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咏史怀古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5 道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注】①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之后王安石被罢相,第二次出任江宁知府。这首词作于这个时段。②门外楼头:指南朝陈亡国惨剧。语出杜牧《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韩擒虎是隋朝开国大将,他已带兵来到金陵朱雀门(南门)外,陈后主尚与他的宠妃张丽华于结绮阁上寻欢作乐。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登临送目”四字领起,为词拓出一个高远的视野。“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点明了地点和季节,因为金陵是六朝故都,乃称“故国”。
B.“千里澄江似练”至“酒旗斜矗”由近及远,由静至动,既有平面的铺展,又有立体的呈现,一幅金陵锦绣江山图展现眼前。
C.“念往昔”一句由实转虚,由登临所见自然过渡到登临所想。“繁华竞逐”涵盖千古兴亡的故事,揭露了金陵繁华表面掩盖着纸醉金迷的生活。
D.“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抒发了诗人深沉的感慨:不是商女忘记了亡国之恨,是统治者的醉生梦死,才使亡国的靡靡之音充斥在金陵的市井之上。
2.词本倚声,但王安石“一洗五代旧习”,突破“词为艳科”的藩篱,请结合本词下片内容,从思想感情方面进行赏析。
2024-04-18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三锋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

南宋·姜夔

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

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今何许?凭阑怀古,残柳参差舞。

【注】①天随:晚唐文学家陆龟蒙,自号天随子。姜夔平时最心仪于陆龟蒙,龟蒙胸怀济世之志,但屡试不第,只好退隐江湖,生前隐居之地,正是吴松。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二句着眼于“无心”二字,写燕雁毫无心机地随着流云,沿着太湖西畔飞去,暗喻词人纯任天然、自然洒脱的性情。
B.“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以拟人之笔写山,山雨欲来之景,原来是群山在商榷着是否下雨,此句可称奇绝。
C.下阕“拟共”二字,将仍在之故地与已往之古人与自己连结起来,拓宽了古今时间之鸿沟,寻求与古人在精神上的沟通。
D.柳本纤弱,风催枝折,故其舞也参差不齐,词人以此苍凉衰败之景暗指南宋朝廷风雨飘摇、国力衰微。
2.这首词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2024-04-07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新阵地教育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古风(其十)

唐 李白

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

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

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

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

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鲁连台

清 屈大均

一笑无秦帝,飘然向海东。

谁能排大难,不屑计奇功?

古戍三秋雁,高台万木风。

从来天下士,只在布衣中。

【注】①鲁连台:后人为纪念鲁仲连而筑。鲁连,即鲁仲连,战国时齐人,终生不仕。游赵国时,力斥尊秦为帝的主张,促使赵国决心死拒。秦将获知,退兵五十里。又因信陵君带兵救赵,秦兵遂去。赵平原君以重金酬谢,鲁仲连笑曰: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即有所取者,是商贾之人也,仲连不忍为也!辞而去。②屈大均(1630-1696),清初著名学者、诗人。曾积极参与反清活动。③无秦帝:使秦王不能肆意称帝。

1.下列对两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诗前八句主要描写鲁仲连其人其事,末两句引之为同调,表示自己也是鲁仲连这样的人物。
B.屈诗“古戍三秋雁,高台万木风”一联,写登台所见,意在扣题,议论之中,间入写景,使诗境顿然荡开,同时展示了辽远的历史空间。
C.屈诗“天下士”引括了鲁仲连的一段话,“布衣”又点出鲁仲连的平民身份。这里通过对鲁仲连的歌颂,升华为对古今所有鲁仲连的赞美。
D.两首诗都具体详细地叙写了鲁仲连不帝秦、不受赏的内容,人物形象鲜明,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2.两诗都追述了鲁仲连的义举奇功,抒发了赞佩之情。屈大均描写鲁仲连的诗句,大有白诗风范,但又独出机杼。请结合屈诗内容做具体分析。
2024-04-06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精诚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夜泊牛渚怀古

