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0825 道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952年入学清华,有幸成为梁思成教授的学生。梁先生是一位建筑大家,同时也是一位精通各类艺术的大师。我看过他画的建筑画,用笔流畅,挥洒自如。谈起古典音乐和音乐家,他都能如数家珍。后来,我又到母校进修,受学校安排,担任先生的助理。先生有时会带我参加一些活动,许多人误以为我是梁先生的哲嗣(儿子)从诫。有一次民盟七君子之一的史良先生又一次追问,引得他哈哈大笑,回答说:          

梁先生对我的指导,主要在研究方法和工具书的利用方面。他要我多读《资治通鉴》,说研究中国建筑必须静下心来读史料,别人的研究成果只能作为参考,拾人牙慧成不了大家。他发现我的古汉语基础不够扎实,读典籍有一定困难,于是指示我补课,要我十年磨一剑,说这是打基础的活儿

1.请根据要求在文中横线处补写句子,要求语言得体,符合场景与人物身份。
(1)否定错误说法并纠正,先生会如何回答?
(2)照顾“我”的感受,避免“我”尴尬,先生会如何回答?
2.如何理解文中加点的“拾人牙慧”“十年磨一剑”?请结合语境分别解释。
7日内更新 | 22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青岛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是的,就是从那个夜晚开始,肥就进入了奇妙的游荡。午夜星空明亮,没有月亮也没有云彩。严寒没有使她畏缩,________令她大口地吸气。在从门口到街西碾盘那么短短一段路上,她竟觉得病全好了。万籁俱寂,微风拂面。干草叶儿在光秃秃的街面上________。一个大刺猬急急走来,她用脚一碰,它就球了。一切烦恼都忘记了。走到碾盘跟前,一只花猫从碾砣上________起来,倏忽不见。坐在上面,四周黑暗里都是活动的东西;(甲)小虫跑,小鸟扑棱,还有什么在呼呼喘气?(乙)这个活着的夜晚,只有人才是睡着的。

难忘的九月啊,让人流泪流汗的九月啊,我的亲如爹娘的九月啊。肥一闭眼就能嗅到秋野的气息。那些伴着瓜菱茂长的心事,沉甸甸地盖在泥土上。秋天里谁高兴得一声连一声说起了数来宝?谁发出了一阵又一阵哀号?肥至今记得那匹小红马,记得矮壮憨人遭到不幸的那个下午……那时大家正在歇息,一匹小红马不知怎么跑到田里来——(丙)它在这个温暖的季节里又吃奶又吃豆棵,肥肥胖胖、(丁)毛色油亮。不少目光________在它身上,看它在阳光下炫耀。

这个小村庄的夜晚哪,有无数费解的东西。它们不管你知道不知道,都在那儿放着,扔着,蒙着一层厚厚的夜色……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反而   滚动      倾注B.反而   滑动      投注
C.而且   滑动      倾注D.而且   滚动      投注
2.文中四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甲处的分号B.乙处的问号C.丙处破折号D.丁处的顿号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结合相关内容分析其表达效果。
7日内更新 | 18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烟台市招远市高考三模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寄题徐都官新居假山

梅尧臣

太湖万穴古山骨,共结峰岚势不孤。

苔径三层平木末,河流一道接墙隅。

已知谷口多花药,只欠林间落狖鼯

谁侍巾鞲此游乐,里中遗老肯相呼?

【注】①谷口:地名,西汉人郑朴曾隐居于此。②狖鼯:狖,长尾猿,此泛指猿猴;鼯,俗称飞鼠,形似蝙蝠。③巾鞲:为古代士人之盛服。④遗老:泛指老者。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照应诗题,描绘假山的形态,“势不孤”写出假山山势连绵、峰峦重叠之妙。
B.颔联以树木衬假山之高,山下流水绕过,假山,绿树、活水融为一体,颇有意趣。
C.颈联先用西汉郑朴的典故言假山之幽,再以狖鼯嬉戏之动来衬假山环境之静。
D.尾联化用杜甫诗句“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以问结尾,颇具深意。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
7日内更新 | 15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烟台市招远市高考三模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中,航天员——这些穿行于星辰大海的勇者,担当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必须____①____,在拥有超凡的体能、心理素质和航天技能之后,才能应对太空探索中的各种挑战,以最好的状态飞向浩瀚的宇宙。

