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6 道试题
1 . 某研究小组利用血细胞计数板探究不同条件下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将酵母菌培养液稀释10倍后的计数结果如下图(单位:×107个/mL)。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盖上盖玻片后沿凹槽边缘滴加培养液,待酵母菌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再计数
B.根据15℃、96h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可推算每个中格中的平均数量为16个
C.不同温度下,酵母菌种群的增长速率均是先增大后减小最后保持稳定
D.温度对酵母菌种群的影响随其密度的增大而增大,属于密度制约因素
2 . 某同学运用图1所示计数板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可能观察到的细胞分散情况如图2所示。下列有关推断正确的是(       

A.该血细胞计数板上有2个计数室,计数室的高度为1mm,使用前后都需要清洗
B.使用时应该先盖盖玻片,再滴培养液,待培养液自行渗入计数室后立即计数
C.若实验中多次出现图2中c的现象,可能是样液未充分摇匀或稀释倍数不够所致
D.经等体积台盼蓝染色后观察,每个中方格平均有6个酵母菌,则10ml培养液中酵母菌有3×107
3 . 某校兴趣小组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用葡萄糖溶液培养酵母菌,适宜条件下在培养瓶中培养,每天定时取样计数,连续测定7天。得出酵母菌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1使用的血球计数板有2个计数室,每个计数室有25个中格
B.培养瓶上层酵母菌较少,底层酵母菌较多,计数时应取中层溶液
C.滴加培养液后从一侧盖盖玻片,若观察视野如图2,则需要增加稀释倍数
D.图3视野内一个小格酵母,该小格酵母菌数目为7个
4 . 某湿地经过多年治理,其自然生态空间承载力和稳定性不断提升,已成为当地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每年秋冬季节越来越多的候鸟来此长时间停栖,甚至发现比大熊猫还珍稀的鸟儿——震旦鸦雀。请据此回答问题:
(1)该群落区别于其他群落的重要特征是________。湿地不同区域常常呈现出种群类型的镶嵌分布,这是群落________结构的体现。
(2)为进一步提高震旦鸦雀的种群数量,研究人员提出人工辅助繁殖震旦鸦雀再放生到野外湿地的措施。该措施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提高该湿地中震旦鸦雀种群的环境容纳量,理由是________
(3)调查发现,该湿地的某种候鸟种群密度显著增加,从种群数量特征的角度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为了评估该湿地对鸟类的承载力,研究团队通过采样估算出湿地底栖动物(候鸟的主要食物)的鲜重总量,据此推算出底栖动物所含的总能量。研究发现,该湿地底栖动物的总能量在冬季较低,请从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其主要原因________
(4)为监测该湿地河流中蓝藻的数量,可用________法进行检测,主要操作步骤如下:
   