【唐】李白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注】①西江:古称约自南京至今江西一段长江为西江,牛渚就在其中。②谢将军:即东晋谢尚,官镇西将军,镇守牛渚时,秋夜泛舟赏月,听到孤贫的袁宏在运租船中吟咏袁宏自己的咏史诗,音辞都很好,非常赞赏,于是邀袁宏过船谈论,直到天明。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景点明地点、时间,寥廓的天宇在夜色中与西江融为一体,显得空阔渺远。
B.诗人登舟望月,由实入虚,回忆古人,用“空”字抒发了思古之幽情。
C.诗人认为自己和袁宏一样有高超的文学才华,但是遗憾谢将军再也听不到了。
D.本诗明朗单纯,却有一种令人神远的韵味。写景疏朗有致,写情含蓄不露,用语自然清新。
2.本诗蕴含了诗人丰富的感情,作者是如何抒发情感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023-09-15更新 | 20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八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宋词,完成各题

扬 州 慢

姜 夔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1.下列对词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胡马窥江”二句写金兵的劫掠虽然成为过去,而“废池乔木”犹以谈论战事为厌,可知当年带来的战祸兵燹有多么酷烈。
B.“年年知为谁生”,作者抚今追昔,悲叹今日的荒凉,寄托对扬州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破碎的哀思。
C.作品实写了昔日扬州的繁华富庶,虚写战争的创痛。两相比照,留给读者想象空间。
D.全词抒情写景,都不执着于具体细致的刻画描绘,写得空灵、疏淡,这样更能激起读者联想创造,更具有艺术感染力。
2.这首词运用什么艺术手法来体现“黍离之悲”?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2023-09-10更新 | 279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八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6 . 下列对《桂枝香·金陵怀古》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A.上阕寥寥数语,交代了“登临”的地点、时令与天气,点出金秋肃爽之象。
B.由“千里澄江似练”至“星河鹭起”,词人勾勒出水、陆、空的壮丽图景。
C.下阕词人像前代吊古的文人骚客一样,徒然感叹着历史兴亡的荣耀与耻辱。
D.全词整体境界阔大,寓意深远,践行了作者“一洗五代旧习”的词学主张。
2023-09-07更新 | 16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年浙江省温州市学业水平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一)

7 .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金陵怀古   

唐·刘禹锡

潮满冶城渚,日斜征虏亭。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

        金陵怀古四首(其一)

宋·王安石

霸祖孤身取二江,子孙多以百城降。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

东府旧基留佛刹,后庭余唱落船窗。黍离麦秀从来事,且置兴亡近酒缸。

注释:①冶城:东吴著名的制造兵器之地。②清道光《金陵览胜诗考》载:“征虏亭,征虏将军谢安尝止此,故名。”③霸祖:指在金陵开创基业取得霸权的历朝开国君主。④黍离麦秀:“黍离”,《诗经》篇名,旧说为东周大夫行经西周故都,见宗庙宫室尽为禾黍,因眷怀故国而作。“麦秀”,即《麦秀歌》,为殷朝旧臣路过故都,因悯伤故国而作。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首诗都是咏史诗,诗人将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体,通过议论和感慨借古讽今,揭示出全诗主旨。
B.两首诗只是点出金陵的名胜古迹,写得高度概括,而对自然之景的描写则着墨较多,从景语中巧妙地道出盛衰对比。
C.两首诗都含蓄地借《玉树后庭花》曲尚在流行这一音乐现象,暗示当朝统治者并未吸取历史教训,可谓意味深长。
D.两首诗吊古伤今。刘诗触景生情,表达物是人非之感和对当前国事的忧愤,情感悲怆;王诗认为国家的兴衰自有其规律,有无能为力之感,情感显得相对冷峻。
2.刘禹锡和王安石都以议论入诗阐发道理,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他们阐发的道理的异同。

8 .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篇,完成下面小题。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子?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略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咏怀古迹·其五

