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912 道试题

1 . 阅读下本,完成小题。

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呵成。成述其异,宰不信。试与他虫斗,虫尽。又试之鸡,果如成言。乃赏成,献诸抚军。抚军大悦,以金笼进上,细其能。既入宫中,举天下所贡蝴蝶、螳螂、油利挞、青丝额一切异状遍试之,无出其者。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益奇之。上大嘉悦,诏赐抚臣名马衣缎。抚军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宰悦,免成役。又嘱学使俾入邑庠。后岁余,成子精神复旧,自言身化促织,轻捷善斗,今始苏耳。抚军亦厚成。不数岁,田百顷,楼阁万椽,牛羊蹄躈各千计;一出门,裘马过世家焉。

异史氏曰:“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过此已忘;而奉行者即为定例。加以官贪吏虐,民日贴妇卖儿,更无休止。故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独是成氏子以蠹贫,以促织富,裘马扬扬。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时,岂意其至此哉?天将以酬长厚者,遂使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恩荫。闻之:一人飞升,仙及鸡犬。信夫!”

1.解释加点字。
(1)虫尽(     )          (2)细其能(     )
(3)无出其(     )   (4)抚军亦厚(     )
2.翻译句子。
上大嘉悦,诏赐抚臣名马衣缎。抚军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宰悦,免成役。
3.“异史氏曰”这段评论主要表达了哪几个观点?
7日内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青浦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夫立言之要,在于有物。古人著为文章,皆本于中之所见。初非好为炳炳,如锦工绣女之,矜夸采色也。富贵公子,虽醉梦中,不能作寒酸求乞语;疾痛患难之人,虽置之丝竹华宴之场,不能易其呻吟而作欢笑。此声之所以肖其心,而文之所以不能彼此相易,各自成家者也。今舍己所求,而摩古人之形似,是杞梁之妻善哭其夫,而西家偕老之妇,亦学其悲号;屈子自沉汨罗,而同心一德之朝,其臣亦宜作楚怨也。

(选自《文史通义·文理》)

1.语段开头的第一句话的意思可用一个成语概括,即            
2.“古人著为文章,皆本于中之所见。”说明了写文章必须                     
3.“富贵公子,虽醉梦中不能作寒酸求乞语”的原因是(     
A.没有这种生活经历B.因为是在醉梦中
C.没有合适的场合D.富贵而无须寒酸求乞
4.最后一句“其臣亦宜作楚怨也”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话回答);作者对此持__________________态度,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话回答)
7日内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青浦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以下诗歌,完成小题。

张谷田舍

唐·储光羲

县官清且俭,深谷有人家。一径入寒竹,小桥穿野花。

喧春涧满,梯倚绿桑斜。自说年来稔,前村酒可赊。

【注】①县官:陪作者巡视的县令。②碓:用来春米谷的器具。③稔:庄稼成熟。

1.这首诗歌的体裁是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点出田舍坐落的位置,引出下文对清新而自然的农村田园风光的描绘。
B.颔联的“入”和“穿”两个动词运用精当,描绘了一幅清幽、美丽的春天图景。
C.尾联的“自说”即“作者说”,说收成将会不错,描写了农民富足安乐的生活。
D.本诗描写了田舍的美丽风光与农民们的劳动生活,表达了诗人由衷的赞美之情。
3.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颈联“喧”“倚”二字的妙处。
7日内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青浦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大好时光

李修文

(甲)

修文老弟,我是你的艳梅大姐,打扰了。

昨天早晨,我在厨房里做饭,你跑来告诉我,你要走了,你说你一直在写的那部剧本,名叫《大好时光》,最新一稿又被“枪毙”了。你的老板说,你写的东西不够美好,或者说,只有小好,没有大好,你竟然还问我,什么是大好时光?

这个问题,我哪里能答得上来?但自从你问过了我,我还真是想起了那些早已忘了的好。我也不知道,它是小好,还是大好,也许,对于我来说,就是我的大好时光吧。

我想起的第一个好,是十九岁时去相亲。先不说未婚夫,先说我妹妹。我有个妹妹,脑子不好用,我去相亲她非要跟着。相完了亲,未婚夫骑着车送我们回家,妹妹坐在前杠上,我坐在后座上。正好是冬天,月光下,地里的麦苗正泛着青,真是好看得很。未婚夫跟我说起了外面的世界,比如商场、外国人和他当兵的洛阳,后来,他还给我背了一首诗,这首诗,一字一句,被我记得死死的,这辈子都忘不了:“在那大海上淡蓝色的云雾里,有一片孤帆在闪耀着白光,它寻求什么,在遥远的异地?它抛下什么,在可爱的故乡?”