①中国的航天员队伍同样经历了这样的选拔和训练过程。②2003年,第一位中国航天史上叩响宇宙之门的航天员杨利伟进入太空,③开启了中国载人航天的新篇章。④截止目前,一共有18位中国航天员成功逐梦九天。⑤尽管有各种生命保障系统,⑥但面对太空这个高真空、高辐射、高温差的环境,⑦需要航天员做很多训练才能适应,⑧同时还要学习大量的太空知识。

另外,航天员上天,____②____。飞行乘组是根据每次飞行任务的特点需求,结合航天员队伍选拔训练实际情况,按照新老搭配等原则进行多方面的统筹评价后最终确定的。在此之前,因为任务间隔时间长,有些航天员需要数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执行任务。他们用漫长的等待诠释着对航天事业的坚守与热忱。

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文中第二段的文字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7日内更新 | 27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烟台市招远市高考三模语文试题

5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 ·过岳阳楼作

   张孝祥

湖海倦游客,江汉有归舟。西风千里,送我今夜岳阳楼。日落君山云气,春到沅湘草木,远思渺难收。徙倚栏杆久,缺月挂帘钩。

雄三楚,吞七泽,隘九州。人间好处,何处更似此楼头。欲吊沉累无所,但有渔儿樵子,哀此写离忧。回首叫虞舜 ,杜若满芳洲。

【注】①乾道五年(1169 年)三月,张孝祥请祠侍亲获准,乘舟返乡,中途登楼远眺,写下此词。 ②沉累:指屈原。③虞舜:上古的一位帝王,相传南巡时死于苍梧之野,葬在九嶷山下(在今湖南 宁远县)。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词开头“湖海”二句,一“倦”字使这首境界阔大、宏丽的词作中带上了沉郁的格调,和他在《念奴娇·过洞庭》中表达的情感如出一辙。
B.“徙倚栏干久”二句,从傍晚到月夜的时空转换,更深一层地刻画词人倚栏凝思的种种意绪,而含蓄的笔墨又为下片抒情蓄势。
C.下片描写岳阳楼的雄伟景色。“吞”意在表现岳阳楼视野的开阔;“隘九州”,则点明岳阳楼险要;反问中不掩赞誉。
D.尾句以景结情,作者回首叫虞舜,却只有满山开得正艳的杜若花,花开烂漫的美景更反衬出词人心境的悲凉。
2.本词情感丰富,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7日内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节选自《鸿门宴》)

材料二:

冬,十月,沛公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降,杀之不祥。乃以属吏。

沛公西入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萧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府图籍藏之,以此沛公得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沛公见秦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意欲留居之。樊哙谏曰:沛公欲有天下耶,将为富家翁耶?凡此奢丽之物,皆秦所以亡也,沛公何用焉!愿急还霸上,无留宫中!沛公不听。张良曰:秦为无道故沛公得至此夫为天下除残贼宜缟素为资。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为虐’。且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愿沛公听樊哙言!沛公乃还军霸上。十一月,沛公悉召诸县父老、豪桀,谓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馀悉除去秦法,诸吏民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乃使人与秦行县、乡、邑,告谕。秦民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

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民。民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节选自《资治通鉴》)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秦为无道A故B沛公得C至此D夫为天下E除残贼F宜G缟素H为资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东,崤山以东,泛指东方六国之地。与《六国论》中“可谓智力孤危”中的“智力”一样,都是古今异义词。
B.善,交好。与《六国论》中“义不赂秦”的“义”字用法相同,都是名词作动词。
C.降轵道旁,在轵道旁投降。与《阿房宫赋》中“多于市人之言语”句式结构相同。
D.之,代词,他们。与《阿房宫赋》中“杳不知其所之也”一句中的“之”的词性和意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中,项羽听到了曹无伤的告密之后,马上决定攻打刘邦,范增的话更加坚定了他的决心。
B.材料二中,刘邦没有听从诸将的建议,杀掉投降的秦王子婴,而是把子婴交给了主管官员处置。
C.刘邦成功的过程中,谋士起了重要作用,如萧何入咸阳后的行为有助于刘邦全面了解关中情况。
D.沛公刚入咸阳时,见秦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没有禁受住诱惑,居留在了宫中。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2)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
5.材料一中范增认为刘邦“志不在小”,材料二中刘邦的哪些行为印证了范增的判断?
7日内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传统乡村社会转型为现代社会,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现代化必经的历史过程。在文学领域,乡土小说正是乡土中国发生裂变的审美反映。贯串其中的基本问题是现代化对乡土和乡土文学的影响,以及作家在价值和审美两个层面对乡村社会现代转型的回应。

