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7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线教育一直是教学改革的方向之一,网络课程备受重视,不少学校的在线课程建设规模已经达到了三分之一以上,其中,青年教师开设网课的比例相对较高。

在线课程的优势是任何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任何单元的学习,其授课效率远远高于面授方式。微课、录播、直播等各种授课形式,都通过网络,把身在异地的老师、学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得数以千万计的学生,通过电脑等数字化工具,开始同步或者异步在线学习。这在过去看似不可能在短期内实现的事情,被疫情所逼,变成了现实。这是一次教学模式的巨大变革,从此以后,在线教育可能真的会变成主流教学模式。

无论人员多少、何时何地,也不管天气如何,你想学什么都可以,这就是在线教育的优势。当然,我们也看到了大量的学生同时在线学习时,给网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导致课堂崩溃、断断续续的事情时有发生,也感到了一些带有试验、实践性的课堂,难以通过网课实施。这也是在线教育绕不开的话题,也是它的痛点、劣势。

然而,随着5G时代的到来,“快”字当头,流量已经不成问题,信号传输也不再出现断续与延迟,从此再也困扰不了在线教育。另外,随着高级人工智能与仿真技术的结合,一些试验、实践性教学环节,完全可能在线实施、模拟。消除在线教育的痛点后,在线教育必将迎来新的发展与腾飞。

选自《在线教育的优劣势分析》

材料二: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 的统计,截至3月30日,新冠肺炎疫情已经导致全球15.3亿学生停课,占在校学生的87.6%。疫情给教育带来的新情况,各国如何应对?

3月2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文章提到,概括各国疫情之下的教育应急政策,确保“学习持续”是重点工作。所有国家都在扩大现有远程教育模式或引入远程教育模式,大多数国家通过互联网提供在线学习平台。

在几乎所有国家,教师和学校管理人员被鼓励使用APP来支持与学生和家长沟通,并提供网络课程,有的也通过电视和其他媒体提供学习内容,还有的是用现有的APP来保持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

另外,有国家向所有的利益相关群体包括父母、学生、教师和行政人员发起关于远程教育的宣传运动或宣传战略。沙特阿拉伯使用其官方Twitter账户定期发布在线学习信息。

为确保没有计算机等设备的弱势群体的在线学习机会,许多国家都采取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措施。中国一些地方为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学生提供电脑,为学生提供移动数据包和电信补贴。法国正在努力向5%无法上网或无法使用电脑的学习者提供设备和打印作业。阿联酋设立了一条热线,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技术支持。在美国华盛顿州,不能确保公平机会的话,学校不被鼓励提供在线学习服务。在葡萄牙,政府建议学校与邮局合作将学习材料寄送到没有网络的学生家中。

节选自4月2日《中国教育报》

材料三

疫情期间,钉钉作为一款原本只面向上班族的软件迅速被广大学生所熟知。可是很多学生对钉钉的评分可谓进行了血洗。一大波毫无事实依据的1星差评迅速拉低了应用的整体评分。

钉钉只不过把线上会议变成了线上课堂,为处在特殊时期的学生提供了继续接受教育的平台。从这个角度来讲,这根本就是一件值得称赞的事情,然而许多的学生把对学习的厌烦,和对学校的抵触全都转化成了对平台无谓的恶意,通过评分的渠道肆意发泄。“天气不好”“午饭不好吃”“昨晚没睡好”等等无厘头的原因成为了抨击一款在特殊时期支持教育事业的软件的理由。

试问是什么样的学生会给在困难时期支持教育的平台泼冷水,又是什么样的学生能把自己的假期看得高于一切?诚然,几乎所有人在学生时代最看重的事情之一莫过于假期的长短以及作业多不多等等,这都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可是我们真的可以把自己对十天半个月假期的渴望摆在国家发展的最核心事业之一的基础教育的前面吗?

这些年来学生的各方面负担确实很重,“累死了”这三个字成为了几乎所有中国学生共同的口头禅,但是我们也越来越清晰地看到我们国家的基础教育在全球范围内的领先地位,每一位学生也都对我们取得的成就感到自豪,但是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候,我们不应该把冰凉的冷水泼向处在困难却仍然关心教育事业的社会各界。

节选自《对钉钉的恶意差评是学生群体的悲哀》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网络课程受到重视,不少学校的在线课程建设规模已超过三分之一,青年教师是开设网课的主要力量。
B.在线教育的痛点,已经随着5G时代的到来,高级人工智能与仿真技术的结合而消除,在线教育将迎来新的发展。
C.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全球大部分学生停课,扩大现有远程教育模式或引入远程教育模式成为一致首选。
D.很多学生对钉钉打出1星差评,反映出他们把自己对假期的渴望摆在国家“基础教育”的前面。
2.下列对材料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疫情把“在线课堂”逼成了现实,这种教学模式的巨大变革,从此以后可能真会变成主流教学模式。
B.许多国家都采取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措施,是为了确保弱势群体的在线学习机会,从而维护教育公平。
C.学生对钉钉的恶意差评其实是在宣泄对学习的厌烦,对学校的抵触,他们给出的理由也往往莫名其妙。
D.“负担重”不应该成为学生们厌恶学习的原因,因为我们国家的基础教育在全球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
3.结合材料,谈一谈“在线教育”在疫情期间所起的作用,以及我们对“在线教育”应持有的态度。
2021-12-31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玉林市育才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2月月考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8848.86米——珠穆朗玛峰最新测定的高程。12月8日,中国和尼泊尔互致信函,共同宣布了这一数字。珠峰是中尼两国的界峰,此次宣布的8848.86米,是“基于全球高程基准的珠穆朗玛峰雪面高程”。这是中尼两国团队克服重重困难、通过开展扎实工作最终确定的。几十年来,中尼不仅实现登山队员联合登顶,还在珠峰环保等方面开展合作,两国友谊在珠峰见证下结出累累硕果。2020年5月27日,中国人又一次登上地球之巅的消息传来,让世界刮目相看。这次珠峰登顶和高程测量,有着特殊的时代背景——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上个世纪50年代,英国和瑞士登山队先后从尼泊尔境内的南坡登顶珠峰。但在中国境内的北坡登顶,始终无人能够攻克。1960年5月25日,组建仅有5年的中国登山队,完成了从北坡登顶世界第一高峰的壮举。那次攀登,是在中国面临严重经济困难和严峻外部环境的形势下,一次担负特殊使命的国家任务。“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有力地振奋了中国人民的精神,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

