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0163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个民族没有一种精神,就很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民族精神是支撑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根本依据,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源泉,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著名哲学家张岱年先生认为,中国的民族精神基本上可以用两句儒家经典中的话来概括:“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儒学经典中蕴含的常理、常道,既是中华民族的价值源泉、思想准则,也规范着人们的行为,体现了中国人的宇宙观、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儒家的理想人格是做圣人,不过在达到圣人境界之前,要做好两种人:在家做孝子,在外做君子。孟子说:“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人与动物的最大不同在于有道德、讲礼义,否则与禽兽无别。阅读儒学经典,不仅可以增长知识,更主要的在于认识生命的本质,明白做人的道理,提升精神的境界。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家思想,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千多年来,儒家思想已经潜移默化地成为中华民族的伦理道德与精神生活、风俗习惯的准则与根基,正如古人所说:“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孔子的思想也深深影响了东亚各国,甚至远及欧美,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孔子集以往思想文化之大成,开后世儒家学说之先声,被后世尊为“圣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汉代伟大史学家司马迁著《史记》,将身为布衣的孔子与历代王侯并列,作《孔子世家赞》,饱含深情给予孔子极高的评价:“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经典是民族文化的最高形态,认识一个民族,最好的办法莫过于读它的经典。之所以经典具有永恒的魅力,是因为它关注的是社会最本质、最深层的话题,即价值体系问题。所以经典的话语历久而弥新,不因时间的流逝而褪色。经典是思想的载体,是民族文化的精华,也是民族精神的体现。自从孔子删定“六经”,奠定了儒家经典的规模,经过历代儒者的不断传承、阐释和发挥,形成了完整的经典体系。儒家注重德性修养,崇尚君子人格,提倡德治仁政,追求社会和谐,向往大同理想。儒学塑造了中华民族的性格: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威武不屈,富贵不淫;崇礼重义,和而不同。儒家经典中的思想精华,无疑值得我们今天去挖掘、学习和传承。

天人合一。季羡林先生曾说过,“天人合一论”是中国文化对人类最大的贡献。《周易·说卦传》中有这样几句话:“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天、地、人合称“三才”。天地之道,即指自然界阴阳刚柔的变化法则和规律。人类社会应当效法天地之道,服从普遍规律。天、地、人虽各有其道,但又是相互联系的。

刚健有为。孔子说:“刚毅木讷近仁。”孔子弟子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孟子更强调“大丈夫”气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儒家这种刚强不屈的精神,将个人的理想信念与社会责任感统一起来,使儒学具有强烈的入世情怀。

中庸和谐。《尚书》《周易》都有“尚中”的哲学思想。孔子将“中”与“庸”连用,并把它提到了“至德”的高度,将前人“执中”的思想观念发展为中庸理论。孔子之孙子思作《中庸》,提倡“极高明而道中庸”。儒家强调“执中”之道,故孔子既反对过于激进,也反对过于退缩,认为“过犹不及”。“中庸”不是无原则的“和稀泥”,不能把“中庸”理解成折中主义。“中和”“太和”是中庸的最高境界。

家国情怀。入孝出悌,敬长爱民,是中国家教永恒的主题,也是中国传统士大夫的行为操守。儒家经典《大学》提出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的“三纲领”,以及“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八条目”。以“三纲领八条目”为根本理念的家国情怀,被后世儒家不断发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天下为己任”,传道济民的宏伟抱负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濡染、浸润着历代中华儿女。

大同理想。儒家所向往的美好社会是“天下有道”“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形成“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的理想和谐社会。而身心和谐、家庭和谐、人际和谐是社会和谐的组成部分和必要前提。统治者个人良好的道德修养、礼乐制度、宽松的政策法令是实现社会和谐的保证。孔子提倡“为政以德”“修己以安百姓”。儒学经典《礼记·礼运》规划了一个“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社会,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之奋斗。

