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食物链和食物网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3 道试题
1 . 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种内竞争和种间竞争对种群数量均具有调节作用
B.群落演替就是群落结构由简单发展为复杂的过程
C.食物网中的每种生物都可以被多种生物捕食
D.处于平衡状态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很高
2 . 下图表示A、B两个特定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有关解释正确的是(  )

①一个吃玉米的人所获得的能量一定比一个吃牛肉的人获得的能量多
②能量沿食物链单向流动,传递效率随营养级的升高而逐级递减
③若A和B中玉米的数量相同,A能养活10000人,则B至少能养活600人
④若土壤中含相同浓度的难降解污染物,则A中的人比B中的人体内污染物浓度低
⑤生态系统中玉米、牛和人三种群不一定符合能量金字塔
A.①③④⑤B.①②③⑤
C.①②③④D.③④⑤
3 . 白洋淀水底的污泥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和重金属污染的重要原因,对白洋淀进行生态修复,不仅要清除底泥,还要对底泥中重金属进行净化。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水体富营养化是由于水体中N、P等营养物质富集,引起蓝细菌、绿藻等浮游生物迅速繁殖,而导致水质污染,蓝细菌在生长过程中能产生毒素,抑制其他藻类植物的生长,从而在群落演替过程中成为____,蓝细菌具有很强的聚集N、P的能力,一旦形成以它为主体的生态系统,其具有的强大的____使其不易受外界干扰破坏。
(2)镉(Cd)是白洋淀中最具毒性的污染物之一,镉可通过____逐级积累,最终危害人体健康。沉水植物由于整株处于水体中,其根和茎、叶对Cd有较强的富集能力,因此科研人员尝试利用沉水植物对白洋淀底泥中的Cd进行净化。他们选择黑藻、狐尾藻、菹草等三种沉水植物种植在白洋淀底泥中进行培养,并进行以下测定实验:一是通过三种植物随时间的生长情况测定它们对Cd的耐受性(结果见下图),二是测定三种沉水植物对底泥Cd的富集和迁移能力(结果见下表),并从中选出最适合修复白洋淀Cd污染水体的沉水植物。

三种沉水植物Cd的富集系数和迁移系数

沉水植物

富集系数

迁移系数

地上部

根部

黑藻

0.33±0.02

0.41±0.01

0.79±0.11

狐尾藻

0.05±0.01

0.14±0.02

0.34±0.01

菹草

0.21±0.04

1.01±0.12

0.21±0.01

注:富集系数是指沉水植物对底泥中Cd的富集能力;迁移系数是指沉水植物对Cd由底泥向地上部的迁移能力(富集系数和迁移系数越高,淤泥中Cd的残留量越少)
①三种植物中对Cd的耐受能力最强的是____,由表中富集系数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写出两点)②科研人员最终认为黑藻是最适合修复白洋淀Cd污染水体的沉水植物,他们做出这样判断的依据是____
(3)利用黑藻修复白洋淀Cd污染水体的过程中出现这样一个问题,就是蓝细菌和绿藻等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使水下的光照强度很弱,影响了沉水植物的扩张或恢复。科研人员尝试利用白虾改善水体光照条件,经研究发现黑藻的生长率与白虾的密度呈正相关。请写出该实验的实验思路。____。(实验所用容器为聚乙烯桶,注入湖水70L)
4 . 如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三级消费者包括狐狸、吃虫的鸟和肉食昆虫
B.狐狸在该食物网中占据第四和第五营养级
C.若草食昆虫突然减少,则兔的数目不会发生变化
D.吃虫的鸟与肉食昆虫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和种间竞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图表示某海洋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I、II、III、IV表示不同的营养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的数量金字塔也一定符合该模型
B.图中I→II→III→IV构成一条食物链
C.II中能量的去向除了图中所示外,还有呼吸散失的热能和被分解者利用的能量
D.能量在流动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能量传递效率随营养级的升高而逐级递减
6 . 如图甲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图乙和图丙表示野兔和灰鼠从不同牧草中获取食物比例在进化过程中的变化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有_________条食物链,鹰处于_________营养级,次级消费者有_________
(2)图甲中没有标示出的草原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
(3)图甲中麻雀和蝗虫的关系是_________。若图甲中因气候原因出现蝗灾时,鹰的数量将__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4)根据图乙和图丙分析,两种生物对环境适应能力越来越弱的是_________
(5)若鹰增加1千克,至少需要消耗牧草________千克。
(6)如将麻雀的食物比例由牧草:蝗虫=1:1,调整为2:1,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该生态系统能承载麻雀的数量是原来的_________倍。
2023-09-21更新 | 15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石狮市永宁中学(厦外石分永宁校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7 . 图1表示一个人工白杨林中分层生活着的苔类、昆虫及其他多个生物种类之间的食物网简图。其中苔类、物种C和G均生活于白杨树中层的树枝表面。物种A的食物中,各种类所占比例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图1中共有7条食物链
B.物种A和D之间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种间竞争关系
C.若物种E突然大量减少,则一段时间内A的数量无明显变化
D.若除去全部物种A后,短时间内物种C的数量可能减少
8 . 下图一表示某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图二表示图一中某条食物链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图三表示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和能量流动,请据图回答。
   
