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概括要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纠结:既想偶尔吃点饼干或甜点,又担心会长肥肉、升血糖。其实,对绝大多数健康人来说,如果不是每天吃,或者吃很多的话,零食和甜点并非饮食禁忌,关键就是控量、控频次。

所谓控量,就是把吃甜点的数量控制在每天50克添加糖的范围之内。假如既不喝甜饮料,也不吃糖果、果脯、果酱之类食物,只是吃个50克左右的小蛋糕之类,还不会超过合理范围。不想因此长胖的话,只需增加运动,或相应减几口主食就可以了。如果偶尔吃的话,就更不用担心了。不过,对需要控制血糖的人来说,就得再仔细一些了。不仅数量要控制,           。那么,到底什么时候吃这些甜味零食更合适呢?根据研究结果显示:午餐和晚餐之间吃零食,要比午餐后吃零食效果好——把含有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放在餐前30分钟吃,也有很好的控制餐后血糖上升。

总之,需要控制血糖的人,包括需要减肥的人,都应当注意保持稳定的食量,稳定的碳水化合物供应,而且最好把能量和碳水化合物合理地分散在一日三餐当中。如果需要加餐,             ,或者在餐前半小时少量加餐。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文中画波浪线语句存在一处标点符号使用不当,两处语病,请找出并做修改。
(1)标点不当,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
(2)语病1,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语病2,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述材料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假设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75个字。
2024-04-07更新 | 141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油条是我国的传统美食。每次路过售卖油条的早餐摊位,①这香味主要是油脂氧化和美拉德反应共同作用的结果。在炸油条的过程中,② 而油脂氧化降解后会产生似甜橙、脂肪香等香气。另外,刚出锅的油条拥有③ ,表皮失去水分后会变得口感酥脆,一口咬下去还有“咔嚓咔嚓”的声音。综合以上条件,油条从嗅觉、视觉、听觉多方面吸引了我们,于是越吃越想吃。

那么,每天吃1根油条,身体会发生什么变化?

油条的钠含量为585mg/100g,是馒头的近4倍,吃1根油条就能摄入近1.5g盐,占《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全天盐建议摄入量上限的30%,如果每天吃1根油条,对控制血压极为不利,会增加患高血压的风险。油条的热量更是惊人,是馒头的近2倍,是米饭的3.3倍,吃1根油条几乎相当于吃3小碗米饭,真的很容易发胖。油长时间使用会产生反式脂肪酸,特别是有些商户反复使用同一锅油。饮食中反式脂肪酸摄入过多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油条的GI(血糖生成指数)值为75,属于高GI食物。在食物搭配不合理的情况下,吃1根油条就会导致餐后血糖飙升,特别是对于本身就患有高血糖或者糖尿病的人群,最好少吃或者不吃。

因此,为了健康,每天1根油条真心不推荐!特别是搭配加糖豆浆,更加不推荐!

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请以“每天吃1根油条”为主语,用四个否定句,概括文中第三段的主要内容。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经典之所以为经典,就在于它不但历久弥新,而且常读常新。后学通过回溯、诠释经典而推陈出新,应对现实问题。在后人不断诠释中逐渐丰满的经典,犹如一座不断被翻新而始终伫立于当下的古庙。《论语》无疑是经典中的经典,在传统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论语》中提出勇者不惧强调一种的意志品质,它是构成理想道德人格的过程性要素。理想道德人格之目标一经确立,就会产生一种强大的意志力量。孔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立志于,便能生发出不为苦难所屈服的意志品质,纵然为之牺牲也。故而孔子言绝非血性之勇,而是指意志品质上所表现出的坚定不移、百折不挠的精神力量。

如果没有此意志力量的支撑,人就会一曝十寒,遇到一点挑战就畏葸不前;反之,若能不断克己修身,便能在日复一日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点滴积累中,完成至善本性的复归。不是遇事冲动鲁莽、作无谓的牺牲。孔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真正的是以为己任而表现出的一种弘毅的坚定意志,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锲而不舍,是虽千万人,吾往矣。故孔子曾感慨: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下列诗句和文中画线句子修辞手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B.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C.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D.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3.请结合文段简析“仁”与“勇”的关系。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站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和发展的历史看,屈原和孔子一样,是中国历史上鲜有其比的精神导师,他们以不同的途径与方式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建构做出了他人(       )的贡献。孔子创始儒学,以其(       )的儒家思想体系为中华民族确立精神方向、道德标准和核心价值观。屈原,则是通过(       )的诗篇,展示个人品格修为、精神意志和生命指向,为历代中国人树立了典范与榜样。没有孔子,中国人传统的“三观”就不是现在这个面貌;没有屈原,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就缺乏一个昭示日月的坐标。

屈原对中华民族精神建构的最大贡献,是他伟大爱国者的形象屹立于民族精神之巅而影响了千秋万代。

他的精神中最难能可贵的是:在屈原的时代,文人士子,包括官吏,乃至国相、重臣,他们的国家观念并不强,普遍的风气是哪国重用,就到哪国去。所谓“六国之时,贤才为之臣,入楚楚重,出齐齐轻,为赵赵完,畔魏魏伤”。但屈原却独有强烈的爱国情怀,并一再表示(       )。以至于百年后,贾谊写《吊屈原赋》,都难以理解他的忠贞和执着:“般纷纷其离此尤兮,亦夫子之故也。瞝九州而相君兮,何必怀此都也?”

