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类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5 道试题
1 . 与常规农业相比,有机农业、无公害农业通过禁止或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加大有机肥的应用,对土壤生物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某土壤中部分生物类群及食物关系如下图所示,三种农业模式土壤生物情况如下表所示。

取样深度(cm)

农业模式

生物组分(类)

食物网复杂程度(相对值)

0-10

常规农业

15

1.06

有机农业

19

1.23

无公害农业

17

1.10

10-20

常规农业

13

1.00

有机农业

18

1.11

无公害农业

16

1.07


(1)土壤中的线虫类群丰富,是土壤食物网的关键组分。若捕食性线虫为该土壤中的最高营养级,与食细菌线虫相比,捕食性线虫同化能量的去向不包括___________。某同学根据生态系统的概念认为土壤是一个生态系统,其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取样深度不同,土壤中生物种类不同,这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___结构。由表中数据可知,土壤生态系统稳定性最高的农业模式为___________,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03-31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南宁市三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理综生物试题
2 . 上海崇明东滩傍海依江,咸淡水交汇,独特的生态环境孕育了丰富的生态资源,每年吸引数百万候鸟到此栖息、觅食。
(1)崇明东滩是天然湿地,该生态系统属于(       
A.自然生态系统B.人工生态系统C.水域生态系统
D.陆地生态系统E.海洋生态系统F.湿地生态系统
(2)崇明东滩候鸟生物多样性高,且已形成有序的鸟类生态位。以绿头鸭和白头鹤为例,结合表中信息,分析崇明东滩鸟类物种相对稳定的原因可能是(       
鸟类种类活动区域觅食种类觅食时间
绿头鸭崇明东滩南部团结沙、东旺沙海三棱藨草、藻类、田螺等夜晚
白头鹤崇明东滩南部团结沙、东旺沙海三棱藨草、藻类、田螺等白天
A.活动区域重叠B.觅食种类相似
C.觅食时间交错D.种间竞争剧烈
(3)假设白头鹤的食物由50%海三棱藨草、30%田螺和20%藻类组成,田螺仅以藻类为食,且该生态系统能量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10%,从消费者到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0%。据表分析,如果一只白头鹤每日需要50kJ的能量,至少需要___________kJ的海三棱藨草。
(4)白头鹤以海三棱藨草、田螺和藻类为食,从中获得化合物和化学元素。那么,白头鹤与海三棱藨草、田螺和藻类相比,它们的元素种类和同种元素的含量(       
A.种类差异较大,含量大致相同B.种类和含量差异都很大
C.种类和含量都大致相同D.种类大致相同,含量差异较大
(5)海三棱藨草体内糖类的储存形式是___________,作为食物被白头鹤消化吸收后,在白头鹤体内能以_________形式被氧化分解供能,也能以___________形式被储存起来。
20世纪90年代,崇明东滩引入外来物种“互花米草”用作固滩护堤。然而,互花米草繁殖能力极强,兼具耐盐等特性,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了一定的破坏。“生物替代”是根据植物群落演替的规律,由本地物种取代外来入侵植物的一种生态防治技术。
(6)有人认为,用“芦苇”通过生物替代的方法来治理“互花米草”不合适。结合下图信息分析,以下证据能支持该观点的是(       
A.芦苇的耐盐度低于互花米草
B.芦苇在水淹环境中容易烂根而死亡
C.芦苇与互花米草在分布上有重叠
D.芦苇分布区域的数量高于互花米草
(7)“围垦”是一种在沿江、海边等滩地上圈筑围堤,开垦土地的工程技术。然而,围垦工程对崇明东滩海三棱藨草和白头鹤的种群数量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如图所示。据相关信息,推测白头鹤种群数量变动的原因可能是(       
   
