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9 道试题
1 . 某兴趣小组为了研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相关研究实验。下图为实验流程,请据图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培养时将锥形瓶置于摇床上进行振荡的目的是___________
(2)取样前要将锥形瓶__________,目的是使__________。若直接从静置锥形瓶中吸取酵母菌培养液计数,其结果与真实值相比会__________
(3)若制备装片时,先在计数室上滴一滴酵母菌液,静置5 min再盖上盖玻片,测量的结果会______。若要计活酵母菌数,加样前对样液用台盼蓝染色,计数时应该计数_______色的酵母菌,视野应调__________
(4)一次取样后,将样液稀释100倍,采用图2中的血细胞计数板计数,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图3所示的现象(ο表示酵母菌)。
   
该血球计数板上有_______________个计数室,若以图3的计数结果作为应计数的5个中方格的平均值则此样液中酵母菌的密度是_________个/mL。
(5)某一组同学进行了为期7天的实验,每天定时取样一次,并在实验前设计了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如下:

时间/天

第1天

第2天

第3天

第4天

第5天

第6天

第7天

酵母菌数/个•mL-1








有人认为该表格不能够准确反映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请指出不足之处_________
(6)另一组同学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设计了3组实验(见下表)。每隔24小时取样并计数,实验结果略。

试管编号

培养液(mL)

无菌水(mL)

酵母菌母液(mL)

温度(℃)

A

10

0.1

28

B

10

0.1

5

C

10

0.1

28

上述实验目的是:探究_________对酵母菌种群动态变化的影响。
2023-11-19更新 | 24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调研生物试题
2 . 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血球计数板探究不同条件下每毫升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量变化规律,稀释10倍后计数结果如下图(单位:×107个/mL)。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计数前需用台盼蓝等染液进行染色,以区分死、活酵母菌细胞
B.先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周围滴加培养液,并用滤纸吸出多余培养液后立即观察计数
C.在15°C、24h条件下可推算中方格中酵母菌的数量平均为12个
D.酵母菌在15°C环境中存活率最高,20°C是种群数量增长的最适温度
3 . 微囊藻水华是常见的蓝细菌水华种类,在全世界广泛分布。微囊藻等蓝细菌大量增殖并产生难被降解的藻毒素,严重威胁水体安全和人类健康。为了研究藻毒素对水体生物的影响,研究人员测定某湖泊不同时期微囊藻及部分水生动物可食用组织的藻毒素含量,结果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水生生物种类

微囊藻

鲢鱼

翘嘴红鲌

鲤鱼

铜锈环棱螺

分布

浮游

水体上层

水体中上层

水体下层

底栖

食性

——

主要以浮游藻类为食

以鱼、虾为食

以有机碎屑、幼螺、藻类等为食

以有机碎屑、浮游藻类等为食

藻毒素含量(μg·g-1干重)

微囊藻暴发初期

2.04

1.06

1.12

0.48

0.65

微囊藻暴发期

7.15

12.94

35.92

11.09

3.71


(1)表中所示生物利用了湖泊中的不同空间,形成了湖泊群落的_____________结构。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
(2)该水域中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是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
(3)微囊藻暴发期,该湖泊的抵抗力稳定性明显降低,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
(4)鞭毛虫能牧食微囊藻等蓝细菌,为研究鞭毛虫对微囊藻的清除能力和降低藻毒素的效果,研究人员采集表层下40cm的富营养化湖水注入透光透析袋中,添加鞭毛虫后放置于原位,进行实验,结果如下图。图示结果表明添加鞭毛虫能_____________藻毒素含量,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

(5)光照强度会影响鞭毛虫的生长及其牧食微囊藻的能力。为探究光照强度对鞭毛虫的生长及其牧食微囊藻能力的关系,某科研小组进行了下列实验,请完成下表。

实验步骤

简要操作过程

实验分组

取36个250ml的锥形瓶,均分为12组,编号为A1、B1、C1、D1、E1、F1、A2、B2、C2、D2、E2、F2。分别加入浓度为5×106个/mL的微囊藻培养液180mL。

光照强度控制

将A1、A2置于黑暗中,B1、B2置于500lx的光强下,C1、C2置于1000lx的光强下,D1、D2置于2000lx的光强下,E1、E2置于①_____________的光强下,F1、F2置于8000lx的光强下。