1.文段中括号处填入成语正确的一项是(       
A.望尘莫及   经天纬地   震古烁今   至死不懈
B.望其项背   博大精深   震耳欲聋   至死不渝
C.望尘莫及   博大精深   震古烁今   至死不渝
D.望其项背   经天纬地   震耳欲聋   至死不懈
2.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孔子,令中国人传统的‘三观’形成现在这个面貌;屈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一个昭示日月的坐标。”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3.请简述第3段的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使语言表达简洁流畅。
2024-02-28更新 | 115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统测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入秋后,随着气温下降,植物渐渐变黄、飘落。这萧瑟景象,使人不觉地产生凄凉、苦闷的感觉,甚至出现焦虑、抑郁的情绪。

“悲秋”情绪的产生, A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在人的大脑底部,有一种叫松果体的腺体,能分泌出一种“褪黑激素”。这种激素能诱人睡眠,使人意志消沉,生出抑郁不欢的情绪。夏日里, B ,这种“褪黑激素”分泌较少;入秋以后,由于日照时间减少,这种激素会较多分泌;如果逢上秋风秋雨的不好天气,日照几乎没有,“褪黑激素”就会大量增多。这样就会使人的甲状腺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受到抑制,人体细胞就会“犯懒”,人的心情自然就容易低沉消极,精神也容易萎靡不振。这就是古人说的“天昏昏兮人郁郁”。

此外,“一场秋雨一场寒”, C ,也会使人体新陈代谢和生理机能受到抑制,①导致内分泌功能紊乱,②进而使情绪低落,③注意力难以集中,④甚至还会出现心慌、多梦、失眠等,⑤这也会导致“悲秋”显然的产生。

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文中标序号的句子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3.请用一个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概括人们容易“悲秋”的原因。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南北朝之前陶瓷色泽以青色为主,长期被青色垄断,这与瓷胎原材料中多含氧化铁成分有关,在烧制陶瓷过程中,氧化铁在窑炉内的还原反应中被还原成氧化亚铁(青色),瓷器表面就呈现出青色或青灰色。

青瓷和白瓷制作工艺均与色彩单纯有着内在联系,成分构造有很多相似之处,质感均与玉器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就玉性来说,玉温润细腻,如脂如膏。邢窑白瓷釉色洁白,莹润如玉;_____①____,温润如玉。也就是说,瓷器发展偏向玉石质地方向,这一审美思想也推动了唐代邢窑白瓷的不断进步。同样,越窑青瓷也秉持着向玉石质地的方向前进,并被赋予一定的自然美学和道法思想,在天人合一理念的支撑下,迸发出唐代社会虚静的思想观念,使其具有浓厚的人文气息,形成了____②_____。南青北白从唐朝开始名扬海外,到宋朝更是到达另一个高峰。有专家称,青瓷是瓷器之母,____③_____,之后再派生出了青花、五彩、斗彩、粉彩、古彩等各色瓷系,而白瓷和青瓷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精髓和审美,含蓄、和谐、雍容和精致。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它与上下文语意连贯、内容贴切,整段文字结构完整、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请简述第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55个字。
2024-02-21更新 | 56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柠檬在世界范围内广受欢迎,近年来我国对柠檬的需求量也逐年上升。为什么酸酸的柠檬能俘获众多吃客们的心呢?将这个问题再深入下去,就是

科学家发现,吃下酸味食物会让人体释放血清素——一种具有调节食欲、睡眠、记忆、情绪等功能的抑制性神经递质。熟悉血清素的人都知道,它能让人感到幸福。例如,咖啡因能短暂提高血清素水平, 。同时,一些科学家猜测,血清素的作用可能是在味觉感受器和舌神经之间传递酸味信号。为了证实这个猜测,科学家设计出了莹绿蛋白(一种能发出绿色荧光的特殊蛋白)。它们刚好能和舌头神经细胞上的血清素受体结合。实验结果表明,当小白鼠吃了酸味食物后,在它的舌头上感受酸味的区域会 。这说明舌头上确实产生了血清素,也进一步证实了血清素是向大脑传递酸味信号的神经递质。

可见,那些吃面动辄就倒半瓶醋的人,想必在喝下一大口酸酸的面汤时,其大脑也会被血清素传递的“幸福”占领。酸味真可算得上是名副其实的幸福味道。

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简述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多巴胺”是一种神经传导物质,属于调节人体内情绪的重要物质之一,也是一种强烈的荷尔蒙,能够在人的大脑中诱发愉悦的感觉,让人觉得开心、兴奋和满足。