这世上的事,当然不是只有好,对不对?母亲病了,我把家里的稻田卖了付药费,可母亲还是死了。幸亏未婚夫写了信来,让我带上妹妹去投奔他。接到他的信,我真是悲喜交加,拿出了压箱底的一块布,给我和妹妹分别做了一套衣服。妹妹穿上新衣服,又听说要坐火车,欢喜得要命。看见她在笑,我就觉得很好。

可是,我能看见的好,就到这里了。要去洛阳,火车要经过很多小县城。快到一个县城时,火车停下了,好多人从车窗里爬出去,在铁轨边活动一下手脚。我一觉醒来,不见了妹妹,跳下火车沿着铁轨疯找,终于在铁路桥底下的马路边看见她,她已经昏死了过去,怎么叫都叫不醒。

妹妹在医院昏迷着,为了掏得起治疗费,我把自己给嫁了出去,没有去洛阳。妹妹出院时,我挺着肚子去接她。她听说我会生一个孩子,本来蹦蹦跳跳地走着,突然就停了下来,把耳朵贴在我的肚子上。她说她想做我的孩子,叫我妈妈。你说,这样的时候,是不是大好时光?

那个夏天,天快黑的时候,妹妹不见了。我知道,妹妹喜欢一个人跑到城外的小河边去看萤火虫,我就带上儿子去找她,没找见她。这时,一片萤火虫从麦田里飞过来,停在儿子的头顶上,儿子欢喜得要命,站在那里,一步都不敢动。我们两个人,站在萤火虫的底下,你看着我,我看着你,我突然想起了当年未婚夫背给我听的那首诗,一字一句地,我背给儿子听:“在那大海上淡蓝色的云雾里,有一片孤帆在闪耀着白光,它寻求什么,在遥远的异地?它抛下什么,在可爱的故乡?”——那个夜晚,你说,是坏还是好呢?

修文老弟,我们有缘在这招待所里相识,你没嫌弃我,叫我这服务员作大姐,我实在是感谢你。拉拉杂杂地写了这么多,为的是劝你一句;剧本还是要写下去,就像我,只要我还在这世上活一天,妹妹,我就要找下去。

(乙)

艳梅大姐,你好!

读完你的信,我要告诉你,那部《大好时光》早就跟我没了关系。那以后,我还是兴致勃勃地上门,唾沫横飞地讲故事,最后,门被关上,人被推出来,弯腰,低头,捡起散落一地的剧本大纲,活成了街头的一只丧家犬。

恰好,听说一个朋友在黄河边策划一场实景演出,我便又拎着行李箱,找上了门去。那天我从渡口出来,天已经断黑,黄河,河滩,旷野,都被无边的漆黑给罩住了,我深一脚浅一脚走在河滩上。这时,凭空多出了一道光来,越过黄河,直直地落定在我身前。我看向黄河对岸,发现冬天的夜幕里站着一个模糊的身影,他的头顶上,顶着一盏矿灯。虽说岸分南北,我却有了同路人,凭借那雪亮之光,我向前狂奔了几步,嘶吼出几句感谢的话,他似乎应了一声,似乎什么也没说。

突然,就在我的身前,那束探照过来的光,对准一个所在,再不动弹。我循着那束光看过去,却原来,是一株腊梅,好似拦路的刀客,定定地站在我的正前方。我难以置信,同路人也难以置信。我靠近了这腊梅,它跟我差不多高,开满了黄白相间的花,虬枝耸立,一根根伸向了夜空;我去抚摸了一朵朵花,朵朵凝结着冰碴,像是刀客的儿子,早早便学会了十八般武艺。这时,对岸的人开口了,他嘶吼着问我,眼前是不是腊梅?我连声说是,他又问我,花瓣是什么样子的?花色是什么样子的?我一一告诉了他,没想到,他竟哈哈大笑,隔着夜色,隔着黄河,我也看见他雀跃起来,笑完竟扯着嗓子吼起了歌:“桃花花你就红来,杏花花你就白,爬山越岭找你来,啊格呀呀呆……”

歌词里没有梅花,但彼岸的狂喜还是确切地传到了此岸。黄河,旷野,夜幕,隔岸的陌路人,竟然有如此机缘,在这寒夜旷野中遇见这虬枝耸立的腊梅,也许,这也可以勉强算作未婚夫背给你听的那首莱蒙托夫的诗?