(摘编自新华社2020年12月9日《中尼元首共同宣布珠峰“身高”有何深意?》)

材料二:人类对珠峰高度的第一次科学测量是1852年,由英国人和印度人共同完成。1958-1960年,我国测量工作者在绒布寺河谷开阔地段丈量基线,使用水银气压计测定基线端高程,并开展天文测量,获得珠峰高度为8882米。1975年,我国首次将3米觇标竖立在珠峰山顶,提高了测量的瞄准精度,这是人类首次对珠峰的精密测量,获得珠峰海拔高程8848.13米。之后,我国对珠峰高程又进行了四次测定。2020年4月30日,中国宣布启动2020珠峰高程测量。5月27日,中国测量登山队成功登顶。提供更高精度的测量结果,不仅可以结束国际上珠峰高程不统一的混乱局面,而且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青藏高原由于受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相互碰撞而一直处在隆升状态,垂直形变约5.3毫米/年。定期对珠峰开展观测,将不同期次的高程数据进行差分处理,是分析该地区地壳垂直形变及形变速度、开展地球动力学研究的主要方法。距离2005年最近一次测量已经过去15年。15年来珠峰地区构造运动活跃,尤其是2005年12月26日苏门答腊9.3级地震和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8.1级地震,都对青藏高原及珠峰地区地壳运动产生重大影响。重新测定有助于了解掌握该地区地壳构造、运动规律。全球气候变化也对珠峰地区产生重大影响,在该地区开展高精度测量,既可为青藏高原尤其是珠峰地区冰川、地质、水文等研究提供定量依据,也可为全球环境变化分析提供科学支持。

(摘编自柳建乔《珠峰测量工作综述》)

材料三:珠峰高程的确定需要外业进行登山测量并完成珠峰区域数字的传输和内业的测量数据处理等多方面合作。珠峰测高,测算出来的结果,有测也有算。数据处理中心的主要任务,就是算。此次的珠峰水准测量,从日喀则国家一等水准点向珠峰脚下布测了数条水准线路,并且首次将国家高程基准传递至中国与尼泊尔边界。而且在本次测量过程中,人类首次实现了实测珠峰峰顶重力值,还采航空重力测量,连片测量了人类无法涉足区域的重力值。正因如此,这次数据处理中心收集了珠峰及邻近地区一百多万平方公里最新地形数据,总量达1.44亿条之多,远远超过2005年。本次测量,将我国自主研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首次应用于珠峰峰顶大地高的计算,获取了更长观测时间、更多卫星观测数量的观测数据北斗与GPS数据融合,获取了峰顶雪面精度±0.9cm大地高成果,与2005年成果相比,精度提高了2.1cm,而且,本次珠峰测量过程中,还首次将5G和北斗结合。

(摘编自2020年12月8日澎湃新闻《探秘珠峰测算背后的数据基地》)

1.下列对材料中“珠峰高程测定”的相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次宣布的8848.86米,是“基于全球高程基准的珠穆朗玛峰雪面高程”,距离最近一次测量已经过去15年,因为15年来珠峰地区构造运动活跃,本次高程测量很有价值。
B.国际上珠穆朗玛峰高程数据不统一的局面一直存在;历年来,我国对珠峰高程进行了多次测定,数据也不一致。本次测量提供了更高精度的测量结果。
C.从使用水银气压计测定高程,到将觇标竖立到珠峰山顶进行实地测量,珠峰高程测定精度不断提高。在2020年这次测量中人类首次实现了实测珠峰峰顶重力值,连片测量了人类可涉足区域的重力值。
D.珠峰高程的确定不仅需要登山队员登顶测量,完成珠峰区域数字的传输,还需要数据处理中心的工作人员进行海量数据的处理。8848.86米这个数据是测和算协作的结果。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1960年,中国登山队成功从北坡登顶世界第一高峰,把红旗插上了珠穆朗玛峰,完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珠峰登顶后的实地精密测量,着实振奋人心。
B.从5月27日中国测量登山队成功登顶,到12月8日中尼两国领导人共同宣布珠穆朗玛峰最新测定的高程,时隔半年之久,是因为后期数据处理的工作量远超之前任何一次。
C.本次珠穆朗玛峰高程测量,是我国自主研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首次应用于科学探索。北斗与GPS数据融合,获取了精度更高的数据。
D.地震会对青藏高原及珠峰地区地壳运动产生重大影响,而且青藏高原由于不同板块相互碰撞一直处于隆升状态,定期对珠峰开展观测有重大科学意义。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此次珠峰高程测量的意义。
3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先行者知道,他现在是全宇宙中唯一的一个人了。他是在飞船越过冥王星时知道的,从这里看去,太阳是一个暗淡的星星……” 6月7日上午,2018四川高考语文考试结束,阅读题中有一部分材料节选自刘慈欣的小说《微纪元》。对于自己的科幻小说进入高考试卷,凭借《三体》获得世界科幻最高奖“雨果奖”的作者刘慈欣首先感到很意外,“听到这个消息,我还是挺吃惊的。我没想到,科幻小说竟然能进入高考试卷阅读题。毕竟,科幻文学在我国尚属于冷门,边缘文学地带。当然我很高兴,科幻小说能进入高考试卷的材料阅读分析题,对引发更多人关注科幻小说,对科幻文学的发展无疑是有益的。”刘慈欣耐心给记者分析,“细想也不是很意外。因为当下我们的社会发展变化迅速,科技日新月异,未来感十足。这也必然会在很多方面表现出来。比如之前科幻小说已经进入了高中教材,现在又有科幻小说进入了高考语文试题,这都是一些生动的体现。”

(摘编自中国数字科技馆百家号2018年6月8日消息)

材料二:

(表格中的百分数是参与调查的人数百分比。表格来源于2012 年2月《“后三体时代”科幻小说何去何从--科幻小说读者认知度调查》)

材料三:

