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9 道试题
1 . 南通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探究了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结果如下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实验中常用血细胞计数板进行直接计数
B.取样之前,要对计数室进行镜检,若有污物必须清洗
C.若小格内酵母菌过多,应该适当稀释再计数
D.得不到“S”型曲线,原因是酵母菌的繁殖周期长
2 . I、随着天气变冷,甲、乙两地爆发了流感病毒引起的流行性感冒。为研制相应的疫苗,某药物研究所从甲、乙两地分别提取病毒样本(甲地:m型病毒;乙地:n型病毒),在某种哺乳动物体内进行注射实验,观察到机体内的抗体水平的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请分析回答问题:

   

II、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酵母菌开展相关探究实验。在500mL已煮沸、冷却的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培养液中接种一定量的活性酵母菌,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以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机体内首次产生抗体,首先需要_______个信号激活B细胞,并在由________产生的细胞因子的促进作用下,最终由浆细胞产生和分泌。
(2)流感病毒侵入机体细胞后,首先需要靶细胞、辅助性T细胞等使______细胞活化,该细胞使靶细胞裂解释放抗原,最终由抗体或其他免疫细胞消灭。
(3)研究人员在实验中第二次注射的是______;第三次注射后机体内参与免疫反应的细胞主要是_________。实验中第三次注射后,曲线的差异_________(填“能”或“不能”)说明机体对哪种流感病毒的免疫反应更加强烈。注射流感疫苗后人体内发生了________(填“细胞免疫”、“体液免疫”或“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反应,从而实现了人体对流感病毒的免疫预防。
(4)对培养液中酵母菌进行计数时,逐个统计是非常困难的,可用光学显微镜、血球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25×16,)等仪器进行抽样检测。每块血球计数板上有________个计数室。
(5)本实验中,不需要另外设置对照实验,原因是_____。在培养后期对培养液稀释100倍后,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显微观察到某中方格中酵母菌的分布情况如图3.若最终几个样方中平均数与其相同,则培养液中酵母菌的密度约为________个/毫升。

   

2024-05-08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东沟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生物试题
3 . 秧藕养鱼是一种池塘立体生态种养模式:水体的上层主要是以浮游植物为食物的鲢鱼,中层主要是以水生植物为食的草鱼,底层主要是以软体动物为食的青鱼。某秧藕养鱼立体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如图,图中的英文字母表示能量(单位:KJ)。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可知,生产者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值为___________,该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行需要有机物的不断输入,原因是_____________
(2)图中字母d表示______________,植食性鱼类到肉食性鱼类的能量传递效率可表示为______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
(3)鱼塘的人工管理十分重要,若种植的莲藕数量过多,会造成鲢鱼减产,从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____。在夏季,可利用昆虫的趋光性,用____________诱捕池塘上空的飞蛾作为鱼类的补充食物。
(4)秧藕养鱼立体生态种养模式在生产实践中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从群落水平阐述其原理主要是_______________
(5)科研人员对水体中某种微生物种群数量进行调查。若吸取水样1mL并稀释100倍后,采用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计数,观察到的计数室中细胞分布如图所示,则1L水样中,该微生物的数量是_______________个。
(6)构建该立体池塘生态系统时,需充分考虑人类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面积,即______________;还需考虑所养殖生物的生态位差异、种间关系,并且使这些物种形成互利共存的关系等,即遵循生态工程中的______________原理。
4 . 下图表示某处于平衡状态的生物种群因某些外界环境变化导致种群中生物个体数量改变时的四种情形,下列有关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的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A.若图①所示为草原生态系统中的某羊群,则a点后的变化原因可能是过度放牧
B.若图②所示为某培养装置中酵母菌数量,则b点后的变化原因可能是放入新的酵母菌
C.图③中c点后发生的变化可表明生态系统的抵抗外来干扰的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D.图④曲线可用于指导灭虫,将害虫消灭到K/2以下的数量,可达到较理想效果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图甲是草原中的鼠数量变化曲线图;图乙表示某同学进行“探究酵母菌数量变化”实验得到的曲线图。该同学的具体操作为:先向试管中加入10mL无菌马铃薯培养液,再向试管中接种入酵母菌,之后将试管置于适宜环境中连续培养,每天定时取样,计数,并绘制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___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___通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从而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性别比例能够影响种群的___,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2)草原上的鼠对生态环境破坏极大,最好在___(选填“b”“c”或“d”)时刻前进行防治。若图甲中曲线Ⅱ表示在草原中投放了一定数量的蛇之后鼠的数量变化曲线,曲线Ⅱ表明蛇发挥明显生态效应的时间段是___。若投放的蛇因不适应当地草原的环境部分死亡,则图中的α的角度将会___(选填“变大”或“变小”)。
(3)调查鼠的种群密度(不考虑鼠的迁入和迁出):在2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72只,标记并放归;几天后第二次捕获了60只,其中有9只带有标记,则该种群密度是___只/hm2。如果标记物不牢固导致标记物脱落,则估算数值比实际数值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4)为了绘制得到图乙的曲线图,可采取___的方法每天对酵母菌数量进行调查。图丙是b时刻用血球计数板测得的酵母菌分布情况,一个中方格上有24个酵母菌,若以该中方格的酵母菌数代表整个计数室中每个中方格酵母菌数的平均值。则该1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K值约为___个。实验过程中吸取少量培养液滴加在图中___(选填“a”或“b”或“c”或“d”)处的盖玻片边缘。
(5)图乙中de段酵母菌数目减少的原因除了营养物质大量消耗之外还包括___
2024-02-02更新 | 21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2023-2024学年高二1月期末生物试题
6 . 某同学完成“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时,图1为利用血细胞计数板(1mm×1mm×0.1mm)通过显微镜观察时,实验第6天对酵母菌培养液稀释100倍后的统计结果。图2为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数量的变化情况。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实验第6天(图1)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量约为5×108个/mL
B.该实验不需要另外设置对照实验
C.取样时为避免吸到培养液底部的死菌,滴管应轻轻吸取,避免溶液晃动
D.图2中de段发生的原因可能与营养物质的消耗、pH的改变等有关
7 . 某校兴趣小组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用葡萄糖溶液培养酵母菌,适宜条件下在培养瓶中培养,每天定时取样计数,连续测定7天。得出酵母菌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1使用的血球计数板有2个计数室,每个计数室有25个中格
B.培养瓶上层酵母菌较少,底层酵母菌较多,计数时应取中层溶液
C.滴加培养液后从一侧盖盖玻片,若观察视野如图2,则需要增加稀释倍数
D.图3视野内一个小格酵母,该小格酵母菌数目为7个
8 . 微囊藻是引发水华的常见蓝细菌之一,大量繁殖会危害水体动植物的生存。为控制微囊藻水华的形成,科研人员开展了棕鞭藻(一种真核藻类)及其培养液对微囊藻的生长及生理特性影响的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棕鞭藻是一类特殊的混合营养型生物,其细胞中具有____结构,可进行光合作用;棕鞭藻可借助自身的鞭毛捕食其他颗粒物,并通过吞噬进行摄食,据此分析,棕鞭藻的同化作用类型为____
(2)微囊藻也可进行光合作用,其光合作用与棕鞭藻的不同之处是____。富营养化水体中,微囊藻快速繁殖会覆盖水体,水生植物因缺乏____而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导致死亡;微囊藻分泌的蓝藻毒素会对鱼虾贝类产生毒性效应,并沿着____逐渐聚集,进而威胁人类饮食健康。
(3)调查水体中微囊藻的种群密度,可采用____法。下图1为经稀释103倍后,微囊藻在计数室(规格为1mm×1mm×0.1mm)的分布情况,据此估算1mL培养液中微囊藻的总数为____