A.围垦施工的时间与白头鹤的越冬时间重叠
B.围垦造成地理隔离从而影响白头鹤种群的出生率
C.围垦施工的区域与白头鹤觅食和栖息的区域重叠
D.围垦影响海三棱藨草的种群数量从而影响白头鹤的种群数量
(8)在崇明东滩依次采用围垦、花期刈割(割草)和用芦苇进行生物替代的综合方法来治理互花米草取得成效。据以上两图及相关信息,简述上述综合治理方法的优点。_____________________
(9)2012年启动的“互花米草控制和鸟类栖息地优化工程”,采用人工收割、使用除草剂和生物防治等措施治理互花米草。该湿地鸟类种类与数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互花米草的引入增加了新的种间关系,从而增强了种群间的协调与平衡
B.将互花米草原产地的多种天敌一起引入即可避免物种入侵
C.互花米草的治理有利于水鸟种群数量的增加,但对水鸟的种类基本没有影响
D.引入外来物种的前提是该物种须适应当地环境并和当地物种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2023-05-19更新 | 12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奉贤区致远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教学评估等级考生物试题
3 . 沙家浜湿地公园位于苏州阳澄湖畔,拥有河流、池塘、浅滩及沼泽等多种湿地类型。
(1)湿地生态系统由湿生、中生和水生植物、动物及微生物等生物因子以及与其紧密相关的______,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共同构成。其中______成分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2)在沙家湿地公园湿地植被配置时,总体上遵循湿生植物--沼生植物--挺水植物--浮水植物--沉水植物(由岸到水、由高到低)的规律进行(图1),这体现了湿地植物群落在空间上具有富于特色的______结构。在公园丰富的植物资源中,菖蒲、黄花鸢尾、香蒲等乡土植物品类被有针对性地增加,这有利于______,符合生态工程的______原理。

(3)沙家浜湿地公园坚持以“生态优先、科学修复、适度开放,合理利用”为原则,划定湿地保护保育区、水绿植被恢复区、拓展休闲游览区、宣教展示区、革命文化传承区等,分别实现以下功能,其中______(填序号)体现了湿地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______(填序号)体现了其间接价值。
①为各种动植物提供良好生存空间,成为鸟类的天堂;
②防洪排涝、调蓄雨洪并补充地下水;
③形成生态海绵,改善区域水体、水质及水生态环境;
④具有开阔水域景观和安全设施,满足游人近水心理;
⑤进行湿地生态展示、科普教育;
⑥兼具民俗文化和革命文化意义,带给游人回忆与品味;
(4)水体透明度是衡量水环境质量和水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指标,研究水体的透明度变化规律及其成因,有助于更好地制定水体生态系统恢复和管理策略。
①研究人员对沙家浜湿地公园水质指标进行了持续一年的监测,过程如下:
实验设计操作方法
采样点布设根据湿地中水体的面积,进水口和出水口以及水系交叉、人类活动干扰程度等情况设置7个采样点
采样时间在每月的一个______(填“晴天”或“雨天”)采集水样
样品采集每个采样日,在每个采样点,利用容积为2L的有机玻璃采水器,在水面下0.5m和1m处,分别采集水样后充分混合,并进行______取样,将水样______并冷藏,运回实验室。
测定方法在采样现场,利用塞克盘,测量水体透明度;利用便携式溶解氧测量仪(YSI-550A),测量水体表层的水温。在实验室中,测定水样中的悬浮颗粒物、有机悬浮物、无机悬浮物、总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叶绿素a、总氮和总磷含量。风速数据来源于周边气象站。
②研究人员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研究水体透明度内部变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先构建如图2初始模型。

③对模型进行违规估计检验、拟合优劣指标标检验和模型修订指标检验,筛选出有显著作用的因子和路径:然后,用卡方自由度比和近似均方根误差,评价观测数据对构想模型的支持情况。
④模型修正,得到样本的最适模型如图3,图中路径线系数的绝对值表示作用的相对大小、正负表示作用方向。
⑤结果分析显示,湿地中水体的透明度的主要直接影响因子为______;叶绿素a含量增加,对水体透明度的影响是______(填“提高”或“降低”)。
4 . 高原鼠兔是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中群居性的小型哺乳类动物,通过掘洞和采食行为对高寒草甸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由高原上所有的生物与______________共同组成,在此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高原鼠兔属于______________者。
(2)为研究高原鼠兔干扰对高寒草甸植物多样性和土壤的影响,科学家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下。
表1   高原鼠兔干扰对植物群落物种组成的影响
序号物种干扰梯度
T1T2T3T4
1高山嵩草0.5090.5760.5540.495
2小花草玉梅0.3090.3010.2710.461
3珠芽蓼0.0120.057--
4大黄0.0110.054--
5蒲公英--0.003-
6黄帚橐吾---0.020
植物多样性指数2.7793.23682.742.257