2011年11月,由世界华人科幻协会主办的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评选在成都揭晓,刘慈欣的《三体》获最佳长篇小说金奖。调查显示,有29.4%的读者是因为《三体》获奖,才认识了该书作者刘慈欣。科幻小说奖项的设立,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科幻作品的一种宣传和推广,曾获得中国科幻最高奖“银河奖”的《天意》,便卖出了 15万册。在阅读情况方面,读者获取科幻读物的途径最多的是下载电子书阅读,比例占到样本总量的 39%,而从网上书店和实体书店购买的读者比例分别为21%和20%.这一数据从侧面反映出,目前科幻小说的出版前景不够理想,很少有出版社会出版科幻小说,出版科幻小说的出版社主要是重庆出版社和四川科技出版社。关于科幻小说的信息了解渠道,科幻杂志是一个良好的宣传平台,由于科幻作品能单独出版的屈指可数,出版后印量偏低,因此杂志成为首选的科幻新作发表平台,包括《科幻世界》《科幻大王》《九州幻想》等杂志颇受读者欢迎。目前国内科幻文学领域的作者群体仍然狭小,长期坚持科幻创作的只有几十人而已,有影响力的更是屈指可数。

刘慈欣连续8年荣获中国科幻最高奖“银河奖”,王晋康的获奖次数更是高达10次,这一方面是实力所致,一方面也证明在科幻小说领域竞争对手不多。从调查中可以看到,香港科幻小说作家倪匡和被誉为“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的法国科幻小说作家凡尔纳,最为受到读者青睐,且支持率超过其他作者一倍以上,可见近年来科幻小说的发展并不尽如人意,作品或创作者仍未能够超越经典。《三体》的成功虽然带动了科幻文学的关注度和出版,但“后三体时代”能否有和《三体》一样高品质的新作出现至关重要。

(摘编自2012年2月《“后三体时代”科幻小说何去何从--科幻小说读者认知度调查》)

材料四:

如果从文学形式的完整程度来划分,科幻小说发展可以分成三个阶段,分称为点子阶段、故事阶段和文学阶段。文学是人学,根本要旨是把人写好。在前两个阶段中,人物只是传声筒,把男的换成女的,老的换成年轻的,中国人换成外国人,作品照样成立。一直有作者问,写科幻时人文元素该占多少,科学元素该占多少,这个问题本身就错误。既然是科幻,就必须有科学元素;既然是文学,就必须有人文精神。在科幻创作中,它们不是对立关系,人文是主题,科学是题材,前者通过后者来展现。如果一部科幻作品的人文主题,你不用科学构思也能够展现,它就不是好科幻。反过来,科学题材也一定要展现人文精神,作品才能达到一定境界。总之,今后科幻最重要的发展方向,就是从科幻点子、科幻故事进化到科幻文学,在科学构思上生长出人文精神。

(摘编自《科普创作》2017 年第 3 期郑军《科幻小说的三个发展阶段》)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科幻小说进入高考题,这对科幻小说来说是一个有益的帮助,可以让更多的人来关注科幻小说。
B.虽然阅读电子版和纸质版科幻的读者占比相当,但仍反映出目前科幻小说的出版前景不够理想。
C.刘慈欣、王晋康多次获奖及读者青睐倪匡、凡尔纳等作家,说明中国科幻小说经典作品偏少。
D.科幻小说本真上属于文学,文学是人学,所以科幻小说创作的根本要旨是把人物塑造好。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少读者因《三体》获奖才认识了作者刘慈欣,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读者对奖项的关注甚于作品本身。
B.材料二表现了我国科幻小说在题材、思路等方面与外国存在巨大的差距,特别是数量与作者水平。
C.《三体》获奖代表了中国科幻的新高度,“后三体时代”中国科幻期待有同样高品质的新作出现。
D.在科幻小说中,科学与人文一为题材一为主题,二者是科幻小说的两翼,相辅相成,并不对立。
3.刘慈欣认为科幻文学在我国尚属于冷门,处于边缘文学地带,怎样发展我国的科幻文学?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2021-04-29更新 | 105次组卷 | 5卷引用:广西钦州市浦北县浦北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唐宫夜宴》打破了古典舞唯美抒情的固有风格,呈现出烟火气与民俗风,厚重的历史感与文化感结合当代的视觉审美,带给观众熟悉的陌生感,引发了广泛而强烈的共鸣。

鬓云欲度香腮雪,衣香袂影是盛唐。春节期间,一群娇憨灵动、活泼可爱的唐朝小胖妞凭借一支古典舞火遍网络。在由郑州歌舞剧院创排的《唐宫夜宴》中,她们走出《捣练图》《簪花仕女图》的古老画卷,穿梭在妇好鸮尊、莲鹤方壶、贾湖骨笛等国宝文物之间,把大唐风华融于少女的一颦一笑中,时而雍容娴雅,时而天真烂漫,为观众呈现出一个中国版的博物馆奇妙夜。国宝、国风与国潮同频共振,激荡出浓浓的烟火气,生动展示了大气磅礴的盛世风华。

截至目前,《唐宫夜宴》的视频在微博上吸引了累计4862万人次观看,抖音相关话题播放量超过2亿。

《唐宫夜宴》缘何能出圈?答案是对传统文化守正出新的当代演绎。在这个时长不足6分钟的舞蹈作品里,处处体现出艺术匠心,妆容、服饰等最大限度还原了唐三彩乐舞俑的真实形态;而舞者俏皮灵动的舞姿、国宝国潮的融入、虚实相接的舞台科技,则拉近了当代观众与历史的距离。最终,古董级复原现代性表达让传统文化焕发出了新貌。

(摘编自《古典舞<唐宫夜宴>凭什么出圈成为爆款作品》)

材料二:

不管是宏观的总体设计,还是微观的舞蹈编排,《唐宫夜宴》都做到了推陈出新。从宏观上看,5GAR技术的加持,实现了人在画中行,打造出博物馆奇妙之夜的独特感官体验,让观众获得更加新鲜和震撼的视觉感受。从微观上看,创造性加入诙谐幽默的故事性元素,让这支古典舞更接地气也更具张力,不可谓不妙趣横生。

除了推陈出新,更重要的是,该作品的细节处处讲究,有趣之余更彰显深厚的文化底蕴。舞蹈演员们的穿着与妆容完美重现了盛唐别样的审美风姿,使观众真切感受、认知唐代服饰文化;唐三彩、鹤莲方壶、簪花仕女图、五牛图等文物元素在舞台的集中呈现,为节目增添了厚重的历史感。这些背景元素和舞蹈表演相得益彰,共同展现出中华文化独有的旨趣和魅力,令人情不自禁地拍案叫绝。

创新带来新意,让人耳目一新;走心带来心意,使人共情共鸣。只有着调的形式,或者只有可考究的历史,都无法构成能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好作品。《唐宫夜宴》的成功出圈告诉我们,创新与走心,新意与心意,二者不可偏废。

