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咏史怀古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4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小题。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咏史

白居易

先生晦迹卧山林,三顾那逢圣主寻。鱼到南阳方得水,龙飞天汉便为霖。

托孤既尽殷勤礼,报国还倾忠义心。前后出师遗表在,令人一览泪沾襟。

1.请翻译白居易《咏史》全诗。
2.《咏史》和《蜀相》都以“泪沾襟”结尾,泪水中所寄托的情感有同也有异。请结合两诗简要分析。
2024-04-20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华侨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测试语文试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金陵怀古

王贞白

恃险不种德,兴亡叹数穷。

石城几换主,天堑谩连空。

御路叠民冢,台基聚牧童。

折碑犹有字,多记晋英雄。

【注】①石城:石头城,六朝时为建康(金陵)军事重镇。②台基:台城(六朝时禁城)的基址。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石城”指金陵,“几换主”指政权更迭频繁,“几”字饱含诗人的慨叹。
B.“天堑”指长江天险,“谩”是徒然之意。此句照应了首句中的“险”字。
C.“御路”二句工笔刻画眼前所见之景,曾经的宫城,如今已是满目荒凉。
D.“晋英雄”应指谢安等人,他们在淝水之战中击败了前秦,保卫了国家。
2.本诗与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题材相同,但两位作者对六朝相继灭亡原因的看法有同有异。请简要分析。
2024-04-05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大联考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长陵

唐·唐彦谦

长安高阙此安刘,祔葬累累尽列侯。

丰上旧居无故里,沛中原庙对荒丘。

耳闻明主捉三尺,眼见愚民盗一抔

千载腐儒骑瘦马,渭城斜月重回头。

注:①唐彦谦:晚唐诗人,咸通年间应进士举,十余年不第,乾符末年,避乱居汉南。②祔葬:合葬。③三尺:三尺剑,出自《汉书·高帝纪》吾以布衣提三尺取天下。④一抔:一抔土,指汉高祖的陵墓长陵。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描绘高祖陵园景象,长安城畔,长陵高耸,陵墓旁边,祔葬累累,景象恢弘,气势磅礴,境界莽苍。
B.颔联表现高祖故里情景,丰上旧居已不复存在,沛县原庙尽破败荒凉,诗人睹物伤怀,含物是人非之感。
C.颈联对仗工整,“耳闻”与“眼见”虚实相对,“三尺”与“一抔”在数字对中化入典故,为后人称道。
D.尾联中“腐儒”一词点明诗人读书人的身份,自嘲的同时暗含自负,与杜甫“乾坤一腐儒”表达类似。
2.尾联“重回头”三字蕴藉深远,后人评价其中“有无限议论”,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下面小题,

朱仙镇

李梦阳

水店回冈抱,吞湍滚白沙。

战场犹傍柳,遗庙只栖鸦。

万古关河泪,孤村日暮笳。

向来戎马志,辛苦为中华。

【注】①朱仙镇:位于开封市西南部:据传,岳飞在朱仙镇被宋高宗赵构以12道“金字牌”召回。②水店:指朱仙镇。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朱仙镇的地理环境,“抱”“滚”生动地写出了山环水绕、水流湍急的特点。
B.颔联构思精巧,描写了“战场”“遗庙”两处景物,与首联之景远近结合,富有层次。
C.颈联写岳飞撤军时泪洒疆场的情景,“孤村”“日暮”及笳声衬托了其孤独失意的形象。
D.尾联直抒胸臆,高度赞扬了岳飞矢志报国,戎马一生只为维护中华一统的民族精神。
2.有人认为,本诗颔联与杜甫《蜀相》中的“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贾生

[唐]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贾生

[宋]王安石

一时谋议略施行,谁道君王薄贾生?

爵位自高言尽废,古来何啻万公卿!

1.下面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两首诗歌,题目相同,体例相近。虽然都是咏怀贾谊其人,但其实两者的着眼点不同,笔法相异。
B.李诗抓住细节,采用“欲抑先扬”手法。开篇极力渲染君明臣贤,转而分别以“不问”与“问”“苍生”与“鬼神”相对照,含蓄地显示出了贾谊的不遇。
C.王诗宏观论述,运用反诘,指出贾谊所献的“谋议”,大体上都能获得施行,谁又能说文帝轻视贾谊呢?赞美了“君明臣贤”的理想政治。
D.“爵位自高言尽废,古来何啻万公卿!”两句写出作者批评贾谊随着官位升高,而直言尽废,与历来的公卿毫无区别。
2.通过阅读《过秦论》和这两首诗你对贾谊这位作家有了怎样的认识?请谈谈你所了解的贾谊。
23-24高二上·湖北·期中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小题。

孟子

【北宋】王安石

沉魄浮魂不可招,遗编一读想风标。

何妨举世嫌迂阔,故有斯人慰寂寥。

孟子好辩

【南宋】陈普

禽兽纵横鬼魅多,人间岐路总差讹。

当时缄口终无语,天理民彝竟若何。

【注】①迂阔:指思想行为不切实际。②民彝:人伦。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诗第二句直抒胸臆,表达读孟子遗书对其人品格顿生钦慕之情。
B.王诗第三句用设问句歌颂孟子思想虽脱离现实却不改初衷的坚定。
C.陈诗前两句指出孟子生活的时代特点,为孟子好辩提供背景原因。
D.陈诗后两句假想孟子面对社会小人当道的现实若选择沉默的后果。
2.两首诗都包含了对孟子的评述,但评述内容和写作目的却各有不同,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2023-11-23更新 | 217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湛江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游诸葛武侯书台

宋·陆游

沔阳道中草离离,卧龙往矣空遗祠。

当时典午称猾贼,气丧不敢当王师。

定军山前寒食路,至今人祠丞相墓。

松风想像梁甫吟,尚忆幡然答三顾。

出师一表千载无,远比管乐盖有余。

世上俗儒宁办此,高台当日读何书?

