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675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桥的历史

萧乾

①挖土铺石凭的还仅仅是一股傻力气,桥梁和崖石才是人类血肉的吞噬者。异于有钢架的火车桥,公路的桥梁时常是在不知不觉中便开过去了。有一天,也许你会跨过这已夷如平地的横断山脉,请侧耳细听,车轮下咯吱吱压着的有人骨啊!我们该知道滇缅路上那些全凭人力搭成的桥梁是怎样筑成的,每座桥都有它不平凡的来历。修胜备桥的桥基时,先得筑坝,把来势凶猛的江水迎头拦住。然后用田塍上那种水车,几十只几百只脚昼夜不停地踩,硬把江水一点点地淘干。然后还要筑围坝,最后下桥基。下桥基的那晚,刚好大雨滂沱。下一次,给水冲掉一次。这时,山洪暴涨了。为了易于管理,一千多桥工是全部搭棚聚住在平坝上的。江水泛滥到他们的棚口,后来侵袭到他们的脚踝。那是壮烈凄绝的一晚:可怕的魔手啊,水在不息地涨,终于涨到这千多人的胸脯。千多名路工手牵着手,男女老幼紧紧拉成一条受难者的链索,面对着这洪水绝望地哭喊。眼看它拥上了喉咙,小孩子们多已没了顶,大人嚎啕的气力也殆尽。身量较高的,声嘶力竭地嚷:“松不得手啊!”——半夜,水退了。早晨,甚至太阳也冒了芽。但点查人数的结果,昨夜洪流卷去了三十四个伙伴。

②惠通桥的铁工是印度人,木工是粤人,石工多是当年修筑滇越铁路的云南人。但还有并无专技却不容泯没的一工,那是“负木料者”。为了使桥身坚固,非使用栗木不可,十个月修桥,有半年时间都用在搬运木料上。栗木稀少得有如神话中的“奇宝”,它们藏在原始的深山密箐中。半年来,有近百人经常在蔽不见日的古森林中,披荆斩棘地四下寻觅,砍伐下来,每天又有几百人抬运。好沉重的栗木啊!每十五个人搬运一根:七个抬,八个保驾。这样搬了一千根,才筑成了这座驮得动钢铁的桥。

③筑桥自然先得开路。怒江对岸鹰嘴形的惠通崖也不是好惹的家伙。那是高黎贡山的胯骨。一百二十个昼夜,动员了数万工人才沿那段悬崖炸出一条路。那真是活生生一幅人与自然的搏斗图,而对手是那么顽强坚硬。一个修路的工头在向我描述由对岸望到悬崖上的工人时说:“一阵风就会吹下江去,就像只鸟儿那么嗖地飞了下去。”随之怒江起个漩涡,那便是一切了。惨莫惨于炸石的悲剧了。一声爆响,也许打断一条腿,也许四肢五脏都掷到了半空。由下关到畹町,所有悬崖陡壁都是这么斩开的啊!

④一个没声响但是更贪婪的死神,是那穿黑袍的“瘴毒”,正如阴曹地府里有牛头马面,当地人也为这神秘病疫起了许多名称。如龙陵、芒市段的双坡、放马厂、芭蕉窝等地,据说是流行着:一、泥鳅痧——症象同一般发疹,腹痛,土治法是把胸脯刮出红筋。但红筋若翻过肩膀,生望便濒绝了。二、哑瘴——发烧,把手放到脑顶上都觉发烫。随后又发冷。渐渐神志昏迷,不能讲话。据说患者延至三天必死。三、羊皮痧——头痛,皮肤起红点;燃之以火,噼啪作响。及红点一黑,人即完事。另外,还有无数种神秘病症。

⑤我不谙医学,不便妄作论断。但只要看看边地筑路工人的生活情形,即知死亡以种种方式大量侵入,原是极其自然的。

⑥有位老人,年纪已快六十了,带着儿孙三代,同来修路。放工时,老先生盘膝坐在岩石上,捋着苍白胡须,用汉话、白族话对路工演讲这条国防大道的重要,并引用历史上举国反抗暴力的事迹。生活是那样苦,他却永远笑着。到了保山,我才知道连这位老头儿也为瘴气死去了。临死,他还望了望那行将竣工的公路,清癯、满是皱纹的脸上,浮起一片安详的笑容。

