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生态平衡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自我调节能力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8 道试题
1 . 下图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图解(能量单位为:J/cm2·a),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人工鱼塘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 ,池塘中的植食性动物在食物链中属于第_______营养级。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该鱼塘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较___________
(2)如图所示,输入此鱼塘的能量有化学能和___________ 。据图可总结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主要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由于种种原因造成了某种肉食性动物灭绝,而其他生物数量发生较大波动后又逐渐趋于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种能力的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图可以计算出,生产者传递给植食性动物的能量值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 西方蜜蜂和东方蜜蜂是人工饲养的两个主要蜂种。西方蜜蜂因具有更优的生产效益而在世界各地被广泛引种,但当把它引入到亚洲的东方蜜蜂自然分布区后,虽然导致当地东方蜜蜂的数量锐减,但随后不久却又发现入侵者一西方蜜蜂也不断出现蜂群损失现象。
(1)西方蜜蜂和东方蜜蜂属于两个物种,二者之间属于__________关系。
(2)研究发现,狄斯瓦螨(一种微小的节肢动物)可从原始寄主东方蜜蜂向西方蜜蜂转移。人们推测狄斯瓦螨可能是导致西方蜜蜂数量减少的原因。为验证推测,研究者采用针刺模拟实验方法(用针刺模拟狄斯瓦螨的叮咬,同时也可排除螨传播病毒等其他致病生物对实验的影响),检测了两种蜜蜂的“两项指标”(见下表),多次进行对比分析研究。
①请补齐下表横线上的内容:
方法步骤

组别

操作方法

检测指标

实验组

打开蜂房盖,针刺幼虫,用透明盖封口a:幼虫死亡率
b:成年工蜂巢内清理行为(开盖并移除死亡或不健康的幼虫)出现的频率

对照组

打开蜂房盖,__________,用透明盖封口

实验结果如下图。(说明:左图中的东方蜜蜂对照组曲线与横坐标重叠,在图中无法显示出来)

从左图中可知:经过针刺后,东方蜜蜂幼虫相比西方蜜蜂死亡时间较__________(填“早”或“晚”)、死亡率要__________(填“低”或“高”)。研究者欲进一步探究自然状态下两种蜜蜂幼虫的死亡原因,他们设计的实验方法是:用携带病毒的狄斯瓦螨感染两种蜜蜂幼虫,与模拟实验中的__________(填“实验组”或“对照组”)进行比较,若发现与同种幼虫相比,两种蜜蜂被携带病毒的狄斯瓦螨感染的幼虫死亡率均__________(填“低于”或“高于”)模拟实验,说明由狄斯瓦螨传播的病毒是蜜蜂幼虫死亡的主要原因。
②上图显示,东方蜜蜂成年工蜂比西方蜜蜂在清理行为上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经多年的实验跟踪研究,研究者认为,东方蜜蜂比西方蜜蜂能更有效地抵抗经狄斯瓦螨传播的病毒,而入侵者西方蜜蜂种群数量下降的原因是由狄斯瓦螨叮咬后传播病毒导致的。请根据上述实验中两项指标的检测结果,阐述对上述原因解释的合理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东方蜜蜂与狄斯瓦螨的互作模式是经过长期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这种模式限制了西方蜜蜂在入侵地数量的持续增长。两类蜜蜂数量的减少会影响到植物的种群数量和物种多样性,进而降低当地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稳定性。本研究带给你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12-19更新 | 691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淮南市二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周练生物试题
3 . 下图是河流生态系统受到生活污水轻度污染后的净化过程示意图,据图分析得出以下结果,其中错误的是(       
A.在A到B段水域,细菌分解有机物导致等无机盐离子增多
B.在A到B段水域,需氧型细菌大量繁殖是溶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
C.在B到C段水域,因为溶氧量的增加导致藻类的数量增加
D.在C到D段水域,水体的污染情况已经大大减轻
4 . 下图表示处于平衡状态的某生物种群因某些外界环境变化导致种群中生物个体数量改变时的四种情形,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若图①所示为草原生态系统中某人工种群,则a点后的变化可能原因是过度放牧
B.若图②所示为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种群,则b点后的变化可能原因是天敌的减少
C.图③中c点后发生的变化表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
D.图④曲线可用于指导海洋捕捞,维持资源种群数量在K/2左右
5 . 东部沿海地区积极发展“海洋牧场”进行海洋渔业生产,“海洋牧场”是将人工放养的鱼、虾、贝、藻等聚集起来,进行有计划的海上放养和系统管理,达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某研究小组建立贝—鱼—藻复合生态系统,在贝类养殖区开展网箱养鱼,间养大型海藻,其物质循环如图所示。请回答相关问题。

