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某生物兴趣小组在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时,将酵母菌接种到含有10mL液体培养基的试管中进行通气培养,定时取样计数并测定培养液的pH,结果如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样品

1

2

3

4

酵母菌数量(×103个/mL)

1210

820

1110

1000

pH

4.8

5.4

3.7

5

A.培养液的pH以及培养温度等均是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密度制约因素
B.抽样检测时,先吸取培养液滴在血细胞计数板的计数室上,再盖上盖玻片
C.利用台盼蓝染色法可统计培养液中活酵母菌的数量,其原理是细胞膜的功能特性
D.根据表格信息分析,最早取样的应是样品2,且样品3的取样时间应早于样品1
2024-03-08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琼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全真模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
2 . 治理河流污染是保护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重要任务。在海南某河流污染治理的过程中,研究人员根据该河流中部分生物之间的关系,绘制了如图1所示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其中a表示由蓝细菌流向浮游动物甲的能量数值,依此类推。请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1分析,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___________。浮游动物甲与浮游动物乙的种间关系为______。若该生态系统中只存在图1所示食物网,则浮游动物乙和黑鱼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
(2)为探究黑鱼密度对水体中浮游动物乙密度的影响,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已知C0∼C4组的黑鱼密度分别为0条/L、10条/L、20条/L、30条/L、40条/L。根据实验结果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

   

(3)当河流受到轻微污染时,其生态平衡并不会遭到破坏,这是因为_______,其调节机制是____________;受到严重污染的河流通过治理后可再次达到生态平衡状态,生态平衡是指______
3 . 某地人工柳树林中,林下几种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平均值,单位:株/m2)随林木郁闭度(林冠层遮蔽地面的程度)变化的调查数据如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郁闭度

0

0.2

0.4

0.6

0.8

1.0

一年蓬

15.3

13.5

10.8

7.4

4.3

2.4

加章大一枝黄花

10.4

9.5

6.1

5.6

3.0

1.2

刺儿菜

3.7

4.3

8.5

4.4

2.2

1.0

A.刺儿菜为阴生植物,郁闭度为0.4左右时更适合生长
B.三种草本植物间的相互影响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
C.与1.0的郁闭度相比,郁闭度为0时一年蓬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D.林下三种草本植物的生态位完全相同
2024-02-23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省直辖县级行政单位琼海市琼海市嘉积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