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实验中操作不当往往会导致实验结果出现异常,下列操作不当与实验结果不符的是(  )
选项实验操作实验结果
A用血球计数板对酵母菌进行计数时,先滴加培养液再盖盖玻片计数结果偏大
BDNA的粗提取和鉴定中,在研磨过滤得到的上清液中加入95%的冷酒精,离心后取上清液,加入二苯胺后水浴加热溶液迅速变蓝
C观察质壁分离时,在盖玻片一侧滴0.3g/ml的蔗糖溶液,在同一侧用吸水纸吸细胞未发生质壁分离
D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时,解离时间过短显微镜下细胞重叠
A.AB.BC.CD.D
2 . 图1表示两种类型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图2是森林中某种生物在一定时间内种群λ值的变化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的K值即环境容纳量,是指___。某科研小组对一支试管中酵母菌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进行统计后绘制成的曲线如图1甲曲线所示,在统计酵母菌数量时应采取的方法是___法。将酵母菌数量变化绘制成曲线,该研究方法属于构建___模型。
(2)图1a点后引起酵母菌数量下降的主要因素可能是___(写出两种)。
(3)森林生物群落中,上层、中层、下层的植物种类不同,这种分布的差异主要与___这种非生物成分有关。森林中动物的分布取决于植物的分布,这是因为植物能为动物的生存提供___,而且动物的这种分布有利于减轻物种之间的___
(4)分析图2可知,第5年时该种群的年龄结构为___。调查期间种群数量最多和最少的年份分别是第___年和第___年。
2024-04-04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部分重点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质量检测生物试题
3 . 同学甲以新鲜的葡萄为材料,用如图1所示的发酵装置来制作果酒、果醋;同学乙为了探究培养时间与酵母菌种群密度的关系,将从葡萄皮上成功分离出的野生酵母菌分别接种于3个盛有等量同种液体培养基的锥形瓶中,并放置在转速分别为210r/min、230r/min和250r/min的摇床上培养,结果如图2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排气口要连接一根长而弯曲的胶管,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葡萄汁装入发酵瓶时,通常要留出大约1/3的空间,原因是利于发酵初期__________________,并防止发酵旺盛时发酵液溢出;制作葡萄酒时需将温度控制在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2)用图1的装置酿酒结束后,若要直接转入果醋发酵,具体的操作方案为____________。在制作果酒和果醋的过程中,发酵液pH的变化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图2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一定转速范围内,____________
(4)图2中培养8h后,3个锥形瓶中酵母菌的种群密度不再增加的限制因素是______________(写出一点)。
2024-04-02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河南省驻马店高二阶段测试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
4 . 下列关于生物学的实验,正确的是(  )
A.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组成成分相同,但质量浓度和使用条件不同
B.可采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对培养液中酵母菌进行计数
C.当原生质层与细胞壁之间处于质壁分离状态时,外界溶液浓度一定大于细胞液的浓度
D.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不同彩球的随机组合,模拟的是分离定律的实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东亚飞蝗是一种农业害虫,因其聚集、迁飞和暴食等特性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损失。请回答下列问题。
(1)种群的“J”型曲线增长需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数学模型:Nt=N0λt中,λ值与增长率的关系是:增长率=_______,此增长模型中的增长率_______(填“会”或“不会”)发生改变。
(2)某地区由于秋天过早降温,许多蝗虫在产卵前死亡。第二年,该地区蝗虫的种群密度明显下降,这体现了_______(填“生物”或“非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
(3)为了防止蝗灾暴发,可通过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改变种群的_______来降低种群的_______,由此降低种群密度,从而有效防止蝗灾。
(4)为了验证种群数量的“S”形增长,某同学做了“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与时间的变化关系”的实验。在用血细胞计数板对某一稀释100倍的样品进行计数时,发现在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平均数为5,据此估算10ml培养液中有酵母菌_______个。(该实验中使用的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16中方格×25小方格)
(5)据调查,近5万年以来,某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森林逐渐被灌丛取代,该现象表明:与该地区具有的自然演替相比,人类的过度开垦活动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速度_______(填“加快”或“变慢”),演替的方向_______(填“改变”或“未改变”)。
(6)在生物群落内,各种动植物通过营养关系形成了_______,它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
2024-01-13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月考生物试题
6 . 某兴趣小组将酵母菌分装在500mL 培养瓶后,置于不同培养条件下进行培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在80~100h内③中酵母菌增长率基本不变
B.40h内①中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倍数基本不变
C.利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压线的个体可将左上两边及其夹角顶点的记在方格内
D.④和⑤出现差异的原因可能是培养瓶中葡萄糖的量不同
2024-01-12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漯河市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月月考生物试题
7 . 欲探究影响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某生物兴趣小组同学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该实验的自变量为图中横坐标表示的不同取样时间
B.实验中每次取样前均应振荡试管,否则统计结果会偏大
C.在较高营养条件下,酵母菌的种群数量才会呈现“S”形增长
D.实验结果可说明马铃薯溶液比5%葡萄糖溶液更适宜培养酵母菌
8 . 图甲是草原中某种鼠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图乙是某同学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得到的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为曲线I的前提条件是_____。假设0点时某动物种群的数量为50只,之后种群数量每年增加35%,则计算20年后该动物种群数量的算式为_____
(2)若某动物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为曲线II,c点时该动物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_____型,草原上的鼠对生态环境破坏极大,最好在图甲中_____(填“b”“c”或“d”)时刻前进行防治。可使K点下移的措施有_____(答出一点即可)。
(3)为了绘制图乙所示曲线,可采取_____的方法每天对酵母菌数量进行调查。图丙是b时刻用血细胞计数板(400个小方格,体积为1 mm×1 mm×0.1 mm测得的酵母菌分布情况,图中一个中方格有24个酵母菌,若以该中方格的酵母菌数代表整个计数室中每个中方格酵母菌数的平均值,则1L该培养液中酵母菌的K值约为_____个。该计数方法得到的值与实际活菌数相比_____(填“偏大”“偏小”或“相同”)。
9 . 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操作、材料、条件等方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A.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时,应将培养液滴入血细胞计数板的计数室,待酵母菌全部沉降后盖上盖玻片
B.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利用了土壤小动物避光、趋湿、避高温的特点
C.探究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时,应将对照组土壤灭菌以排除土壤微生物的作用
D.“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实验中,若分解者数量太少,则最先出现营养危机的是初级消费者
10 . 调查法是生物学常用的方法之一,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调查沿河岸分布的某植物种群密度时,宜采用五点取样法
B.调查某濒临灭绝的大型肉食动物的种群数量时,宜采用标记重捕法
C.调查某湖泊小球藻种群密度,应采用抽样检测法
D.调查分布范围小而个体大的生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时,应采用目测估计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