注:“-”表示此物种在该样方中未出现
表2   高原鼠兔干扰对土壤中物质成分的影响
T1T2T3T4
土壤含水量(%)43.135.934.732.9
土壤有机碳(g/kg)52.665.841.242.8
土壤全氮(g/kg)1.371.221.150.95

①在实验地通过____________方式选取36个25m×25m的样地,划分4个干扰梯度。
②由表1中结果可知,干扰梯度分别为____________时植物种类最多和最少。干扰梯度从T1增加至T4的过程中,____________物种始终在竞争中占优势,但其主导地位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高寒草甸群落____________(有/没有)演替为其他群落。
③随高原鼠兔干扰梯度的增加,土壤裸露的面积会增大,植物群落中的珠芽蓼、大黄等湿生植物会退出该群落,结合表1及表2的结果,推测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3)高原鼠兔主要采食禾本科,莎草科、豆科植物等固氮植物,对表2中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变化原因的推测正确的有____________
a.伴随高原鼠兔的掘洞和采食、地面排泄活动会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
b.随干扰梯度的增大,植物多样性下降,使土壤有机碳的输入源减少
c.高原鼠兔对植物采食策略的选择,对土壤中氮元素含量的来源无影响
d.土壤裸露面积的增加,加快土壤侵蚀过程,使土壤全氮含量下降
(4)研究表明,高原鼠兔的活动并不是影响高山草甸退化的主要原因。请结合已有知识及本研究,提出一种高寒草甸放牧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2022-05-07更新 | 28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北京市通州区高三一模生物试题
5 . 为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某地开展了退耕还湖工程。某个经过改造的湖泊生态系统中存在三个营养级,分别为植物、植食性动物和肉食性动物。三个营养级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单位:×103kJ)

营养级

植物

植食性动物

肉食性动物

同化量

500

Y

Z

呼吸作用消耗

132

26.5

3.8

未被利用

292

34.3

3.1

其他部分

X

2.2

0.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的结构是指各种生物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形成的营养结构
B.候鸟的迁入和迁出导致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空间结构发生变化,这属于群落演替
C.通过该表无法计算肉食性动物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D.表中的X的具体数值是6,由第一营养级向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是14%
6 . 与常规农业相比,有机农业、无公害农业通过禁止或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加大有机肥的应用,对土壤生物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某土壤中部分生物类群及食物关系如图所示,三种农业模式土壤生物情况如表所示。

取样深度(cm)农业模式生物组分(类)食物网复杂程度(相对值)
0-10常规农业151.06
有机农业191.23
无公害农业171.10
10-20常规农业131.00
有机农业181.11
无公害农业161.07
(1)土壤中的线虫类群丰富,是土壤食物网的关键组分。若捕食性线虫为该土壤中的最高营养级,与食细菌线虫相比,捕食性线虫同化能量的去向不包括___________。 某同学根据生态系统的概念认为土壤是一个生态系统,其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
(2)取样深度不同,土壤中生物种类不同,这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___结构。 由表中数据可知,土壤生态系统稳定性最高的农业模式为___________,依据是___________
(3)经测定该土壤中捕食性线虫体内的镉含量远远大于其他生物类群,从土壤生物食物关系的角度分析,捕食性线虫体内镉含量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
(4)植食性线虫主要危害植物根系,研究表明,长期施用有机肥后土壤中植食性线虫的数量减少,依据图中信息分析,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
2020-07-11更新 | 9910次组卷 | 35卷引用:2020年山东省高考生物试卷(新高考)
7 . 与常规农业相比,有机农业、无公害农业通过禁止或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加大有机肥的应用,对土壤生物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某土壤中部分生物类群及食物关系如图所示,三种农业模式土壤生物情况如表所示。