⑦沿途我访问了不下二十位“监工”,且都是当日开天辟地的先驱者。追述起他们伙伴的惨剧,时常忍不住淌下泪来。干活太疲倦,因昏晕而损下江的;误踏到炮眼上,崩成粉末的。路面高出山脚那么多,许多人已死掉,监工还不知道;以至找另外的尸首时才发现。

⑧残暴无情莫过于黑色炸药。像赵阿拴明明把炮眼打好,燃着。他背起火药箱,随了五个伙伴说说笑笑地往远处走了。火捻的延烧本足够他们走出半里地的,谁料他背着的火药箱装得太满了,那粉末像雪山蛇迹般尾随在他们背后。匍地一声,岩石炸裂了,他们惬意地笑了。就在这时候,火却迅速地沿了那蛇迹追踪过来,而且直触着了他背着的火药箱。在笑声中,赵阿拴同他的伙伴们被炸到空中,然后落下江心去了。

⑨滇西高原的风在旷古森林中呼啸着,江水依然翻着白浪,宛如用尖尖牙齿嚼啃着这悲哀的夜,宇宙的黑袍。

⑩有一天你旅行也许要经过这条血肉筑成的公路。你剥橘子糖果,你对美景吭歌,你可也别忘记听听车轮下面咯吱吱的声响。那是为这条公路捐躯者的白骨,是构成历史不可少的原料。

一九三九年三月

【注】本文节选自《血肉筑成的滇缅路》一文,属于报告文学。滇缅路:即中国云南省到缅甸的公路。滇缅公路于1938年组织劳工修建,通车之日起,滇缅公路就担当起输送抗战物资的重任,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1.本文以文学笔法报道真实事件,请以第①段画线部分为例加以分析。
2.作者在第④段中分条详述各种“瘴毒”,请分析其用意。
3.第⑥⑦⑧段分别写了“有位老人”“监工们”和“赵阿拴”的故事,请从选材组材的角度分析其构思上的作用。
4.有人认为这篇文章的结尾段突转为第二人称叙事,与全文风格不符,可以删去。你是否认同?请结合文本,阐述你的理由。
7日内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杨浦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面的词作,完成各题。

满庭芳

〔南宋〕张镃

月洗高梧,露漙幽草,宝钗楼外秋深。土花沿翠,萤火坠墙阴。静听寒声断续,微韵转、凄咽悲沉。争求侣,殷勤劝织,促破晓机心。

儿时曾记得,呼灯灌穴,敛步随音。任满身花影,犹自追寻。携向华堂戏斗,亭台小、笼巧妆金。今休说,从渠床下,凉夜伴孤吟。

【注】①张镃:出身显赫,为宋南渡名将张俊曾孙,刘光世外孙。淳熙十四年(1187)自直秘阁、临安通判称疾去职,领禄闲居。此词作于庆元二年(1196)在张达可家宴饮。②露漙:露多。③宝钗楼:泛指华美楼阁。④土花:苔藓。

1.出版社编《历代咏物词》,拟为这首词添加一个题目,以下选项中合适的一项是(       
A.秋月B.萤火C.蝴蝶D.促织
2.下列关于这首词写作特点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月洗”句刻画秋月梧桐之高洁,体现环境苍凉。
B.“土花”句化动为静,用字工巧,表现生活情趣。
C.“静听”句描摹声音的细微变化,传达主观感受。
D.“争求侣”句不事雕琢直抒胸臆,表达爱情相思。
3.本词的下阕虚实结合,感慨遥深。请结合具体诗句,对此加以赏析。
7日内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杨浦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甲】

缪公重赎百里奚

当是时,百里奚年已七十余。缪公释其囚,与语国事。谢曰:“臣亡国之臣,何足问!”缪公曰:“虞君不用子,故亡,非子罪也。”固问,语三日,缪公大说,授之国政,号曰五羖大夫。百里奚曰:“臣不及臣友蹇叔,蹇叔贤而世莫知。臣常游困于齐而乞食侄人,蹇叔收臣。臣因而欲事齐君无知蹇叔止臣臣得脱齐难遂之周。周王子颓好牛,臣以养牛之。及颓欲用臣,蹇叔止臣,臣去,得不诛。事虞君,蹇叔止臣。臣知虞君不用臣,臣诚私利禄爵,且留。再用其言,得脱,一不用,及虞君难:是以知其贤。”于是缪公使人厚币迎蹇叔,以为上大夫。

