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群落的物种组成以及丰富度的相关探究实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4 道试题
1 . 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最大的碳库,森林土壤碳库在全球气候调控和碳平衡维持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碎屑食物网的起点,土壤微食物网是森林生态系统地上-地下碳转化的关键驱动者,决定着森林土壤有机碳的分解、转化和储存等过程,影响着森林生态系统的固碳潜力。下图是土壤部分生物微食物网及碳库主要途径,a~e为生理过程。请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土壤微食物网中有众多的微小生物类群和部分中型动物(<2mm),欲调查这些动物丰富度用取样器取样法,对于个体较小数量较多小动物用_____进行统计,调查过程中发现土壤中落叶含量不同,分布生物类群也不同,体现群落的_____结构。
(2)土壤微食物网中含碎屑食物链(以有机碎屑为第一营养级,以碎屑为食的腐生细菌和真菌也占营养级)和捕食食物链,请写出上图食物网中捕食食物链_____,土壤微食物网中第四营养级生物有_____,短时间内若食菌线虫大量减少,根食性线虫数量会_____
(3)在碳循环中,上图e为_____途径。为了缓解温室效应,我国提出碳中和目标,若要达到此目标,上图要满足_____关系(用a~e表示)。而森林中大量植被可以为人类提供木材,也可以吸收二氧化碳缓解温室效应,这些用途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价值。
(4)如上图所示,微生物是土壤碳库转化的主要动力,一方面,微生物将活性碳库中易分解的有机物分解释放出_____,(至少写2个)供植物利用,另一方面,微生物产生的酚类、醌类物质与植物残体中纤维素、木质素等不易分解部分聚合成腐殖质。酚类氧化酶在厌氧环境下活性极低,秋季落叶若采用挖沟填埋方式处理,微生物产生的酚类物质会_____(增多/减少),更_____(有/不)利于腐殖质形成。
(5)研究人员对该生态系统中某种藻类进行种群密度调查,取藻细胞样液1mL稀释100倍后,采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室规格为1mm×1mm×0.1mm,共16个中格)计数,操作步骤如图所示。指出上述图操作步骤中的错误________

(6)图为正确操作后显微镜下藻细胞的分布情况,则估算1mL培养液中该藻细胞的总数为     个。
A.1.92×108B.1.44×107C.1.92×107D.1.44×108
2024-03-25更新 | 23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天域全国名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联考生物试题
2 . 因过度放牧造成某草原生物多样性的丧失,通过不断地种植耐旱、抗风沙能力强的植被控制流沙,生态环境得以逐步恢复。如图表示生态恢复过程中,该草原群落类型的演替及其植物种类数的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群落演替过程中,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的分层现象能提高对光能、空间的利用率
B.该草原恢复过程中群落的物种增多,营养结构变复杂
C.该草原群落演替一般是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过程
D.物种丰富度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3 . 生态位宽度是指一个物种所能利用的各种资源的总和,它可以反映物种对环境适应状况或对资源利用的维度。我国北方的短花针茅荒漠草原对放牧扰动较为敏感,下表为不同放牧强度下该生态系统部分植物的生态位宽度。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物种

生态位宽度

对照(CK)

轻度放牧(LG)

中度放牧(MG)

重度放牧(HG)

短花针茅

0.85

0.86

0.73

0.73

银灰旋花

0.61

0.70

0.42

0.37

无芒隐子草

0.60

0.80

0.62

0.70

糙隐子草

0.46

0.55

-

-

冷蒿

0.72

0.49

0.46

-

羊草

0.68

-

-

-

A.一个物种的生态位宽度越大,该物种在资源竞争中通常越不具有优势
B.适度放牧使某些植物生态位宽度增加,有可能会使优势种发生变化
C.过度放牧会使群落物种丰富度降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降低
D.据表推测放牧的牲畜可能较为喜食羊草,而不喜食无芒隐子草

