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任务驱动型作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21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根据要求任选一题作文。

现代文阅读第二则材料中,乔琳本来在美国一所大学攻读精算专业,面对家里工厂经营不下去的局面,她放弃了辛苦多年所学的专业,选择回国传承乔氏珐华制作技艺。

创新的边界到底在哪里?乔琳在做好传承的同时也有很多疑惑:珐华的传承一定是百分百遵循传统技艺吗?还是说,可以突破时代的局限性?如果变化太多,那还是不是传统珐华?

(1)对于乔琳的人生选择,你是怎样看待的?请作为高中生的你给乔琳写一封信,体现你对人生道路选择的认识与思考。

(2)请结合材料第二段,写一篇议论文,就“传承与创新”问题,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4-05-17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新湘评论在2024年新年贺词中有这样一段话:

2023,我们的一切都在逐光;2023,整个世界都在逐光。因为,这一年,世界最大的痛点汇成四个字:变乱交织!……这一年,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迅速而激烈。2024年,放眼世界大势,百年变局仍在演进。

你我正一同站在时光的交叉点上,作为一名高中生,如何应对这些“变”?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4-05-14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马鞍山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理性是人类最重要的朋友,因为它能够帮助我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清醒和理智。

——罗素

材料二:

今天的中国人,尤其是像你们这样的当代中国青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用血性来浇铸与锻造自己的意志与灵魂。

——深圳大学校长毛军发

“理性”和“血性”,一个理智冷静,客观审慎;一个正气浩荡,奋勇争先。作为新时代青年,你如何看待“理性”和“血性”。请结合材料,联系现实,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与感悟。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4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曾说:“人活一世,就像作一首诗,你的成功与失败都是那片片诗情,点点诗意。”那什么样的人生是诗意人生?有人说是王维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有人说是白居易的“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也有人说是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还有人说是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请选好角度,拟定在主题班会“诗意人生”上的发言稿。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4-04-15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重点高中协作体/点石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阶段考试语文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生活中,我们常有这样的经验:当我们去往一个地方时,往往有许多路可以选择。有一些路需要绕一些弯,我们称之为“弯路”;有一些路很近,但是很难发现且充满变数,我们称之为“捷径”;更多的人会选择大家平时习惯走的一条路,这样的路不会错,但也缺乏变数,我们称之为“常路”。

学校为高三学生开展以“选择·青春·启航”为主题的成人仪式系列活动,请结合以上材料,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完成写作:(1)在成人仪式上的演讲稿。(2)参加成人仪式后写给家人的信,讲述你的青春故事。(3)参加成人仪式后的观后感,体现你的思考与感悟。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6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春节、元宵节等是我们中华民族流传下来的节日,它们积淀着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但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感叹年味越来越淡,传统佳节逐渐被遗忘,对这些节日所具有的独特内涵和精神价值的认识也越来越模糊。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选准角度,确定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但必须明确文体。③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或套作。④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4-04-07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培优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联考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孔子曾说: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明初文学家刘基曾说:知进而不知止者,虽得必失。”“体现了古人求学修业、立身处世的态度与智慧。

这段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8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屈原行至江边,遇到一位打渔的老人。

老人疑惑:世人皆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屈原则回答: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乎?选择自投汨罗江而死。

如果有一封“信”可以回到历史现场,你更想与谁进行交流?请给屈原或打渔的老人写一封信。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4-04-03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世上大概有两种人,一种人毕生致力于拥有,另一种人毕生致力于追求有所作为。一心渴望拥有, 一旦没有达到目的,就会失落、痛苦和绝望;心无旁骛,专心于事业的追求,就会忘掉许多烦恼,找到许多努力过程中的快乐。默默耕耘的人其实是最智慧的人。

——黑格尔

上述材料能给当代青年的人生成长以启示,请结合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4-04-03更新 | 211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第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革命文化诞生于近代血与火的革命岁月,是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实践中积淀与孕育形成的宝贵财富,是对20世纪广大中国人民救亡图存历史的共同记忆。主要包括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革命精神。

读了上述材料,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你认为今天我们应该怎样继承和发扬这些革命精神?请写一篇班会发言稿。要求:自选角度,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2024-04-03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武安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冲刺语文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