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某湿地经过多年治理,其自然生态空间承载力和稳定性不断提升,已成为当地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每年秋冬季节越来越多的候鸟来此长时间停栖,甚至发现比大熊猫还珍稀的鸟儿——震旦鸦雀。请据此回答问题:
(1)该群落区别于其他群落的重要特征是________。湿地不同区域常常呈现出种群类型的镶嵌分布,这是群落________结构的体现。
(2)为进一步提高震旦鸦雀的种群数量,研究人员提出人工辅助繁殖震旦鸦雀再放生到野外湿地的措施。该措施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提高该湿地中震旦鸦雀种群的环境容纳量,理由是________
(3)调查发现,该湿地的某种候鸟种群密度显著增加,从种群数量特征的角度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为了评估该湿地对鸟类的承载力,研究团队通过采样估算出湿地底栖动物(候鸟的主要食物)的鲜重总量,据此推算出底栖动物所含的总能量。研究发现,该湿地底栖动物的总能量在冬季较低,请从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其主要原因________
(4)为监测该湿地河流中蓝藻的数量,可用________法进行检测,主要操作步骤如下:
   
①从采集瓶中吸取1mL样液,用固定液进行固定。
②取洁净的血细胞计数板,在计数区上盖上一块盖玻片。
③用移液器吸取少量样液,从计数板________(填图1字母)处沿盖玻片的下边缘滴入一滴。加样后观察血细胞计数板的侧面,正确的是________(填图2字母),理由是________
④静置后显微镜下观察。图3为血细胞计数板在显微镜下的部分视野,则可估算出该河流中蓝藻的细胞数量为________个/mL。
2024-01-29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生物试题
2 . 小球藻是一种单细胞真核藻类,直径3~8微米。某生物兴趣小组开展了“探究小球藻种群增长的最适pH”的实验,结果见下表(密度单位:×106个/mL)。回答下列问题:

pH

起始

第1天

第2天

第3天

第4天

第5天

第6天

第7天

6

1.0

3.0

3.8

4.6

3.0

2.2

1.8

1.5

7

1.0

4.6

5.3

4.2

2.1

1.2

0.8

0.6

8

1.0

5.2

5.6

?

2.9

1.0

0.6

0.2

9

1.0

3.7

5.1

3.8

2.2

1.3

0.7

0.5

10

1.0

1.5

1.8

2.0

2.3

1.3

0.8

0.1


(1)实验过程中需要控制的无关变量有______________(至少写两项)。在上述实验条件下,小球藻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是______________
(2)本实验未设置空白对照,原因是____________
(3)据上表分析,小球藻种群数量增长的最适pH约是____________
(4)该实验中需每天_______对小球藻进行取样计数,在取样前需要对试管_______
①取出的样液需立即加入固定液,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
②在计数前通常需要将样液稀释,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
③采用血球计数板(规格为1mm×lmm×0.lmm)计数。pH为8的 实验组,第3天取样观察到的计数室中某中方格小球藻分布如下图所示,据此推算培养液中小球藻的密度是____________个/mL。
   
2023-12-12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中学I部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
3 . 酵母菌生长的最适宜温度在18~30℃之间,在氧气充足的环境中主要以出芽生殖的方式快速增殖。大约每1.5~2小时增殖一代。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据此探究酵母菌种群密度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第一步:配制无菌马铃薯葡萄糖培养液和活化酵母菌液。
第二步:利用相同多套装置,按下表步骤操作。