阅读儒学经典,我们的文化自信心就会油然而生。“有服章之美,故谓之华;有礼仪之大,故谓之夏。”生活在华夏大地上,“我们是中国人”的观念已经深入骨髓。我们不禁会问:我们为什么是中国人?肤色、语言、服饰、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固然有所不同,但是我们与其他国家民族最大的不同就是我们受到以儒学为主干的中华文化的养育和浸润。中华文化塑造了我们的内在规定性,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观察世界、认识社会、体悟人生的智慧、思维方式和价值观,这些才是最根本的不同。明白我们是从哪个文化走来的,才能真正意识到自我,面向未来而不迷失方向。尽管儒学经典离我们生活的时代太过于遥远,而且数量庞大,汗牛充栋。但对于普通读者来说,仍有一条捷径,那就是“由《四书》以通《五经》”,只要将《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融会贯通,势必受用无穷。

(摘编自《用优秀传统文化涵养民族精神》)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和凝聚力的源泉,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如果没有这种精神,一个民族就无法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B.“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这句话强调了孔子的思想深深影响了世界各国,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C.因为经典具有永恒的魅力,经典的话语历久而弥新,所以经典能关注到社会最本质、最深层的话题,经典是思想的载体。
D.我们与其他国家民族最大的不同不在于肤色、语言、服饰、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等,而在于以儒学为主干的中华文化。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儒家思想认为,一个人如果能做到“在家做孝子,在外做君子”,那么他就能达到圣人境界了。做圣人是儒家的理想人格。
B.认识一个民族,最好的办法就是读这个民族的经典,经典是民族精神的体现,是民族文化的最高形态和精华,经典值得学习。
C.孔子在前人“执中”的思想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庸思想,但“中庸”不是无原则的“和稀泥”,也不是折中主义。
D.儒家追求社会和谐,包括身心和谐、家庭和谐、人际和谐,“大同”理想社会一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之奋斗。
3.下列说法中,不能体现儒家“刚健有为”的思想的一项是(       
A.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B.我是唯一能做到这一点的人。
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D.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4.材料引用司马迁对孔子的评价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5.新时代我们为什么还要继续学习儒家经典?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妃嫔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焉。有不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节选自《阿房宫赋》)

材料二:

(秦始皇)三十五年,除道,道九原抵云阳,堑山堙谷,直通之。于是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吾闻周文王都丰,武王都镐,丰镐之间,帝王之都也。乃营作朝官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颠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以象天极阁道绝汉抵营室也。阿房宫未成;成,欲更择令名名之。作宫阿房,故天下谓之阿房宫。隐宫徒刑者七十余万人,乃分作阿房宫,或作丽山。发北山石椁,乃写蜀、荆地材皆至。关中计官三百,关外四百余。

卢生说始皇曰:“臣等求芝奇药仙者常弗遇类物有害之者方中人主时为微行以辟恶鬼,恶鬼辟,真人至。人主所居而人臣知之,则害于神。真人者,入水不漏,入火不燕,陵云气,与天地久长。今上治天下,未能恬淡。愿上所居宫毋令人知,然后不死之药殆可得也。”于是始皇曰:“吾慕真人,自谓‘真人’,不称‘朕’。”乃令咸阳之旁二百里内宫观二百七十复道甬道相连,帷帐钟鼓美人充之,各案署不移徙。行所幸,有言其处者,罪死。始皇帝梁山宫,从山上见丞相车骑众,弗善也。中人或告丞相,丞相后损车骑。始皇怒曰:“此中人泄吾语。”案问莫服。当是时,诏捕诸时在旁者,皆杀之。自后莫知行之所在。