②如何认识和叙述乡土中国的乡土性,是乡土文学的核心问题之一。关于乡土性,费孝通的解释是乡下人离不开泥土、黏着在土地上的不流动性和熟人社会,差序格局和礼俗社会的根源都在于乡土性。无论是从社会学还是从文学角度观察,乡土性都是在人与土地的关系中呈现的。进入现代以来,家、国、天下及三者的伦常关系都在变化,维持乡村秩序的作为社会规范失去了原来的有效性和坚固性。现代性因而烛照出了乡土性的幽暗,现代以来文学中的国民性与乡土性密切相关。

③尽管乡土性现代性不是对应的概念,但乡土性是在现代性的参照下被阐释的。知识界、文学界对现代性的反思通常会带来对乡土性的重新认识。中国作为后发现代化国家,自现代以来一直在探寻自身的现代化道路。一方面,它不能自外于世界的现代化历程和经验;另一方面,中国的历史、社会、文化具有独特的脉络和特色,需要走出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④可以说,文学为乡土中国的现代化叙事打开了辽阔的空间。

⑤从鲁迅的乡土小说开始,乡土就不是一个单向度的、纯粹的范畴;它也不是单单指涉一个确有所指的地点(故乡),而更多代表一种价值。无论是鲁迅笔下的S城,还是萧红笔下的呼兰河,抑或是沈从文念兹在兹的湘西,都是作家在离开故乡之后对乡土的重构。因为有了现代与乡土的时空落差,他们笔下的乡土在超时空的范畴中总是预先就已经凋败的。

⑥正是因为置身现代时空又被现代文明所塑造,书写乡土的作家才有了观照乡土的参照物。鲁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中使用了侨寓文学概念,所谓侨寓即寄身他乡。这个概念一方面指出了现代文学初期作家文化身份的基本属性,另一方面也在叙事学层面确立了整个现代文学时期乡土文学的基本叙事模式,即离去—归来—再离去的模式。即便鲁迅之后的乡土小说作家很少直接在小说中套用这种叙事模式,但以空间移动为表征的阶层流动和艰难的主体化过程,还是作为隐形的情结深刻地铭写在新文学作家的文化心理之中。因此,鲁迅开启的乡土小说和塑造的闰土、祥林嫂、阿Q等人物形象在文学的现代化叙事中具有经典意义。

⑦在现代作家那里,乡土主要指向两个意义层面:一是附属于整个系统性的启蒙工程,对乡土加以再现的目的在于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这是在价值判断上对乡土性的一种否定;二是以诗化形式实现作家浪漫主义、个人主义的自我确证诉求,乡愁便是对逐渐消失了的乡土性及其风物的一种回望和怀恋。其中,第一个层面将乡土视为亟待离去的空间,封闭静止的乡村是愚昧和贫弱的,而在乡土空间之外高悬着一个全新的、充满异质性的价值空间,因而离乡和进城成为乡村与城市结构关系的另一种呈现。从根本上看,这个价值空间是一个迥异于传统价值秩序的现代空间,其在事实层面和价值层面的存在对深陷于传统的、闭塞的乡土空间的作家构成了极大吸引力。乡土的第二个意义层面由第一个层面延伸而来,投身于全新价值空间的作家虽然在理念的意义上接受了现代文化,但却很难在实际生活层面将抽象的价值经验化,于是他们转借浪漫主义的抒情形式来完成主体的自我认同,抵抗现代化的弊端,呈现出一种道德理想主义色彩。

⑧此外,左翼作家在这一时期的创作具有特别的意义。在柔石《为奴隶的母亲》中,被侮辱被损害的春宝娘,其悲惨命运凸显出乡村阶级压迫的残酷。叶紫的《丰收》等小说,呈现了20世纪30年代农民命运的悲惨和抗争的悲壮,他塑造的立秋、福生等是乡土文学中颇具典型性的人物形象。左翼作家的乡土文学作品对阶级压迫和阶级反抗主题的呈现,成为解放区文学革命叙事的先声。

乡土在上述两个意义层面之间不停切换,作家的主体化过程所依托的空间,就是这个无论从哪个层面来看面目均已不再纯粹的乡土。这里的困境是,无论作家的主观意图如何,都无法将乡土从现代化或现代文明的进程中剥离出来。因此,对乡土文化意义的再发现,不能置身于现代化进程之外,汲取、转换都是对乡土的重塑,这从一个方面表现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对乡土文学的要求。