添加鞭毛虫

A1~F1中加入20mL离心浓缩后的鞭毛虫培养液,A2~F2中加入②_____________

培养

在25℃条件下,光-暗周期为12h-12h,培养4d

鞭毛虫和微囊藻密度测定

每天用③_____________(工具)采集10mL样液,添加到固定液固定,然后用④_____________进行计数,计算出密度。


2023-04-25更新 | 17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决胜新高考2022-2023学年高三4月大联考生物试题
4 . 图1是草原中的鼠数量变化曲线图,图2是某兴趣小组为了研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相关研究实验,并测得实验数据绘制的曲线图。请据图回答:
      
(1)草原上的鼠对生态环境破坏极大,最好在________(填“b” “d”)时刻前进行防治。若图1中曲线II表示在草原中投放了一定数量的蛇之后鼠的数量变化曲线,曲线II表明蛇发挥明显生态效应的时间段是________。若投放的蛇因不适应当地草原的环境部分死亡,则图中α的角度将会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摇床又称为自动振荡器,培养时需将锥形瓶置于摇床上进行振荡的目的是_______。为了绘制得到图2的曲线图,可采取_______的方法每天对酵母菌数量进行调查。
(3)若制备装片时,将清洁干燥的血球计数板先在计数室上滴一滴酵母菌液,静置5 min再盖上盖玻片,测量的结果会________。如果用台盼蓝染液对酵母菌液进行染色,在计数时应只统计________色的酵母细胞。显微观察时在调焦清楚后,若发现只能看到血球计数板的横线而看不到竖线,此时应________
(4)显微计数时发现所选取的样方中方格内酵母菌总数为零,可能的原因有        
A.样液中酵母菌数量过少
B.样液稀释的倍数过大
C.样液取自于未摇匀的上清液
D.实验过程中部分酵母菌死亡
(5)分析图2实验数据得知,在0~7 d之间酵母菌的数量呈________增长:超过7d之后,由于________原因,酵母菌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
(6)该同学在某一时刻提取部分样液,并将样液稀释5倍,采用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计数,观察到的计数室中酵母菌细胞分布如图3,则此时该样液的细胞密度为______个/mL。
2023-08-24更新 | 13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江浦高级中学等5校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生物试题
5 . 某生物实验小组将酵母菌接种到装有10 mL培养液的试管中,通气培养并定时取样计数,然后绘制增长曲线。图甲是小组成员用血细胞计数板观察到的培养结果(样液稀释10倍;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 mm×1 mm×0.1 mm;经台盼蓝染液染色后,图甲双边线内有4个细胞为蓝色),图乙曲线a、b是两批次酵母菌培养的结果。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若每个中方格酵母菌平均数如图甲所示,此时试管中酵母菌数量约为5×108
B.图乙中t2时两批次培养液中营养物质的剩余量是a>b
C.血细胞计数板有两个计数室,一块盖玻片只能覆盖一个计数室
D.视野中酵母菌存在“抱团”现象,可能与取样前没有充分振荡、摇匀有关
6 . 为了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兴趣小组按下表完成了有关实验。将酵母菌接种到装有10mL液体的试管中,通气培养并定时取样计数,然后绘制增长曲线。图甲是小组成员用血细胞计数板观察到的培养结果(血细胞计数板规格1mm×1mm×0.1mm);图乙曲线A、B是相同培养条件下两批次酵母菌培养的结果,图丙表示根据每天统计的酵母菌的数量,计算其λ值(λ=当天种群个体数量/前一天种群个体数量)并绘制的曲线。
试管编号培养液/mL无菌水/mL酵母菌母液/mL温度/℃
A100.128
B100.15
C100.128
             
(1)该实验的自变量有_____
(2)若将第5天的酵母菌培养液取样稀释100倍,取0.5 ml加入另一支试管中,再加入0.5 ml台盼蓝染液,染色2~3 min;计数前先将试管_____后,吸取少许滴加在_____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假设每个需要计数的方格均和图甲细胞数目相同(图中均为酵母细胞),则第5天10mL酵母培养液的细胞数量为_____个。
(3)根据图乙结果分析,有同学认为A组在实验过程中可能有杂菌污染,你是否认同?_____(填“是”或“否”)。t2时,两批次培养液中的A、B两个种群的营养物质的剩余量_____(填“A>B”、“A=B”或“A<B”)。若在t2后继续培养,最终发现种群的数量均会下降,可能的原因有_____(至少写出两点)。
(4)根据图丙每天统计的酵母菌的数量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a→b段,种群数量逐渐增多B.b→c段,种群数量逐渐减少
C.d点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D.a点和c点的种群数量相同
(5)实验结束后,用试管刷蘸洗涤剂擦洗血球计数板的做法是错误的,正确的方法是_____
7 . 某学习小组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利用血细胞计数板观察计数。图1为血细胞计数板侧面示意图,图2为小方格内的细胞分散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A.1个血细胞计数板上有1个计数室,计数室的高度为0.1mm
B.实验时先盖盖玻片再滴培养液,多余的培养液可用滤纸吸去
C.若实验出现了图2中的c情况,则说明培养液的稀释倍数不够
D.为统计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总趋势,需连续统计多天的数据
8 . 池塘水中生活着多种浮游动植物,其中大型溞是常见杂食性浮游动物,具有较强的摄食能力,可用于控制水体中藻类的过度增长。为探究大型溞对藻类的影响,某实验室进行了以下相关实验。请据图分析回答:

(1)多次采集池塘水,混匀后分别装入_________塑料桶中,并将塑料桶随机分成 5 组(C0~C4组)。向桶中加入大型溞,使其密度依次为 0 只/L、5 只/L、15 只/L、25 只/L、50 只/L。将水桶置于适宜光照下,每三天计数一次,统计每组水样中藻类植物细胞密度,实验结果如图 1。
①实验水样中的所有生物可看作微型_________,输入其中的总能量是_________
②第 4 天到第 7 天期间,C0、C1、C2组藻类植物细胞数量下降的原因可能有_________
③研究小组将藻类细胞样液稀释 100 倍,采用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 1mm×1 mm×0.1 mm)计数,观察到的计数室中藻类细胞分布如下图所示,培养液中藻类细胞的密度是_________

(2)研究者还统计了各组水体中小型浮游动物的密度变 化,结果如图 2 所示。大型溞与小型浮游动物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据此分析图 1 中C4组对藻类抑制效果反而不如 C3组的原因是_________
(3)由上述实验可知,池塘中投放大型溞可用于_____,但需考虑大型溞的投放______等问题。
2022-11-06更新 | 88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9 . 某生物实验小组将酵母菌接种到装有10 mL液体培养基的试管中,通气培养并定时取样计数,然后绘制增长曲线。图甲是小组成员用血细胞计数板观察到的培养结果(样液稀释10倍,血细胞计数板规格1 mm×1 mm×0.1 mm),图乙曲线a、b是两批次酵母菌培养的结果。分析回答问题:

(1)取样时应先振荡试管,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制片时应该在盖盖玻片________(填“前”或“后”)滴加样液。
(2)在计数前常采用台盼蓝染液染色,若细胞被染成蓝色,则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计数。计数时若图甲双边线内有4个细胞为蓝色,此时试管中酵母菌数量约为________个。
(3)比较图乙中t1时两批次培养的种群增长速率、种内竞争的强度以及t2时两批次培养液中营养物质的剩余量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a>b”“a=b”或“a<b”)。
(4)若在t2后继续培养,最终发现种群的数量均会下降,可能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 请根据下列图表,回答有关种群和生态方面的问题。
(1)为研究酵母菌种群密度的动态变化,某同学按表甲所列条件进行了A、B、C、D4组实验,用1000mL锥形瓶作为培养器皿,棉塞封口,在25℃下静置培养,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定时用血球计数板计数。
根据实验结果绘出的酵母菌种群密度变化曲线如图乙。图乙中曲线①、②、③分别是甲中___________组的结果。B组和A组的实验结果不同的原因是B组_________。该同学在某一时刻提取部分样液,并将样液稀释5倍,采用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计数,观察到的计数室中酵母菌细胞分布如图丙,则此时该样液的细胞密度为_________个/mL。

(2)图丁是某农田生态系统模式图,数字代表能量数值,单位是J/(cm2·y)。该生态系统的成分中不属于生物群落的是_________(填字母),图示的过程直接揭示了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____
(3)若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是1000J/(cm2·y),则B固定的能量中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是_______J/(cm2·y)。此农田生态系统弃耕以后发生的演替是_____________,在此过程中其恢复力稳定性将降低。
(4)近年来,某公园为了改善水系景观,有计划的清除多种野生植物,扩大荷花等几种观赏植物的种植面积,此举对该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的影响是__________。若该水体发生富营养化,则藻的种类变化为_____________。(增加/减少)请提出合理措施以防止水体富营养化_____
(5)在下图中用箭头和文字将该生态系统中氮元素流经水草的途径补充完整_______

(6)该公园通过凋落物分解、根系分泌等途径向环境中释放化学物质,促进或抑制周围其他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这体现了生态系统信息传递有利于______________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