“多巴胺”是大脑中使人产生快乐与满足的物质,从色彩心理学角度来看,明亮鲜艳的色彩能够激发多巴胺的分泌,产生愉悦感与快乐体验。“多巴胺穿搭”追求高饱和色彩的协调搭配以及鲜明活泼的风格,___①___,同时也给普罗大众传达一种快乐清新的氛围、情绪。因此阳光、勇敢、元气是“多巴胺穿搭”的代名词。

“多巴胺”渐成风潮,从美甲到咖啡乃至其他餐饮,万物皆可“多巴胺”。新的流量密码背后,是商家在巧妙应用积极联想经营快乐情绪生意。

从穿搭到饮食,从可视的色彩到不可视的抽象概念,这一系列的“多巴胺”搭配,在社会心理上给大众带来一种积极的正面联想。通过“多巴胺”概念可以唤起愉悦感的体验,从而调动人们与其相关活动的正面愉悦情绪,促进大脑内多巴胺分泌,___②___。因此,“多巴胺”也具有“快乐因子”的引申含义,很多人直接将多巴胺的分泌称为释放“快乐因子”。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2.下列句子中的引号,与波浪线处句子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古语说“听其言而观其行”,听一个人的言论还要看他的行为是否符合他的言论。
B.为了深入批判“四人帮”,肃清其流毒和影响,在这个问题上拨乱反正,十分必要。
C.中国人的集体生活,已经走到今天的“多声部合唱”阶段,其声势之大、力量之巨,远非昔比。
D.你们互相替对方撒谎,真是一对“好朋友”啊。
3.“多巴胺”渐成风潮,请根据材料简述缘由。
2024-01-30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植物听觉方面的科学研究始于达尔文。他试图通过对着含羞草演奏大管来促进它的叶子闭合,结果没有成功。达尔文在实验记录中说,这是一个愚蠢的实验他认为植物听不见音乐。

歌唱家雷塔拉克坚信,优美的古典音乐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而嘈杂的摇滚乐则会抑制植物的生长。      ①         ,她选取了几株不同种类的植物,分别将它们置于滚动播放着古典音乐和摇滚乐的环境中。几周后,她发现,摇滚乐的植物生长状态明显变差;而古典音乐的植物生机勃勃。于是她得出结论:古典音乐的植物比摇滚乐的植物长得好。

这个实验设计有对照,结果也与众人的认知相符,似乎没什么问题。不过,若是从科学研究的角度看,      ②        :实验前,没有比较植株原本的生长状况;实验使用的植株数量太少,无法进行统计分析等。因此,雷塔拉克的这一实验不能算严谨的科学实验,其结果也不能说明问题。

实际上到目前为止,符合科学规范的相关实验均不能证明植物可以对外界的音乐做出反应。所以从科学的角度看,我们目前       ③         

1.下列各句中引号的作用与文中画横线句中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小菜场去收集一些莴苣的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包身工》)
B.我深深理解了古人一首情诗里的句子:“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一个消逝了的山村》)
C.晚6时15分,象征英国管治结束的告别仪式在距离驻港英军总部不远的添马舰东面举行。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邮轮和邻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了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别了,“不列颠尼亚”》)
D.检验真理的标准是什么?这是早被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解决了的问题。但是这些年来,由于“四人帮”的破坏和他们控制下的舆论工具大量的歪曲宣传,把这个问题搞得混乱不堪。(《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3.简述文本的内容,要求使用包含转折关系的句子,语言简洁流畅。不超过45个字。
2024-01-18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长寿区八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年来,各类吃播节目备受社会关注。中华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历来注重敬畏食物、尊重食物。,在于推荐优质食材、分享品尝美食的快乐。网络主播不顾食物能不能吃完、好不好吃,或超量点菜、或烹饪黑暗料理,折射出一种扭曲的食物观。

在拥有海量用户的网络平台上,另类吃播造成的食物浪费,会给很多网友传递错误的饮食观念,甚至引发跟风模仿、误导更多消费者,进而影响到社会层面正确消费观、饮食观的形成和传播。

遏制吃播浪费,。当探店主播有可能超量点餐时,餐厅有责任引导其适量点餐。平台方尤其需要加强价值引领,加强对美食类直播内容的审核,对吃播内容进行细化管理。与此同时,相关监管部门,方便广大消费者随时反映餐饮浪费等问题。在享受美食、倡导健康饮食文化时,广大网络主播应自觉践行光盘行动,做坚决抵制餐饮浪费的先行者、倡导者,共创风清气朗的直播氛围。

1.角度的选择对新闻评论非常重要。说说上述语段围绕另类“吃播”这一话题,选择了哪些评论角度。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3个字。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