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某同学完成“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时,图1为利用血细胞计数板(1mm×1mm×0.1mm)通过显微镜观察时,实验第6天对酵母菌培养液稀释100倍后的统计结果。图2为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数量的变化情况。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实验第6天(图1)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量约为5×108个/mL
B.该实验不需要另外设置对照实验
C.取样时为避免吸到培养液底部的死菌,滴管应轻轻吸取,避免溶液晃动
D.图2中de段发生的原因可能与营养物质的消耗、pH的改变等有关
2 . 某兴趣小组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将酵母菌培养液稀释1000倍后,经等体积台盼蓝染液染色后,用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进行计数,观察到一个中格的菌体数如下图所示。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血细胞计数板使用时,应先在计数室上方加盖玻片,再沿凹槽边缘滴加样液
B.为了避免酵母菌增殖对实验结果造成的影响,滴加培养液后需立即计数
C.计数同一样品时,可对同一计数板上的五个计数室计数,再取平均值
D.若图示中格内酵母菌数量代表所有中格酵母菌数量的平均数,则培养液中酵母菌的密度为4.5×109个·mL-1
3 . 某同学运用图1所示计数板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可能观察到的细胞分散情况如图2所示。下列有关推断正确的是(       

A.该血细胞计数板上有2个计数室,计数室的高度为1mm,使用前后都需要清洗
B.使用时应该先盖盖玻片,再滴培养液,待培养液自行渗入计数室后立即计数
C.若实验中多次出现图2中c的现象,可能是样液未充分摇匀或稀释倍数不够所致
D.经等体积台盼蓝染色后观察,每个中方格平均有6个酵母菌,则10ml培养液中酵母菌有3×107
4 . 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时,进行如下图所示的操作。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按照图示方法操作,统计出来的数据比实际值偏小
B.用吸管从培养液底部吸取酵母菌培养液,从H型凹槽处加样
C.计数室有16个中方格时,选择左上、左下、右上、右下中方格计数
D.实验结束后,血球计数板用试管刷蘸洗涤剂擦洗、晾干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图甲是草原中的黑线姬鼠数量变化曲线图,图乙表示某同学进行“探究酵母菌数量变化”实验得到的曲线图。该同学的具体操作为:先向试管中加入10mL无菌马铃薯培养液,再向试管中接种酵母菌,之后将试管置于适宜环境中连续培养,每天定时取样,计数,并绘制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分析,图中阴影部分表示______,图甲中曲线Ⅱ表示在草原中投放了一定数量的蛇之后,黑线姬鼠的数量变化曲线。若投放的蛇因不适应当地草原的环境部分死亡,则图中的α的角度将会______(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
(2)某农田面积约3hm2,研究小组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了20只,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了15只,发现其中有5只不带有标记,该农场黑线姬鼠种群密度约为______只/ hm2,若捕获的部分带标记的个体已经死亡,则所得数据与实际结果的关系为______(填“偏高”或“偏低”或“基本无差异”)。
(3)黑线姬鼠大量繁殖导致植被破坏、加速土壤风蚀,对于有害生物的防治技术方法大致有三种,目前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利用对人类生存环境无污染的、有效的防治方法是______
(4)为了绘制得到图乙,可采取______的方法每天对酵母菌数量进行调查。图丙是b时刻用血球计数板(400个小方格总体积为1mm×1mm×0.1mm),测得的酵母菌分布情况,若以该中方格的酵母菌数代表整个计数室中每个中方格酵母菌数的平均值,视野中计数范围内的酵母菌有三分之一被台盼蓝染色,则1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K值约为______个。
(5)一个血球计数板中有__个计数室,本实验相关操作及分析错误的有____
A若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可使用无菌水稀释后重新取样计数
B.使用血细胞计数板时,应先滴加培养液再盖盖玻片,以避免计数室产生气泡
C.待酵母菌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在显微镜下对计数室中的酵母菌逐个计数
D.当酵母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种群数量将一直围绕K值上下波动
(6)将某种单细胞菌接种到装有10mL液体培养基的试管中,培养并定时取样进行计数。计数后发现试管中该种菌的总数达到W时,种群数量不再增加。若将起始细胞数量加倍,其他条件不变,该种群数量为______时,种群增长最快。
6 . 科研人员开展酵母菌培养实验,图是摇瓶培养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有(       
A.培养初期,酵母菌因种内竞争强而生长缓慢
B.该实验中酵母菌计数应采用平板划线法
C.转速150r/min时,预测种群增长曲线呈“S”型
D.该实验中培养基的成分包括葡萄糖、水、无机盐和琼脂等
7 . 某同学为了研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下图所示的实验。请据图回答:

(1)用血球计数板制片时,应先盖盖玻片还是先滴加酵母菌培养液?_____
(2)左下图是一块血球计数板正面示意图,其上有_____个计数室。右下图是计数室中—个小格的酵母菌分布示意图(●代表酵母菌),计数时该小格中酵母菌数量应计为_____个。

(3)该同学从试管中取样前,发现酵母菌大都沉淀在试管下部,所以取样前应先_____,然后取样。若该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酵母菌密度过大,无法计数,则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
(4)实验结束后,血球计数板应该如何清洁处理?_____
2022-01-23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建平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0月月考生物试题
8 . 为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因素,某生物兴趣小组将等量的酵母菌分别接种到无菌水、5%葡萄糖溶液、马铃薯培养液和加入5%葡萄糖的马铃薯培养液中,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培养,定期取样计数,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取样前,应将培养液振荡摇匀
B.培养初期,酵母菌因种内竞争强而生长缓慢
C.加入5%葡萄糖的马铃薯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最快的时段是12~18h
D.在马铃薯培养液、5%葡萄糖溶液中培养的酵母菌种群数量无明显增长
2021-02-26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下学期期初调研考试生物试题
9 . 酵母菌是发酵工程常用的微生物,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广泛应用。某同学为了研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图1所示的实验。请据图回答:

(1)在吸取培养液制片前,要轻轻振荡几次试管,目的是______;滴加样液应在加盖______(选填“之前”或“之后”)。
(2)某同学制片后,将试管中的培养液摇匀并取样,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如图3所示的现象,则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图2是一块血球计数板正面示意图,该同学经过多次重复计数后,算得每个小方格中平均有 5 个酵母菌,则 1ml 该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总数有______个。
(3)为了进一步研究pH 对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请你简要写出实验的主要思路。______
2021-08-17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学业质量监测生物(必修)试题
10 . 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将酵母菌培养液稀释103倍后,用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进行计数,观察到图的视野。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应先在计数室上方加盖玻片,再滴加少量样液
B.计数同一样品时,可对同一计数板上的两个计数室进行计数,并取平均值
C.滴加培养液后应立即计数,以防止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底部
D.若仅依据图示结果,可以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密度为3.5×109个·mL-1
2021-03-01更新 | 13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宜兴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