(1)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水体中某种的鱼种群密度,若调查期间有些个体身上的标志丢失,则该种群密度的估测数值会___________
(2)据图判断珠母贝可能属于生态系统的____(填成分),与传统网箱养鱼相比,此生态系统中鱼类的粪便和残饵为海藻和珠母贝提供营养物质,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和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其意义是____
(3)生态系统稳定性是指____。与贝—鱼—藻复合生态养殖相比,传统网箱养鱼往往受自然灾害及病害影响较大,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角度分析,原因是____
(4)分析贝—鱼—藻复合生态养殖需要不断有人工进行物质投入的原因:____
2021-08-31更新 | 279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届安徽六校教育研究会高三第一次素质测试生物试题
6 . 近年来,地方政府致力于生态环保工作,如打造湿地生态公园,以恢复其生态功能。回答下列问题:
(1)湿地水体中微生物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水体中大多数异养微生物的主要功能是____________ ,湿地水体受到轻度污染时,水体能很快清除污染,水体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会受到明显的影响,这说明______________
(2)打造湿地生态公园,以恢复其生态功能,这种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属于____________,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关键是_______________
(3)某湿地生态系统中有乌醴和野鸭等生物,野鸭捕食乌醴,下图是该湿地生态系统中野鸭和乌鳢的数量变化关系(箭头代表周期性变化方向)。据图分析:生物b是____________,生物a的环境容纳量为_____________(填图中字母)。
2021-01-04更新 | 14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届安徽省皖南八校高三第二次联考(12月)理综生物试题
7 . 研究小组在我国某草原上测定了不同放牧强度下的优势植物种群密度、净初级生产力(用植被干物质积累量表示)、群落物种多样性等指标,尝试探寻合理放牧强度。回答下列问题:
放牧强度优势植物种群密度(株/m2
羊草针茅
CK207.3311
GI170217.674.47
GI340170.220.73
GI510216.83.53
GI680108.536.67

(注:CK、GI170、GI340、GI510、GI680分别代表0、170、340、510、680羊单位·d/h㎡/a,对应的强度为对照(未放牧)、轻度放牧、中度放牧、重度放牧和极重度放牧。)
(1)表中生物的种间关系有___________
(2)合理放牧后,原牧场植被在一定时间内能得以恢复,但过度放牧会导致牧场植被难以恢复,这一现象给我们的启示是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能力。
(3)图中的净初级生产力是否能表示生产者的同化的能量_______(填“是”或“否”);理由是______
(4)据图可知在放牧强度为GI340时多样性指数有所增加,说明适度放牧可以增加物种多样性,其原因___________
2021-04-12更新 | 16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届安徽省蚌埠市高三三模理综生物试题
8 . 下图甲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长江经济鱼类鲢鱼调查数据。回答相关问题:

(1)根据图甲分析,要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捕捞后鲢鱼种群数量应处于图中___________点。用标志重捕法调查鲢鱼种群密度时,若标记个体更易于被捕食,则种群密度的估计值___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2)长江分布有4300多种水生物,作为世界上___________最为丰富的河流之一,其中鱼类有424种,其中170多种为长江特有。由于生活习性的不同,他们生活在不同的水层,这体现了生物群落的_______结构。
(3)图乙表示长江某水域能量流动简图,A、B、C、D表示生态系统组成中的生物成分。图中_______(填字母)在碳循环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能量在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_______
(4)上个世纪末及本世纪初,长江水域生态系统受到___________等污染及渔民___________等活动的干扰。在一定程度上这种干扰超过长江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使长江生态系统短时间内很难恢复到原来的状态,目前长江鱼类资源严重匮乏,科学利用长江鱼类资源,刻不容缓。2019年初,农业农村部等三部委联合发布了《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和建立补偿制度实施方案》,从2020年开始,长江将全面进入10年“禁渔”休养生息期。
9 . 反馈是指一个系统作用的效果反过来又促进或抑制了这个系统的工作。如果是促进,该调节就是正反馈,反之则是负反馈。下图A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反馈调节示意图,图B为某湖泊生态系统中发生的某种调节活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图A中生物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构成了完整的生态系统
B.甲、乙、丙三者间的食物联系是乙→甲→丙
C.图A中存在正反馈调节,图B中存在负反馈调节
D.乙一定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最可能是草本植物
10 . 农田中大量施用化肥和农药,未被利用的氮、磷等污染物汇入周边流域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研究人员以“稻—鸭(杂食动物)—虾(以浮游生物为食)”种养模式(RDS)和常规种植模式(CK)下的水稻田为研究 对象,探索两种模式下水稻生长各时期水体中氮、磷浓度的变化,结果如下图所示。

水稻生长时期各处理区氮磷浓度变化
注:TN表示水体的总氮量,TP表示水体的总磷量
(1)传统农业种植模式往往以单一的农作物种植为主,虫害严重,从生态系统结构的角度分析主要是由于_____,导致生态系统的____下降。
(2)RDS模式对灌溉水至移栽期中TN、TP的去除率均___(填“大于”、“小于”或“无显著差异”)CK 模式,一是因为______而减少了化肥的使用;二是因为鸭的穿行与啄食而刺激了水稻根系的生长,促进了______
(3)研究人员又测定了不同生长时期水稻田中的浮游藻类生物量,发现RDS组显著低于CK组,推测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写两个)。
(4)RDS模式通过鸭、虾的引人最终实现了稻鸭虾多丰收。请结合该模式中鸭、虾、水稻、浮游藻类、害虫之间的关系,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角度对上述结果进行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
2021-01-19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六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诊断性测试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