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2 道试题
1 . 如图表示一种夜蛾的蛹发生滞育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则下列有关分析中错误的是(       
A.图中所示的影响夜蛾滞育的环境条件主要是温度和日照时数
B.当日照时数相同时,温度越低,则夜蛾的滞育率也越高
C.温度20℃时,日照时数越长,则滞育率越低
D.当温度30℃,日照时数为12小时时,这种夜蛾的滞育率约为80%
2024-04-05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景胜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
2 . 环境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即生态因子,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耐受的最高点和最低点之间的范围称为生态幅。甲、乙两种海蟹关于温度的生态幅如图所示,它们在合适的温度条件下才能进行生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生态因子既可来自无机环境,也可来自生物群落
B.温度是影响甲、乙海蟹种群数量的非密度生态因子
C.可推断甲海蟹种群数量在b~c温度范围时呈“J”形增长
D.竞争将导致甲、乙海蟹关于温度的生态幅向d~e减小的方向发展
3 . 小球藻是单细胞绿色藻类,大约10h分裂一次,其死亡个体叶绿素a含量降低。研究人员吸取小球藻培养液,统计其种群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第2天时小球藻的种群增长速率最快
B.第4天后浓度下降可能是因为营养不足
C.第5天小球藻红光吸收量大于第3天
D.第6天小球藻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
4 . 研究小组对某原始森林被砍伐后形成的新森林中的雪松及其害虫——松大蚜进行了研究,图1为该森林一个区域内雪松的个体分布图,图2为雪松的雌球果枝及种子示意图,图3为雪松及松大蚜的种群数量动态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森林从演替的角度分析属于_________。调查雪松种群密度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
(2)由图1分析,雪松在该区域的个体分布类型属于_______(填“均匀”“随机”或“集群”)分布型。由图2分析,造成该分布类型的原因是_______
(3)图3中,S点为稳态平衡点,X点为不稳态平衡点(又称灭绝点)。当雪松种群数量低于X点时,雪松种群就会走向灭绝。当雪松种群数量高于X点时,种群数量能回升到S点,并在S点附近波动。对比松大蚜与雪松的种群数量动态曲线图,从图中分析松大蚜很难被彻底消灭原因是_________
(4)竞争排斥原理是指占有相同或相似的生态位的两个物种,为了争夺有限的食物、空间或其他环境资源,大多不能长期共存,除非环境改变了竞争的平衡,或者两个物种发生生态位分离,否则将会导致一个物种完全取代另一个物种的现象。该森林中松大蚜的天敌为七星瓢虫,为了减少松大蚜的危害,拟引入以松大蚜为食的新物种,在不改变环境的情况下,要想引入成功,从生态位的角度考虑,新物种需满足的条件有_______
2024-04-03更新 | 14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甘肃省兰州市高三下学期开学诊断考试生物试题
5 . 河马的入侵
上世纪80年代,一个毒枭将4只河马从非洲带到了哥伦比亚,养在私人庄园里,30年间,河马数量由4只增长为50多只。在非洲,河马会被狮子、鳄鱼捕食,在哥伦比亚,河马现已成为最大的入侵物种。河马白天在水里,晚上上岸,一天能吃掉40公斤水草,并排出大量粪便,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导致藻类大量繁殖,进而威胁鱼类生存。
(1)根据材料分析,在河马生存的环境中,能量流动的起点是______,河马属于第____营养级。
(2)下列编号①~④中,能正确表示能量流动方向的是_____,能正确表示信息传递方向的是________。(编号选填)
①河马→狮子        ②河马↔狮子        ③狮子→河马       ④狮子↔鳄鱼
(3)在非洲,河马7岁性成熟,而在哥伦比亚,河马3岁即可繁殖。由此可知,哥伦比亚地区河马种群数量的变化直接受________影响。请提出降低哥伦比亚河马数量的合理性建议(一条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
(4)水体富营养化影响鱼类生存的原因是         
A.高密度的藻类大量消耗水中的氧气,使鱼类缺氧死亡。
B.高密度藻类粘附于鱼鳃上,阻碍了鱼类呼吸并导致鱼类窒息死亡。
C.高密度藻类进行呼吸作用产生大量酒精,导致鱼类酒精中毒死亡。
D.缺氧使厌氧微生物增加,分解尸体产生硫化氢、甲烷等有毒物质,加重鱼类死亡。
(5)河马从非洲迁入哥伦比亚后,可能发生________。
A.基因突变B.基因重组C.自然选择D.定向变异
2024-04-03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上海市奉贤区高三下学期学业质量调研生物试题