(摘编自周轲儒《出圈的<唐宫夜宴>,兼具新意与心意》,有删改)

材料三:

近些年,我们围绕传统文化,推出了诸多文艺创新之举。比如《国家宝藏》这档电视节目,将纪录片和综艺巧妙应用,以小戏院形式讲述文物的前世此生。曾经的故宫特展,万人争睹宋代《千里江山图》,即便排队5个小时,也才能匆匆看上5分钟。而《国家宝藏》的编导,将画卷背后的故事细细还原,让国宝在众人眼前了,了,亲切了。以文化的内核、综艺的外壳、纪录片的气质,创造一种全新的表达,中华文化也更能深入人心。事实上,守正创新本身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正因为中华民族有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理念和追求,中国文化才得以绵延不绝,并且总是能够在历史前进中不断创造新繁荣。

中国的传统文化,不该束之高阁,而应以更炫的方式走进生活。传统文化如果仅仅停留在过去式,和现代生活距离很远,故步自封,裹足不前,就会在遗忘中生出僵化。《唐宫夜宴》之所以能霸屏多日,是真正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这正是文艺创新带来的效果,既传承了优秀的传统文化,又收获了观众的芳心,可谓一举两得。文艺创新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不竭源泉和深厚土壤,同时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服务当代,面向未来,激活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才能书写出当代文艺的辉煌篇章。

(摘编自李群《以文艺创新传承发扬传统文化》)

1.下列对《唐宫夜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宫夜宴》打破了古典舞唯美抒情的风格,走的是烟火气与民俗风路线。作品忠实还原了传统文化,所以引发了强烈的共鸣。
B.《唐宫夜宴》中,演员们从《捣练图》《簪花仕女图》的古老画卷中走出,在国宝文物之间穿梭,为观众呈现了一个中国版的“博物馆奇妙夜”。
C.《唐宫夜宴》的独特感官体验来自5G和AR技术的加持,其更接地气也更具张力则是因为加入了诙谐幽默的故事性元素。
D.《唐宫夜宴》讲究细节,演员们的穿着与妆容体现了盛唐服饰文化,唐三彩、鹤莲方壶等文物元素为节目增添了厚重的历史感。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群娇憨灵动、活泼可爱的“唐朝小胖妞”凭借一支古典舞火遍网络,《唐宫夜宴》生动展示了大气磅礴的大唐风华。
B.《唐宫夜宴》彰显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展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使人产生认同感。而作品形式上的“新”,却无法让人民群众喜欢。
C.中国文化得以绵延不绝并且能在前进中不断创造新繁荣的原因,是中华民族有不断创新、不断超越的理念和追求。
D.中国的传统文化不能故步自封,不该束之高阁,而应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走进当下生活,书写新的辉煌。
3.三则材料都探讨了《唐宫夜宴》成功的原因,观点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当前,订单农业正在成为农业生产新风尚,在订单农业中,非常关键的一个创新型试点就是认养农业。我国认养农业刚起步没几年,还处于探索阶段。2015年,辽宁省盘锦市,率先开创了“认养农业+互联网”的耕种新模式,随后成立国有性质的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推动辽宁省盘锦市“认养农业”的开展。

湖南思令农品科技有限公司是订单式认养农业的“头部玩家”,早在2016年,就提出过围绕杂交水稻进行认养式农业的探索,旗下司令农品平台在近期更是完成品牌和战略升级,围绕更容易市场接受、更容易产生价值的畜牧业推广订单式农业,认养式农业,助力乡村振兴。

司令农品合伙人崔哲解释说,运营司令农品平台就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合作、协议等契约为纽带,有机链接了农业产业链两端和不同经营主体,进而实现了农业生产与市场的有机互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的有机联系,不但避免了农业生产的盲目性、随意性,推动农户调整生产结构和分享农业产业链拓展和市场扩大成果,而且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和经营方式的转变。

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订单式认养农业与互联网逐步进行深度融合,给农业生产销售提供方便,也为农民收益“保驾护航”。随着“订单式认养农业”在全国多地盛行,这一方式也为区域农业发展、乡村振兴和地方精准扶贫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摘编自2020年11月02日 中国新闻网《司令农品订单式认养农业助力乡村振兴》)

材料二:

这是一组耐人寻味的数字:截至2018年,我国小龙虾养殖总面积1680万亩,其中稻田养虾面积1261万亩,占比75%,超过全国稻渔综合种养面积的四成;2020年小龙虾养殖面积可能达到2000万亩……

小龙虾,是国人餐桌上的至爱,也是不少农民脱贫致富的希望。然而,在历时5年跟踪研究后,上述数字让农业专家高兴不起来。受短期经济效益驱动,一些地方盲目扩大稻田养虾规模,扩大沟坑占比,影响水稻生产,造成粮食安全隐患。

稻渔共生在我国历史悠久。《史记》记载,早在2000多年前,“古越人”就过着“饭稻羹鱼”的自给生活。2005年,浙江青田稻渔共生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评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中国第一个入选的农业文化遗产。

近年来,我国稻渔综合种养发展迅猛。2015年以来,中国农科院资源区划所联合各地科研院所和高校有关专家,对我国典型稻渔综合种养模式进行了调研。

研究发现,稻田养蟹、稻田养鸭等稻渔共生模式不但可清除杂草、控制虫害、培肥土壤、改善水质,还可促进水稻生长。而近年发展迅猛的“稻田养虾”多为非共生模式,对粮食安全、土壤质量和生态环境产生了诸多的负面效应。

(摘编自《失控的小龙虾,逼近的稻田危机》,2020年第8期《半月谈内部版》)

材料三:

虽然我国国土面积广阔,但可耕地面积非常有限,实际人均可用耕地不到世界人均的二分之一。而且,耕地长期高强度、超负荷利用,造成质量状况堪忧、基础地力下降。全国耕地退化面积较大,部分地区耕地污染较重。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保护耕地要像保护文物那样来做,没有一点点讨价还价的余地。只有牢牢守住“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粮食安全底线,切实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到实处,才能真正夯实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

黑土地是我国农业发展得天独厚的优势资源。黑土区是东北粮食生产能力的基石,是水稻、玉米、大豆的优势产区,是名副其实的“黄金玉米带”和“大豆之乡”,其战略价值不言而喻。

