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生态平衡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自我调节能力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8 道试题
1 . 近年来抚州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完善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这些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举措。但在这之前由于人类活动,某湿地自然保护区在2014-2017年间出现水质变差、生物种类减少、鸟类生存受到影响的现象。下图为2006-2019年间科研人员对该地某种珍稀鸟的数量变化的调查。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该地某种灌木种群密度的方法是_________;调查时遵循的原则是_________
由图可知,在2006-2014年间,该种鸟的种内斗争逐渐_________。该种鸟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_________
(2)K值是指_________:在2014-2017年间,该种鸟种群的K值下降,可能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等原因导致环境阻力增大。
(3)从2006-2014年间,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如何变化?_________(填“增强”,“减弱”或“无法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2 . 下图是某湖泊生态系统各营养级间的能量流动关系简图,其中数值均为相对值。

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角度分析,湿地中的浮游动物可以作为_______
(2)湿地生态系统中存在两种食物链,一种是以动植物的遗体和动物的排泄物或有机碎屑为起点的食物链,还有一种是通过生物间的________关系形成的食物链,二者同时存在,各有侧重。植物直接流入浮游动物的能量仅占浮游动物总能量的________%(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3)小型鱼虾的能量只有1.2%传递给食鱼性鱼,该数据不在10%~20%这一范围内,据图分析,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由此可知,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否则容易导致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降低。
3 . 生态学家对某个相对封闭的岛屿上长期共同生活在一起的生物乙和野兔的数量变化进跟踪研究,在最近的5年间两种生物的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如图甲所示。图乙表示某海域能量流动简图,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甲信息推测,乙生物与野兔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虚线表示该岛屿野兔种群的K值,5年间野兔种群的年龄组成最可能是____________,b~c段,野兔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值不断减小,出生率____________(大于、小于、等于)死亡率。
(2)图乙中A是____________,B是_____________,D是____________,D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3)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物质作为能量的_____________,使能量沿着_____________流动。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____________
4 . 塞罕坝林场位于河北省最北部的围场县,历史上曾水草丰茂、森林茂密,后因树木被砍伐殆尽,加之山火不断,变成了树木稀疏、人迹罕至的荒原,如今塞罕坝人又在茫茫荒原上营造起了全球面积最大的人工森林生态系统。如图是塞罕坝漫甸地区的群落演替过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塞罕坝漫甸地区由“沙地→草原→稀树草原”的演替过程属于次生演替
B.稀树草原群落在过度放牧等人为干扰条件下,可能会退化为沙地
C.人工造林加快了塞罕坝漫甸地区群落演替的速度
D.只要时间允许,稀树草原群落一定会演替为森林群落
5 . 某研究所对杨树林中的杨树、杂草、小灌木、食草昆虫等的能量进行了测定(单位: ×1010J/hm2·年),并绘制了部分能量流动模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______和散失的过程。杨树林是人工生态系统,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来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用简头在图中将部分能量传递过程补充完整________
(2)杨树的总能量大于输入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除去杨树林中的杂草、昆虫等有利于增加杨树的产量,.但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会__________(填“提高”或“降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04-30更新 | 14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湖南省高三百校联考(衡阳市二模)生物试题
6 . 下图为甲、乙两个生态系统在遭受相同程度干扰后,其功能和结构发生的变化。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a点之前甲、乙两个生态系统的组分数量和食物网的复杂程度不差上下
B.若干扰程度加大,则甲、乙对应的曲线在a点之后可能会持续下降
C.与a点时相比,b点时甲、乙两个生态系统的物种的种类可能发生了改变
D.由图可知,生态系统的稳定表现为在一定范围内波动的动态稳定
7 . 北方温带湖泊群落的垂直结构可分为表水层、斜表层、静水层和底泥层(如图甲所示),图乙为该湖泊中生物形成的食物网,图丙为该生态系统中部分能量流动示意图,其中字母代表相应的能量值,G代表第三营养级流向分解者的能量,H代表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该湖泊中每年有一定量的生活污水流入。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图甲分析:夏季表水层氧气含量比冬季_____ ( 填“高”或“低”),推测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是_____
(2)由图乙可知,鲫鱼和田螺的种间关系是_____,黑鱼处于_____营养级,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
(3)图丙中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是_____(填写图中字母) ,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
(4)人工排入一定量的生活污水不会使该湖泊受到污染,说明生态系统_____
8 . 研究者用菹草、苦草两种沉水植物在西湖不同“实验区”进行种植实验,并测定了各区域水体中的总氨(TN)、总(TP)、单细胞藻类和蓝藻的叶绿素a含量等指标,实验结果如图1、图2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据图1分析可知,种植菹草和苦草能有效降低水体中的总氨量和总磷量
B.据图2分析可知,种植菹草和苦草可有效地抑制水华的发生
C.苦草和菹草降氮、降磷效果显著是因为大量吸收了含氮、磷的有机物
D.种植菹草和苦草后湖泊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增强
2022-04-24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三湘名校教育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期中生物试题
9 . 人工湿地是由人工建造和控制运行的与沼泽地类似的地面,将污水、污泥有控制的投配到经人工建造的湿地上,污水与污泥在沿一定方向流动的过程中,主要利用土壤、人工介质、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协同作用,对污水、污泥进行处理的一种技术。如图甲是某人工湿地公园污水处理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不同区域选择种植不同类型的植物,在净化水体的同时又能美化环境,这体现了生态工程建设的整体性(和协调与平衡)原理。A区域中以挺水植物芦苇为主,B、C区域以沉水植物伊乐藻、苦草为主,体现了群落的_____结构。
(2)人工湿地中植物的根系不能吸收_____,但可以为_____吸附和代谢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利于水质净化。但人们对污水排放量要加以控制,原因是_____。其调节机制为_____调节。
(3)图乙表示该人工湿地公园草鱼的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果在t2时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草鱼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60条全部标志释放,一段时间后进行了第二次捕捉,其中没有标志的30条、标志的20条,估算草鱼种群在t1时是_____条。
(4)为提高生物多样性的_____价值,某地进一步建立了一个集种植、养殖和休闲为一体的新型人工生态系统。科研小组对该新型人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定量分析,得出相关数据,如下表所示(部分数据未给出,能量单位为J/cm2·a,肉食性动物作为只占据一个营养级研究)。
生物类型X传递给分解者的能量未利用的能量传给下一营养级的能量外来有机物输入的能量
生产者44.05.095.020.00
植食性动物9.51.511.0Y5.0
肉食性动物6.30.56.50.711.0
据表分析,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____J/cm2·a,X是指_____的能量,数据Y为_____J/cm2·a。
10 . 下图为我国某地农村果园生态工程建设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植食性昆虫的粪便中的能量属于____同化的能量。果园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获取碳元素的生理作用有消费者的捕食同化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还有_____等。
(2)与传统农业生态系统相比,该果园生态系统更能净化环境,主要原因是_____
(3)从生态系统稳定性看,该果园生态系统比简单的农田生态系统不易发生虫害的原因是______
(4)上述果园生态系统的模式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价值。生态工程建设以生态系统的___功能为基础,遵循着自生、循环、 ___等生态学基本原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