我想是的。艳梅大姐,我和你,你和别人,相逢,又走散,在草芥莽棘中,会听到一首诗,遇见那束光,……这些时光,你要说它是大好时光,它就是大好时光。

1.“妹妹”在来信中有重要作用,请加以分析。
2.作品围绕“大好时光”,以来信和回信结构成文,请赏析其构思之妙。
3.文中三次提及未婚夫背的那首诗,请对此加以赏析。
7日内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青浦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假如你是一头大象

①如果你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头大象,那会是什么情景?

②首先,你会发现自己的脸上多出了一只甩来甩去的、仅有两根指头的手。这条手又肿又难看,却能推倒一堵墙或捡起一颗樱桃。你也可以用这只手“闻”到数英里外的水源和脚下的野花。这只手还可以带给你五种讯息:         

③你脚下踩着的土地已经被污染所侵袭。随着卡车和出租车驶过,地面嗡嗡地震动着。这种震动轻搔着你脚上环层的触觉小体,让你不由得抬起脚来。你可以用自己的脚听到声音,你的股骨会变成扩音器。在你走十英里去寻找早餐的过程中,将会用跨越10个八度的声音和朋友们聊天。这会吵得附近的人类感觉自己像被敲响的鼓,因为次声波会不断震动着他们的胸口。

④即便整个城市都变成草地,而非水泥路面并且遍地狗屎,你仍然会觉得它太小太小了。你会觉得一层层的环路就像个紧身胸衣。你会闻到郊外芬芳多汁的草木气息,从而充满怀念和向往。但你仍然会把现有条件用到极致。你会沿着迷宫般的老路行走,这是依靠早已作古的大象们的智慧形成的,如今传给了你的女族长。你拥有的最愉快的政治体系,掌管在睿智的老妇人们手中。她们凭借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和判断获得领导地位,不是为了权位而谋求权位,而是为最多数的成员谋求最大的福祉。

⑤如果你是头雄象,你将处于边缘,在家庭集团间来回游荡或者和你的单身汉朋友们在乱糟糟的象寓里鬼混。如此而已。至于政治,那是雌性们的事。

⑥你将成为一个社群主义者,关系在这里就是一切。这并不是说你不能独自生存,尽管成为社群成员必然能够带来一些生存上的好处,就像那些加入某个教会或者保龄球俱乐部的人会活得更长。没错,在某种层面上你的利他主义可能是一种互惠的利他,我给你挠挠背,你也给我挠一挠背。这种利他主义也可能是基因决定的,你的流血牺牲通常是为了保护那些携带相同基因的大象亲戚。

⑦从更深层次的角度来说,你会欣然地肩负起集体的责任,因为成为集体的一分子这一事实令你愉悦。你们有没有发现,我们大象常常是三五成群聚在一起的?想过我们为什么这么做吗?是因为要合力抵御外敌?还是因为对方有好吃的?当然都不是,我们这么做只是因为彼此喜欢。

⑧这其实丝毫不应该令人吃惊,但许多人类却会感到惊奇。这说明我们在所谓只有人类才拥有思想和真正情感的人类中心论的谎言里陷得有多深。值得庆幸的是它如今已经过时,但它曾长久阻得对动物行为的研究。

⑨作为一头大象,你是有思想的。不用怀疑,你也是有意识的。所有证据都能证明这一点,完全没有任何疑问。你已经拥有一种自身有别于其它事物的自我认识。当你轻蔑地看向人类的时候,会奇怪他们为什么要吃显然被污染了的食物,为什么选择过悲惨而孤单的生活,为什么把精力浪费在无谓的野心和焦虑上。这种心情只属于你自己,与其他大象都无关,更不是“动物性”的条件反射。这是从你眼中看到的东西,你也明白这是你在思考。

⑩美国生态学家卡尔·萨菲纳认为,大象X可以理解大象Y与大象Z之间的关系,无论是亲缘关系或者单纯的友谊。让我们来想象一下吧:大象X要对自身有所认识,还要将自己放到其它大象的角度进行思考,而且必须给自己清晰阐释一个三方关系的概念,这需要多么复杂的思考!