装置编号

A

B

C

D

装置容器内的溶液

无菌马铃薯葡萄糖培养液/ml

10

10

5

5

无菌水/ml

5

5

活化酵母菌液/ml

0.1

0.1

0.1

0.1

温度/℃

5

25

5

25


第三步: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装置中起始酵母菌数目,做好记录。
第四步:将各装置放在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
第五步:连续7天,每天随机抽时间取样计数,做好记录。
回答下列问题:
(1)改正实验操作步骤中的一处错误______________
(2)该小组研究课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中对酵母菌计数可采用____________法,若直接吸取培养液进行计数,则所得数值___(填“偏大”或“偏小”或“偏大、偏小都有可能”)。
(3)某同学第5天在使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做法如下:
①振荡摇匀试管,取1mL培养液并适当稀释(稀释样液的无菌水中加入了几滴台盼蓝染液)。
②先将_________放在血细胞计数板的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稀释后的培养液滴于其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培养液用吸水纸吸去,制作好临时装片。
③显微镜下观察计数:在观察计数时只记___(填“被”或“不被”)染成蓝色的酵母菌。
④该小组同学在一次实验中取样液后,并稀释10倍,用图乙所示的血细胞计数板(1mm×1mm×0.1 mm,400个小方格)计数。若用图2的计数结果作为每个中方格的平均值(·代表酵母菌),则此样液中酵母菌的密度是__________个/mL。

(4)研究人员还设置了A、B、C、D四组实验(每组接种酵母菌数量一致),实验A组:20mL培养液;实验B组:20mL培养液并在a点后定期补充适量培养液;实验C组:20mL培养液并仅在a点时补充一次适量培养液;实验D组为理想条件。测得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甲所示。实验A、B、C、D组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分别对应图中的_____曲线。
2022-12-08更新 | 276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淮阴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4 . 某同学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可能观察到的细胞分散情况如图2所示。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A.该血细胞计数板上有2个计数室,计数室的高度为0.1mm
B.若实验中多次出现图2中c的现象,可能是由于样液未充分摇匀或稀释倍数不够所致
C.若计数板1个大方格中有16个中方格,4个中方格中酵母菌总数为55个,则10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量为2.2×106
D.本实验不需要设置对照实验,可用台盼蓝染液增加计数结果的有效性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科研人员开展酵母菌培养实验,图是摇瓶培养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有(       
A.培养初期,酵母菌因种内竞争强而生长缓慢
B.该实验中酵母菌计数应采用平板划线法
C.转速150r/min时,预测种群增长曲线呈“S”型
D.该实验中培养基的成分包括葡萄糖、水、无机盐和琼脂等
6 . 下图表示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问题:

(1)______________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其直接决定因素是______________
(2)研究种群或群落的特征,常用调查法,对某池塘内鲫鱼数量进行调查时,第一次捕获200条,全部进行标记后放生,第二次捕获160条,其中带标记的鲫鱼有10条,则该池塘内鲫鱼的总数为_______条,此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而对植物调查采用的方法一般是样方法,取样的关键除考虑样方的大小和数量外,还应注意_______________
(3)在食物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的条件下条件下,种群数量变化呈现图中“J”型曲线,其种群增长率随着时间的增加将_______(填“增大”“变小”或“不变”)。
(4)甲曲线是一个生物小组对一个锥形瓶装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数量统计后绘制成的曲线,在一定时间内为“S”型曲线,a点之前限制酵母菌数量增长的原因是_________,a点后引起酵母菌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5)利用规格为“0.1mm|1/400mm2”的血细胞计数板,采取____________的方法统计锥形瓶中酵母菌种群密度。培养液稀释104倍时,其中1个中方格显微示意图如右上图所示,且该中方格酵母菌数量恰好等于5个中方格酵母菌数量的平均数,则此时酵母菌种群密度为____________个/mL。若要准确计数视野中活菌,可用台盼蓝将______酵母菌染成蓝色。按以上方法定期检测并将其变化绘制成曲线,这种研究方法属于构建______模型。
2022-04-29更新 | 25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高中校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7 . 实验是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手段。某学校生物社团小组为了探究不同温度下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设置了5组实验,每天定时取样检测并计数统计,连续观察7天,获得下表所示的实验结果。(单位:×107个/mL)

温度(℃)

