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2018年,我国全面推行的河长制是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是解决我国复杂水问题、维护河湖健康生命的有效举措。图甲为某城市人工湖生态系统中的部分食物网。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人工湖生态系统中不同的鱼类分布在不同的水层中,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结构。
(2)图乙为对该人工湖中不同面积样方中物种丰富度调查的结果,你认为调查该人工湖中物种丰富度时,应选取的样方面积最佳为图乙中________
(3)若鲤鱼大量减少,则短期内野鸭的数量将会________
2 . 普氏野马是世界上唯一存活的野生马,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主要分布于我国新疆、甘肃、内蒙古等地,以荒漠上的芨芨草、梭梭、芦苇等植物为食。请分析回答:
(1)为了准确了解普氏野马的生存状态,预测其数量变化趋势,需要调查种群的数量特征,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_____________;研究人员通过航空遥感技术拍照,并利用计算机识别、分析处理这些照片上普氏野马的影像,以统计其数量。与标记重捕法相比,该方法的优势有____________(至少答一点)。
(2)近年来,国家通过设立自然保护区,使普氏野马种群数量逐年增加。据此推测,引起普氏野马种群数量增加的原因可能有____________(至少答两点)。为了更好的保护普氏野马,同学们展开了讨论:甲同学提出应该大量捕杀它的捕食者,乙同学认为群落中捕食者的存对于普氏野马种群的发展有重要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乙同学提出这种观点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
2024-04-28更新 | 12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泸州市高三下学期三模理综试题-高中生物
3 . 干旱裸露的荒地是蝗虫最佳的产卵场所。几十年来,过度放牧及高温干旱等异常气候导致呼伦贝尔天然草场退化和沙漠化,同时为蝗虫的猖獗创造了有利条件,导致呼伦贝尔草原蝗虫数量爆发式增长,进一步加速了草场的退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温度和湿度是影响蝗虫数量的非密度制约因素,通常可用样方法调查蝗虫卵的密度
B.草场退化和蝗虫数量增长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属于生态系统的负反馈调节
C.草原上放养牲畜前需要考虑环境容纳量,这遵循了生态工程的自生原理
D.喷洒高效农药能快速杀灭蝗虫,因此是防治蝗虫最有效的措施
4 . 梨小食心虫是梨树等多种果树的主要害虫之一。科研人员利用性信息素迷向技术在田间高剂量、多位点释放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掩盖雌虫释放的性信息素气味,使雄虫无法找到雌虫,降低成虫交配概率,以达到防治目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梨小食心虫是影响梨树种群数量变化的密度制约因素
B.该技术通过改变梨小食心虫的性别比例降低其出生率,不易发生虫害的反弹
C.该技术属于生物防治,其作用原理说明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
D.果树在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中发挥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3-24高二上·山东德州·期末
单选题-单选 | 较易(0.85) |
5 . 自然界中种群的数量变化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随种群密度的增长,不同因素(a、b、c)对种群死亡率的影响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和b属于密度制约因素,c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
B.种群数量超过K值时,a因素的制约作用会减弱
C.传染病在密度大的种群中更容易传播,可用c代表
D.寒流对某种食草动物种群密度的影响,可用b表示
2024-02-04更新 | 86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蓬溪县蓬溪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生物试题
6 . 俗话说“旱极必蝗”,在干旱年份,土壤变得坚实,地面植被稀疏,干旱裸露的荒地是蝗虫最佳的产卵和孵化场所。阴潮多雨的环境易使传染病在蝗虫间发生,发生蝗灾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若遇气候干旱,蝗虫的环境容纳量会增大
B.使用性外激素防治蝗虫的方法属于生物防治
C.通过鸟类防治蝗虫属于利用非密度制约因素
D.阴潮多雨环境中蝗虫的K值小于干旱裸露环境
2024-01-27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生物试题
7 . 人工节制生育是指人为取走巢中部分卵和幼鸟。为了对大山雀种群动态进行研究,科学家在大山雀产卵后进行人工节制生育操作,统计当年幼鸟和成鸟数量并计算存活率,下表为部分实验数据。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项目

繁殖亲鸟数量(对)

巢中所含幼鸟初始数量(只)

存活率(%)

幼鸟

成鸟

对照年

52

274

26

11

实验年(人工节制生育)

55

140

54

20

A.与对照年相比,实验年大山雀成鸟的存活率明显下降
B.对照年幼鸟存活率比实验年低的原因可能是食物不足
C.人工节制生育不会改变大山雀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D.可以用标记重捕法来调查大山雀成鸟的种群密度
8 . 如图表示东亚飞蝗入侵某地的种群数量变化。研究发现东亚飞蝗繁殖力惊人,雌虫不交配时能进行孤雌生殖,即未受精的卵细胞也可以孵化和正常发育。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J”型增长的东亚飞蝗种群,其λ值不随时间而变化
B.任何种群进入新环境的初期都会按照“J”型曲线增长
C.为彻底避免蝗灾的发生,应控制东亚飞蝗种群数量为0
D.通过性引诱剂捕杀雄性飞蝗,一定能有效控制种群数量
2024-01-24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巴中市2023-2024学年高二1月期末生物试题
9 . 我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关于生物学知识的论述。下列对我国古代诗词中的生物学知识阐述错误的是(       
A.“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体现了群落的季节性
B.“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体现了物种间的竞争关系
C.“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体现了植物向光生长的特性
D.“霜中蚱蜢冻欲死,紧抱寒梢不放渠”体现了非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的影响
2024-01-24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巴中市2023-2024学年高二1月期末生物试题
10 . 分布在云南省高海拔地区混交林中的大树杜鹃是一种高大的乔木,有性繁殖,自然杂交的结实率很低。大树杜鹃林下凋落物厚,使其种子难以到达土壤基质层,因而在自然环境中发芽率极低,且幼苗生长缓慢,现已成为濒危物种。请回答:
(1)因大树杜鹃种群数量极少,因此调查其种群密度的方法是________。科研人员判定大树杜鹃种群数量将趋于稳定,提出该判定的依据是基于调查了该种群的________
(2)影响大树杜鹃种群数量变化的非生物因素可能有________(至少答出两种),生物因素可能有________(至少答出两种)。
(3)有人建议,人工清除林下的凋落物可以提高大树杜鹃的________,促进种群数量增长。这一建议有道理,但是也会对大树杜鹃的生长造成一定的影响,理由是________
(4)研究人员探究了赤霉素对大树杜鹃种子萌发的影响,得到如下结果:

赤霉素(mg/L)

初始萌发时间(d)

平均萌发时间(d)

最终萌发时间(d)

0

9.67

13.64

84.67

100

8.00

10.68

87.33

200

7.00

10.35

88.67

500

7.00

9.18

95.33

1000

6.67

8.05

96.00

注:初始萌发时间是第一粒种子萌发所用的时间;最终萌发时间是最后一粒种子萌发所用的时间。
①据表推测,在自然条件下,大树杜鹃种子平均萌发时间较长的原因可能是种子萌发早期,自身分泌的赤霉素含量________,分析表中数据,支持该推测的理由是________。随着外源赤霉素浓度上升,大树杜鹃种子最终萌发时间延长的原因,可能是随着萌发时间的延长,外源补充的赤霉素可能导致赤霉素总量增加,对种子萌发起________作用。
②研究人员欲就提高大树杜鹃种子萌发率继续进行研究,请你为他们提出一个新的研究问题(方向):________
2024-01-21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自贡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