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咏史怀古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5 道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六么令·次韵和贺方回金陵怀古,鄱阳席上作

李纲①

长江千里,烟淡水云阔。歌沉玉树,古寺空有疏钟发。六代兴亡如梦,苒苒②惊时月。兵戈凌灭。豪华销尽,几见银蟾⑥自圆缺。

潮落潮生波渺,江树森如发。谁念迁客归来,老大伤名节。纵使岁寒途远,此志应难夺。高楼谁设。倚阑凝望,独立渔翁满江雪。

[注]①李纲,两宋之际抗金名臣,一生力主抗金,但是屡遭排挤;此词作于建炎四年(1130年),当时词人被贬谪已将近两年。②苒苒:时间渐渐过去。③银蟾:月亮。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写于鄱阳的一次宴席上,是词人为贺方回的金陵怀古词写的和词。
B.词的上片通过所见水云、玉树,所听歌声、钟声,烘托了词人内心的悲凉。
C.战争痕迹泯灭,六朝繁华不再,只有明月兀自圆缺,见证着世事变幻。
D.尾句化用柳宗元《江雪》诗句,借不惧寒雪、独立江头的渔翁表达心志。
2.本词和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均为金陵怀古词,两者所抒发的感情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2024-05-10更新 | 27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唐山市高三下学期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第二次模拟演练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金陵怀古四首(其一)

王安石

霸祖孤身取二江,子孙多以百城降。

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

东府旧基留佛刹,后庭余唱落船窗。

黍离麦秀从来事,且置兴亡近酒缸。

【注】①霸祖:指在金陵开创基业,取得霸权的历朝开国君主。二江:宋代江南东路和江南西路的简称,也是建都金陵诸国的主要统辖区域。②东府:东晋会稽王司马道子的府第所在,他倾天下,宠信小人,又亲近僧尼、崇尚佛教而耗费过多,令士民不堪命。③黍离:《诗经》篇名,东周大夫行经西周故都,见宗庙宫室尽为禾黍,因眷怀故国而作。麦秀:即《麦秀歌》,为殷朝旧路过故都。因悯伤故国而作。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通过“霸祖”“子孙”、“孤“与”多“、“二”与“百”、“取”与“降”等对比,引发读者思考。
B.颔联承上启下,“成功”对应首句中“取”字,“祸”对应第二句中“降”字,而“逸乐”引出了下文。
C.尾联写自古以来人们对朝代的兴亡更替无能为力,诗人选择酒来冲淡这种无力感,显示出豁达与洒脱。
D.诗人多处运用典故借以表达心中难言之意,增强诗歌韵味和情感的丰富性,却没有产生文采硬涩之感。
2.《谏太宗十思疏》中谈到创业与守成的关系时说“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这首诗也谈到了这个道理,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筹笔驿

李商隐

猿鸟犹疑畏简书,风云常为护储胥。

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

管乐有才原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

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余。

【注】①筹笔驿:因诸葛亮曾在此筹划伐魏之事,故名。诗人罢梓州幕还京,途经此地有感而作。②降王:指刘禅。③忝:谦词,表示辱没他人而惭愧。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眼前之景,猿鸟敬畏当年的军令,风云守护曾经的篱栅,衬托诸葛军威。
B.颔联写历史之事,诸葛亮徒然挥笔运筹,而刘禅终乘驿车投降,实在令人扼腕。
C.尾联“恨有余”是诗眼,诗人进谒武侯祠,吟哦《梁父吟》,怨恨之情油然而生。
D.本诗咏怀古迹,写人烘云托月,写史虚实结合,议论抑扬交替,可谓别具一格。
2.清代王文濡评价本诗:“通用故事,操纵自如,而意亦曲折尽达。”请结合颈联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六么令·次韵和贺方回金陵怀古,鄱阳席上作