取样深度(cm)

农业模式

生物组分(类)

食物网复杂程度(相对值)

0—10

常规农业

15

1.06

有机农业

19

1.23

无公害农业

17

1.10

10—20

常规农业

13

1.00

有机农业

18

1.11

无公害农业

16

1.07

(1)土壤中的线虫类群丰富,是土壤食物网的关键组分。若捕食性线虫为该土壤中的最高营养级,与食细菌线虫相比,捕食性线虫同化能量的去向不包括________。 某同学根据生态系统的概念认为土壤是一个生态系统,其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
(2)取样深度不同,土壤中生物种类不同,这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___结构。 由表中数据可知,土壤生态系统稳定性最高的农业模式为___________,依据是___________
(3)经测定该土壤中捕食性线虫体内的镉含量远远大于其他生物类群,从土壤生物食物关系的角度分析,捕食性线虫体内镉含量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
8 . 与常规农业相比,有机农业、无公害农业通过禁止或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加大有机肥的应用,对土壤生物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某土壤中部分生物类群及食物关系如图所示,三种农业模式土壤生物情况如表所示。

   

取样深度(cm)

农业模式

生物组分(类)

食物网复杂程度(相对值)

0~10

常规农业

15

1.06

有机农业

19

1.23

无公害农业

17

1.10

10~20

常规农业

13

1.00

有机农业

18

1.11

无公害农业

16

1.07


(1)土壤中的线虫类群丰富,是土壤食物网的关键组分、若捕食性线虫为该土壤中的最高营养级,与食细菌线虫相比,捕食性线虫同化能量的去向不包括______。某同学根据生态系统的概念认为土壤是一个生态系统,其判断依据是______
(2)取样深度不同,土壤中生物种类不同,这体现了群落的______结构。由表中数据可知,土壤生态系统稳定性最高的农业模式为______,依据是______
(3)植食性线虫主要危害植物根系,研究表明,长期施用有机肥后土壤中植食性线虫的数量减少,依据图中信息分析,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9 . 与常规农业相比,有机农业、无公害农业通过禁止或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加大有机肥的应用,对土壤生物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某土壤中部分生物类群及食物关系如图所示,三种农业模式土壤生物情况如表所示。

取样深度/cm

农业模式

生物组分/类

食物网复杂程度/相对值

0~10

常规农业

15

1.06

有机农业

19

1.23

无公害农业

17

1.10

10~20

常规农业

13

1.00

有机农业

18

1.11

无公害农业

16

1.07


(1)土壤中的线虫类群丰富,是土壤食物网的关键组分。若捕食性线虫为该土壤中的最高营养级,与食细菌线虫相比,捕食性线虫同化能量的去向不包括___________。某同学根据生态系统的概念认为土壤是一个生态系统,其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
(2)取样深度不同,土壤中生物种类不同,这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结构。由表中数据可知,土壤生态系统稳定性最高的农业模式为有机农业,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植食性线虫主要危害植物根系,研究表明,长期施用有机肥后土壤中植食性线虫的数量减少,依据图中信息分析,主要原因是长期施用有机肥后腐生细菌增加,__________
2024-01-21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和平区2023-2024学年高二1月期末生物试题
10 . 某一草原生态系统由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形成一定的营养结构,如表1列出了各种群同化的能量。图2表示部分营养级的能量流动,字母表示生理过程或能量值。

种群

同化能量(KJ)

1.5×108

5.2×107

2.4×109

1.8×108

7.3×106

表1各种群的同化量

(1)该生态系统中,所有的生物构成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_。写出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种群乙在该生态系统营养结构中处于_____________营养级。
(2)为避免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人们需要根据草场的_________________(“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特点,合理确定草场的载畜量。草原不仅能为人们提供大量的畜产品,还能调节气候,防风固沙,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___
(3)图2中,M2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属于_____________同化的能量。若小型肉食动物的同化量为e,则从草食动物到小型肉食动物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100%。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