当前,我国黑土地面临严峻挑战。自上世纪 50年代大规模开垦以来,东北黑土区逐渐由林草自然生态系统演变为人工农田生态系统。由于长期受翻耕、旋耕等传统耕作方式的高强度利用,再加之土壤裸露、生态系统退化等原因,导致有机质含量下降、理化性状与生态功能退化,黑土地状况不容乐观,严重影响到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主要表现为:黑土层变薄、黑土面积减少、有机质含量减少、肥力下降、理化性状恶化。因此,保护好、利用好”耕地中的大熊猫”,加快修复农田生态环境,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摘编自孙东方《保护好“耕地中的大熊猫”》,2020年8月《红旗文稿》)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梳理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辽宁省盘锦市在农业生产中率先开创了“认养农业+互联网”的耕种新模式。
B.湖南思令农品科技有限公司以市场为导向,以合作、协议等契约为纽带,运营司令农品平台,避免了农业生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C.湖南思令农品科技有限公司在订单农业发展过程中,用更容易市场接受、更容易产生价值的畜牧业推广订单式农业替代杂交水稻订单式农业,助力乡村振兴。
D.“互联网+”在订单式认养农业的发展中,给农业生产销售提供便利。
2.下列对材料二、三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我国小龙虾养殖面积中,小龙虾与农田共生的养殖面积达到2000万亩,超过了全国稻田综合种养面积的75%。
B.中国农科院资源区划所与各地科研院所和高校的相关专家经过五年的跟踪研究,发现尽管小龙虾承载了农民脱贫致富的希望,但稻虾共生模式并不值得推广。
C.我国耕地出现基础地力下降是因为耕地长期处于高强度、超负荷的利用,以及部分地区耕地污染较为严重。
D.我国东北地区的黑土地曾是得天独厚的农业优势资源,但现在这里的黑土地也面临着农田生态环境质量下降的问题,急需解决。
3.请结合材料简要说一说我国需要如何发展好农业,才能促进乡村振兴,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2021-04-15更新 | 107次组卷 | 2卷引用:广西贺州市钟山县钟山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传承是中医药的命脉所在,创新则是中医药的活力之源。中医药的创新,既包括对秘方验方加以更新创造,又包括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创新中医药、完善中医药、振兴中医药。在这次抗疫过程中,古老的中医药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焕发出强大的生机活力。通过人工智能、数据挖掘的分析,医生为病人提供更精确的治疗支撑,中医药疗效也得到客观真实评价。大数据、互联网让中医药服务变成数字化医学,人工智能、数据挖掘的应用让中医药诊疗规律得到总结、优化,多学科、跨行业合作正在为加快中医药现代化发展带来广阔空间。

(摘编自求是网《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

材料二:

2020年6月13日,以“从中医药抗疫成果看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为主题的中医药抗疫与传承创新发展研讨会在京举行。

于文明强调,一要坚持传承创新发展,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和价值作用。二要坚持安全有效的根本要求,促进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坚持中药质量安全有效根本要求,突出质量优先,不断提高中药质量,推动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三要坚持中医药与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彰显我国卫生健康发展显著优势,服务人民群众健康福祉。

(摘编自《中医药抗疫与传承创新发展研讨会举行》,《中国中医药报》)

材料三:

在全球疫情蔓延的背景下,中国的新冠肺炎发病率、死亡率之低和治愈率之高,为各国瞩目。

西医往往无能为力的非典、艾滋病、新冠肺炎等重大传染病,中医凭其辨证论治特征,能迅速找到有效解决方案;相比西医过多依赖医疗设备和药物,中医防治的灵活方便能更好解决基层民众的医疗问题,且显著降低医疗成本;对于西医预防保健的欠缺,中医治未病更具有独到优势。

中医和西医是当今世界最具代表性的两大医学。生命至重,需要两者互学互鉴、互补短长。此次中国的抗疫实践也再次证明,当前最好的医学是中西医互补的医学,而最好的公共卫生体系也当是中西医互补的体系。

面对公共卫生领域的诸多问题和挑战,大力发展中医药,补齐中医药短板,与西医药互相补充,擦亮公共卫生体系的中国特色,既是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所需,也是维护人民生命健康安全之责。

(摘编自《用中医擦亮公共卫生体系的中国特色》,《中国中医药报》)

材料四:

习近平同志指出,“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是这次疫情防控的一大特点,也是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中医药早介入、早使用,能有效阻断轻症转为重症,促进病人康复。二是中医药救治应当有自己的阵地,方能显身手。此次武汉保卫战,国家中医药局历史上首次成建制派出国家中医医疗队,接管方舱医院和定点医院重症病区,探索形成了以中医药为特色、中西医结合救治的系统方案。三是坚持中西医结合,显著提高了重症救治效果。

中医药在充分发挥疫病防治独特作用的同时,也存在一些短板。比如,中医药在我国疾控体系中基本缺位,中医院的基本建设、条件设施、人才储备等还不适应传染病防控需要等。

(摘编自张伯礼《中西医结合助力完善我国公共卫生体系》)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的新冠肺炎发病率、死亡率之低和治愈率之高,得益于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这也是我国这次疫情防控的一大特点。
B.对于非典、艾滋病、新冠肺炎等重大传染病,西医往往无能为力,而中医却能迅速找到有效解决方案,这说明中医优于西医。
C.为了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我国亟须解决中医药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D.此次武汉保卫战,国家中医药局历史上首次成建制派出国家中医医疗队,中医药救治有了自己的大显身手的阵地。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和材料二介绍了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的相关内容,为我们指出了中医药现代化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及对于我国社会发展的意义。
B.材料三结合中国的抗疫实践,对中西医药进行对比,证明中西医互补是当前最好的医学,指出公共卫生体系也应当中西医互补。
C.材料四中,此次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实践再次证明中医药的重要作用,中医药在疫病防治中充分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D.通过材料四的介绍可知,我国公共卫生体系还不够完善,中医药在我国疾控体系中基本缺位,中医院的人才储备不足。
3.我国应该如何更好地发展中医药事业?请结合材料概括说明。
7 . 阅读下而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语言产业是指以生产和提供语言产品为主的行业,可分为语言教育、语言出版、语言翻译、语言文字信息处理、语言艺术、语言康复、语言会展、语言创意、语文能力测评等。语言产业是典型的知识经济,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具有低耗能、无污染科技附加值高等优点。日内瓦大学经济学教授弗朗斯瓦•格林的研究表明,瑞士语言的多样性,每年可创造约500亿瑞郎收入,约占瑞士国内生产总值的10%。

