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下列对影响种群数量的密度制约因素和非密度制约因素的分析,错误的是(       
A.食物、空间等因素对种群数量的影响与种群密度的大小有关
B.气温、干旱、火灾等因素对种群数量的影响与种群密度无关
C.季节变化导致森林群落的物种组成发生变化,这属于群落演替
D.天敌可以通过影响某一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来影响种群密度
2024-05-29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天一大联考(山东)模拟预测生物试题
2 .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农牧业生产的现象描述和规律总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地虽瘠薄,常加粪沃,皆可化为良田”描述的是通过施肥改良农田的做法,农作物通过吸收有机肥中的有机物实现物质的循环再生和能量的多级利用
B.“无田甫田,维莠骄骄”描述的是农田中狗尾草的生长现象,狗尾草等杂草与农作物之间是种间竞争关系
C.“毋覆巢,毋杀胎夭飞鸟,毋麝卵”描述了对动物资源利用时,应避免捕杀幼年个体,这样有利于维持种群正常的出生率,防止种群衰退,实现可持续发展
D.“去其螟螣,及其蟊贼、无害我田稚”描述了农业生产应避免虫害,体现了合理调整能最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流向对人最有益的部分
3 . 自疏现象是一种同种植物或固着性动物因种群密度过大而引起种群个体死亡,进而密度减少的现象。下图表示废弃茶园中某种茶树数目和单株株高的关系,这与生态学描述的自疏现象高度吻合。下列关于种群密度及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废弃后由茶树的高度变化推测茶园的垂直结构更加复杂
B.宜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茶园中某土壤小动物的种群密度
C.茶树种群出现自疏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光照、无机盐等资源有限
D.废弃后该茶园中茶树种群数量变化表现为典型的“S”形增长
4 . 桔小实蝇繁殖能力强、寄主广泛,对农林业危害性极大。自然条件下秸小实蝇成虫雌雄性比为1:1,研究人员利用诱蝇醚(人工合成性处激素诱捕法分别于2003、2007 和 2010年对某地桔小实蝇种群动态进行了全年监测,结果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通过诱捕法收集到的桔小实蝇雌雄比例接近1:1
B.三年监测结果显示、各地桔小实蝇种群几乎没有增长
C.防治桔小实蝇的最佳时期为每年的6月份
D.桔小实蝇种群数量增长明显受到温度的制约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图表示出生率和死亡率与种群数量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a点可表示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B.由图可知,λ为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值
C.有害动物的防治应在种群数量处于低点时进行
D.保护大熊猫的根本措施是使保持区的a点增大
2024-03-30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枣庄市高三3月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6 . 根据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的报告,从1970年到2014年,野生动物种群数量消亡了60%。“种群存活力”分析是一种了解种群灭绝机制的方法,该方法以“种群在200年内的灭绝概率小于5%”作为种群可以维持存活的标准。研究人员用这种方法对某地大熊猫的种群存活力进行了分析,结果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随着环境阻力的减小,维持种群存活的最小初始规模会减小
B.初始种群规模、环境阻力的大小对该地大熊猫存活力均有影响
C.在没有环境阻力的情况下,种群的数量会呈“J”形增长
D.人类对环境破坏超出一定限度后,任何初始种群规模的生物种群最终都可能灭绝
7 . 为掌握蛾类种群构成及其消长规律,研究人员对某地一年中各月主要蛾类平均密度进行统计并绘制曲线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1~5月份,苹果蠹蛾的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
B.苹果蠹蛾是影响小菜蛾种群数量的非密度制约因素
C.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消灭蛾类属于生物防治
D.苹果蠹蛾和小菜蛾的环境容纳量呈现季节性变化
2024-03-07更新 | 29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临沂市高三3月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8 . 影响种群数量的因素可分为密度制约因素和非密度制约因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非密度制约因素对种群数量的作用存在反馈调节
B.种群的相对稳定和有规则的波动与密度制约因素有关
C.密度制约因素可调节非密度制约因素对种群的作用结果
D.种群数量超过环境容纳量时,密度制约因素对种群的作用增强
2024-02-27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德州市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生物试题
9 . 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一片草地上的所有灰喜鹊是一个灰喜鹊种群
B.“J”型曲线数学模型公式中λ代表的是增长率
C.样方法估算种群密度时,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做为种群密度估计值
D.迁入率和迁出率也是影响种群密度变化的因素
10 . 棉花在蕾期(一般是 6月中旬至7月上旬)和铃期(8月中下旬)不受害虫影响是棉花高产的保证。影响棉花产量的主要害虫是棉盲蝽。为了解棉盲蝽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数量变化,进行了相关研究,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

(a)中峰型 干旱年
(b)双峰型 涝年
(c)前峰型 先涝后早年
(d)后峰型 先早后涝年
A.在干旱年份,棉花产量受棉盲蝽的影响较轻
B.先涝后旱年份与先旱后涝年份相比,前者棉盲椿对棉花产量的影响更大
C.在四种气候条件下,棉花产量受棉盲蝽的影响最大的是涝年
D.气候属于影响种群的非密度制约因素,掌握气象数据有利于选择合适时间合理防治害虫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