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分析人物形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A.《祝福》中的柳妈是个“双面人”,她是“善女人”,却又作恶多端,更害死了祥林嫂。
B.《哈姆莱特》中的奥菲利娅是个“双面人”她装作对哈姆莱特一往情深,实则是帮凶。
C.《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林冲是个“双面人”,他欺软怕硬,性急暴躁,又胆怯软弱。
D.《雷雨》中的周萍是个“双面人”,他对父亲周朴园俯首帖耳,对鲁大海却凶狠残暴。
2023-01-04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大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2 . 封建社会中,女性一般被认为是依附于男性而生活的,而在红楼梦中的王熙凤却被塑造成为了一个充满着独立自主气质且性格复杂的立体女性形象,第 14、15 回中表现了她八面玲珑,不做丈夫附庸,泼辣能干一面的事情是(     
A.协理宁国府B.弄权铁槛寺
C.毒设相思局D.资助刘姥姥
3 . 下列诗句暗示红楼梦众人物的命运,其中判断不当的一项是(     
A.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成灰/元春(元宵灯谜22回,其他项都是判词)。
B.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探春。
C.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宝钗。
D.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湘云。
2022-07-27更新 | 13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三林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4 . 曹雪芹在《红楼梦》的回目中将探春称为“敏探春”。结合小说第五十五回或第五十六回的内容,简要阐释“敏”的内涵。(分析其中一回内容即可)
第五十五回   辱亲女愚妾争闲气 欺幼主刁奴蓄险心
第五十六回   敏探春兴利除宿弊 时宝钗小惠全大体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红楼梦》中“香菱学诗”里某片段,画线句的含义,以下哪一项说得较准确?(       

宝钗笑道:“这个人定要疯了!昨夜嘟嘟哝哝直闹到五更天才睡下,没一顿饭的工夫天就亮了,我就听见他起来了,忙忙碌碌梳了头就找颦儿去。一回来了,呆了一日,作了一首又不好,这会子自然另作呢。”宝玉笑道:“这正是‘地灵人杰',老天生人再不虚赋情性的,我们成日叹说可惜他这么个人竟俗了,谁知到底有今日。可见天地至公。”宝钗笑道:“你能够像他这苦心就好了,学什么有个不成的。”宝玉不答。

A.宝钗是劝宝玉在仕途经济方面也应努力,这引起了宝玉的反感
B.宝钗是劝宝玉在作诗方面要向香菱学习,宝玉于是认真思考起来。
C.宝钗是劝宝玉在学业方面多下功夫,宝玉暗下决心,不让宝钗失望。
D.宝钗看似批评宝玉不努力,实则赞美宝玉聪明,这让宝玉不好意思。
2022-05-20更新 | 15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延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线上教学期中语文试题
6 . 以下对《红楼梦》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红楼梦》以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描写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刻画了种种人情世态。
B.《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指贾府或和贾府有关系的十二个女性主子,其中年龄最小,辈分也最小的是惜春。
C.王熙凤是《红楼梦》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她贪婪、凶狠、狡诈,设计害死贾瑞,因此王熙凤身上没有丝毫人性之美。
D.在《红楼梦》中曾多次写到“癞头和尚”与“跛足道人”,其目的不过是为了给作品增添神秘气息,吸引读者兴趣。
7 . 请依据《红楼梦》判词及曲词,下面对应人物正确的一项:(     
1.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2.霁月难逢,彩云易散。3.一簇鲜花,一床破席。4.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
A.林黛玉 探春 香菱 晴雯B.薛宝钗 迎春 晴雯 香菱
C.贾宝玉 袭人 惜春 妙玉D.薛宝钗 晴雯 袭人 香菱
2021-07-09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浦东新区周浦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检测语文试题
8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       
A.贾宝玉挨打后,林黛玉“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疼”的一席话,表达了对宝玉的无比爱怜与关心。
B.《林黛玉进贾府》一回中,王熙凤和贾宝玉的出场描写分别是:宝玉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凤姐是未闻其声,先写其人。
C.在抄检大观园时,王夫人令凤姐和王善保家的一起抄检。在怡红院里,晴雯愤怒地倒出了所有东西,但并无私弊之物。
D.王熙凤是《红楼梦》中塑造的非常成功的形象,她贪婪、凶狠、狡诈,“毒设相思局”中她设计害死试图调戏她的贾瑞;她还假意笼络尤二姐,最后借刀杀人。在这个人身上,寄予了作者对她的谴责之意。
E.在《红楼梦》中,曹雪芹借写香菱学诗,表达了对王维、杜甫、李白等唐人诗作的欣赏,也表达了自己对诗艺的一些看法。他特别强调诗要有新意,要寄寓情感, 不能以辞害意等,这是一种明达通脱的观点。
2019-12-09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虹口区上海外国语学院附中2016-2017学年高二五月测试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