(1)在生物学上,把空气、光照、水分、鼠、兔等影响草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统称为_________
(2)若图一要表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要补充的组成成分是_______,该生态系统中,当鼠和兔的数量增多时,植被会遭到破坏,而食肉动物数量的增加又使鼠和兔的数量减少,森林植被得以恢复,由此可以看出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能力。
(3)图二中的甲对应图一中的生物是_________,此生物与鹰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
(4)图三中的A在生态系统中表示的组成成分是__________,它通过生理过程________(填序号),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又将氧气排放到大气中,有效的维持了生物圈中的________________
(5)图三中有较多的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其中的___________(填字母)是图一中所不包含的生物成分。通过对三幅图的分析可知,生态系统中有机物和能量是通过_________在生物之间进行运输和传递的。
9 . 下列有关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叙述,错误的是(       
A.错综复杂的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的重要条件
B.食物链上植食、肉食动物分别处于第二、第三营养级
C.能量在食物链上的相邻营养级之间只能单方向流动
D.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的主要渠道
10 . 过度放牧是草原退化的主要原因。放牧会导致草原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发生改变,在不同的强度的放牧条件下,绵羊和其他草原食草动物的生态位也会发生改变。
回答以下问题。
(1)鼠类是草原上的优势食草动物之一,鼠类吃草时处于_________营养级。采用捕净法调查鼠类的密度,在单位面积内(1 hm2),均匀布置足够数量的捕鼠夹,每隔一段时间检查,将捕获的鼠取走,连续三天,统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种群密度。
(2)研究放牧强度对草原鼠类的密度和优势物种的影响,结果如下表

放牧强度

鼠密度(只/hm2

达乌尔黄鼠比例(%)

莫氏田鼠比例(%)

无放牧(NG)

86.93

1.2

96.2

中度放牧(MG)

3.73

100

0

高度放牧(HG)

7.07

94.3

0

由表可知,不同条件下鼠类的优势物种分别是:__________
(3)蝗虫也是危害草原的食草动物,检测不同放牧强度下3种食草动物的食物比例(%),结果如下。
植物种绵羊达乌尔黄鼠亚洲小车蝗
MGHGNGMGHGMGHG
西伯利亚羽茅1.6000000
毛氏冰草8.0002.11.202.7
黄囊苔草28.442.602.42.100
糙隐子草14.719.812.452.148.024.218.7
羊草47.333.366.529.116.333.923.2
星毛委陵菜04.40022.4031.3
克氏针茅0021.114.310.041.924.3
(注:NG、MG、HG分别代表无放牧、中度放牧、高度放牧,在无放牧条件下草原上亚洲小车蝗数量较少,不进行检测)
①生态位宽度是指一个种群在一个群落中所利用的各种食物等资源的总和。由表可知放牧强度增大, 绵羊的生态位宽度______,达乌尔黄鼠和亚洲小车蝗的生态位宽度_______
②试从生态位宽度和重叠程度角度解释,放牧后莫氏田鼠绝迹,而达乌尔黄鼠在鼠群中的比例显著上升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
(4)过度放牧后草原植被的组成发生改变,使小型食草动物数量增多,后者反过来又进一步改变草原植被的组成,加剧植被退化进程,形成___________反馈。
2023-08-11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六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联考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