据《中国语言文字非业发展报告(2019)》统计,“2018年,我国从事语言服务或相关服务的企业故达到72500家,行业产值超过2800亿元人民币。”

信息科技正在孕育、孵化新的语言产业,为语言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新动能,同时还培育新的语言产业模式,信息科技为语言产业转型升级创造新的生态。信息技术和语言教学学深度融合能够帮助语言教师用科学的思维和方法更好地因材施教,从而实现高效的语言教学。智能时代,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知识的开发者、管理者,依托新兴技术因材施教,回归教育本质。

(摘编自李磊《语言产业,你了解多少》,《光明日报》2019.12.21)

材料二:我们可以从经济学的角度给语言重新下定义:语言是具有经济价值和产业特征的“稀缺产品”,占有越多的这种产品可以更多地获取红利,开发更多的这种“产品”可以获得更高的经济和文化收益。

我国目前的语言产业现状较为复杂。汉语言文字的现代信息化处理技术有了重大突破,但产业化水平还不高。汉语国际化的速度加快,影响迅速扩大,但产业化水平低。计算机语言软件产业发展落后,各种外语教育产业近年来势头迅猛。品牌命名产业尚未起步。我国品牌命名方面的研究还未得到应有的重视,特别是在有意识、自觉地把语言学有关方面的研究成果用于品牌命名方面还远落后于西方国家。各种语言服务支持的技术产业发展较慢。

西方许多国家的语言产业发展迅猛。比如,2008年欧盟语言产业营业总额达到84亿欧元,未来若干年将每年至少增长10%。语言产业因此列入若干最高增长产业之一,预计到2015年欧盟语言产业营业额将达165亿至200亿欧元。

(摘编自黄少安、苏剑、张卫国《语言经济学与中国的语言产业战略》《光明日报》2012.3.2)

材料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涉及官方语言近60种,随着“一带一路”朋友圈的扩大,其涉及的包括民族语言在内的全部语言多达几百种、这对语言服务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巨大需求。我国应抓住这一有利契机,推动语言产业加速发展。

(张卫国《推动语言产业加速发展》,《人民日报》2017.2.12)

材料四:目前,世界上有7000多种语言,但是只有121种官方语言、104种官方的区域语言。7000多种语言中,大部分语言的使用者不到10万人,只有389种语言的使用者超过100万人。世界上有2508种文字,但是只有80种是主要的、日常使用的文字。近14亿人所说的语言在正规教育系统里西没有,不能用母语接受教育。

2016年9月,英国教育部启动“卓越汉语教学”项目,投资1000万英镑(约合8762万元人民币)。计划4年内培养至少5000名能流利使用汉语的中学生,同时培养100名中文教师。截至2017年9月,已有30多所学校参与该项目,学生、家长和校方反馈都相当积极。

(摘编自李艳《对当前英国语言产业与语言服务状况的调查与思考》,《语言产业研究》2018.3)

1.下列对我国目前语言产业现状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语言产业的企业数量众多,产业自身不足,导致语言产业总需求量不大。
B.在信息处理、国际化、语言软件、语言服务的技术等方面,产业化水平不高。
C.我们要善于吸取国外的经验,借汉语国际化的契机,提升汉语的产业化水平。
D.我国目前语言产业现状,既有突出的优势,也有明显的不足,不可一概而论。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首段文字,阐释了语言产业的概念分类和特点,并举日内瓦大学经济学教授的研究成果为例,说明语言产业的特点。
B.在信息技术和语言教学深度融合的智能时代,教师既可传播知识,还可开发、管理知识,因材施教,发展个性化教学。
C.材料二从经济学的角度给语言重新下定义,从经济角度理解语言价值,促进语言产业的发展,还促使语言学性质的改变。
D.材料四首段文字显示,全世界语言和文字的资源极丰富,但经常使用的只是较少的一部分,语言产业的发展空间仍很大。
3.语言产业的发展,可以产生广泛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综合材料内容,请归纳概括语言产业除经济效益之外所产生的社会价值。
2021-04-12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届广西壮族自治区燕博园高三综合能力测试(CAT)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人设,是人物设定的简称,源于日本动漫产业,原本用来指人物角色的各种设定,包括人物造型、身材比例、面貌特征、个性特点等。今天,人设有了更多的含义,具有社会性。公众人物用人设进行商业包装,营销自己,给自己贴上某类或者某几类高辨识度标签,满足了市场个性化需求;普通人则用人设向外展示自身的想让别人看到的那一面。不过这种塑造的形象可能是对人物的一种真实反映,也可能出于经济利益、娱乐效果等考量,与现实形象偏差极大。

人设是公众人物低成本获得流量红利的捷径。公众人物一旦设定了人设,就会小心经营。他们不仅会围于以上身份标签,还要时刻挤压真实本我,防止真实本我溢出。在网络通讯和大众媒介发达的今天,粉丝能用网络对公众人物的方方面面进行无孔不入的窥探,公众人物构建的人设与个人真实性格的矛盾和反差就显而易见。如果反差较小,且尚未触碰道德底线,粉丝也会选择相信这是公众人物包装下的基于真实的虚拟人设。近年来公众人物出现了层出不穷的失范现象,涉及作风混乱、学术不端、偷税漏税、违反法规、触犯公序良俗底线等不良事件,这些负面影响将其过往长期塑造的正向人设毁之殆尽。而一旦人设崩塌,他们的职业生涯将一落千丈,资本投入将血本无归。

(摘编自《印象管理视角下公众人物人设探析》)

材料二

如今,越来越多的媒体平台,以过于逐利的方式聚焦眼球,打造充满戏剧化的人设刺激大众神经,吸引追求即时情绪满足的受众,最终博取火爆人气和轰动效应。在公众人物被爆出负面消息后,无良媒体和营销号会趁机进一步制造耸人的丑闻。

社会整体氛围和文化消费市场反映出大众对符号价值的过分追求,人们不再有耐心花大量时间了解一个人一件事的全部,只愿被动地消费着空洞的人设符号,同时符号更成为将人异化的力量。归根到底,公众人物人设代表着消费它的那部分人群的立场。若将自我压制于符号之下甘心做它的奴隶,公众人物难免会因消费群体立场容易变化而反过来被人设崩塌戏弄与操纵。

摘编自《当代人设崩塌事件的传播学解读和反思》)