(摘编自王尧《乡土中国的现代化叙事—从乡土文学到新乡土文学》)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过程也就是由传统乡村社会转型为现代社会的过程,与世界现代化有共同之处,也有自己独特的脉络和特色。
B.在“现代性”的烛照之下,乡土文学对“乡土性”的认识和叙述,既可透视到“乡土性”的幽暗,也对“乡土性”有新的诠释。
C.乡土文学作家往往置身于现代时空为现代文明所塑造,时空落差使得他们对乡村的愚昧贫弱和凋败的认识更具深刻性和预先性。
D.对“乡土性”的怀恋是现代作家难以在实际生活层面将全新价值理念经验化并完成主体的自我认同而回望乡土世界的情感表现。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村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为文学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推动着乡土小说作家从价值和审美两个层面展开叙事,表达自己的感悟与思考。
B.“黏着在土地上”的不流动性和熟人社会,维系了乡土中国伦常关系的稳定和坚固,进入现代以来,维持乡村秩序的“礼”已经不复存在。
C.现代文学时期乡土文学形成了“离去——归来——再离去”的基本叙事模式,而城市始终作为现代文明的参照物存在于其与乡村的结构关系中。
D.柔石、叶紫等人塑造的典型人物,凸显了乡土文学阶级压迫和反抗的主题,从而使乡土文学具有了不同于“否定”和“诗化”的特别意义。
3.结合文本相关内容,分析下列作品中的“乡土”,其价值取向明显不同于其他三处的一项是(     
A.《蒲柳人家》中的北运河B.《哦,香雪》中的台儿沟
C.《阿Q正传》中的未庄D.《边城》中的茶峒
4.对于乡土文学,本文是如何逐步展开论述的?
5.文章结尾画线句揭示了乡土与作家主体化的关系,请以鲁迅及其作品为例,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7日内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烟台市招远市高考三模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太平兴国六年三月,诏:诸州大狱长吏不亲决胥吏旁缘为奸逮捕证左滋蔓逾年而狱未具。上不欲天下有滞狱,乃建三限之制:大事四十日,中事二十日,小事十日。四月,上亲躬听断,京城诸司狱有疑者,多临决之。是岁自春涉夏不雨,上狱讼有冤滥。会归德节度使推官李承信市葱有烂者,笞园户,病创数日死。己卯,承信坐弃市。先是,诸州罪人皆锢送阙下,道路非理而死者十常六七。江南西转运副使、左拾遗张齐贤上言:刑狱繁简,乃治道弛张之本。先是,开封府女子李击登闻鼓,自言无儿息,身且病,一旦死,家业无所付。诏本府随所欲裁置之。李无他亲属,独有父,有司系之。六月己丑,李又诣登闻,诉其父被系。上颇骇其事,谓宰相曰:此事至小,岂当禁鞠?辇下尚或如此,天下至广,安得无滥枉乎?即日诏遣殿中侍御史李范等十四人,分往江南、两浙等道审问刑狱,吏之怠者,劾其罪以闻。若临事明敏,刑狱无滞,亦以名来上。七月乙卯,上谓宰相曰:颠闻台中鞫狱,御史多不躬亲垂帘,雍容以自尊大。鞫按之任,委在胥吏,求民之不冤,法之不滥,岂可得也?乃诏自今决狱,御史必须躬亲,毋得专任胥吏。十月辛丑朔,上录京城诸司系囚,多所原减,决事连至日旰。近臣或谏以劳苦过其,上曰:不然。傥惠及无告,使狱讼平允,不致枉挠,朕意深以为适,何劳之有?大理、刑部吏舞文巧诋,己卯,置审刑院于禁中,兼置详议官六员,凡狱上奏者,先申审刑院印论,以付大理寺、刑部斯覆以闻。乃下审刑院详议,中覆裁决论,以付中书省,当即下之。重谨至也。

