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8 道试题
1 . 秧藕养鱼是一种池塘立体生态种养模式:水体的上层主要是以浮游植物为食物的鲢鱼,中层主要是以水生植物为食的草鱼,底层主要是以软体动物为食的青鱼。某秧藕养鱼立体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如图,图中的英文字母表示能量(单位:KJ)。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可知,生产者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值为___________,该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行需要有机物的不断输入,原因是_____________
(2)图中字母d表示______________,植食性鱼类到肉食性鱼类的能量传递效率可表示为______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
(3)鱼塘的人工管理十分重要,若种植的莲藕数量过多,会造成鲢鱼减产,从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____。在夏季,可利用昆虫的趋光性,用____________诱捕池塘上空的飞蛾作为鱼类的补充食物。
(4)秧藕养鱼立体生态种养模式在生产实践中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从群落水平阐述其原理主要是_______________
(5)科研人员对水体中某种微生物种群数量进行调查。若吸取水样1mL并稀释100倍后,采用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计数,观察到的计数室中细胞分布如图所示,则1L水样中,该微生物的数量是_______________个。
(6)构建该立体池塘生态系统时,需充分考虑人类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面积,即______________;还需考虑所养殖生物的生态位差异、种间关系,并且使这些物种形成互利共存的关系等,即遵循生态工程中的______________原理。
2 . 某校兴趣小组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用葡萄糖溶液培养酵母菌,适宜条件下在培养瓶中培养,每天定时取样计数,连续测定7天。得出酵母菌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1使用的血球计数板有2个计数室,每个计数室有25个中格
B.培养瓶上层酵母菌较少,底层酵母菌较多,计数时应取中层溶液
C.滴加培养液后从一侧盖盖玻片,若观察视野如图2,则需要增加稀释倍数
D.图3视野内一个小格酵母,该小格酵母菌数目为7个
3 . 微囊藻是引发水华的常见蓝细菌之一,大量繁殖会危害水体动植物的生存。为控制微囊藻水华的形成,科研人员开展了棕鞭藻(一种真核藻类)及其培养液对微囊藻的生长及生理特性影响的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棕鞭藻是一类特殊的混合营养型生物,其细胞中具有____结构,可进行光合作用;棕鞭藻可借助自身的鞭毛捕食其他颗粒物,并通过吞噬进行摄食,据此分析,棕鞭藻的同化作用类型为____
(2)微囊藻也可进行光合作用,其光合作用与棕鞭藻的不同之处是____。富营养化水体中,微囊藻快速繁殖会覆盖水体,水生植物因缺乏____而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导致死亡;微囊藻分泌的蓝藻毒素会对鱼虾贝类产生毒性效应,并沿着____逐渐聚集,进而威胁人类饮食健康。
(3)调查水体中微囊藻的种群密度,可采用____法。下图1为经稀释103倍后,微囊藻在计数室(规格为1mm×1mm×0.1mm)的分布情况,据此估算1mL培养液中微囊藻的总数为____

(4)图2为单独培养和混合培养(1∶1)时微囊藻和棕鞭藻的种群密度,图3为棕鞭藻培养滤液(无棕鞭藻细胞)条件下的微囊藻种群密度。

①据图2分析,单独培养时,____的增长速率更高;共培养条件下,棕鞭藻可通过吞噬微囊藻获得营养,判断依据是____
②据图3可知,棕鞭藻培养液对微囊藻的种群增长起____作用。
③综合上述分析,棕鞭藻控制微囊藻的种群数量的方式有____
2024-05-06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生物试卷
4 . 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探究酵母菌种群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种群密度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如下实验:
第一步:配制无菌葡萄糖培养液和活化酵母菌液。
第二步:按下表步骤操作。
第三步:用血球计数板统计起始酵母菌数,并做好记录。
第四步:将各装置放在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
第五步:连续7天,每天取样计数,做好记录

装置编号

A

B

无菌马铃薯葡萄糖培养液/mL

10

10

活化酵母菌液/mL

0.1

0.1

温度(℃)

5

25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某同学用血球计数板进行计数时,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图1所示的现象,则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
(2)在计数时,按以下顺序操作____(填字母顺序),稍待片刻,待酵母菌细胞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再将计数板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计数。
A. 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
B. 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
C. 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
(3)步骤五中每天应____对两组酵母菌进行取样计数。计数时,研究人员将样液稀释10倍,采用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 mm×1 mm×0.1 mm)计数,观察到的计数室中细胞分布如图2,则1mL混合样液中含有酵母菌约为____个。
(4)对图2的中方格中酵母菌计数时,最佳计数路径是____(a ~d中选择填空)。一个血球计数板中有____个计数室。

(5)在实验过程中,若先滴加培养液后盖盖玻片,则计数时结果____(填“偏大”“偏小”“基本不变”)。实验结束后,用试管刷蘸洗涤剂擦洗血球计数板的做法是错误的,正确的方法是____
(6)实验小组的同学发现,B组酵母菌到了第6天种群数量开始下降,请分析下降的原因有____。(答出两点)
2024-01-12更新 | 17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I、随着天气变冷,甲、乙两地爆发了流感病毒引起的流行性感冒。为研制相应的疫苗,某药物研究所从甲、乙两地分别提取病毒样本(甲地:m型病毒;乙地:n型病毒),在某种哺乳动物体内进行注射实验,观察到机体内的抗体水平的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请分析回答问题:

   