4 . 为研究某生态系统的植物功能群对空心莲子草入侵的影响,科研人员将一个圆形样地划分为A区、B区和C1~C5区,除A区外,其余各区大小相同。各区种植情况如图1所示,其中C3~C5区中植物功能群数目相同但物种数目分别为4、8、16种。第3、7、13天测定B、C区空心莲子草入侵状况,得到图2所示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各区种植植物的先后顺序应为先同时种植C1-C5区,再种植A区
B.物种丰富度越高,空心莲子草的入侵程度就越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也越高
C.空心莲子草入侵时间越长,对功能群数目越少的区域影响相对越大
D.植物的栽种可缓解空心莲子草的入侵,植物功能群越丰富越不容易被入侵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所示为浙江某著名产茶区土壤动物群落分布的调查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土壤动物群落中小型土壤动物类群数大型土壤动物类群数
Ⅰ层Ⅱ层Ⅲ层I层Ⅱ层Ⅲ层
茶林2111820127
阔叶林17121017128
竹林1814921139
注:距离地面深度Ⅰ—0~5cm;Ⅱ—5~10cm;Ⅲ—10~15cm
A.不同地带茶林、阔叶林和竹林的分布体现了该山地植物的垂直结构
B.不同深度的土层中动物类群数的差异体现了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
C.人工种植的茶林如被废弃后最终会演替到顶极群落竹林或阔叶林
D.观察大型土壤动物一般不需使用放大镜或体视显微镜
6 . 研究发现,在某地人工桉树林中,乔木层桉树占绝对优势;灌木层、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与桉树的密度有关:桉树密度为750株/hm²时,灌木层有17个树种,草本层物种也较丰富;桉树密度高达1000株/hm²时,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均减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人工桉树林中灌木层和草本层植物在群落中优势度较低,主要与光照有关
B.人工桉树林中桉树高低错落有致,体现了群落在垂直方向上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C.当人工桉树林中桉树密度高达1000株/hm²时,其抵抗力稳定性降低
D.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7 . 兴趣小组对校园花圃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进行调查,结果如下:
动物名称不同土壤深度的动物数量(个)
0~5cm5~10cm10~15cm
蚂蚁 3
鼠妇61
马陆4

待鉴定1 2
种类数合计(类)322
个体数合计(个)1142
关于兴趣小组的研究过程与结果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应在花圃中随机选取多个样点,分别用取样器取出土壤
B.取样时需拨开表层落叶,将取样器按入土中至取样器底部与土壤表面齐平
C.利用土壤小动物的趋光、趋热等特点进行采集,并用记名计算法进行统计
D.受有机质分布及运动受限程度等情况影响,土壤小动物多分布于浅层土壤处
8 . 土壤线虫食性多样,可划分为食细菌线虫、食真菌线虫、植物寄生线虫以及杂食线虫4个营养类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土壤中的细菌、真菌、线虫和植物等全部生物共同构成了群落
B.植物寄生线虫在土壤中的分层现象,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C.土壤线虫食性多样化,有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D.线虫在土壤不同深度的分布与其生活习性和取食特点相关
9 . 许多生物学实验中都要用到酒精。下列实验操作中有关酒精使用及其原理的叙述错误的是(       
A.DNA进行粗提取时,可加入95%的冷酒精使DNA溶解
B.植物组织培养时,对外植体可用75%的酒精进行消毒
C.用苏丹Ⅲ染液进行油脂鉴定时,可用50%酒精洗去浮色
D.用干漏斗分离法对土壤小动物进行分离时,可先在锥形瓶中加入70%的酒精
2023-11-18更新 | 31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台州市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评估生物试题
10 . 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或其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利用诱虫器来采集土壤小动物主要是利用了其向光、趋热的习性
B.土壤小动物丰富度调查方法是取样器取样法
C.制作小生态缸时,各组分和营养级之间的比例要合适,密封后要放置于通风、光线良好的地方
D.探究落叶是否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的实验中,不做处理的土壤为对照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