材料三

公众人物往往通过人设来塑造自身形象,吸引公众和媒体关注,这本是一件平常的事。在大众文化发展环境中,人设环节是有必要的,也是有限度的。公众人物在塑造个人形象时应实事求是,避免卖弄人设。人设的复杂性和偶然性就在于受众的评判可能逆转。大众对于过度演染的人设也不是照单全收。尤其作为公众人物粉丝群体的主力军——00后,他们的精神世界虽然几乎完全生活在虚拟环境中,但他们追求真实的价值取向却更加鲜明。这反映出真实的道德价值正重新被大众审视”。

公众人物对大众具有重要示范作用,是主流价值观的重要践行者和传播者,理应主动肩负起道德责任。大量公众人物人设崩塌,势必造成整个社会的伦理危机与文化沦丧。事实上,人设面向大众文化需求,是一种很好的大众文化包装手段,在促进文化传播方面,可起到积极作用。以往借助文学、影视作品传递出的文化信息和价值观,现在借助于某些公众人物的人设,能在互联网时代更好抵达受众。

(摘编自《人设须面向公众需求》)

1.下列对材料中“人设”的相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设原用于动漫的角色设定,后延伸到社会其他领域,多指某人传达给公众的社会形象。
B.人设在现今是为了提供市场个性化服务而产生的,公众人物可以利用它来获取流量红利。
C.人设会因受众评判变得不确定,一旦人设崩塌,资本投入和公众人物职业生涯都将受损。
D.人设有导向性,可将主流价值观更好地传递给受众,能够对大众文化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公众人物的人设是虚拟的,并不能真实反映现实形象,但只要反差不大,不触碰法律道德底线,粉丝群体或许还会选择相信是它忠于真实的。
B.社会上对“温柔纯情的小鲜肉”“霸道总裁”“国民老公”等人设的追捧现象,就是文章中所说的“大众对符号价值的过分追求”的具体例证。
C.00后群体越来越追求真实,热衷窥探公众人物的生活,因此,公众人物与其小心经营人设,不如主动突破虚假人设框架,实事求是地塑造形象。
D.公众人物都充分考虑自身的社会角色,注重形象,负起道德责任,满足大众文化需求,促进文化传播,社会的伦理危机和文化沦丧就可以避免。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公众人物“人设崩塌”的原因。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日下发的《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指出,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要求中小学校主要通过有关课程和活动开展书法教育。

书法在中国人的文化生活乃至世俗生活中都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但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电脑、手机的普及,人们的交流方式以及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中小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有所减弱,书法教育的状况堪忧。首先,中小学生书写不规范、不工整、不美观,字迹潦草;其次,“双姿”不规范者在全国中小学生中占比很大,坐姿和握笔姿势不正确;再次,学生普遍缺乏写好字的心态和习惯,多数不在意字写得不好;最后,“提笔忘字”现象日益严重。

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张凤民表示,1988年成立的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在过去的20多年里,积累了丰富的书法教育的经验,他们正准备借着“书法进课堂”的东风,扩大书法特色教育实验区和实验校。

(摘编自《中国教育报》2011年10月25日12版,有删改)

材料二: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明确提出:“加强书法教师队伍建设。要逐步形成以语文教师为主体、专兼职相结合的书法教师队伍。”目前,广东省中小学书法教师队伍的基本情况如何呢?现有的教师是否能够胜任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需要?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们组织了一次面向广东省中小学语文教师和美术教师的问卷调查。

接受问卷调查的教师所在的学校中,配备有专职书法教师的占18.77%,由语文老师兼任书法教师的占27.18%,由美术老师兼任书法教师的占25.6%,没有配备书法教师的占28.45%。缺乏能胜任书法课教学的教师这一现实也在另一项统计结果中反映出来,高达48.35%的教师认为目前学校开展书法教育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缺乏可胜任的书法教师”。

附表:学校书法教师配备情况

要解决书法教育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建议加强对现有教师队伍的培训,还要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鼓励学校聘请有书法专长的校外人员(尤其是当地少年宫和文化站的书法教师),经过适当的教学培训后担任学校书法教师。

(摘编自冯善亮、周凤甫《广东省中小学书法教育状况调查报告》,2015年1月,有删改)

材料三:

当前教育部稳步推进书法教育进课堂工作成绩显著。近日,教育部、国家语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对“识文断字”基本功提出新的要求,总体目标是打造全社会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的示范标杆,培养学生的“一种能力两种意识”。

但在继续推进中小学书法教育工作的落实中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问题。江西省硬笔书法家协会对全省35所中小学抽样调查显示,86%的学校因没有书法师资、教材等问题,开设的书法课走过场,形同虚设。

如何把书法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日前,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卢中南接受了我们的专访。他建议教育部和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应对开设书法课的情况全面调查,建立相应的督导机制,提高书法学科的学科地位,将加强书法教育作为推进中小学美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建立书法学科评价机制,并明确列入教育督导和评价体系中;重视并定期检查书法教学实施情况。成立专业的书法教育监管小组,每学期、学年到校巡管,检查开课的真实情况,重在监督落实。对书法学科获得成果的奖励制度要等同于其他考试科目。要设立书法教师资格证,要有明确的书法专职教师的“入职名额编制”,使书法教师专职化。除提高书法教师地位、保证书法教师专职教书法外,必须对全体教师进行汉字书写培训,尤其是语文教师。尽快制订师范生的书写技能训练目标,尤其是师范院校文科学生必须有考核相对严格的书法课程。

卢中南认为,从教育主管部门到学校再到家庭,合力形成严密的书法教育管理机制,才能把书法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摘编自《中国艺术报》2017年3月6日7版,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则材料都发表于教育部发布重要文件之后,三者都密切关注我国教育方针和政策,并及时献言献策。
B.材料二显示,专职教师在书法教师中所占比例偏低,是目前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
C.关于“如何加强书法教育”,材料一重视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作用,材料三既强调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管理监督,也指出了学校、家庭方面的作用。
D.三则材料都试图积极引导读者思考当下书法教育面临的问题,并且暗示读者,中国人的书法能力会越来越强。
2.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三则材料关注的都是当下中国书法教育进课堂的问题,而且都认为开展书法教育迫在眉睫,亟须获得社会高度重视。
B.三则材料各有侧重,材料二和材料三运用了抽样调查数据,材料一虽能分析书法教育现状,但客观性略为欠缺。
C.材料一对书法教育现状进行描述,内容具体;材料二是调查报告,数据分析详尽客观;材料三专访专家,突出受访者个人观点。
D.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电脑、手机的普及导致中小学生汉字书写能力有所减弱,为此,中国成立了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推进书法教育。
3.根据上述材料,谈谈解决书法教育师资不足问题的主要可行举措。
2021-04-01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上林县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20年,是中国军队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30周年。30年来,在联合国危险动荡的维和任务区,中国维和军人履行使命,守护和平。截至目前,中国军队已累计参加25项联合国维和行动,派出维和军事人员4万多人次。电影《蓝色防线》首次以战地纪实的形式,真实记录了这群为国出征的中国军人在南苏丹执行维和任务的日常战斗生活,从军人视角出发,用镜头捕捉其直面残酷战场、历经战火淬炼的英雄之魂,直击人心,令人震撼。