李纲

长江千里,烟淡水云阔。歌沉玉树,古寺空有疏钟发。六代兴亡如梦,苒苒惊时月。兵戈凌灭,豪华销尽,几见银蟾自圆缺。

潮落潮生波渺,江树森如发。谁念迁客归来,老大伤名节。纵使岁寒途远,此志应难夺。高楼谁设,倚栏凝望,独立渔翁满江雪。

【注】①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年)十一月,李纲因其抗金主张,被贬万安军(今海南万宁)安置,建炎四年(1130年)八月北返至江西鄱阳作此词。②玉树:指《玉树后庭花》曲,南朝陈后主制。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开头两句与王安石的诗句“千里澄江似练”,意境极为接近,均为宏伟阔大的景象。
B.“玉树”两句运用典故,这首亡国之曲已听不到,只有古寺稀疏的钟声回荡在长江上空。
C.上片五、六句与王安石的诗句“六朝旧事随流水”表达的感情一致,慨叹六朝兴亡变化之速。
D.下片“纵使岁寒途远,此志应难夺”两句,作者借景物抒发情感表达了心中的无限感慨。
2.请概括并分析本词中包含的丰富情感。
2023-06-27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6月月考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筹笔驿

李商隐

猿鸟犹疑畏简书,风云常为护储胥

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

管乐有才真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

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余。

(注)①筹笔驿:古地名,旧址在今四川省广元市北。相传三国时蜀汉诸葛亮出兵伐魏,曾驻此筹划军事。很多诗人在此留下了凭吊诸葛亮的怀古之作。大中九年(公元855年)李商隐罢梓州幕随柳仲郢回长安,途经此驿,写下这首咏怀古迹的诗篇。②简书:指军令。古人将文字写在竹简上。③储胥:军用的篱栅。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运用衬托手法,通过对“猿鸟”和“风云”的描写,突出诸葛亮的威严。
B.颔联肯定诸葛亮运筹谋划的军事才能,敌人最终乘坐驿车投降。
C.本诗打破时空界限,既凸显诸葛亮才能堪比管仲、乐毅,又交代蜀国败亡的原因。
D.尾联交代写作缘由,作者往年经过锦里诸葛武侯庙时,触景生情,吟诵起诸葛亮的《梁父吟》,顿时觉得遗恨无穷。
2.清何焯评价此诗“议论固高,尤在抑扬顿挫处,使人一唱三叹,转有余味”。结合全诗,分析本诗如何运用抑扬手法及效果。
2023-06-23更新 | 18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一中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金陵怀古

刘禹锡

潮满冶城渚,日斜征虏亭。

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

[注]①冶(yè)城:东吴著名的制造兵器之地。冶:一作“台”。②兴废:国家兴亡。人事:人的作为。③后庭花:《玉树后庭花》,陈后主所作歌曲名。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写的是晨景。诗人为寻访东吴当年冶铸的遗迹来到江边,正逢早潮上涨,水天空阔,满川风涛。
B.首联巧妙地把盛衰对比从景语中道出,使诗歌一落笔就紧扣题意,自然流露出吊古伤今之情。
C.颔联写景,不是对历史陈迹的凭吊,而是以雄伟美丽的山川为见证来抒怀,借以形象地表达情感。
D.颈联承上两联转入议论。诗人以极其精练的语言揭示了六朝兴亡的秘密:国家兴亡,源于人事!
2.《贞一斋诗说》说:“咏史诗不必凿凿指事实。”请结合本诗简要谈谈你对这一说法的理解。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注释】①贾谊:西汉文帝时著名的文学家,少年得志,深受文帝倚重,破格提拔,后因群臣忌恨,被贬为长沙王太傅。33岁便英年早逝。②刘长卿:唐代诗人。玄宗天宝年进士,仕途坎坷,于肃宗和代宗两朝先后遭受贬谪。此诗作于他第二次迁谪来到长沙之时。

1.下列对诗歌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栖迟”,意思是滞留,漂泊。“三年谪宦”,只落得“万古”留悲,给人以抑郁沉重的悲凉之感。
B.颔联寒林日斜,不仅是眼前所见,也是贾谊当时的实际处境,也正是李唐王朝危殆形势的写照。
C.颈联写贾谊当年在湘水凭吊屈原,如今,诗人又来到长沙凭吊贾谊,此乃万古同悲。
D.诗人善于把自己的身世际遇、悲愁感兴,巧妙地结合到诗歌的形象中去,直抒胸臆,讽刺时事,令人警醒。
2.请从“景与情”的关系分析颔联。
2023-06-01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阶段检测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赤壁怀古