6 . 淳朴智慧的中国人民积累了大量的种植经验,明代徐光启在《农政全书》中提到“故涸泽者,蝗之原本也,欲除蝗,图之此其地矣”,“种棉二年,翻稻一年,草根溃烂,土气肥厚,虫螟不生”,“种黄栗之法:治地成畦,约一尺二寸成行分种,空地之中,仍要种豆”。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欲除蝗应图涸泽之地”,指通过改造蝗虫发生地提高成虫的死亡率
B.“草根溃烂,土气肥厚”,腐烂的草根为农作物提供了有机物和无机盐
C.棉稻水旱轮作能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主要是改变了生态环境和食物链,使害虫无法生存
D.“空地之中,仍要种豆”的主要目的是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2024-04-03更新 | 16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常德市高三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7 . 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简称“三有名录”。寿带鸟最近被加入“三有动物保护名录”,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寿带鸟的食物和天敌都属于影响该种群数量的密度制约因素
B.野生动物的经济、科学研究价值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C.对该鸟栖息地、天敌、增长曲线、年龄结构的研究都属于种群范畴
D.对于数量极少的濒危生物可以用逐个计数法获得种群密度等研究数据
8 . 零增长线又称生态位边界,是一种生物在利用某些必需资源时能生存和繁殖的边界线。线上每一个点所对应的资源组合仅允许种群维持自身大小不变,若资源组合低于这个范围,则一段时间后,种群无法生存和繁殖。为探究同一地区梅尼小环藻和美丽星杆藻两个物种在不同的资源组合情况下能否共存,科学家分别研究了两个物种对两种必需资源的零增长线,如下图实线所示。已知其余条件均充足且适宜,请回答以下问题:
   
(1)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研究植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________等方面。
(2)若初始环境资源处于 A 点且没有资源补充,在两种群共存的情况下,初始一段时间内,美丽星杆藻种群年龄结构处于________型,梅尼小环藻种群年龄结构处于________型。
(3)环境资源处于区域②时,________在种间竞争中处于劣势,主要限制因素是_________
(4)若两种群只在区域④实现了共存,环境资源处于 B点时,种间竞争中_________将获胜,原因是________。由此推断,两物种同时出现在该地的情况下,一段时间内环境资源处于区域________(填序号)时,该地梅尼小环𤂋将被淘汰。
2024-04-02更新 | 30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2024年3月高三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9 . 每年6月前后,当夜幕降临时,华南国家植物园的树林中常有成群萤火虫穿梭飞舞,宛若星河落入林间,雨后更显梦幻和浪漫。萤火虫利用发光向异性发出求偶信号,但驱蚊水、闪光灯会干扰萤火虫的繁殖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萤火虫发光由细胞中的ADP直接提供能量
B.种群密度是萤火虫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C.水分对萤火虫种群来说,是一种密度制约因素
D.驱蚊水和闪光灯对萤火虫来说是行为信息
10 . 太原市西山地区通过多年的生态修复工程,实现了从满目疮痍到“郁郁苍苍三十里”的华丽转身,并于2023年被命名为国家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是新时代“两山”理念的生动实践。请回答下列问题:
(1)西山地区的生态恢复,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还提高了社会和经济效益,这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的_______原理。
(2)为加快修复西山地区生态环境,人们在植被恢复方面采用了草本、灌木、乔木等混种模式,提高了植物对_______等环境资源的利用能力,同时还需要考虑_______,不能让植物数量超过环境承载力的限度。
(3)近年来,山西省省鸟褐马鸡在西山地区的数量明显增加,说明逐步恢复的生态环境为褐马鸡的回归提供了______________。下图是能量流经该褐马鸡种群的示意图,图中C表示______________;被分解者利用的能量可用图中_______(填字母)表示。
   
2024-03-31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西省太原市高三高三下学期一模理综试卷-高中生物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