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食物链和食物网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0 道试题
1 . 土壤动物群落组成受生物和非生物因子的共同影响。高原鼢鼠是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中营地下生活的植食性啮齿动物,其采食、挖洞和推土造丘等行为造成草地生境破碎化,是影响土壤动物群落组成的重要生物因子。研究人员调查了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中高原鼢鼠不同干扰强度区大型土壤动物的类群组成,结果如下表:

功能群

物种数/个

LD

MD

HD

ED

植食性

13

14

12

19

捕食性

4

3

5

7

辅食性

2

2

1

2

杂食性

1

0

1

0

注:LD:轻度干扰;MD:中度干扰;HD:重度干扰;ED:极重度干扰。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_,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上看,高原鼢鼠属于______
(2)从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上分析,上述研究结果______(填“能”或“不能")得出高原鼢鼠干扰能增加大型土壤动物的类群丰富度的结论?原因是______
(3)该生态系统的某杂食性动物丙同时取食某禾本科植物甲和植食性动物乙、某段时间内调查能量流经乙的过程,如下图。

①写出图中字母A、C表示的含义:A______,C______,乙的同化量流向分解者的方式有______
②春季,丙从甲、乙处获得的能量比值为2:1,秋季该比值变成1:2,按照10%的能量传递效率,若让丙获取的能量增加1kJ,则秋季消耗的甲的能量是春季消耗的甲的______倍。
2023-03-10更新 | 1358次组卷 | 5卷引用:2023年北京高考生物真题变式题15-18
2 . 下图为我国长江口某湿地生态系统中物质流动的示意图。据图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藻类和湿地植物固定的太阳能
B.溶解性/碎屑有机物中的能量通过细菌分解后流入了湿地植物
C.营养盐→藻类→小型节肢动物→水生脊椎动物是该生态系统中最短的食物链
D.大型底栖动物与原生动物之间既存在捕食关系也存在竞争关系
2023-01-07更新 | 307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2-2023学年高二1月期末生物试题
3 . 某森林群落中存在一条食物链“草→昆虫→蜘蛛→鸟”,其中蜘蛛摄入的能量去向如下图所示,图中①-⑦代表能量值,字母A-C代表能量类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⑤/②)×100%代表蜘蛛到鸟的能量传递效率
B.图中(①-④)可表示蜘蛛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C.图中③属于昆虫的同化量,但不属于蜘蛛的同化量
D.若该森林生态系统处于生态平衡,则(⑤+⑥+⑦)的值等于零
4 . 若某湖泊存在一条仅由甲、乙、丙三种生物组成的食物链,三种生物的能量相对值随水深的变化情况如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三种生物组成该湖泊的群落
B.在垂直方向上该湖泊无明显的分层现象
C.丙同化的能量可以用于乙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D.三种生物中甲更适于生活在水深较浅的地区
2023-01-05更新 | 348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清华大学附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某同学在大饮料瓶中加入了水、水草、泥沙、小鱼、小虾等,制作了一个密闭的生态瓶,模拟一个小型生态系统。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B.小鱼、小虾及泥沙中的微生物促进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该生态瓶中的小鱼和小虾等初级消费者属于第一营养级
D.制作生态瓶时,加入的生物种类越多该生态系统越稳定
22-23高三上·北京·阶段练习
6 . 垂钓者喜爱凶猛的肉食性鱼类,为迎合垂钓者的需求,北美从19世纪开始,就有计划地将人工孵化的鳟鱼、鲈鱼、白斑狗鱼和大梭鱼等鱼苗投放到各地的湖泊中,从而对当地的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同时,这种人工培育的鱼苗基因多样性显著低于自然种群。为了恢复被破坏的生态平衡,当地渔业部门在限制人工投送上述肉食性鱼类的同时,鼓励人们更多地捕捞本地湖泊中以前投送的该类鱼类。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鳟鱼的人工圈养种群与野外种群的基因库存在差异
B.人们喜爱的垂钓品种大多属于生态系统的第二营养级
C.人类的干扰能够影响生物群落演替的方向和进程
D.渔业部门的政策有助于本地原有物种的数量恢复
2022-12-13更新 | 570次组卷 | 5卷引用:北京大学附属中学预科部2022-2023学年高三12月考试生物试题
7 . 下图1是生态系统的碳循环部分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丁组成了生物群落;图2为相关食物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1中缺少两个箭头,分别是“无机环境→丁”以及“甲→丙”
B.图1中的丁、丙分别和图2中的A、E相对应
C.图1中的甲对应图2中的D、C、B、E
D.Pb、Hg等有害物质因生物富集在乙和E中积累相对较多,生物富集只能通过吃与被吃的关系发生
8 . 如表为养鱼对水稻产量和稻田土壤有机质含量影响的实验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处理

水稻产量(kg/hm2

土壤有机质(%)

稻田养鱼

4023

2.72

对照

3474

2.56

A.稻田养鱼使水稻更多的从土壤中吸收鱼粪中的有机质
B.稻田养鱼使稻田生态系统中的营养结构复杂程度提高
C.引入稻田中的鱼同样受到食物和生存空间等因素的限制
D.鱼可以吃掉稻田中的害虫和杂草,从而提高了水稻产量
9 . 某弃耕地的主要食物链由植物→田鼠→鼬构成。生态学家对此食物链能量流动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表,单位是J/(hm2•a)。

植物

田鼠

固定的太阳能

摄入量

同化量

呼吸量

摄入量

同化量

呼吸量

2.45×1011

1.05×109

7.50×108

7.15×108

2.44×107

2.25×107

2.18×107

(1)在研究能量流动时,可通过_________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在1 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并标记40只田鼠,第二次捕获30只,其中有标记的15只。该种群密度是_____________只/hm2。若标记的田鼠有部分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比实际值______________。(偏大/偏小/不变)
(2)能量从田鼠传递到鼬的传递效率是________________
(3)田鼠和鼬都是恒温动物,同化的能量中只有3%~5%用于________________,其余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4)鼬能够依据田鼠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后者,田鼠同样也能够依据鼠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可见,信息传递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2021-09-27更新 | 2242次组卷 | 8卷引用:2015-2016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河南分校高一下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10 . 高原鼠兔和鼢鼠为植食性动物,有共同的天敌。在野外收集天敌动物的粪便,用以调查它们在天敌动物取食中出现的频度(含有某种生物的样本占样本总数的百分比),结果如下表。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天敌

在天敌动物食物中出现的频度(%)

高原鼠兔

鼢鼠

赤狐

100

87

艾虎

96

73

香鼬

100

0


A.鼢鼠属于该食物网中的第二营养级
B.赤狐、艾虎和香鼬之间具有竞争关系
C.艾虎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
D.香鼬的种群数量不受鼢鼠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