7日内更新 | 116次组卷 | 2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友谊县高级中学2023-2024年学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生物模拟试题(一)
7 . 研究发现,某些动物种群有一个最适的种群密度,种群密度过大或过小都可能对种群增长产生抑制性影响,这一现象被称为阿利氏规律。下列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
A.种群密度过小时,种群数量更易保持“J”形增长
B.种群密度过小时,火灾等自然灾害对种群的作用强度小
C.种群密度过大时,种内竞争加剧会导致死亡率下降
D.最适种群密度时,种群的增长率大于种群密度过小时
7日内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协作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
8 . 蛇岛位于辽东半岛最南端,主要分布着我国特有的物种蛇岛蝮,同时也是东北亚大陆候鸟迁徙的主要通道。由于蛇岛蝮缺少天敌和淡水资源,仅以每年春秋两季迁徙经过蛇岛的小型鸟类作为主要的食物来源,因此食物和生态因子成为限制蛇岛蝮种群数量的主要因素。
(1)蛇岛岩石裸露,从主峰山脊延伸下降,形成6个沟系,其中栾树林主要分布在各沟的阳坡,草甸分布在海拔100米以上的山脊,这体现了蛇岛群落的______结构。
(2)某年科研人员用标记重捕法调查了蛇岛蝮的种群数量,初次捕获5796条,并做上标记,重捕条数为5339条,其中标记个体为1855条,则种群数量的估算值为______条(四舍五入取整数)。
(3)自从建立保护区以来,蛇岛始终处于封闭状态,因此蛇岛蝮种群符合“”形曲线增长的规律,经过近40年的调查发现,种群数量已经接近环境容纳量,根据已有数据并利用模型模拟理想环境中未来60年内蛇岛蝮种群的数量变化,结果如图甲所示。则在40年的调查过程中,蛇岛蝮种群的增长率的变化趋势是______,未来60年,限制蛇岛蝮种群数量上升的因素主要有______

(4)从蛇岛蝮的分布上看,蛇岛蝮在不同生境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并略有季节变化。如图乙所示,蛇岛蝮在灌丛分布较多;但研究发现蛇岛鸟类大多在灌丛与树林的边缘活动,灌丛和树林内部鸟类较少,结合上文推测蛇岛蝮在灌丛内部的数量很______,密度______。秋季时,草甸中的草比春季时更茂盛,而蛇的数量有所下降,而灌丛中蛇的数量有所增加,推测原因可能是______
(5)蛇岛蝮捕猎时可以通过颊窝的感热细胞,准确地探测到外界的热力,然后通过三叉神经发出神经冲动产生信号,传递到大脑的视觉四叠体,大脑再根据热力的分布产生猎物的完整影像,蛇岛蝮通过热成像系统捕猎,用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信息,体现了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
7日内更新 | 74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押题卷 生物学(八)
9 . 原产巴西的水花生能通过节部生根形成不定根迅速繁殖,引种入我国后逃逸野外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科研人员就干旱和涝渍胁迫对入侵物种水花生生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其实验设计如下表,结果如下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实验组

高度干旱HD

中度干旱MD

低度干旱LD

参照组CK

低度涝渍LW

中度涝渍MW

高度涝渍HW

每周浇水

400mL

500mL

600mL

700mL

800mL

900mL

1000mL

A.资源充足情况下,引入新环境的种群在一定时间内都会呈“J”形增长
B.调查水花生的种群密度来判断其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时,宜选用样方法
C.随干旱程度和涝渍程度的增大,两者对水花生的生长抑制能力均在增强
D.影响水花生种群数量变化的非密度制约因素除干旱外,还有CO2、气温等
7日内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生物试题
10 . 自然界的生物种群大多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一方面,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都能影响种群的数量变化;另一方面,种群可通过自我调节使数量保持平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数量的相对稳定和有规则波动主要与非密度制约因素有关
B.气候等非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往往是综合性的
C.改变培养温度会影响草履虫的数量,温度属于密度制约因素
D.密度制约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不能通过反馈调节机制实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