【注】①诸葛武侯书台:诸葛亮相蜀时,曾在成都北筑读书台。②沔阳:今陕西勉县,城南定军山有诸葛亮基和武侯祠,武侯祠后迁城北。典午:指司马。③梁甫吟:古歌曲名一作梁父吟。诸葛亮隆中时,躬耕陇亩,好为《梁甫吟》。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一项是(     
A.本诗开篇交代了诸葛武侯祠的地点、环境,渲染出萧条的气氛。
B.诗中写司马懿不敢自称王师,表达了作者对诸葛亮的赞美之情。
C.诗中运用拟人修辞,回忆诸葛亮的往事,表达对诸葛亮的怀念之情。
D.诗中以《出师表》肯定了诸葛亮的卓越才能,认为诸葛亮远胜前人管仲与乐毅。
2.本诗与《蜀相》都是咏史怀古诗,并且主要人物都是诸葛亮,但表达的情感有异同,请简要分析。
2023-10-13更新 | 494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S7高质量发展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联考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筹笔驿

罗隐

抛掷南阳为主忧,北征东讨尽良筹。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千里山河轻孺子,两朝冠剑恨谯周

唯余岩下多情水,犹解年年傍驿流。

【注】①筹笔驿:驿站名,位于今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军师村,因诸葛亮多次在此驻军筹划军事而得名。②罗隐,唐代诗人。应进士试屡试不中,史称“十上不第”,一生不得志。③孺子:指蜀国后主刘禅。④谯周,三国时蜀国大臣,在邓艾近成都时,力排众议,劝蜀后主刘禅投降。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蜀相》首联通过设问,表达作者对诸葛亮的景仰之情和缅怀之意;《筹笔驿》颈联将刘禅、谯周之辈与诸葛亮形成对比,衬托出诸葛亮为国尽忠的精神。
B.《蜀相》颈联写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隆中对策,后辅佐刘备,匡扶刘禅;《筹笔驿》首联写诸葛亮舍弃南阳的隐居生活,为蜀汉基业南征北战,运筹帷幄。
C.《蜀相》和《筹笔驿》均以咏怀诸葛亮为题材,通过描写遗址周围景色、回顾诸葛亮为蜀汉呕心沥血来表达对诸葛亮雄才伟略的赞颂以及功业未就的惋惜。
D.《蜀相》和《筹笔驿》都借用咏怀诸葛亮来表达自己壮志难酬的抑郁之情,两首中的“英雄”均指诸葛亮之后包括诗人在内的历史上一切事业未竞的英雄人物。
2.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与“唯余岩下多情水,犹解年年傍驿流”。
2023-07-10更新 | 217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苏武庙

温庭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

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注】①甲帐:汉武帝所造的帐幕。②丁年:男子成丁之年,即青壮之年。③茂陵:汉武帝的陵墓。苏武归汉时汉武帝已死。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写苏武其人,以“魂销”二字概括苏武经受的种种磨难,次句由人到庙,由古及今。
B.“雁”在古诗中常被用来表达思念之情。颔联中的“雁”写出了苏武对故国的深长思念。
C.颈联先写“回日”,再溯“去时”,苏武自匈奴归来,人事皆非,回忆“去时”,不胜感慨。
D.尾联写苏武拜谒茂陵的情景,苏武在汉武帝的陵墓前哭诉自己没有被封侯的遗憾。
2.本诗运用了虚写的手法,有何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于湖怀古

张孝祥

千古凄凉,兴亡事、但悲陈迹。凝望眼、吴波不动,楚山丛碧。巴滇绿骏追风远,武昌云旆连江赤。笑老奸、遗臭到如今,留空壁。

边书静,烽烟息。通轺传,销锋镝。仰太平天子,坐收长策。蹙踏扬州开帝里,渡江天马龙为匹。看东南、佳气郁葱葱,传千亿。

[注]①于湖:县名,今安徽当涂南。该词作于张孝祥因反对宋金议和而被弹劾罢归期间。②巴滇绿骏:晋明帝所乘的骏马。晋明帝曾暗中骑马探查叛臣王敦的军营。③老奸:企图篡夺晋朝政权的王敦。④轺:使者所乘之车。⑤渡江天马:宋高宗赵构渡江南下,建立南宋王朝。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首句中的“千古”“兴亡”“陈迹”等词语紧扣标题“怀古”二字,统领全词。
B.“笑老奸、遗臭到如今”既刻画了反叛者的形象,又直接表达了对反叛者的嘲讽之意。
C.“边书静,烽烟息。通轺传,销锋镝”这几句话很有画面感,且动静结合,含意丰富。
D.这首词运用抒情、描写、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没有运用叙事,感情深沉,语言奇丽。
2.有人说,张孝祥的作品“忧国慨敌的情怀无所不在”。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