II、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酵母菌开展相关探究实验。在500mL已煮沸、冷却的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培养液中接种一定量的活性酵母菌,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以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机体内首次产生抗体,首先需要_______个信号激活B细胞,并在由________产生的细胞因子的促进作用下,最终由浆细胞产生和分泌。
(2)流感病毒侵入机体细胞后,首先需要靶细胞、辅助性T细胞等使______细胞活化,该细胞使靶细胞裂解释放抗原,最终由抗体或其他免疫细胞消灭。
(3)研究人员在实验中第二次注射的是______;第三次注射后机体内参与免疫反应的细胞主要是_________。实验中第三次注射后,曲线的差异_________(填“能”或“不能”)说明机体对哪种流感病毒的免疫反应更加强烈。注射流感疫苗后人体内发生了________(填“细胞免疫”、“体液免疫”或“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反应,从而实现了人体对流感病毒的免疫预防。
(4)对培养液中酵母菌进行计数时,逐个统计是非常困难的,可用光学显微镜、血球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25×16,)等仪器进行抽样检测。每块血球计数板上有________个计数室。
(5)本实验中,不需要另外设置对照实验,原因是_____。在培养后期对培养液稀释100倍后,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显微观察到某中方格中酵母菌的分布情况如图3.若最终几个样方中平均数与其相同,则培养液中酵母菌的密度约为________个/毫升。

   

2024-05-08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东沟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生物试题
6 . 某研究小组用一定量的培养液在适宜条件下培养酵母菌,得出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如图1;同时在对某淡水养殖湖泊研究后,绘制了该湖泊中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如图2和碳循环过程如图3。图3中A~D代表生态系统的相关成分。请据图分析并回答问题:     

(1)图1中种群数量达到最大的时间点是________,时间点f时,种群数量是否为0?________(填“是”“否”或“不一定”)。
(2)在探究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兴趣小组成员将稀释100倍的酵母菌培养液摇匀后从中吸取少量菌液滴在血细胞计数板(1 mm×1 mm×0.1 mm)上,在显微镜下计数。若实验者计数了25个中方格中的5个,共有44个酵母菌,其中被台盼蓝染色的有4个,则培养液中酵母菌活菌密度为________个/mL。
(3)图2中底栖动物和虾类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调查发现青鱼、乌鱼的种群数量较少,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角度看,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3中有而图2中没有的生态系统的成分有________(填字母)。图3中,碳元素以CO2形式传递的过程有________(填数字序号)。
2023-12-14更新 | 15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新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学情调研生物试题(选修)
7 . 某学习小组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利用血细胞计数板观察计数。图1为小方格内的细胞分散情况,图2为通过显微镜观察到的将1mL酵母菌培养液稀释103倍后的计数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A.1个血细胞计数板上有2个计数室,一块盖玻片能同时覆盖两个计数室
B.实验时先盖盖玻片再滴培养液,多余的培养液可用滤纸吸去
C.若实验出现了图1中的c情况,则说明培养液的稀释倍数不够
D.假设所有中格内酵母菌数相等如图2所示,则此时酵母菌种群密度为2.5х109个/mL
8 . 酵母菌是一类单细胞真菌,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为了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实验,实验流程如图1所示,计数时选用规格为1mm×1mm×0.1mm的血细胞计数板对酵母菌细胞进行直接计数。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配制酵母菌的培养液时,培养液的浓度不宜过高,原因主要是防止酵母菌因______而失活。培养时需将锥形瓶置于摇床上进行振荡的目的有______
(2)取样前,需要对静置的培养液轻轻振荡,目的是______,若对静置的培养液直接取样计数,会使得到的数值比实际值______
(3)制片时,若先滴加培养液后盖盖玻片,则统计出来的数据比实际值______(填“偏大”、“偏小”或“基本不变”)。计数时,需待酵母菌全部沉降到______,再进行计数。
(4)在对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进行计数时,若视野中酵母菌的密度过大,需要对培养液进行定量稀释。若对培养液进行100倍稀释,取样制片,再用等体积______对酵母菌进行染色,以判断酵母菌的死活。计数时,其中一个中格如图2所示,另外4个中格的活酵母数分别为17、18、15、15,以此结果估算1mL酵母菌培养液样品中活酵母菌数接近______个,对图2的中方格中酵母菌计数时,最佳计数路径是图3中______(填字母)。

(5)实验结束后,血球计数板正确的清洗方法为______
2023-11-24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9 . 某同学运用图1所示计数板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可能观察到的细胞分散情况如图2所示。下列有关推断正确的是(       

A.该血细胞计数板上有2个计数室,计数室的高度为1mm,使用前后都需要清洗
B.使用时应该先盖盖玻片,再滴培养液,待培养液自行渗入计数室后立即计数
C.若实验中多次出现图2中c的现象,可能是样液未充分摇匀或稀释倍数不够所致
D.经等体积台盼蓝染色后观察,每个中方格平均有6个酵母菌,则10ml培养液中酵母菌有3×107
10 . 某研究小组利用血细胞计数板探究不同条件下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将酵母菌培养液稀释10倍后的计数结果如下图(单位:×107个/mL)。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盖上盖玻片后沿凹槽边缘滴加培养液,待酵母菌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再计数
B.根据15℃、96h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可推算每个中格中的平均数量为16个
C.不同温度下,酵母菌种群的增长速率均是先增大后减小最后保持稳定
D.温度对酵母菌种群的影响随其密度的增大而增大,属于密度制约因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