(节选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注】①天极、阁道、营室皆为星宿名。

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臣等A求芝奇药仙者常弗遇B类物C有害之者D方中E人主时F为微行G以辟恶鬼。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媵,古代统治阶级嫁女时随嫁的人,也可能成为嫔、嫱。“妃嫔媵嫱”在文中指六国王侯的宫妃。
B.幸,指帝王到达某地,也泛指封建时代皇帝亲临。这与材料一中“而望幸焉”的“幸”是同一意思。
C.关中,指函谷关以东,泛指战国末期秦之故地;文中的“关中”与《鸿门宴》中的“欲王关中”同义。
D.“自是后莫知行之所在”与“是而不见可悔故也”(《答司马谏议书》)两句中的“是”意思不相同。
3.将《阿房宫赋》与《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关于阿房宫的记载进行比较阅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阿房宫赋》写阿房宫“覆压三百余里”,从《史记·秦始皇本纪》的记载来看,实际上阿房宫的规模并没有如此之大。
B.从《史记·秦始皇本纪》看来,秦始皇营建阿房宫,主要是因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并非全由于“秦爱纷奢”。
C.从《史记·秦始皇本纪》看来,秦始皇在位第三十五年开始营建阿房宫,至其死(不过两年)尚未建成,其名称也尚未确定。
D.从对比中,我们发现,关于建造阿房宫的原因、阿房宫的规模等二者的记载出入较大,我们应以《阿房宫赋》的记载为准。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2)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以象天极阁道绝汉抵营室也。
5.《阿房宫赋》与《史记·秦始皇本纪》关于阿房宫的描述有很大差别,如何理解这一现象?
2024-06-15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武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昨天刚握过世界女子壁球冠军的手,她把她的微生物组传给我,现在我又把它传给了你。”吉尔伯特一边说,一边和我握手。

“凭借这双手我就能变成壁球‘高手’了吗?”我问道。

“只是右手而已,”他说,“如果你是左撇子的话,我只好说声抱歉啦。”

我们与猎狗、大象和獾一样,会把细菌的气味释放到周围的空气中,其实我们也释放了细菌本身。我们所有人都在不断地向外界播撒自己的微生物。坐在吉尔伯特的车上,我会把微生物留在车座上。现在我靠在他的厨房料理台上,在上面留下了微生物,其中写满了我的信息。为了分析这些信息,吉尔伯特最近擦拭了家里的开关、把手、厨房料理台、卧室地板。他的研究团队招募并培训了六组家庭。这项名为“家庭微生物组计划”的研究表明,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独特的微生物组,这些微生物来自其家庭中的每个人。人们手上的微生物会附着在开关和把手上,脚上的微生物会覆满地板,皮肤里的微生物则蹭上了厨房台面。所有这一切都以惊人的速度发生。其中三名志愿者在研究过程中变更了住处,而他们的新住所也迅速有了老房子里的微生物特征,即使换到了酒店房间也是如此。在进入新地方的24小时内我们自己的微生物便覆盖了这个地方,使其成为自身的映射。当别人试图让你觉得“宾至如归”时,人们真的都没有什么自主权,因为微生物会首先帮我们制造一个“家”

我们也会改变室友身上的微生物。吉尔伯特的团队发现,同居一室的不同人,彼此之间所分享的微生物要多于分开居住的人,而一对夫妇在微生物层面也更相似。如果家里养狗的话,微生物之间的连接还会增强。狗把微生物从户外带入室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大的物种库,丰富了家庭微生物组。他们做了一个实验:把这些与狗相关的尘埃中的微生物喂给小鼠,发现这些啮齿动物变得对各种过敏源都不那么敏感。这些灰尘大餐让小鼠的肠道增加了一百多种细菌,且其中至少有一种可以保护小鼠免受过敏源侵害。

团队中的生态学家杰西卡·格林对漂浮在医院普通病房内的微生物进行了研究。“我原本以为室内空气中的微生物群落是室外空气中微生物群落中的‘子集’,”他说,“然而真相让我大吃一惊。二者之间很少甚至没有重叠的部分。室外空气中充满了来自植物和土地的无害微生物,室内空气中则含有大量不成比例的潜在病原体,主要来自患者的口腔和皮肤。”可以说,患者把自己浸泡在了“自己的有害微生物汤”里,而解决这个问题的最佳方式很简单:开窗通风。新鲜空气会带来无害的环境微生物,占据病原体的生存空间。但是医院特意把微生物引入病房的想法与我们惯常认为的保持医院卫生存在矛盾。

我们一直试图从建筑物和公共空间中排除微生物,但也许是时候欢迎它们光临了。2014年,格林的团队参观了一栋闪亮而崭新的大学建筑,他们从教室、办公室、卫生间等300个场所收集灰尘样本。分析表明,许多设计会影响灰尘中的微生物,比如房间的大小、房间之间的联通关系、被占用的频率、通风方式等。几乎每种建筑系统设计选择都会影响建筑物中的微生物生态,从而影响居住者的微生物生态。或者正如温斯顿·丘吉尔说过的:“我们塑造了建筑,而建筑也塑造了我们。”格林认为,通过“生物信息化设计”可以控制这个过程。同样,我们可以在其他领域看到类似的实践。农民可以在田垄边缘种一排野花,从而增加授粉昆虫的数量。格林希望找到类似的建筑设计窍门,从而提高有益微生物的多样性。