第1天

第2天

第3天

第4天

第5天

第6天

第7天

15

1.1

3.0

3.8

4.6

4.0

3.2

2.8

20

1.1

4.7

5.2

4.2

2.1

1.2

0.7

25

1.1

5.0

5.5

4.5

2.9

1.0

0.5

30

1.1

4.8

5.3

4.6

2.2

1.3

0.6

35

1.1

1.5

1.8

2.0

2.2

1.3

0.8


(1)该实验是否需要重复实验?___(填“需要”或“不需要”),试解释原因:___
(2)实验过程中用血球计数板制作临时装片时,应先_____,再___,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培养液用吸水纸吸去。
(3)用滴管吸取样液前,应将培养酵母菌的锥形瓶轻轻振荡几下,目的是______,防止实验结果出现较大误差。第六天该组同学因失误从静置锥形瓶中吸取了上部适量样液,制片、观察并计数,则测得的酵母菌数量值与实际值相比______(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4)该小组同学在一次实验中取样液后,并稀释10倍,用下左图1所示的血球计数板(1mm×1mm×0.1mm,25×16)计数。若用下右图2的计数结果作为每个中方格的平均值(ο代表酵母菌),则此样液中酵母菌的密度是___个/mL。

(5)实验结束后,洗涤血球计数板的正确方法是_______
2021-04-17更新 | 19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生物试题
8 . 酵母菌是发酵工程常用的微生物,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广泛应用。某同学为了研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下图所示的实验(密度单位:×102个/mL)。回答下列问题:

(1)取样前,需要对培养液轻轻振荡,目的是让酵母菌分布______,用血球计数板制片时,应先将__________放在计数室上,再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在其边缘。
(2)每天对每个样品可计数三次,再取其___________(填“中间值”或“平均值”),如果需计数活菌数,可用台酚蓝染液进行染色,被染色的是_____(填“活”或“死”)的酵母菌。
(3)下图中,A图是一块血球计数板正面示意图,其中的0.1mm表示______________(填“凹槽”或“计数室”)深度。B图是该同学将试管中培养液摇匀后取样并制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现象,为了能便于计数,则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填“少加点培养液”或“对培养液进行稀释”)。

(4)C图是该同学观察到的计数室中某中方格酵母菌分布状况,则该中方格中酵母菌的计数为___________个(图中小圆圈表示酵母菌)。
2020-07-29更新 | 13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生物试题
9 . 某兴趣小组利用血球计数板调查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图甲是该组所使用的规格为1mm×1mm×0.1mm的血球计数板正面示意图,图乙表示观察到的计数室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所示血球计数板的正中央有1个计数室
B.计数时,应先选取图乙中左上、左下,右上、右下和中央的5个格子进行计数
C.吸取培养液前应先振荡培养液,滴加培养液前应先在血球计数板上盖上盖玻片
D.为减小实验误差,使用台盼蓝染液染色后应在计数室中统计无色细胞的数目
2019-08-24更新 | 28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10 . 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探究酵母菌种群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种群密度的动态变化,进行了
如下实验:
第一步:配制无菌葡萄糖培养液和活化酵母菌液。
第二步:按右表步骤操作。
第三步:用血球计数板统计起始酵母菌数,并做好记录。
第四步:将各装置放在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
第五步:连续7天,每天取样计数,做好记录。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需将试管________,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分布均匀,以保证估算的准确性,减少误差。
(2)某同学用血球计数板进行计数时,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则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
(3)在计数时,按以下顺序操作________(填字母顺序),稍待片刻,待酵母菌细胞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再将计数板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计数。
A.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   
B.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     
C.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
(4)步骤五中每天应__________对两组酵母菌进行取样计数。计数时,研究人员将样液稀释10倍,采用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 mm×1 mm×0.1 mm)计数,观察到的计数室中细胞分布如下图,则1mL混合样液中含有酵母菌约为__________个。
(5)在实验过程中,培养液的pH值变化为_____(填“变大”“变小”“基本不变”)。实验结束后,用试管刷蘸洗涤剂擦洗血球计数板的做法是错误的,正确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
2019-06-12更新 | 33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马坝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