杜甫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注解】①纡:屈,指不得施展。②筹策:谋略。③伊昌:伊尹、吕尚。商伊尹辅商汤,西周吕尚佐周武王,皆有大功,后因并称伊吕泛指辅弼重臣。④萧曹:萧何、曹参。他们先后担任汉初的丞相。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蜀相》“锦官城外”介绍了武侯祠所在地;而《咏怀古迹》则通过“诸葛大名”“遗像”暗示本诗亦是瞻仰武侯祠,发而为诗的。
B.这两首诗都以抒情为主要表达方式,层次有波澜,情感有起伏;语言上都讲求炼字琢句,可谓“一字千钧”。
C.从体裁上看,两首诗篇皆为近体诗。其“篇句有定式,音韵有规律”的律诗特点也可见一斑。
D.两首诗篇都运用了衬托的手法。《蜀相》先以乐景衬哀情,并以刘备“三顾茅庐”的典故来衬托诸葛亮;《咏怀古迹》以“伊吕”“萧曹”来衬托诸葛亮的形象。
2.同为写诸葛亮的诗篇,两首诗在情感上有何异同?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
2023-06-12更新 | 14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桂枝香·金陵怀古①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千秋岁引·秋景

王安石

别馆寒砧,孤城画角,一派秋声入寥廓。东归燕从海上去,南来雁向沙头落。楚台风②,庾楼月③,宛如昨。

无奈被些名利缚,无奈被他情担阁!可惜风流总闲却!当初漫留华表语,而今误我秦楼约。梦阑时,酒醒后,思量着。

[注]①此词大约写于作者再次罢相、出知江宁府之时。②楚台风:楚襄王兰台上的风。宋玉《风赋》:“楚王游于兰台,有风飒至,王乃披襟以当之曰:‘快哉此风!’”③庾(yǔ)楼月:庾亮南楼上的月。《世说新语》:”晋庾亮在武昌,与诸佐吏殷浩之徒乘夜月共上南楼,据胡床咏谑。”

1.下列对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桂枝香·金陵怀古》是一篇登高怀古之作,以“登临送目”领起上片写景,以“初肃”二字呈现出一种“悲秋”的氛围,为写景抒怀奠定基调。
B.《桂枝香·金陵怀古》-词上片用“澄江”“翠峰”“征帆”“斜阳”“酒旗”“西风”“彩舟”“星河”“云淡”“鹭起”依次勾勒出一-幅明丽之景。
C.《千秋岁引·秋景》上片开头三句像是一篇凄清哀婉的秋声赋,以极凝练的笔墨绘写秋声,以单纯的自然声气凸显秋声的悠远哀长。
D.《千秋岁引·秋景》上片四五两句主要写作者目之所见。燕子东归、大雁南飞是秋日常景,寓有久别返家的寓意,自然激起了词人久客异乡、身不由己的思绪。
2.两首词的下片均以抒情见长,情感丰富,请加以具体赏析。
2023-06-10更新 | 14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各题。

蟾宫曲·京口怀古镇江

卢挚

道南宅岂识楼桑。何许英雄,惊倒孙郎。汉鼎才分,流延晋宋,弹指萧梁。

昭代车书四方,北溟鱼浮海吞江。临眺苍茫,醉倚歌鬟,吟断寒窗。

【注】①卢挚,元朝人,字处道,一字莘老,号疏斋。他是元代初年仕途亨通、身居高位的文人,但他目睹元朝社会黑暗,暴虐统治,写下许多散曲。②道南宅,代指周瑜;楼桑,代指刘备。③昭代:清明年代。

1.下列对这首小令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三句,作者于京口遥想历史往事,“岂识”“惊倒”二词,充满着对汉祚将尽而全力扶助朝廷的刘备的敬佩之情。
B.“汉鼎”三句概括了从统一走向分裂、朝代急剧更替变化的过程,其中“鼎”是王室的象征,“弹指”表现了速度之快。
C.四方车书滚滚而来,看似清明的时代,内里潜藏着分裂割据的危机;“北溟鱼”用
典,喻英雄浮海吞江,不甘沉寂。
D.小令没有元曲中常见的俚语和调侃,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评价,表达自己的见解和主张,显得豪迈俊朗、激昂慷慨。
2.此曲与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都是怀古之作,但两首作品结尾三句抒发情感的方法有所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