我们可以谨慎地像儿童绘本作家比阿特丽克丝·波特那样用拟人的方式看待大象。当它们眼睛附近的颞腺湿润的时候,就是和我们一样动了感情,它们在哭泣。当一头刚刚丧子的母象把死去的孩子放在自己象牙上,垂着头颅在象群后面踽踽独行好几周,她是在思悼自己的孩子。当其它大象好几个小时围坐在一头死去的大象身边,它们正在哀悼同伴。当它们用土壤和植物盖在大象的尸体上,或者移动大象的骨头,它们在表示敬意。当它们盖住一个死掉的人类,或者用树枝为一个受伤的人类筑起一座防护墙,它们是在表示对我们共同命运的移情认知,这是值得人类学习的。这些生灵完美地阐释了大道至简的真谛。

我们之所以如此急切地否定非人生物的思想、意识和“人格”,一个原因或许就是——如果它们是人的话,就会是比我们更好的人。

回到我们最初的设定:你变成了一头城市里的大象。你在城市里住得将比大多数人类居民都更充实和满意。你将比当地人更加当地,尽管你的老家其实在非洲。你懂得会比地理学家、历史学家、动物学家、植物学家还要多。

但是,要小心。你很有可能惨遭屠,因为有人看上了你的那对长牙。

1.第①段加点的“移情认知”在文中指                      
2.将以下内容回置到第②段画线处,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迫在眉睫的危险        ②食物和水        ③愉快的情绪       ④短期及长期的天气预报          ⑤潜在的威胁
A.①⑤②④③B.②⑤①④③C.②①⑤③④D.⑤①②④③
3.能依据文意做出的一项推断是(     
A.大象能感受到次声波,所以它们对汽车驶过的震动更敏感。
B.雄性大象在象群中地位较低,它们只能更多选择独自生存。
C.大象的意识中,人类的行为不过是动物性的条件反射罢了。
D.大象能认清自己,认清其他大象,还能认清其他大象间的关系。
4.在第段中,作者说“你在城市里住得将比大多数人类居民都更充实和满意”,综览全文,分析理由。
7日内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青浦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6 . 按要求选择。

(1)小强在学习上得过且过,你认为哪句话送给他最合适?(     
A.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B.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C.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D.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最合理的一项是(     

在文学作品中,不只是山水花木,不只是人物房舍,可以                     ;人的主观世界,人的情感、思绪,也可以         ,从而           ,成为心理的图画,也就是所谓的情感之境、思想之象。

①被展现       ②构成境、象       ③得到清晰的再现       ④成为笔下的境、象
A.①②④③B.③④①②C.④③②①D.②①③④
7日内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青浦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

7 . 阅读以下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媒介素养,是指人们面对媒介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以及创造和生产媒介信息的能力。人工智能时代,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大量信息,这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周围世界,但有时也会给我们带来误导和烦恼。我们获取的信息并不都是真实的,特别是网络上发布的信息常常会有讹误。近期,面向中学生和大学生的“公民在线判断能力”调查显示,学生在区分媒介信息的真实性方面普遍存在困难。这就意味着,                ,已是刻不容缓。

[材料二]

《媒介信息辨识手册》

媒介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失真的具体情况比较复杂:有时,信息本身真实,但在传播过程中产生了损耗和扭曲;有时,真实的信息被传播者夸大、隐瞒、剪裁和篡改,以达到某种目的;有时,信息本身就是假的,以讹传讹……那么,我们应如何辨识媒介信息?本手册提供以下几种方法。

第一,要丰富自己的常识,逐步形成对可疑信息的敏感。虚假信息往往以违背常识的方式吸引受众眼球,以达成某种传播目标,或者说在编造信息的过程中,往往会有常识性的破绽。倘若我们能具备丰富的常识,熟谙常理常情,就比较容易对虚假信息“生疑”,只有“生疑”,才谈得到下一步的“辨识”。

