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抒情性散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团圆往事

吕 红

中秋月圆,银光尽洒。亦可谓:年年岁岁月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中秋节将至,人在忙碌应付大小诸事的同时,思绪也变得纷繁起来。身居海外,与中秋有关的唐诗宋词,往事今事,于不眠之夜骤然涌上心头……

孩提时,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年过中秋是在一个名叫曾杨的小朋友家里。依稀记得,明月照窗,我、她还有她的父母、祖母,团团围坐着,一边赏月聊天,一边咀嚼果仁月饼、五香瓜子以及酸酸甜甜的葡萄干,感觉新鲜而有趣。

还有一年中秋,驱车前往木兰山庄参加报刊年会。在山顶端,近近地望明月,深切领略到了“高处不胜寒”的秋意。蓦然想起那女中豪杰花木兰,体味远古之境。“卷帏望月空长叹,美人如花隔云端。”

古人有云:跋山涉川之任敢辞于艰险。无论写作,无论旅行,都像是一段段既美好愉悦又辛苦跋涉的旅程。翻开那些精彩的篇章,几乎每位海外作家都从千山之外而来。从青涩年华到繁花盛放,从短暂的相聚到永久的别离。因那荒芜岁月最长久的坚持,也因内心最深切的爱恋,终以文字流传在浩瀚的记忆之海,镌刻在时间和生命之舟。

犹记那年秋季,作协组织长篇小说笔会,本人有幸同十多位文友远离闹市,聚集汉阳工人疗养院,近乎封闭式地创作达数十日。

月圆时分,推开写作的负重,薄衫长裙,信步园中,巧遇几位文友、文学老师。

穿过残荷满塘的通幽曲径,来到澄澈浩淼的湖边。只见明月悬空、水天浑然、山峦隐约,全笼罩在透明的薄雾中。蛙不鸣鱼不跃,风停水息,仿佛一切都处于凝止状态,凝在那片静谧而旷远的溶溶月色下。面对冥冥蒙蒙恍如仙境的绝妙景致,几位口才极佳、文笔一流的诗人才子,竟是一时说不出话来。沉吟片刻,不知谁轻轻发一句感叹:在大自然的美景面前,才感觉人类的语言是多么贫乏。

又是一度中秋。相约伊利诺,万里迢迢,异国相聚,满腹话语如滔滔洪水开闸。其中一位说:“走啊,去中餐馆品家乡菜去!”于是呼呼啦啦地就直奔当地最好的解馋之处。却不料,佳肴美味勾起了更多乡思离绪、对未来的隐忧以及对自由追寻的渴望,千丝万缕地缠绕。餐后,三三两两,沿着湖边木质的露台漫步,但见月儿圆圆,倒映在水中。波光粼粼,映照出人影憧憧。为了缓释郁结的乡愁,友人乐呵呵地说:“碰到南墙再回头嘛。”

最为印象深刻的是2008年中秋,在闻名遐迩的拉斯韦加斯度过。看那来自五洲四海的逾百位文学朋友欢聚一堂,共享一轮皓月,与文友携手去欣赏音乐喷泉,心潮起伏。

无论海内外,都会在同一时间张灯结彩,欢聚一堂,共庆佳节。月饼味道差不多,包装形式各异。华人传统深厚,根植于心。据说,从前中秋节并非什么名头响亮的节日,被人重视始于唐玄宗李隆基的倡导,文人雅士,饮酒吟诗,民间推波助澜,才逐渐有了这样一个中秋赏月的风气。据《开元天宝遗事》记载,一次八月十五之后,唐玄宗备文酒之宴,与士大夫们赏月。还欲修筑百丈高台,与杨贵妃一起登高望月。高台还没搭好就闹起了“安史之乱”——最终落得“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的凄凉心境,再无赏月的情致。不过民间赏月之风,却未受到影响,还给中秋节起了个好名字——团圆节。经过离乱之后,人们合家团圆的期盼更为强烈。

从圣弗朗西斯科到上海,横跨一个太平洋,时空距离似乎随着高科技发展已经越来越短,但那些绝美的诗篇,仍聊以慰藉旅途漫漫。当空皓月烟云渺渺兮——何用孤高比云月。吾观自古贤达,功成不退皆殒身。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中秋节前夕,有一次去兵团采风。此行的高潮是歌唱、赋诗朗诵与饮酒祝愿。作家的才情令人钦佩,他们的真诚令人感动……这些怀揣着梦想、在艰苦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兵团人后代,心灵美如和田玉。月圆之夜,酒逢知己千杯少,奔放的性情融合了醇酒的发酵,海外作家们微醉了。

飞机航班上,看世界浓缩在一方屏幕,千山万水简化为纵横交错的航班线路,感慨不已。

而今世界成了地球村,华人走到哪都忘不了自己的传统文化,忘不了中华民族传情达意的节日。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木兰山庄、汉阳工人疗养院到伊利诺、拉斯韦加斯再到兵团,这些并不是单纯的地理名词,而是作为中国传统佳节的见证,深深地留在了作者的记忆中。
B.文章既写了中华传统节日、文化,又写到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世界已成为地球村,意在告诉读者不管世界如何变化,中秋节蕴含的中华文化不会改变。
C.“跋山涉川之任敢辞于艰险”,表现了旅居海外的作家身上积极向上的品质,这与“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形成对比,有利于丰富海外作家的形象。
D.本文文笔自由灵活,看似结构散漫,实则精神贯通,各片段构成了有机的整体,充分体现了现代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2.文章题目为“团圆往事”,却插入了一段唐玄宗李隆基与杨贵妃的故事,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3.文章具有一定的诗化特征,请做简要分析。
2021-05-02更新 | 141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教育共同体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