吉尔伯特同意格林的想法,而他有着更宏伟的计划。他想在建筑物内“播种”细菌,而不是直接喷洒或涂抹在墙壁上。他在建筑师赞助的几件作品中精心设计了新风系统,使流经它们的空气会穿过一面种满绿植的墙壁,绿植捆满了微生物小球,小球上密密麻麻地分布着微小的裂缝和凹点。这些小球在充满有益细菌并能滋养细菌的营养液内浸泡过:这不仅是一道养眼的景观,同时也可以过滤空气。

另外最重要的是,他还组织了地球微生物组计划。该团队正在接触研究海洋、草原、洪泛区的科学家,试图说服他们共享样本和数据。团队的终极目标是通过给定温度、植被、风速和光照条件等基本变量来预测生活在某个生态系统中的微生物种类。他们最近甚至到白宫请愿,希望推动各方的协调,促成不同领域间科学家的合作,能开发出用于微生物组研究的更好的工具。

是时候思考微生物应用的更大的图景了!参与研究的家庭已经同意让研究人员擦拭他们的房子;水族馆的经理能够像关心他们的宝贝海豚一样,关心水族箱中的隐形生命;医院也在认真考虑往墙壁上添加,而不是消灭微生物……人们迎来了新时代的开端,大家终于准备好去拥抱这个充满微生物的世界!

(摘编自埃德·扬《我包罗万象》,郑李译)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微生物会首先帮我们制造一个‘家’”,指的是在我们的心理适应新住所之前,我们携带的微生物已经先行占领了这个新的住所。
B.“狗把微生物从户外带入室内”,意味着一个家庭在养宠物之后,可能会因为宠物而拥有更多的微生物物种,丰富微生物组。
C.“室内空气中的微生物群落是室外空气中微生物群落中的‘子集’”,指户外空气中的微生物群落包含了医院普通病房室内空气中的微生物。
D.“他想在建筑物内‘播种’细菌”,指的是让空气穿过微生物小球,利用小球上密密麻麻的微小的裂缝和凹点来吸附污染物,过滤空气。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家庭中的每个成员都会拥有与其他成员相同的微生物组。
B.医院特意设法把微生物引入病房的想法其实是不正确的。
C.接触更广泛的微生物可以有效抑制人体自身过敏性炎症。
D.养宠物的家庭比不养宠物的家庭拥有更多的微生物物种。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微生物应用更大的图景”的一项是(       
A.应用于生活领域:通过开窗通风来减少教室内的潜在病原体,保障师生健康。
B.应用于司法领域:通过提取嫌疑人留下的微生物痕迹对他们进行追踪和抓捕。
C.应用于医疗领域:通过增加或者减少体内的微生物种类来提高人类健康水平。
D.应用于建筑领域:通过改变建筑物的设计来改善人类居住环境的微生物生态。
4.下面的图表梳理了吉尔伯特研究团队的研究计划及其目的,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图表中,正确的一项是(       

