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口增长对全球环境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6 道试题
1 . 北京2008年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是一个重要建设项目。其是在原农田基础上,充分利用原有地貌和植被,营造近自然林系统。采用了雨水收集、污水利用、智能化灌溉等环保技术,兑现“绿色奥运”的承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在原弃耕农田上进行人工造林,属于次生演替
B.保留自然的地貌和植被,是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结果
C.污水利用提高了生态系统的能量利用率
D.公园建设采取的系列举措有效增加了生态足迹
2 . 下列有关水域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类活动会改变水域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B.水葫芦的入侵会对淡水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
C.藻类的大量繁殖不会破坏水域的生态环境
D.定期休渔有利于实现水域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化发展
3 . 科学家研究了1961~2014年间全球生态足迹总量和生态承载力总量(地球为人类提供资源的能力)的变化情况,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足迹越大,人类所需的资源越少,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越小
B.若全球生态赤字持续扩大,可能会造成生态系统崩溃等严重后果
C.降低肉食类食物比例,可有效提高能量传递效率,减小生态足迹
D.开发新能源、提高生产效率、提升消费水平,均可提高生态承载力
4 . 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受到各国的普遍关注。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臭氧可以保护人类和其他生物免受短波辐射的伤害
B.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过度使用化石燃料
C.雾霾现象可自行退去,说明生态系统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D.某湖泊的水质持续恶化与该生态系统的负反馈调节有关
5 . 我国科学家利用如下图所示的液态厌氧发酵工艺,实现了高效产出乙醇和乙醇梭菌蛋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乙醇梭菌以CO、CO2为主要的碳源和能源,具有较强的固碳潜力
B.乙醇梭菌是自养厌氧型细菌,其厌氧发酵的过程需要进行搅拌
C.通过该工艺高效生产清洁能源乙醇,可降低生态足迹
D.乙醇羧菌单细胞蛋白是通过发酵工程而生产的微生物菌体
6 . 科学家统计了1961-2014年间全球生态足迹总量和生态承载力总量(地球为人类提供资源的能力)的变化情况,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生态足迹越大,人类所需的资源越多,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越大
B.降低肉食类食物比例,可提高能量传递效率,减小生态足迹
C.培育良种、发展科技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可以提高生态承载力
D.生活方式不同,生态足迹的大小可能不同
7 . 与1961年相比,2019年全球生态足迹总量明显增长,而生态承载力总量只提高了30%。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进入生态超载状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态足迹的值越大,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越小
B.当生态承载力小于生态足迹就会出现生态赤字
C.汽车尾气会增大生态足迹,建议人们绿色出行
D.与蔬菜水果相比,食用肉类更能增大生态足迹
8 . 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巨大的城镇人口规模和日益增长的城乡居民收入将对资源和环境产生巨大的压力。2015年,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与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联合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的人均生态足迹将在2029年达到峰值,为人均2.9全球公顷(具体组分变化如图所示)。如果选择绿色发展道路,则中国可以在2026年达到人均生态足迹的峰值,为人均2.7全球公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图可知,碳足迹在生态足迹中所占比例最大
B.生活方式不同,生态足迹大小都是相同的
C.草地足迹增加是由于城镇化发展对木材、薪柴的需求增加
D.植树造林、绿色出行可以增加人均生态足迹
9 . 生态足迹,又叫生态占有,是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一个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或全人类)生存所需要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生态承载力指的是地球能为人类提供的生物生产性土地和水域面积的总和,代表了地球提供资源的能力。对某一区域而言,不仅要关注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大小及变化情况,更要关注两者之间的差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快,人口增长慢,所以人均生态足迹大
B.居民适当提高肉食性食物的占比,可以减小生态足迹
C.生态足迹大于生态承载力时会出现生态赤字
D.可以通过发展科技来提高生态承载力
10 . 下列关于生态足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态足迹的值越大,人类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越大
B.生活方式不同,生态足迹的大小可能相同
C.与步行相比,开车出行会减小生态足迹
D.食用牛肉比食用蔬菜产生的生态足迹大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