(节选自《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太宗皇帝》,有删改)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长吏(A)不亲决(B)胥吏旁缘为奸(C)逮捕(D)证左(E)滋蔓逾年(F)而狱(G)未具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意,怀疑,与《鸿门宴》中“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的“意”含义不同。
B.虑,担心,与《谏太宗十思疏》中“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的“虑”含义相同。
C.路,宋朝的行政区划单位,与“烽火扬州路”中的“路”的含义相同。
D.盖,大概因为,与《答司马谏议书》中“盖儒者所争”的“盖”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太宗针对案件滞压的现象,设立了三种限制断案时间的制度,所以京城各司狱有疑点的案件,大都临时得到了裁决。
B.宋太宗怀疑是因为诉讼有冤案,引起了长期不下雨的异象,恰逢官员李承信因买到烂葱打死了园户,于是对他处以极刑。
C.李氏敲击登闻鼓,申诉自己的苦衷,太宗诏令开封府听任她的意愿裁断处理;李氏再次击鼓申诉其父被抓,太宗震惊。
D.宋太宗在审查京城各官署在押的犯人时,决断事情持续到日暮。有人进谏认为他太辛劳,太宗认为只要讼案公平允正就值得。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鞠按之任,委在胥吏,求民之不冤,法之不滥,岂可得也?
(2)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5.宋太宗设置审刑院的目的是什么?这体现了他怎样的思想?
2024-06-13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国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有一种常见的农业生产模式——桑基鱼塘,堪称世界传统循环生态农业的典范,不仅收益比种粮食高很多,且能保护生态环境。它的缘起可上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其时,古太湖流域洪涝灾害频频发生,当地民众因地制宜,将地势低洼处深挖为鱼塘,塘泥堆在鱼塘四周形成塘基,塘基既可防洪,亦可供种植。五代时期,当地劝课农桑。人们发现淤泥上生长的桑树格外茂盛,便开始在塘基上种植桑树。由此,塘基种桑、桑叶喂蚕、蚕沙养鱼、鱼粪肥塘、塘泥壅桑的桑基鱼塘模式初步形成。明清时期,桑基鱼塘得到快速发展,在湖州地区广为推行,一时间,处处倚蚕箔,家家下鱼筌创造了两利俱全,十倍禾稼的经济效益的桑基鱼塘,造就了丝绸之府、鱼米之乡的灿烂历史,苏湖熟,天下足之美誉也得以成就。

然而,20世纪90年代,长三角地区进入城市化阶段,大量农民进城务工,经营桑基鱼塘的人越来越少,桑基鱼塘规模不断萎缩。当地居民重鱼轻桑,不断毁桑扩塘,桑基和鱼塘比例逐渐失衡,水塘生态系统失衡;加之河道淤积,水体污染,鱼的成活率和品质大大降低。

1.请根据材料第一段内容,为“桑基鱼塘”创建百度百科词条,完成词条“概念阐释”部分。不超过70个字。
2.请以“古太湖流域的民众”为主语重组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以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3.如今,在当地政府的治理下,一方方鱼塘、一片片桑林造福当下,构成了天地之间一幅流光溢彩的画卷。请拟写一副对联,表达对桑基鱼塘这一农业文化遗产得以传承的喜悦。
4.(附加题1)请以“桑基鱼塘”作为开头,把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改成整句。可以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5.(附加题2)为了让桑基鱼塘这颗“明珠”重放光彩,请结合材料给当地政府提三条建议。
2024-06-13更新 | 28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青岛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自从在大西北的那次相见,你的形象,不,你所代表的一种信念,便植入我的脑海,像夜空里的一颗星,时时在闪光。这是一种思想、一种意志、一种思索、一种信息。一有绿色这个媒介,她便会释放出来,叫我心里翻腾不已。

我见到你是在招待所里采访时。你敲门进来,坐在沙发上。你已50岁,皮肤黧黑,手背上青筋突起,脸上也已爬上皱纹。我脑际本装着你传闻中的英姿,你动人的歌声、爽朗的笑语。我心里一顿,没有想到你会是这个样子。你对我笑笑,坐在沙发上,我先问话。窗外绿红花。

你开始叙述往事,双眸中又闪出青春的火花。1950年,你随军进疆时还是一个18岁的姑娘。炎热的麦收时节,你在南疆的农场里,在维吾尔族老乡的杏树下看场。在这夏日沙子能烤熟大饼的西北,绿荫比金子还宝贵。你心里萌生起一个念头,一心一意学林业去,要让绿色染满戈壁。

毕业后你来到石河子,这一片黄沙之野,正是涂抹绿色的最广阔天地。报到的第一天,这里还没有房子,晚上你就和队友一道睡在工棚厨房里。白天你们一起扛着标杆去测量、去规划。冬天,没膝的深雪将你单薄的裤腿冻成冰棍;春天,肆虐的风沙将你秀气的脸庞吹出皱纹;夏天,炎炎的烈日将你嫩白的皮肤晒成黑炭。你这位水乡姑娘,执着地追求着自己的理想。

1.请参考示例,梳理文中加点的“一”的义项,任选三条填于表中。
“一”的义项卡片
【示例】最小正整数:一颗、一种

2.好的新闻通讯注重现场感,请从人称角度,分析第二段是如何营造现场感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