①家庭微生物组计划;②将无害微生物引入普通病房,助力患者康复;③通过建筑设计,提高有益微生物多样性;④促成科学家合作,预测生态系统微生物。
A.②①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④③D.④①②③
5.为保证知识传播的准确科学,表达应做到严谨客观。而本文以对话开篇,以抒情笔调结尾,这样处理是否合适?请简要分析。
2024-06-15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武威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莫濛,字子蒙,湖州归安人。以祖荫补将仕郎,累官至大理评事、提举广南市舶。张子华以赃败,朝廷命濛往鞫之,濛正其罪。又言秦熺、郑时中受子华赂,计直数千缗。还朝,除大理寺正。吏部火,连坐者数百人,久不决,命濛治之。濛察其最可疑者留于狱,出余人为耳目以踪迹之,约三日复来,遂得其实,系者乃得释。黄州通判奏亲擒盗五十余人,上命濛穷竟,既至,咸以冤告。濛命囚去桎梏,引通判至庭,询窃发之由,斗敌之所、远近时日悉皆抵牾,折之,语塞。濛具正犯数人奏上,余释之。上谕辅臣曰:“莫濛非独晓刑狱,可俾理金谷。”除户部员外郎。朝廷遣濛措置浙西、江淮沙田芦场,上语之曰:“得此可助经费,归日以版曹处卿。”濛多方括责,得二百五十三万七千余亩。言者论其丈量失实,责监饶州景德镇。起知光化军。谍知金渝盟,郡乏舟,众以为虑,濛力为办集。及敌犯境,民赖以济。时饷馈急,除淮南转运判官,濛迁延不之任,右司谏梁仲敏劾其慢命,竟罢官。宣谕使汪澈为言于上,复旧职,召见,上谕曰:“朕常记向措置沙田甚不易。”濛曰:“职尔,不敢避怨。”上曰:“使任责者人人如卿,天下何事不成。”未几,召除户部左曹郎中,出知扬州。陛辞,上以城圮,命濛增筑。濛至州规度城堙县重赏激劝阅数月告成。除直宝文阁学士、大理少卿兼详定司敕令官,兼权知临安府。未几,假工部尚书使金贺正旦。金庭锡宴,濛以本朝忌日不敢簪花听乐,金遣人趣赴,濛坚执不从,竟不能夺。使还,除刑部侍郎,改工部侍郎兼临安府少尹,以言者罢。起知鄂州。卒于官,年六十一,赠正奉大夫。

(节选自《宋史·莫濛传》,有删改)

【注】①版曹:宋代户部别称。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濛至A州B规度C城堙D县重E赏F激劝G阅数月告成。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耳目,指替人刺探消息的人,与成语“掩人耳目”中的“耳目”并不一样。
B.谢,感谢,与《孔雀东南飞》“谢家来贵门”中的“谢”意思相同。
C.陛辞,指朝官离京外任,上殿辞别皇帝,也可以指面见皇帝辞官。文中取前者之意。
D.正旦,即元旦,每年正月初一,又可称为岁首。旦,本义为天亮,也指农历初一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审理张子华贪污一案时,莫濛不仅将张子华依法治罪,还查明了秦熺、郑时中受贿的事实。回朝后他授任大理寺正。
B.黄州通判上奏捕捉五十多名盗贼,莫濛彻查发现可疑之处,只将正犯上报朝廷,释放其余的人,避免了滥罚无辜。
C.朝廷派遣莫濛筹措办理沙田芦场,莫濛多方搜求,最终得到二百五十三万七千多亩。任务结束后,皇帝让他在户部任职。
D.莫濛被任命为淮南转运判官时,因迟迟不赴任被谏官弹劾,结果他被罢官。后汪澈替他向皇上求情,他得以官复原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莫濛非独晓刑狱,可俾理金谷。
(2)谍知金渝盟,郡乏舟,众以为虑,濛力为办集。
5.莫濛出使金国拒不赴宴的原因是什么?这体现了他怎样的品质?请简要概括。
2024-06-15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武威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刷屏”时代,“读书”何为?探寻这个问题的答案,不妨从读书的意义和价值入手。一方面,阅读的重要目的在于求知。阅读形式的进阶,以前所未有的程度丰富了知识内容的打开方式。在信息储备上,从“一卷在手”到“一屏万卷”,不仅打通了书本与书本之间的障壁,更突破了有限内容与无限信息之间的界线。知识的________、规律的举一反三,借由“跳转来源”“相关推荐”等方式,由点及面、串珠成链,为读者带来一场又一场“说走就走的探索遨游”。

