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类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3 道试题
1 . 河流中所有生物和底泥共同组成河流生态系统(      )
2024-05-23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第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考点串讲)
2 . 种群密度和植被群落结构决定着种群内个体被捕食风险的高低,研究者对某种北方高原鼠兔被捕食风险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注:警戒距离是指当高原鼠兔有警戒行为时与捕食者之间的距离,与个体被捕食风险呈负相关。
A.高原上所有的植被、鼠兔及其生活的无机环境共同构成生态系统
B.植被群落既影响高原鼠兔被捕食风险,也能为高原鼠兔的生存提供食物和栖息空间
C.由图1可知,一定范围内,高原鼠兔种群密度降低会降低个体被捕食的风险
D.由图2可知,一定范围内,植被高度越高,高原鼠兔个体被捕食的风险越高
2024-05-20更新 | 211次组卷 | 2卷引用:押新高考卷 生物与环境-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临考题号押题(新高考通用)
3 . 北极冻原生态系统的环境条件恶劣,简单的营养结构使得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十分低。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图中生物和它们所生活的无机环境构成了生态系统
B.北极熊和北极狼有种间竞争和捕食关系
C.该食物网中北极熊仅为第四营养级
D.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低,恢复力稳定性较高
4 . 太平洋某岛上生存着上百个蜗牛物种,但同一区域中只有少数几个蜗牛物种共存。生活在同一区域的不同种蜗牛之间外壳相似性高,生活在不同区域的不同种蜗牛之间外壳相似性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岛上所有蜗牛的全部基因组成了一个基因库
B.该岛上的所有蜗牛和其它生物构成了生态系统
C.不同种蜗牛占据的生态位不同,不利于充分利用环境资源
D.同一区域内的不同种蜗牛具有相似外壳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图1是北美西海岸某潮间带海星捕食部分生物的示意图,图2是移除海星前后潮间带被捕食物种数目的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1中的生物再加上它们的生存环境就构成了潮间带生态系统
B.移除海星后,物种数量下降的原因可能是被捕食者之间种间竞争加剧
C.荔枝螺可能位于第二、三营养级,荔枝螺与海星之间是捕食关系
D.潮间带地形单一,其群落不存在水平结构,存在垂直结构
6 . 为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某地开展了退耕还湖工程。某个经过改造的湖泊生态系统中存在三个营养级,分别为植物、植食性动物和肉食性动物。三个营养级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单位:×103kJ)

营养级

植物

植食性动物

肉食性动物

同化量

500

Y

Z

呼吸作用消耗

132

26.5

3.8

未被利用

292

34.3

3.1

其他部分

X

2.2

0.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的结构是指各种生物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形成的营养结构
B.候鸟的迁入和迁出导致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空间结构发生变化,这属于群落演替
C.通过该表无法计算肉食性动物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D.表中的X的具体数值是6,由第一营养级向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是14%
7 . 1968年,班尼特大坝在皮斯河上游建成后,河流下游的洪水脉冲消失,导致三角洲植被的迅速变化,众多鸟类栖息的湖泊和池塘迅速萎缩。下图为大坝建成前后下游湿地生态系统发生的变化。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1中不同植被的分布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B.据图可知长期的水位波动,会降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C.图1和图2比较可知,影响植被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水位波动
D.图示所有的动植物和无机环境构成了湿地生态系统
8 . 荒漠生物群落主要分布在半干旱、不同年份或季节雨量不均匀的地区。(      )
2023-11-06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第34讲 群落及其演替(讲义)-2024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9 . 与常规农业相比,有机农业、无公害农业通过禁止或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加大有机肥的应用,对土壤生物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某土壤中部分生物类群及食物关系如图所示,三种农业模式土壤生物情况如表所示。

取样深度
(cm)

农业模式

生物组分
(类)

食物网复杂程度
(相对值)

0-10常规农业
有机农业
无公害农业
15
19
17
1.06
1.23
1.10
10-20常规农业
有机农业
无公害农业
13
18
16
1.00
1.11
1.07
(1)土壤中的线虫类群丰富,是土壤食物网的关键组分。若捕食性线虫为该土壤中的最高营养级,与食细菌线虫相比,捕食性线虫同化能量的去向不包括___。某同学根据生态系统的概念认为土壤是一个生态系统,其判断依据是___
(2)取样深度不同,土壤中生物种类不同,这体现了群落的___结构。
(3)经测定该土壤中捕食性线虫体内的镉含量远远大于其他生物类群,从土壤生物食物关系的角度分析,捕食性线虫体内镉含量高的原因是___
(4)植食性线虫主要危害植物根系,研究表明,长期施用有机肥后土壤中植食性线虫的数量减少,依据图中信息分析,主要原因是___
10 . 调查发现某种蜣螂不仅吃粪便,还取食蜈蚣、千足虫等。与普通蜣螂相比,这种蜣螂后腿卷曲,便于捕猎,头部窄而长,便于进食千足虫等昆虫的内脏。由此得出的结论不恰当的是(       
A.该种蜣螂在生态系统中既是消费者又是分解者
B.该种蜣螂与千足虫之间的种间关系只有捕食关系
C.该地区的所有生物和非生物环境构成了生态系统
D.该种蜣螂作为进化研究的材料体现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