【宋】苏辙

新破荆州得水军,鼓行夏口气如云。

千艘已共长江崄,百胜安知赤壁焚。

觜距方强要一斗,君臣已定势三分。

古来伐国须观衅,意突成功所未闻。

赤壁

【宋】赵翼

依然形胜扼荆襄,赤壁山前故垒长。

乌鹊南飞无魏地,大江东去有周郎。

千秋人物三分国,一片山河百战场。

今日经过已陈迹,月明渔父唱沧浪。

【注】①此诗大约作于元丰三年,苏辙到黄州看望苏轼之时。此前北宋在与西夏的多次战役中处弱势,此后北宋又出兵伐夏,但各军因粮草不济,无功而返。在对夏政策上,苏辙一直主张退守求和的态度。②觜距:鸟类的嘴和爪,比喻战斗的武器。③观衅:窥伺敌人的间隙以便行动。④赵翼:清代史学家、诗人,这首诗是他弃官归乡,途经赤壁时所作。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诗首联写曹操“破荆州,下江陵”时的意气风发,与苏轼《赤壁赋》所述内容基本相同。
B.苏诗中“安知”一词强调了曹军在赤壁的意外惨败,并与结句“未闻”形成呼应。
C.赵诗颔联化用苏轼《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形象地写出赤壁一战曹操兵败、周瑜得胜的结局。
D.这两首诗都采用了虚实结合、动静结合、视听结合、今昔对照、借古讽今的艺术手法。
2.这两首诗同为赤壁怀古之作,但寄寓的情志有所不同,请结合这两首诗的尾联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严陵钓台

(唐)王贞白

山色四时碧,溪声七里清。

严陵爱此景,下视汉公卿。

垂钓月初上,放歌风正轻。

应怜渭滨叟,匡国正论兵。

[注]①严陵钓台:东汉著名隐士严光(字子陵)隐居垂钓的地方。严光少有高名,与东汉光武帝刘秀同学,亦为好友。刘秀即位后,多次延聘严光,但他隐姓埋名,退居富春山。②王贞白:唐末著名诗人,早年曾两中进士,曾随军出塞抵御外敌,创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③渭滨叟:太公望吕尚,即姜子牙,曾在渭水边垂钓得遇周文王。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出了钓台环境的清幽秀美,这是严光选择在此隐居的因素。
B.颔联中的“下视”,写出了严光不慕权贵的品格。
C.颈联通过想象描写了严光月夜垂钓放歌的生活场景。
D.本诗通过写严光隐姓埋名、退居富春山的恬淡生活,表达了诗人对严光的高度赞扬和自己对归隐生活的无限向往。
2.诗人尾联使用了姜子牙垂钓的典故,其用意是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2023-04-22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六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乌江

唐·汪遵

兵散弓残挫虎威,单枪匹马突重围。

英雄去尽羞容在,看却江东不得归。

项羽

宋·陆游

八尺将军千里骓,拔山扛鼎不妨奇。

范增力尽无施处,路到乌江君自知。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首诗都是以感慨西楚霸王项羽的功业之成败为主题,从题材上看都属于咏史怀古诗。
B.两首诗开篇都描述了霸王项羽的形象。《乌江》描写的是项羽垓下之围英雄末路时的悲壮形象:《项羽》则是项羽气盛、威猛的形象。
C.两首诗第二句分别使用了成语“单枪匹马”和“拔山扛鼎”来形容项羽,用词具有高度的概括性。
D.《乌江》最后用乌江自别来表现英雄的失败,《项羽》中写范增的足智多谋意在与项羽的刚愎自用形成对比。
2.两首诗都塑造了项羽这一人物形象。但两位诗人对项羽的情感却并不相同,请简要概括。
2023-04-15更新 | 18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南宫市南宫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