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生态平衡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自我调节能力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1 道试题
1 . 某县的“稻鱼共生系统”有1300多年的历史,其中稻田为田鱼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虫类、杂草等饵料,田鱼则促进了稻田的养分循环,对水稻病虫害和田间杂草起到控制作用。“稻鱼共生系统”大大减少了饲料、化肥、农药的投入,最终达到“鱼增产、粮稳定、品质优”的成效。下图为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图解,请据图回答问题:

(1)稻田中有挺水植物、浮游植物、沉水植物和以它们为食的昆虫、浮游动物、田鱼等生物,它们的空间配置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其中属于次级生产者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流经“稻鱼共生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___________,当日照时间达到一定长度时,鱼才能够产卵,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态,日照属于_______信息。“稻鱼共生系统”模式与水稻单一模式相比,一般不会爆发大规模的病虫害,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的A、B、D共同构成了___________,碳在①②两个过程中分别主要以____________________形式进行传递。若鱼类摄入的能量为aKJ,其粪便中的能量为bKJ,微生物将其粪便分解,则微生物从鱼同化量中获得的能量为______KJ。
(4)甲烷是主要的温室气体之一,稻田是甲烷最大的人为排放源。产甲烷杆菌是厌氧菌,在无氧条件下,土壤中有机物在产甲烷杆菌等微生物作用下被逐步分解形成甲烷。研究表明,稻鱼共生系统中稻田的甲烷排放量明显降低,从产甲烷杆菌代谢类型的角度思考,是因为稻鱼共生系统中鱼的游动能增加水中的_______________,从而抑制产甲烷杆菌的生长繁殖,减少CH4的排放 。
2022-02-23更新 | 12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丽水市高中发展共同体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2月)返校考试生物试题
2 . 生态学家对大连某海岸湿地生态系统进行综合整治之前,该地区工业园区密布,入海排污口数量多,有机和无机污染物集中排放,造成局部区域水质恶化。生态学家对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回答问题:

(1)该海岸湿地生态系统中群落的演替是__________演替;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除了图中所示以外,还应该包括_______
(2)植食性动物固定的能量是________J/(cm2·a),该食物链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______。植食性动物固定的能量除了图中所示能量去路之外,还有_________等去路。
(3)排入海岸湿地生态系统的污染物不多时,不会导致生态系统被破坏,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___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基础是_________
(4)由图中数据可知,该生态系统大部分能量流入__________成分。
2022-02-22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金普新区省示范性高中联合体2021-2022学年高三第四阶段考试(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
3 . 18~19世纪,海獭曾因人类的猎杀导致濒临灭绝,直至海獭毛皮贸易被禁止,数量才逐渐恢复。为研究海獭对其所处生态系统的影响,进行了相关研究。
(1)20世纪末,调查发现A群岛海獭的种群数量在逐渐减少(如图1),这为研究海獭对海岸生态系统的其他生物的影响提供了自然实验。海带在该生态系统中的成分属于_______。调查了该群岛中海胆的生物量,科研人员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调查结果如图2、3,推测3种生物之间存在的能量流动渠道为_______(用文字和箭头表示)。

(2)研究者比较存在海獭和缺少海獭的生态系统(如图4),结果显示_______。综合图1~3分析,出现图4所示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

(3)科研人员对该海域中海胆和帽贝影响海藻覆盖率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如图5,据图分析,在该海域生态系统中,帽贝和海胆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该海域的海獭遭受破坏性捕杀一段时间后,帽贝的数量逐渐下降,原因是_______
(4)海洋生态系统在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后,经过一段时间可以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原因是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能力。若要让该海域实现可持续发展,你的建议是_______
4 . 研究人员对某牧场进行了相关调查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中发现该牧场生长着冷蒿、披碱草、针茅、黑麦等多种牧草,所有这些牧草______(填“能”或“不能)构成一个生物群落。该牧场曾发生过火灾,但此后又慢慢恢复,这属于群落的_____演替。
(2)调查长爪沙鼠的种群密度:在2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72只,标记并放归;几天后第二次捕获了60只,其中有9只带有标记,则其种群密度是_______只/hm2,若被标记的动物更容易被天敌捕食,则长爪沙鼠种群密度的估算值比实际值________
(3)如图是研究过程中构建的捕食者一猎物模型,图中最可能代表捕食者种群K值的数据为____。猎物种群数量为______时,猎物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该图也说明了______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是生态系统具备_______的基础。
2022-10-20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漳州市第一外国语学校(漳州八中)2021-2022学年下学期高二3月月考生物试题
5 . 图1是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图2表示该生态系统中某一食物链及部分能量流动情况,请分析回答:

(1)图1中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内主要是以____________形式流动的。
(2)在图2的食物链中③属于________(填生物)的同化量的一部分。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_______________(用图中的符号表示)。
(3)图2所在的生态系统中,草属于第一营养级,它的能量除了未利用的部分和流向分解者的部分之外,其他的流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2所在生态系统在引入鹰之后,兔的数量在变化后,最终达到平衡,这表明生态系统内部具有_____能力,该种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从生态系统的结构分析,决定该种能力大小的因素是___________
6 . 下图1表示某流速缓慢的河段,因A、B、C排污口不断排放有害物质a等污染物,使河段水体污染逐渐加重,图1中的1、2、3、4表示不同的调查段。图2表示该河段中3号调查段各营养级的部分生物种类受污染情况。图3表示图2所示生态系统的能量[单位:103kJ/(m2·a)]流动过程示意图,A、B、C、D代表不同类型的生物。图4代表生态系统恢复后某种动物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回答以下问题:

(1)图1受污染的河段中,若生态系统能够恢复稳态,恢复速度最快的是______号调查段。
(2)该生态系统除图2中所涉及的成分外,还应具有的生物成分是______。图2中生物体内有害物质a含量沿食物链逐级增加的现象称为______
(3)在4号调查段,若水生植食动物营养级中的鱼类出现大量死亡,将引发生态系统的______调节,进而可能会导致生态系统崩溃。
(4)图3中第二营养级流向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_____(保留1位小数),A流向C的能量中包括自身遗体残骸中的能量和______中的能量。
(5)图4中决定AB段变化的种群数量特征主要是______
2022-10-08更新 | 237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强基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6月统测生物试题二
7 . 下图为甲、乙两个生态系统在遭受相同程度干扰后,其功能和结构发生的变化。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a点之前甲、乙两个生态系统的组分数量和食物网的复杂程度不差上下
B.若干扰程度加大,则甲、乙对应的曲线在a点之后可能会持续下降
C.与a点时相比,b点时甲、乙两个生态系统的物种的种类可能发生了改变
D.由图可知,生态系统的稳定表现为在一定范围内波动的动态稳定
8 . 近年来城市发展迅速,生境破碎化加剧,群落可入侵性系数提高,生物入侵的风险增加。以北京市核心区、近郊区和远郊区的公园为研究对象,对外来入侵植物进行相关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入侵强度系数受自然条件和人工管理的影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城市公园是一个人工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较低
B.部分入侵植物成为优势种会使公园植被景观被破坏
C.自然条件下核心区公园植物群落抵御入侵植物的能力最强
D.近郊区和远郊区的公园需要适时加强人工管理
2022-02-02更新 | 18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试题
9 . 我国西部资源开采过度,草原植被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由此引起生态环境恶化。现在,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西部开发中面临的最紧迫、最艰巨的任务。下图示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请据图回答问题。

(1)优良牧草与杂草、毒草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当草色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了可以采食的信息,体现了__________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除图中所示生物类群外,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成分还应有__________,这样才能保证其物质循环的正常进行。无机环境中的碳以__________形式进入该群落。
(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__________调节是该调节能力的基础。
(4)调查发现,某山区滥砍滥伐,植被覆盖面积大幅下降,同时当地居民甲状腺肿大发病率明显升高,原因可能是水土流失致土壤中__________元素缺乏、当地居民该元素摄入量不足,致使 __________
2022-01-23更新 | 116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10 . 某地一条河流常年被生活废水污染。生活废水的水质、水量不均,有机物、N、P含量高。为因地制宜探索治理河水污染的生态方法,研究人员将污染河水引入一个面积为33m×20m的人工实验湿地(见下图)。

在该人工实验湿地中引入满江红、芦苇、水芹和凤眼莲等水生植物,并暂时封闭出水口。一段时间后检测进水口和出水口的水质,结果见下表

参数

入口处平均值

出口处平均值

国家排放标准

总氮(mg/L)

25

9

15

总磷(mg/L)

2.4

0.8

1.0

*BOD(mg/L)

60

8

20

粪便类大肠杆菌(细菌数目/100mL)

1.0×107

1.9×105

100~500


*BOD表示污水中生物体在代谢中分解有机物消耗的氧气量,可间接反映出水质中有机物含量
请回答问题:
(1)从生态系统结构分析,该人工实验湿地中引入满江红、芦苇、水芹和凤眼莲等水生植物属于_________
(2)据表分析,流经人工实验湿地后,污水中氮、磷总量均呈现__________趋势。引起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与研究人员采取的__________________的措施有关。
(3)污水流经人工实验湿地后,BOD值的明显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4)为减少水体中N、P含量过高给水生生态系统带来的不良影响,环保工作者选择其中3种植物分别置于试验池中,90天后测定它们吸收N、P的量,结果见下表。

植物种类

单位水体面积N吸收量(g/m2

单位水体面积P吸收量(g/m2

浮水植物a

22.30

1.70

浮水植物b

8.51

0.72

沉水植物c

14.61

2.22


结合上表数据,投放___________两种植物可以达到降低该湿地中N、P的最佳效果。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