另一方面,阅读的重要意义更在于启发思考。朱熹有云,“泛观博取,不若熟读而精思”。文字留白处的掩卷长思、声画落幕后的________,都在一次次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中充盈着读者的精神家园。而以此为基础,阅读行为本身的另一种魅力也更加凸显:在笔墨世界中滋养情怀与气质,让思考的力量在信息浪潮中保持专注与笃定。这种魅力,正是快餐式阅读、________的流量化内容所不能给予读者的独特馈赠。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融会贯通   意味深长   浮光掠影B.融会贯通   别有深意   走马观花
C.触类旁通   意味深长   走马观花D.触类旁通   别有深意   浮光掠影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以思考的力量在信息浪潮中保持专注与笃定,在笔墨世界中涵养情怀与气质
B.让思考的力量在信息浪潮中保持专注与笃定,在笔墨世界中滋养情怀与气质
C.以思考的力量在笔墨世界中滋养情怀与气质,在信息浪潮中保持专注与笃定
D.让思考的力量在笔墨世界中涵养情怀与气质,在信息浪潮中保持专注与笃定
3.下列选项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与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相同的一项是(       
A.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B.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C.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D.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024-06-15更新 | 135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武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年一度的牡丹花节,将 A 的游客汇聚于洛阳。人们穿着汉服,乘着诗兴,徜徉于牡丹花中、洛桥月下,远眺于明堂之上、丽景门前,仿佛穿越回了大唐盛世的繁华东都。马蹄声在洛阳道上轻快响起,驼铃声在东城的铜驼陌上悠然回荡,空渺的梵音在白马寺久久萦绕,而美妙的词章诗人们的绣口中徐徐地吐出。气势磅礴的唐朝、宏伟浪漫的洛都、才华横溢的诗人,共同构成了一个时空交错的梦幻境界,令人 B 。我在牡丹花的香气中沉醉迷失,我在唐诗的意象中消除思虑。①我依稀看到盛世故都的朦胧身影,看到诗人激情澎湃的可爱形象。

②诗豪刘禹锡是位个性十足的诗人,被贬谪于巴山楚水二十三年之久,后回到洛阳终老。“庭前芍药妖无格”“唯有牡丹真国色”,正因为他 C ,所以看不上妖娆谄媚的芍药,对大气端庄的牡丹情有独钟。常与刘禹锡唱和的白居易,也在洛阳终老,他在香山的隐居之所正对着龙门石窟,旁边就是香山寺,风景秀丽,恬静宜人。③牡丹花会的盛况从古延续至今:④古代时人们会为牡丹花而“疯狂”;如今的牡丹花会期间,也是摩肩接踵,人如潮涌,人们如痴如醉,情迷于牡丹的国色天香之中。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下列句子中的“自”与文中加点的“自”,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公道自在人心,大家早晚会知道。B.我们要自力更生,不能指望别人。
C.两人久别重逢,自有许多话说。D.他自北京出发,在火车上好几天。
3.“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这两句古诗出现的位置,最恰当的是(       
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
2024-06-15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武威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夏日,我曾因干旱,站在地头上,焦灼地盼过南来的风,吹来载着雨滴的云朵。那是怎样地望眼欲穿哪!盼着,盼着,有风吹过来了,但那阵风强了一点,把那片载着雨滴的云吹了过去,吹到另一片土地上。我恨过,恨我不能一下子跳到天上,死死揪住那片云,求它给我一滴雨。那是什么样的痴心妄想!我终于明白,这妄想如同想要拔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大地一般,于是,我不再妄想,我只能在我赖以生存的这块土地上,寻找泉水。

没有充分的准备,便急促地上路了。历过的艰辛自不必说它。,却发现没有带上盛它的容器。仅仅是因为过于简单和过于发热的头脑,发生过多少次完全可以避免的惨痛的过失——真的,那并非不能,让人真正痛心的正是在这里;并非不能,我顿足,我懊悔,我哭泣,恨不得把自己撕成碎片。有什么用呢?再重新开始吧,这样浅显的经验却需要比别人付出加倍的代价来记取。不应该怨天尤人,会有一个时辰,留给我检点自己!

我眼睁睁地看过,在无情的冰雹下,我那刚刚灌浆、远远没有长成的谷穗;在细弱的稻秆上摇摇摆摆地挣扎,却无力挣脱生养它却又牢牢锁住它的大地,没有尝受过成熟是怎样一种滋味,

我曾张开我的双臂,愿将我全身的皮肉,碾成一张大幕,为我的青苗遮挡狂风、暴雨、冰雹……善良过分,就会变成糊涂和愚昧。,而强者会战胜厄运,义无反顾地走完自己的路。

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我恨我不能一下子跳到天上揪住那片云。”从语意上看改文与原文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2024-06-15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武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两小儿辩日“的故事中,关于太阳是早晨更近还是中午更近,两小儿各执一词,使得孔子“不能决也”。今天我们从科学角度来分析。