①从采集瓶中吸取1mL样液,用固定液进行固定。
②取洁净的血细胞计数板,在计数区上盖上一块盖玻片。
③用移液器吸取少量样液,从计数板________(填图1字母)处沿盖玻片的下边缘滴入一滴。加样后观察血细胞计数板的侧面,正确的是________(填图2字母),理由是________
④静置后显微镜下观察。图3为血细胞计数板在显微镜下的部分视野,则可估算出该河流中蓝藻的细胞数量为________个/mL。
2024-01-29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生物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图甲是草原中的黑线姬鼠数量变化曲线图,图乙表示某同学进行“探究酵母菌数量变化”实验得到的曲线图。该同学的具体操作为:先向试管中加入10mL无菌马铃薯培养液,再向试管中接种酵母菌,之后将试管置于适宜环境中连续培养,每天定时取样,计数,并绘制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分析,图中阴影部分表示______,图甲中曲线Ⅱ表示在草原中投放了一定数量的蛇之后,黑线姬鼠的数量变化曲线。若投放的蛇因不适应当地草原的环境部分死亡,则图中的α的角度将会______(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
(2)某农田面积约3hm2,研究小组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了20只,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了15只,发现其中有5只不带有标记,该农场黑线姬鼠种群密度约为______只/ hm2,若捕获的部分带标记的个体已经死亡,则所得数据与实际结果的关系为______(填“偏高”或“偏低”或“基本无差异”)。
(3)黑线姬鼠大量繁殖导致植被破坏、加速土壤风蚀,对于有害生物的防治技术方法大致有三种,目前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利用对人类生存环境无污染的、有效的防治方法是______
(4)为了绘制得到图乙,可采取______的方法每天对酵母菌数量进行调查。图丙是b时刻用血球计数板(400个小方格总体积为1mm×1mm×0.1mm),测得的酵母菌分布情况,若以该中方格的酵母菌数代表整个计数室中每个中方格酵母菌数的平均值,视野中计数范围内的酵母菌有三分之一被台盼蓝染色,则1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K值约为______个。
(5)一个血球计数板中有__个计数室,本实验相关操作及分析错误的有____
A若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可使用无菌水稀释后重新取样计数
B.使用血细胞计数板时,应先滴加培养液再盖盖玻片,以避免计数室产生气泡
C.待酵母菌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在显微镜下对计数室中的酵母菌逐个计数
D.当酵母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种群数量将一直围绕K值上下波动
(6)将某种单细胞菌接种到装有10mL液体培养基的试管中,培养并定时取样进行计数。计数后发现试管中该种菌的总数达到W时,种群数量不再增加。若将起始细胞数量加倍,其他条件不变,该种群数量为______时,种群增长最快。
6 .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酵母菌种群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种群密度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如下实验:
第一步:配制无菌葡萄糖培养液和活化酵母菌液。
第二步:按下表步骤操作。

装置编号

A

B

无菌马铃薯葡萄糖培养液/mL

10

10

活化醇母菌液/mL

0.1

0.1

温度°C

5

25

第三步:用血球计数板统计起始酵母菌数,并做好记录。
第四步:将各装置放在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
第五步:连续7天,每天取样计数,做好记录。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需将试管____________,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分布均匀,以保证估算数值的准确性,减小误差。
(2)某同学用血球计数板进行计数时,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则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计数时,按以下顺序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待酵母菌细胞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再将计数板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计数。
A.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
B.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
C.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

(4)步骤五中每天应______________对两组酵母菌进行取样计数。计数时,研究人员将样液稀释10倍,采用血球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计数,观察到的计数室中细胞分布如下图,则1mL混合样液中含有酵母菌约为_______________个。实验中,每个样品计数3次,取其 _________

(5)在实验过程中,培养液的pH变化为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基本不变”)。实验结束后,用试管刷蘸洗涤剂擦洗血球计数板的做法是错误的,正确的方法是________
(6)若只计数活的酵母菌,则在观察计数时只统计不被染成蓝色的酵母菌。在培养后期,酵母菌种群密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01-09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外国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7 . 某湿地经过多年科学有序的综合治理,自然生态空间的承载力和稳定性不断提升,已成为当地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惹人驻足。为保护某濒危物种,将其引入此湿地,一个多世纪内其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甲,图乙是在某调查阶段该物种种群数量变化的λ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甲可知,该物种在增长速率最大时的种群数量大约是______只。据图乙可知,该种群在第5年时年龄结构是______。第5-20年间,该种群数量最少的年份是第______年。
(2)若池塘中某种鱼的数量按“S”形增长,则为持续获得较大的鱼产量,每次捕捞______(填“前”或“后”)该鱼的种群数量应维持在K/2左右,用______(方法)调查该种鱼种群密度时,若经捕获后的动物更难被捕获,则调查的结果要比实际数______(填“多”或“少”)。
(3)图1是某兴趣小组为了研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相关实验,并测得实验数据绘制的曲线图。