作为世界上最年轻的国家,南苏丹深受战乱困扰,电影海报上战机盘旋、战车交锋的场面在现实中时常上演。预告片中,难民遭受屠杀和妇女儿童流离失所的画面,也诉说着不断的种族冲突带来的人道主义灾难。而维和部队的主要任务,就是在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之下,制止冲突、恢复和平,并帮助在战争中受到伤害的平民百姓。在电影《蓝色防线》中,观众可以全方位近景式地了解我国第二批赴南苏丹维和步兵营官兵们执行维和任务的具体行动。

(乌铭琪《中国首部海外维和战地纪实电影<蓝色防线>9月18日燃情上映》,中国军网)

材料二:

电影《蓝色防线》为中国第二批赴南苏丹维和步兵营全体官兵亲历记录,横跨中国和非洲大陆,首次以战地纪实的形式,真实记录了这群为国出征的中国军人在南苏丹执行维和任务的日常战斗生活,用镜头捕捉其直面残酷战场、历经战火淬炼的英雄之魂。

“我们的故事主角是抗美援朝的英雄部队一‘杨根思部队’,我们想以影像纪实的方式讲好这个故事,让更多人知道不仅仅在70年前有先辈军人为我们流血牺牲,在和平年代,中国军人也在海外为我们建立了一道蓝色防线,这是一种革命精神的传承。”在首映式现场,《蓝色防线》出品人温文川对本报记者说,“70年前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参加抗美援朝,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为和平而斗争。现在,中国军人出国保护其他国家的平民,依然是维护世界和平。在我看来,英雄的中国军人一直在为保卫祖国安全、维护世界和平这项崇高的使命而战,而我能做的就是用影像的方式讲好他们的故事,让更多人了解并记住他们。”

电影中的第二批赴南苏丹维和步兵营官兵,主体是从“杨根思部队”抽调的,“杨根思部队”的前身是在抗美援朝时期立下赫赫战功的英雄部队“杨根思连”。1950 年10月,该连入朝参战,在二次战役分割围歼咸镜南道美军的战斗中,时任连长杨根思奉命带1个排扼守下碣隅里外围1071高地东南小高岭,负责切断美军南逃之路。在杨根思的指挥下,全排顽强抗击,接连击退美军在飞机、大炮掩护下的8次集团冲锋。最后,阵地上只剩下杨根思和另外两名伤员,子弹也打光了。这时,又有40多个美陆战一师的士兵围攻上来。杨根思命令伤员带着重机枪撒下阵地,自己从容地抱起仅有的一包炸药,拉燃导火索,纵身扑向敌群,与爬上阵地的敌人同归于尽。战后,志愿军总部授予杨根思“特级英雄”荣誉称号,并命名连队为“杨根思连”。

(摘编自杨俊峰《用影像讲述维和故事》,2020年11月19 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材料三:

《蓝色防线》从军人视角出发,用镜头捕捉其直面残酷战场、历经战火淬炼的英雄之魂,直击人心,无虚构、无特效、客观真实地展现海外维和战地的枪林弹雨,战争的真实残酷令人不寒而栗,而中国军人同生共死的真挚兄弟情,以及为国出征的热血豪迈,更是让众多网友忍不住热泪盈眶。

观影结束后,许多观众纷纷打出10星好评:“战友牺牲时,心中的愤恨和无奈,都让人揪心”,“发生在和平年代的真人真事,有笑有泪,有揪心有感动”,“没有对比就不知道和平有多么的珍贵,看哭了好几次,生命的意义、和平的珍贵,值得我们珍惜”。

有记者表示:“战地纪实电影很稀缺,因为这都是需要冒着生命危险拍摄的,它带来的震撼性远远超过普通的战争故事片,这种真实性的力量是无与伦比的,让我们更深刻地感受到军人们的牺牲奉献,也让我们更加珍视和平。”大家看到维和部队方队成员们头戴蓝色贝雷帽、身着战斗迷彩服,在70周年国庆阅兵式上英姿飒爽阔步前行的身影,又热血沸腾,赞叹“中国军人好样的!”。

(摘编自《电影(蓝色防线)全国点映获行业内外一致好评》,新浪网)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30年来,中国军队已累计参加25项联合国维和行动,派出维和军事人员4万多人次,《蓝色防线》取材于其中的一项,即在南苏丹执行维和任务。
B.《蓝色防线》电影海报上战机盘旋、战车交锋,预告片中难民遭受屠杀和妇女儿童流离失所等场面,都不只是艺术家们虚构,还有真实场景记录。
C.“杨根思连”在抗美援朝血与火中孕育诞生,杨根思奉命执行一项艰巨任务,他带领全排接连击退敌八次集团冲锋,最后孤身与围攻之敌同归于尽。
D.杨根思牺牲后,志愿军总部授予他“特级英雄”荣誉称号,命名连队为“杨根思连”,该连就是《蓝色防线》所讲故事的主角“杨根思部队”的前身。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将《蓝色防线》放在几十年来中国军队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大背景下,从而巧妙地赋予了《蓝色防线》以典型性。
B.材料二侧重讲《蓝色防线》所讲故事的主角及其背景,能从历史的深度揭示中国军队精神之高贵,让读者对电影感触更深。
C.材料三侧重讲观众观影后的感受,照应材料二,说明“用影像的方式讲好他们的故事,让更多人了解并记住他们”目标达成。
D.三则材料虽然都是围绕《蓝色防线》来展开,但侧重事实和所选角度同中有异,整个文本令人有“横看成岭侧成峰”之感。
3.《蓝色防线》赢得高度认可和普遍赞誉,原因主要有哪些?请根据上述文本简要分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