第二,要形成信息查证意识。信息的出处和发出者的身份在一定程度上能帮助我们评估信息的真伪。出自政府部门、权威媒体等的信息,在真实性方面是最有保证的。有些信息的点击量很大,但是真实度却并不高。我们要学会在“点击场”“言论潮”中保持清醒,查证信息的发出者,理性判断传播者的意图。

第三,要学会信息比对。人工智能时代,我们接触到的信息源往往是多样的。某一个信息源发出的虚假信息,常能因其他信息源发出的不同信息而被揭露出来。特别是一些缺少权威信息源的媒介信息,对其进行信息比对是辨识其真伪的好方法。

第四,要熟悉虚假信息的语言特征。虚假信息往往有一些常见的语言特征,例如,夸大其词,动辄就说“惊天秘密”“突发”“惊爆”;不提供信息来源,只是模糊地说“网友曝”“专家说”“外媒报道”;刻意煽动或迎合社会情绪,常说“怒了”“悲愤”“大快人心”等等。遇到有类似语言表达的信息,我们要引起警惕。

第五,要了解虚假信息的外部表现特征。巨大的网络点击量是很多虚假信息发出者的追求目标。点击量、关注度异常增长的信息,阅读量很多而评论、点赞很少(或大量雷同)的信息,其背后很可能是有计划、有目的的炒作,而这类炒作的信息中有很多就是虚假信息。

[材料三]

黑科技中性笔“燃爆”文具界

本报讯     综合多家媒体报道,近日,一款黑科技中性笔“燃爆”文具市场。据许多家长反映,这款产品不仅外观精美,书写流畅,而且能够大幅度提升学生作业准确率,答题精准度高达99%。据了解,该中性笔由知名文具品牌Tiger 设计,采用最新纳米材料制造而成。(阅读量5.2万,点赞2人)

1.根据文意,在[材料一]画线处填入合适的内容。
2.以下关于“媒介素养”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媒介素养”是对筛选、质疑、评估与制造媒介信息等能力的综合考量。
B.人工智能时代,人们缺乏媒介素养的主要原因就是无法辨识信息的真伪。
C.一个不具备良好媒介素养的读者,往往容易被网络上的虚假广告所迷惑。
D.学会分析传播过程中信息失真的情况,有助于提升我们的“媒介素养”。
3.能够依据[材料二]做出的一项推断是(     
A.只要我们基于常识反复质疑,就能精准地辨识出虚假信息。
B.媒介信息的点击量能够作为辨识信息真伪的重要参考依据。
C.熟悉虚假信息的常见语言特征有利于甄别媒介信息的真伪。
D.比对不同网站发出的信息,才能掌握虚假信息的外部特征。
4.班级同学阅读[材料三]后对“这则网络新闻报道是否真实”产生争议。请你根据[材料二]提供的方法,分析这则报道的真伪,有理有据阐述观点。
7日内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黄浦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期末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0.65) |

8 . 按要求选择。

(1)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乡土中国》与《红楼梦》虽然是不同类型的作品,但它们之间有一定的联系,我们可以有意识地把两本书参照起来阅读。用《乡土中国》的观点分析《红楼梦》,                                                     

①丰富对《红楼梦》的理解
②有助于深化对《乡土中国》核心概念的认知
③一方面有助于“转换视角”
④体会《红楼梦》人物形象与“乡土社会”的内在联系
⑤另一方面借助《红楼梦》丰富生动的人物形象
A.④⑤③②①B.④③②⑤①C.③④①⑤②D.③②④⑤①

(2)下列用《乡土中国》的观点分析《红楼梦》,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贾家本是大户人家,家族势力变化后,树倒猢狲散,体现了差序格局具有伸缩能力。
B.秦可卿临终托梦王熙凤,嘱咐她多置田舍,体现了乡土社会以“土地”为重的观念。
C.王熙凤识字不多,却能把家族治理得井井有条,体现了乡土社会中文字不是必需品。
D.贾母在贾府几乎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势地位,为众人所敬仰,体现了典型的同意权力。
7日内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黄浦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期末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谏太宗十思疏

唐·魏征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神器之重,居域中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材料二:

省频抗表,诚极忠款,言穷切至。披览忘倦,每达宵分。非公体国情深,启沃义重,岂能示以良图,匡不及!朕闻晋武帝自平吴已后,务在骄奢,不复留心治政。何曾退朝谓其子劭曰:吾每见主上不论经国远图,但说平生常语,此非贻子孙者,尔身犹可以免。指诸孙曰:此等必遇乱死。及孙绥,果为淫刑所戮。前史美之,以为明于先见。朕意不然,谓曾之不忠,其罪大矣。       )为人臣,当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所,以共为治也。曾位极台司,名器崇重,当直辞正谏,论道佐时。今乃退有后言,进无廷诤,以为明智,不亦谬乎!危不持,焉用彼相?公之所陈,朕闻过矣。当置之几案,事等弦、韦,必望收彼桑榆,期之岁暮,不使康哉良哉,独美于往日,若鱼若水,遂爽于当今。迟复嘉谋,犯而无隐。朕将虚襟静志,敬伫德音。

——《太宗答魏征》

①韦、弦:韦,柔软的皮;弦,弓弦。当年西门豹曾身佩软皮,董安于佩戴强弓。在这里韦、弦代指有益的规劝。

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人君神器之重                    当:处于
B.永保无疆之                           休:休息
C.纵情以傲                           物:事物
D.此非贻子孙者                    厥:相当于“其”
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必固根本                           不及
B.根不而求木之长                    不持
C.居域中                           议法度而修于朝廷
D.斯亦伐根求木茂                    虑壅蔽则思虚心纳下
3.材料二中画线句的括号内填入恰当的虚词是(     
A.况B.夫C.焉D.其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5.下列对材料一、材料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谏太宗十思疏》的上奏,正值繁荣的贞观之治时期;作者以其敏锐的眼光洞察到唐太宗逐渐滋长的贪图享乐、喜好骄奢的思想,并且敢于犯颜直谏。
B.《谏太宗十思疏》先譬喻论证“积德义”之重要;后数“竭诚”之善,明“傲物”之恶,彰“载舟覆舟”之力,强调“积德义”之必要;再分条列出“十思”之内容。
C.《谏太宗十思疏》以“居安思危”为总绳,以劝谏太宗“十思”为目的;内容如高山流水,势贯始终;论证环环相连,无懈可击;通篇骈俪工整,华美流畅。
D.从《太宗答魏征》可见唐太宗从谏如流,这成就了“贞观之治”的美政,也证明了魏征奏疏的成功。
6.唐太宗在回答魏征的诏书中认为晋朝的何曾“不忠”“罪大”,唐太宗这样说的理由是什么?请根据原文用自己的话概括。
7日内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徐汇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10 .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李斯传(节选)

①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洁,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②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学已成,楚王不足事,而六国皆弱,无可为建功者,欲西入秦。辞于荀卿曰:斯闻得时无怠,今万乘方争时,游者主事。今秦王欲吞天下,称帝而治,此布衣驰骛之时而游说者之秋也。处卑贱之位而计不为者,此禽鹿视肉,人面而能强行者耳。故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久处卑贱之位非世而恶利自托于无为此非士之情也。故斯将西说秦王矣。

③至秦,会庄襄王卒,李斯乃求为秦相文信侯吕不韦舍人,不韦贤之,任以为郎。李斯因以得说秦王。秦王拜斯为客卿。会韩人郑国来秦,以作注溉渠,已而觉。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请一切逐客。李斯议亦在逐中。斯乃上书曰: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④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卒用其计谋。官至廷尉。二十余年,并天下,尊主为皇帝,以斯为丞相。夷郡县城,销其兵刃,示不复用。使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战攻之患。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楚王不足事                    (2)并天下
2.为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选择正确的义项。
(1)此布衣驰骛之时而游说者之秋也(     )
A.追逐              B.奔走              C.得意              D.满足
(2)为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选择正确的义项(     )
会韩人郑国来
A.间隔              B.暗中              C.做间谍              D.找机会
3.第②段画线句需加三处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
久 处 卑 贱 之 位 非 世 而 恶 利 自 托 于 无 为 此 非 士之 情 也。
4.联系文本,分析第①段的内容对刻画李斯形象的作用。
7日内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徐汇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