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步骤和数据处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图甲为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图,让小车A拖着纸带向左运动,与静止的小车B碰撞,碰撞后两车粘在一起继续运动。图乙是实验得到的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设x1=2.00cm,x2=1.40cm,x3=0.95cm,小车A和B(含橡皮泥)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则应验证的关系式为(  )
A.
B.
C.
D.
2 . 某同学用半径相同的两个小球来研究碰撞问题,实验装置示意图如图所示,点是小球水平抛出点在水平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实验时,先让入射小球多次从斜轨上的某确定位置由静止释放,从水平轨道的右端水平抛出,经多次重复上述操作,确定出其平均落地点的位置;然后,把被碰小球置于水平轨道的末端,再将入射小球从斜轨上的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使其与小球对心正碰,多次重复实验,确定出相碰后它们各自的平均落地点的位置;分别测量平抛射程,已知两小球质量之比为6︰1,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个小球相碰后在空中运动的时间之比为
B.两个小球相碰后落地时重力的时功率之比为
C.若两个小球在碰撞前后动量守恒,则一定有
D.若两个小球在碰撞前后动量守恒,则一定有
21-22高二·全国·课时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如图所示,MNP为“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中小球的落点。已知入射球质量为m1,被碰球质量为m2,如果碰撞中动量守恒,则有(  )
A.m1·(-)=m2·
B.m1·(-)=m2·
C.m1·()=m2·
D.m1·=m2·(
2021-07-28更新 | 597次组卷 | 3卷引用:§1.4 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备作业)-【上好课】2021-2022学年高二物理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4 . 在做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时,入射球a的质量为,被碰球b的质量为,小球的半径为r,各小球的落点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这个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入射球与被碰球最好采用大小相同、质量相等的小球
B.让入射球与被碰球连续10次相碰,每次都要使入射球从斜槽上不同的位置滚下
C.要验证的表达式是
D.要验证的表达式是
5 . 在做“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时,入射球a的质量为m1,被碰球b的质量为m2,各小球的落地点如图所示,关于这个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入射球与被碰球最好采用大小相同、质量相等的小球
B.每次都要使入射小球从斜槽,上不同的位置滚下
C.要验证的表达式是m1·ON=m1·OM+m2·OP
D.要验证的表达式是m1·OP=m1·OM+m2·ON
6 . 某同学用半径相同的两个小球a、b来研究碰撞问题,实验装置示意图如图所示,O点是小球水平抛出点在水平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实验时,先让入射小球a多次从斜轨上的某一确定位置由静止释放,从水平轨道的右端水平抛出,经多次重复上述操作,确定出其平均落地点的位置P;然后,把被碰小球b置于水平轨道的末端,再将入射小球a从斜轨上的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使其与小球b对心正碰,多次重复实验,确定出a、b相碰后它们各自的平均落地点的位置M、N;分别测量平抛射程OM、ONOP.已知a、b两小球质量之比为6:1,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a、b两个小球相碰后在空中运动的时间之比为OM:ON
B.a、b两个小球相碰后落地时重力的瞬时功率之比为6OM:ON
C.a、b两个小球在碰撞前后动量守恒,则一定有6 ON =6OM +OP
D.a、b两个小球的碰撞为弹性碰撞,则一定有OP+ OM= ON
2016高二·全国·课时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在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时,采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仪器按要求安装好后开始实验,第一次不放被碰小球,第二次把被碰小球直接静止放在斜槽末端的水平部分,在白纸上记录重锤位置和各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依次为OABC,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第一、二次入射小球的落点依次是AB
B.第一、二次入射小球的落点依次是CB
C.第二次入射小球和被碰小球将同时落地
D.第二次入射小球和被碰小球不会同时落地
2017-11-27更新 | 1030次组卷 | 6卷引用:同步君 人教版 选修3-5 第十六章 第1节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