分析图1实验数据得知,在0~7d之间酵母菌的数量呈“S”形增长,超过7d之后,由于______原因(至少答出两点),酵母菌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该同学在某一时刻提取部分样液,并将样液稀释100倍,采用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计数,观察到的计数室中酵母菌细胞分布如上图,则此时该样液的细胞密度为______个/mL。
8 . 图甲为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乙为血细胞计数板(400个小方格,体积为1mm×1mm×0.1mm)测得的酵母菌分布情况,图丙为三个种群的年龄结构类型。图丁表示某一森林在遭受大火完全烧毁前后,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的生物量变化(b点为发生火灾的时间)。请回答下列问题:

(1)___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若图甲表示草原上鼠的种群数量变化,最好在___(填“b”“c”或“d”)时刻前进行防治。若图甲表示在草原中投放了一定数量的蛇之后鼠的数量变化曲线,蛇发挥明显作用的时间段是___。若投放的蛇因不适应当地环境而部分死亡,则图中α的角度将会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若图甲表示某同学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得到的曲线图,可采取___的方法每天对酵母菌数量进行调查;DE段酵母菌数量减少的原因除了营养物质大量消耗之外还可能是___。若以图乙一个中方格的酵母菌数代表整个计数室中每个中方格酵母菌数的平均值,则该1 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量约为___个。该数值与实际活菌数相比___(填“偏大”“偏小”或“相同”)。
(4)图甲中D点对应图丙中___的年龄结构。渔业生产中,要严格控制网眼大小以保护幼鱼,使鱼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图丙中___所示的类型。
(5)图丁中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的种间关系是___。a~b段,三类植物在群落中会呈现出镶嵌分布,从而形成了群落的___;b~f段显示火灾后植物群落的演替情况,该演替类型为___。三类植物在b~f段的增长方式近似于___形曲线。若当地政府在火灾后清理烧毁树木、整地、栽树并抚育管理成林,这说明人类活动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___进行。
2023-12-25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睢宁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月考生物试题
9 . 酵母菌是常用的生物学实验材料。将少量酵母菌接种到一定体积的培养液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培养液中酵母菌数目,得到的酵母菌数目变化曲线如图1所示,图2为观察到的血细胞计数板的一个中方格。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在指数期种群年龄结构为增长型,每个酵母菌的合成代谢均大于分解代谢
B.实验开始时接种酵母菌数量的多少,会影响到达K值所需的时间
C.在滴加培养液后应等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再计数
D.利用图2的计数方法获得图1曲线,需要对酵母菌进行染色排除死亡个体
2023-12-15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四校2023-2024学年高三12月学情调研生物试题
10 . 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探究酵母菌种群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种群密度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如下实验:
第一步:配制无菌葡萄糖培养液和活化酵母菌液。
第二步:按下表步骤操作。
第三步:用血球计数板统计起始酵母菌数,并做好记录。
第四步:将各装置放在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
第五步:连续7天,每天取样计数,做好记录

装置编号

A

B

无菌马铃薯葡萄糖培养液/mL

10

10

活化酵母菌液/mL

0.1

0.1

温度(℃)

5

25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某同学用血球计数板进行计数时,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图1所示的现象,则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
(2)在计数时,按以下顺序操作____(填字母顺序),稍待片刻,待酵母菌细胞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再将计数板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计数。
A. 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
B. 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
C. 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
(3)步骤五中每天应____对两组酵母菌进行取样计数。计数时,研究人员将样液稀释10倍,采用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 mm×1 mm×0.1 mm)计数,观察到的计数室中细胞分布如图2,则1mL混合样液中含有酵母菌约为____个。
(4)对图2的中方格中酵母菌计数时,最佳计数路径是____(a ~d中选择填空)。一个血球计数板中有____个计数室。

(5)在实验过程中,若先滴加培养液后盖盖玻片,则计数时结果____(填“偏大”“偏小”“基本不变”)。实验结束后,用试管刷蘸洗涤剂擦洗血球计数板的做法是错误的,正确的方法是____
(6)实验小组的同学发现,B组酵母菌到了第6天种群数量开始下降,请分析下降的原因有____。(答出两点)
2024-01-12更新 | 17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