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口增长对全球环境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6 道试题
1 . 中国政府提出了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和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实现该目标,可以从增加二氧化碳的吸收与降低生态足迹两方面入手。下列措施不利于降低生态足迹的是(       
A.多吃肉食以摄入足够的蛋白质
B.大力推广使用节能新技术
C.多使用公共交通出行
D.回收废旧电池并处理后再利用
2 . 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进行比较,可定量地判断某一国家或地区目前可持续发展的状态,为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做出科学规划。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生态足迹是指维持某一人口单位生存所需生产资源的土地及水域面积
B.无废弃物生产体系如“桑基鱼塘”等,能有效减小生态足迹
C.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快,人口增长慢,人均生态足迹远小于不发达国家
D.当一个地区的生态足迹大于生态承载力时,会出现生态盈余
3 . 碳达峰是指CO2排放总量在某一个时间点达到历史峰值,其间碳排放总量依然会有波动,但总体趋势平缓,之后碳排放总量会逐渐稳步回落;碳中和指企业、团体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CO2排放总量,可以通过CO2去除手段抵消掉,达到“净零排放”的目的。从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过程分析,下列有关碳足迹、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活方式的不同对碳足迹的大小影响不大
B.不是每个自然生态系统都可依靠自身实现碳中和
C.在计算碳足迹的大小时,要先扣除海洋对碳的吸收量
D.实现碳达峰后,空气中的CO2浓度不一定会立刻迅速降低
4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黑光灯诱捕法可对土壤小动物进行物种数目的研究
B.利用血细胞计数板对酵母菌计数时应先盖盖玻片再加培养液
C.生物多样性能促进生态系统的基因流动,体现其直接价值
D.生态足迹的值越大,说明所需要的资源越少
5 . 2007年,我国人均生态足迹为2.2全球公顷,低于全球同期平均水平,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我国的生态足迹总量仍位居世界首位。下列有关生态足迹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生态足迹又叫生态占用,2007年我国的生态占用小于其他国家
B.生态足迹值越大,代表人类所需资源越多,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越大
C.与食用蔬菜相比,吃牛肉会增大生态足迹
D.绿色出行、光盘行动、节水节能等都可以缩小生态足迹
6 . 植树造林、建立“无废弃物生态农业”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措施,可以改变人类的生态足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科学植树造林、自行车出行等都可减小生态足迹中的碳足迹
B.人工林中杉树的高低差异体现了群落的垂直分层现象
C.建立生态农业的目的是扩大人类的生态足迹和加大对资源的利用
D.生态足迹的值越大,代表人类所需的资源越少,人类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越小
7 . 桑基鱼塘利用桑叶喂蚕,蚕沙(蚕粪)养鱼,鱼塘泥肥桑,实现桑、蚕、色之间的良性循环。在设计桑基鱼塘时,要考虑陆地与水面的配比,池塘养鱼实行多种鱼混合模式。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池塘生态系统中,鱼属于第二营养级
B.桑基鱼塘的设计只遵循了自生、循环原理
C.蚕沙养鱼是桑树同化的能量被鱼利用
D.与传统农业相比,桑基鱼塘通过扩大占地面积增大了生态足迹
8 . 生态专家为了评估某景区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前景,进行了实地考察,评估结果显示生态足迹大于生态承载力。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态足迹中的碳足迹指的是吸收工业排放的CO2所需的森林面积
B.该景区适当控制游客的流量,有利于景区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C.在景区内徒步游玩产生的生态足迹小于开车游玩产生的生态足迹
D.游客进景区游玩所需生态足迹越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就越大
9 .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一体化保护有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B.一体化保护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C.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有助于协调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的关系
D.运用自生原理可以从根本上达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2023-06-21更新 | 3614次组卷 | 18卷引用:【2023年高考真题汇编】-专题17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
10 . 请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水稻草丛矮缩病是一种危害水稻生长发育的病毒性疾病,很难防治。后来,科学家发现了一个野生水稻种群,这个种群对草丛矮缩病具有较强的抗性,从而为培育抗草丛矮缩病的水稻新品种找到了必要的基因。
材料二 在我国的某海岸,对某些特殊品种的鱼类,人们适时、适量地捕捞其成鱼。
材料三 古巴比伦王国曾经经济繁荣,显赫一时,该国森林繁茂,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十分优越。但由于人口激增、毁林开荒,造成了水土流失、河道阻塞,连年洪水成灾,终使土壤沙漠化、盐渍化,后来该国成为一片废墟。
(1)材料一中,为培育抗草丛矮缩病的水稻新品种找到了必要的基因,说明了_____
(2)材料二中,对某些特殊品种的鱼类的成鱼适时、适量地进行捕捞,说明了______
(3)材料三中,古巴比伦王国成为废墟的事实,说明了_______
2023-06-13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第四章 人类与环境过关测试卷 2022-2023学年高中生物浙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2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