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群落的物种组成以及丰富度的相关探究实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3 道试题
1 . 下列有关调查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血细胞计数板对酵母菌计数时,发现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当对菌液适当比例稀释
B.用标记重捕法调查藏羚羊的种群密度时,标记物易脱落会导致调查结果偏小
C.用血细胞计数板调查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时,应先加盖玻片再滴加培养液
D.多数土壤动物身体微小,活动能力较强,常用样方法调查其丰富度
2 . 番茄连作会导致土壤中微生物多样性下降,使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由“细菌型”转变为“真菌型”,这是番茄连作障碍发生的主要原因;轮作与间种套作、嫁接、土壤消毒和施用有机肥均可重塑连作番茄土壤的微生物群落结构,有助于减轻连作障碍危害。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可以采用取样器取样法采集番茄连作样地的土壤小动物进行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研究
B.有机肥能为番茄提供物质和能量,减缓番茄对土壤养分的利用,重塑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
C.间种套作的种植方式充分利用了群落的空间结构
D.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由“细菌型”转变为“真菌型”的过程中发生了群落的演替
3 . 某兴趣小组进行了“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的实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单位面积中某物种的个体数量多少称为物种丰富度
B.通常采用取样器取样法对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进行统计
C.采集到的小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
D.对于不认识的小动物通常不需要进行计数和记录其特征
4 . 下列各项研究不是在群落水平上进行的是(       
A.调查某种害虫的种群密度,为防治该种害虫提供依据
B.近二十年,鄱阳湖的物种数目的变化情况
C.森林的垂直结构比草原的更复杂
D.某草原中的放牧强度增大时,糙隐子草等逐渐占据优势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研究人员为探讨不同放牧强度对草群特征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在某马场划出一个实验区,设置4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处理区,用不同数量的马群(其他条件相同)放牧一段时间后,结果如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处理区

草群丰富度/种

草群平均高度/cm

草群密度/(株·m-2

不放牧区

22

14.1

305.4

轻度放牧区

23

9.6

324.8

中度放牧区

25

9.3

329.1

重度放牧区

18

7.2

254.5


(1)研究人员采用样方法调查实验区内某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常采用____法取样,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____,不能掺入主观因素。
(2)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与不放牧区相比,中度放牧区草群的再生能力更____(填“强”或“弱”)。草群丰富度下降的处理区是____
(3)研究人员为调查该马场中生活的一种活动范围广的大型有害昆虫的种群特征,先后2次(间隔3天)对该昆虫种群展开调查,2次调查数据的统计结果如图所示。若2次调查间隔期内,该昆虫种群遭遇了性引诱剂的诱杀,则该过程利用了____信息,导致____(答出1种种群数量特征)发生明显改变,上述种群数量特征可能通过影响____直接影响种群密度。研究人员通过____可以预测该昆虫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6 . 群落中某一种植物的个体数占该群落所有植物个体数的百分比可用相对多度表示,在某退耕农田自然演替过程中,植物物种甲、乙和丙分别在不同阶段占据优势,它们的相对多度与演替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该农田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这种分层现象提高乙里了群落__________;该农田中植物的这种分层现象丙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_________________
(2)判断群落发生了演替最主要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该退耕农田在这60年间演替的类型是_______________,在40~50年间该群落的优势种最可能是物种________(填“甲”“乙”或“丙”)。调查发现演替的第10年物种甲的数量呈下降趋势,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
(3)有同学认为物种丙的加入会使该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增加,该同学观点是否正确?并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 叶蝉是危害茶树的主要害虫之一,对茶叶的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游猎型和结网型蜘蛛都捕食叶蝉。两类茶园中蜘蛛的丰富度如表所示。林下茶园中的乔木为某种能捕食叶蝉和各种蜘蛛的食虫鸟提供了栖息场所。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茶园类型

游猎型蜘蛛丰富度

结网型蜘蛛丰富度

林下茶园

14

12

常规茶园

14

8

注:①林下茶园—茶树与马尾松(乔木)间作;常规茶园—无树木遮阴。②两类茶园的管理方式相同。
A.常规茶园中所有茶树、叶蝉和蜘蛛共同构成了生物群落
B.食虫鸟进入林下茶园后,其在食物链中处于第四营养级
C.与常规茶园相比,林下茶园改变的主要是群落的水平结构
D.相比于常规茶园,林下茶园中结网型蜘蛛丰富度较高,可能与马尾松的遮阴有关
8 . 大兴安岭某地区沿沼泽至森林方向上依次分布有5种典型天然沼泽湿地(如图1所示,图中数据为相应湿地的地下水位与地表距离)。某草丛沼泽湿地在自然状态下不断演替,其植被变化顺序为:海三棱蔗草群落→芦苇群落→柽柳群落→旱柳群落。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地区从草丛沼泽到落叶松沼泽的变化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_结构,生活在不同沼泽区域的动物优势种存在差异,原因是_________
(2)海三棱蔗草群落被芦苇群落替代的现象称为_________演替。该地区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在调查小动物类群丰富度4501治理示范区400时,常用的统计方法是记名计算法和_________
(3)由柽柳群落转为旱柳群落的过程中,柽柳与旱柳的种间关系为_________,一定时间后旱柳的种群数量趋于稳定,此时种群的数量值称为_________
(4)该地区采用多项措施对沼泽地进行修复、管理。管理前后该湿地鸟类种类与数量的变化如图2所示。由图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
9 .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中使用的材料以及实验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实验的成败,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及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调查某种昆虫的卵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取样器取样法
②调查种群密度时,若田鼠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则实际种群密度比估算值低
③在研究动物生长激素的作用时可以采用摘除—饲喂法
④种群数量的变化可利用数学模型描述、解释和预测
⑤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探究农田里昆虫的物种丰富度
⑥在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用沾蘸法处理时要求时间较长、溶液浓度较低,浸泡法则正好相反
⑦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对照组的设计应尽可能排除土壤微生物的作用
A.一项B.二项C.三项D.四项
2024-01-15更新 | 347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重点高中沈阳市郊联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10 . 第4次大熊猫调查结果显示:全国野生大熊猫1864只,圈养375只,栖息地保护区67个。大熊猫利用自己的尿液来标记出领地范围,一般10~20公里内只有一只大熊猫,同时求偶期间它们也会留下尿液,方便异性大熊猫找到自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大熊猫占据领地及求偶的“语言”为化学信息
B.放归圈养的大熊猫会使栖息地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在一定程度上增加
C.大熊猫与其天敌间的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都是单向的
D.将大熊猫的天敌全部猎杀有利于野生大熊猫的保护,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024-01-15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协作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1月期末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