(4)图2为单独培养和混合培养(1∶1)时微囊藻和棕鞭藻的种群密度,图3为棕鞭藻培养滤液(无棕鞭藻细胞)条件下的微囊藻种群密度。

①据图2分析,单独培养时,____的增长速率更高;共培养条件下,棕鞭藻可通过吞噬微囊藻获得营养,判断依据是____
②据图3可知,棕鞭藻培养液对微囊藻的种群增长起____作用。
③综合上述分析,棕鞭藻控制微囊藻的种群数量的方式有____
2024-05-06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生物试卷
9 . 小球藻是一种单细胞真核藻类,直径3~8微米。某生物兴趣小组开展了“探究小球藻种群增长的最适pH”的实验,结果见下表(密度单位:×106个/mL)。回答下列问题:

pH

起始

第1天

第2天

第3天

第4天

第5天

第6天

第7天

6

1.0

3.0

3.8

4.6

3.0

2.2

1.8

1.5

7

1.0

4.6

5.3

4.2

2.1

1.2

0.8

0.6

8

1.0

5.2

5.6

?

2.9

1.0

0.6

0.2

9

1.0

3.7

5.1

3.8

2.2

1.3

0.7

0.5

10

1.0

1.5

1.8

2.0

2.3

1.3

0.8

0.1


(1)实验过程中需要控制的无关变量有______________(至少写两项)。在上述实验条件下,小球藻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是______________
(2)本实验未设置空白对照,原因是____________
(3)据上表分析,小球藻种群数量增长的最适pH约是____________
(4)该实验中需每天_______对小球藻进行取样计数,在取样前需要对试管_______
①取出的样液需立即加入固定液,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
②在计数前通常需要将样液稀释,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
③采用血球计数板(规格为1mm×lmm×0.lmm)计数。pH为8的 实验组,第3天取样观察到的计数室中某中方格小球藻分布如下图所示,据此推算培养液中小球藻的密度是____________个/mL。
   
2023-12-12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中学I部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
10 . 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探究酵母菌种群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种群密度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如下实验:
第一步:配制无菌葡萄糖培养液和活化酵母菌液。
第二步:按下表步骤操作。
第三步:用血球计数板统计起始酵母菌数,并做好记录。
第四步:将各装置放在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
第五步:连续7天,每天取样计数,做好记录

装置编号

A

B

无菌马铃薯葡萄糖培养液/mL

10

10

活化酵母菌液/mL

0.1

0.1

温度(℃)

5

25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某同学用血球计数板进行计数时,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图1所示的现象,则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
(2)在计数时,按以下顺序操作____(填字母顺序),稍待片刻,待酵母菌细胞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再将计数板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计数。
A. 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
B. 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
C. 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
(3)步骤五中每天应____对两组酵母菌进行取样计数。计数时,研究人员将样液稀释10倍,采用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 mm×1 mm×0.1 mm)计数,观察到的计数室中细胞分布如图2,则1mL混合样液中含有酵母菌约为____个。
(4)对图2的中方格中酵母菌计数时,最佳计数路径是____(a ~d中选择填空)。一个血球计数板中有____个计数室。

(5)在实验过程中,若先滴加培养液后盖盖玻片,则计数时结果____(填“偏大”“偏小”“基本不变”)。实验结束后,用试管刷蘸洗涤剂擦洗血球计数板的做法是错误的,正确的方法是____
(6)实验小组的同学发现,B组酵母菌到了第6天种群数量开始下降,请分析下降的原因有____。(答出两点)
2024-01-12更新 | 17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