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半命题作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9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任选一个按照要求作文。

(一)冰雪消融,万物复苏,这是自然的解封;疫情缓解,复工复课,这是居家的解封;理解他人,消除隔膜,这是情感的解封;认可自己,自我和解,这是心灵的解封……

请以“解封”为话题,结合自己的生活感悟和人生经历,以记叙、描写为主,可兼用其他表达方式,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800字。

(二)《觉醒年代》中陈独秀、李大钊等革命先行者面对国家民族前途的迷茫,历经曲折探索,终于找到了俄国十月革命道路,是中国唯一正确的道路。在我们人生道路上总有一些事情是需要我们认真面对的。挫折也好、困难也好、不幸也好,甚至成绩也好、成功也好、荣誉也好……是否认真面对将决定我们以后的出路。

请在“当我面对____________的时候”中的横线处填入合适词语,构成题目,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800字。

2023-04-14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入学检测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苏轼从大自然中获得人生失意的慰藉:“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李大钊学习新思想,用满腔热情呼唤人民,拯救国家于危难之中,他呼唤,同胞们起来吧!赴汤蹈火、共伸义愤。绝不承认亡国、亡族之私约,此身可杀、此念不可渝!史铁生在人生困顿时,从读书中获得给养,他常常摇着轮椅进入地坛,不是读书,就是思考。黄庭坚的诗句“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抒壮志未酬之感怀。生活中,总有一些事物让我们寄托情怀,总有一些情感索绕内心挥之不去。它们或愉悦我们的身心,或消解我们的苦恼,或陪伴我们前行,或激励我们向上。

请结合心得和体验,在“此心吾与________盟”的横线处填入一个词语,构成完整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抄袭,不要套作。

2023-04-11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四十七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
3 . 作文。

在学习和生活中,你是否有过这样的体验:一本书、一句话、一件事、一个决定……其中任何一个都有可能让你对自己有一个新的认识和发现。请以“          ,让我发现另一个自己”为题,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合理、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2023-03-23更新 | 14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北京市平谷区高三一模(质量监控)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步履匆匆,又是年关将至。这一年,我们与无数个瞬间擦肩而过,这一年我们与无数的感动挥手告别,我们不断的认识着新事物,却也不断与各类事物做告别。生命的河流永远奔腾向前,而消失在历史中的瞬间对于我们的前进有哪些推动呢?告别过去,放下包袱,才能更好的继续向前。

请以“       ,再见了”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1)请将题目补充完整。

(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3)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4)字迹工整,卷面整洁,不少于800字。

2023-03-21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怒江州泸水市怒江新城新时代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5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乡土社会中,对“家”的理解是“伸缩自如”的,小到只指“自己的太太一个人”,大到“天下可成一家”。其实,对很多词语的理解也是这样:“朋友”可以是“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也可以是“四海之内皆兄弟”;“快乐”可以是“自歌自舞自开怀”,也可以是“后天下之乐而乐”;“成功”可以是个人的修身立业,也可以是开万世之太平。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这些词语的内涵更加丰富。请以“我是这样理解________的”为题,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体验与感悟,或认识与思考。

要求:从“家”“朋友”“快乐”“成功”四个词语中选择一个,填在横线处,将题目补充完整,抄写在答题卡上。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700字。

6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求学是一种经历,一种态度,一种重要的体验。宋濂虽手指冻僵也不曾停下抄书,林海音揣着花生米在街边书店里站着看完一本书,黑塞在祖父的巨大藏书室中捞取珍珠,王佐良在清华大学的图书馆感受新世界“。这些场景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你有过哪些难忘的求学经历?

请以“求学记”为副标题,联系自身的经历,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思想健康,内容合理、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03-04更新 | 125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7 . 写作。

乡下人离不开泥土,懂得土地的珍贵。每个人、每个群体都有自己离不开的安身立命之本。
请以“离不开______”为题,在横线处填写恰当的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记叙文,表达你的体验与感悟。不少于700字。
2023-03-02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年北京市第二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面对荆棘遍布的小路,你却步了,你可知那小路的尽头是春天?面对嘶吼咆哮的大海,你怯懦了,你可知,那大海的彼岸是希望?面对枯燥烦琐的公式,你犹豫了,你可知,那公式的背后是成功……

以上文字给你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以“如果我能再        一点就好了”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自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文中不能出现透露考生信息的人名、地名、校名等。

2023-03-01更新 | 123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石狮市永宁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自然本身奇妙美好。不论是朝日夕晖还是暴雨云霞,不论是漫天飞絮还是落叶满地,常让人为之赞叹。自然常予人以启示。春草夏雨、秋叶冬雪,虽亦时常遇见,但总在那么一瞬,让你不由地感动或深思。诗人华兹华斯曾说,让自然做你的老师。

请以“我仿佛第一次遇见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50字的记叙文。

要求:补充横线内容,自拟标题,自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10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轼泛舟赤壁而豁然解脱;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丁未日,姚鼐登上了泰山而心襟大开;1964年7月5日,袁隆平发现天然水稻雄性不育株而欣喜若狂。总有些日子会融入生命,总有些故事会刻入记忆,那些刻骨铭心的欣喜、忧伤、惭愧、哀痛、振奋、感动、尴尬,让本来平凡的日子变得不再平凡。回顾刚刚过去的2022年,最让你难忘的日子是哪一天呢?

请以“2022年____月____日”(补充完整)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有细节和场景描写,有真情实感,文体明确,不抄袭,不套作,不少于800字。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