一小儿是 推断太阳远近,并不可靠。太阳升起时,以树木、房屋和一小角天空为背景,背景之小可衬托出太阳之大;加上天空较暗,也使得太阳看上去要大一点。到了中午,太阳以过阔的天空为背景,就显得小了。另一小儿则是根据体感的凉热来推断,同样不可靠。,直射热量比较高,所以人们觉得热,而早晨太阳斜射大地,加上夜里地面热量已消散,所以人们觉得凉快。

那么,太阳到底什么时候离观测者更近?可以肯定的是,观测者在地球上的位置会影响测算结果;而地球自转的同时也在公转,会使得观测者与太阳的距离处于动态变化之中。科学家经过多次精确测算最终得出的结论,可大致表述为:在同一观测点,有些时期太阳早晨比中午更近,情况不能一概而论。

1.下列句子中的“肯定”和文中加点的“肯定”,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由于难以肯定,所以我较为相信,开始是六先令,后来是七先令。
B.她猜测同桌的那只铅笔盒来自遥远的大城市,而价钱肯定非同寻常。
C.衷心感谢评委会对我在发现青蒿素及其治疗功效等方面贡献的肯定。
D.“修辞立其诚”,这句话虽是两千年以前讲的,现在仍应加以肯定。
2.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024-06-15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武威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语文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等艺术手段创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和现实生活。作为晚辈的戏剧艺术,在东西方至少已有千年的历史。

中国戏剧强调抒情、传神、整体美,其的艺术风格,使观众有很大的想象空间,使艺术美得到最完美的体现。西方戏剧传统基本上就是一种文人传统,剧中主人公的思想与言行都体现出人文主义精神,是理想化的人物,不仅性格开朗,富于才情,而且勇敢热情,富有时代特色。当然,戏剧艺术的实现不可能独来独往,也不可能。一方面,它需要剧作家、导演、演员与观众的协同创造。另一方面,戏剧要想超越时空的限制,则需要后来人的不断改编;新时代的戏剧若想征服观众,则必须突出戏剧的时代精神。这一过程的实现,最为关键的是调整戏剧主题精神与人们审美理想和审美趣味的关系,这是戏剧艺术价值提升的过程。因此,戏剧必须时时改革,时时

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与文中“晚辈”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窦娥冤》属于元杂剧中的“本色派”作品,说白凝练而又生动流畅,唱词优美而又节奏鲜明。
B.《雷雨》通过展现周家这个“最圆满、最有秩序的家庭”所暗藏的污浊和腐朽,暴露了封建大家庭的罪恶。
C.哈姆莱特登台念“生存还是毁灭”这段台词时,奥菲利娅一直待在舞台上装作正在读书。
D.北京这家著名的出版社对入选的模拟试题进行了全流程科学的管理和严格的质量“跟踪”。
2.请在文中横线上填入恰当的成语。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2024-06-10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武威市天祝一中、民勤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寒食寄郑起侍郎【注】

杨徽之

清明时节出郊原,寂寂山城柳映门。

水隔淡烟修竹寺,路经疏雨落花村。

天寒酒薄难成醉,地迥楼高易断魂。

回首故山千里外,别离心绪向谁言?

【注】此诗写于北宋乾德(963-968)初,杨徽之被贬为外官之时。寒食,指寒食节,一般在清明节前一两天,故寒食、清明常并举。宋时风俗,清明节这天人们常外出春游,踏春赏花、荡秋千等。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题目点出了时间,交代了赋诗的对象,暗示了诗人与郑起的亲密关系。
B.首联以“郊原”“山城”点明诗人出游的地点,叠词“寂寂”奠定了诗歌情感基调。
C.颔联寓情于景,写出了色调和谐、风物凄清之景,与前面的“寂寂山城”相呼应。
D.尾联写诗人回望故乡,然而故乡远在千里之外,强化了本诗所表达的思乡主旨。
2.“酒”是诗歌中常见的意象,本诗写到“天寒酒薄难成醉”,李清照《声声慢》中有“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的句子,请结合全诗比较二者借“酒”来抒发的情感的异同。
2024-06-10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武威市天祝一中、民勤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