【乙】

烛之武退秦师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

【丙】

秦晋崤之战

冬,晋文公卒。庚辰,将殡于曲沃。出绛,柩有声如牛。卜偃使大夫拜,曰:“君命大事:将有西师过轶我,击之,必大捷焉。”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矣。”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崤,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

【丁】

过秦论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注】①绛:晋国都城。②柩:棺木。③西师:西边的军队,指秦军。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一夫作难而七庙(      )       (2)焉用亡郑以邻?(      )
2.结合文意,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臣以养牛之(       
A.谋求B.从事C.冒犯D.牵连
3.下列选项中,加点字释义一样的是(     
A.王使人问之何里为之(《以王为过尧舜》)       昭襄蒙故业,遗策(《过秦论》)
B.俊臣与武承嗣等请诛之(《来俊臣罗告》)       问,语三日(《缪公重赎百里奚》)
C.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五代史伶官传序》)       支党未发者之(《徐有功执法公正》)
D.使者大喜,如惠语以单于(《苏武传》)       百里奚曰(《缪公重赎百里奚》)
4.甲文画波浪线部分有3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

臣 因 而 欲 事 齐 君 无 知 蹇 叔 止 臣 臣 得 脱 齐 难 遂 之 周

5.请把丙文中的划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6.烛之武和蹇叔都对秦穆公进行了劝诫,为何结果却截然不同?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分析。
7.请根据四则材料的内容,简要概括秦兴起与灭亡的原因。
7日内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七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面这篇校园广播站的广播稿需要修改的地方共有(     

同学们:大家中午好!欢迎大家再次聆听校园广播电台的午间音乐会。在下是今天的主持人晨晨,我们今天的主题是“古风流行音乐”。如果说世界上有时光机器,那么“音乐”作为一种载体首当其冲。每个年代都有风靡一时的全新流行,但有时也会有《声声慢》这样的古风音乐,把传统美学带进新的潮流。下面就请大家欣赏。

A.1处B.2处C.3处D.4处
7日内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七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5 . 学校准备制作大观园微型景观模型,小七同学对各建筑风格进行了探究总结,下列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衡芜苑——奇花异草,别有洞天B.怡红院——雕空木板,繁若迷宫
C.秋爽斋——芭蕉梧桐,高阔疏朗D.稻香村——杏花茅屋,郊野气色
7日内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七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善不可谓小而无益,不善不可谓小而无伤,非以小善为一足以利天下,小不善为一足以乱国家也。当夫轻始而傲微,则其流必至于大乱也,是故子民者焉。

彼人也,登高则望,临深则窥,人之性,非窥且望也,势使然也。夫事有逐奸,势有召祸。老聃曰“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管仲曰“备患于未形”,上也。语曰:“焰焰弗灭,炎炎奈何,萌芽不伐,且折斧柯。”智禁于微,次也。事之适乱,如地形之惑人也,机渐而往,俄而东西易面,人不自知也。故墨子见衢路而哭之,悲一跬而缪千里也。

(贾谊《新书·审微》)

凡百元首,承,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盖寡。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是故子民者谨焉”的“”与《齐桓晋文之事》中“庠序之教”的“谨”意思相同。
B.乙文中“承”的“天命”与《五代史伶官传序》中“虽曰天命”的“天命”意思相同。
C.乙文中“能克终盖寡”的“者”与《苏武传》中“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的“者”用法不同。
D.丙文中“天下笑”的“为”与《过秦论》中“以六合家,崤函为宫”的“为”用法不同。
2.甲文引用老子和管仲的话,又引用俗语,请分析论证效果。
3.甲乙丙三文中的画线部分均围绕“审微”来议论,但因写作目的不同,采用的语气也有所差异。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7日内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杨浦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游钓台记

郑日奎

①钓台在浙东,汉严先生隐处也。先生风节,辉映千古,予夙慕之。因忆富春桐江诸山水,得藉先生以传,心奇甚,思得一游为快。顾是役也,奉檄北上,草草行道中耳,非游也。然以为游,则亦游矣

②台东西跨,石铁色,陡起江干。巉岩傲睨,如高士并立,风致岸然。崖际草木,亦作严冷状。树多松,疎疎罗植,倒影水中,又有如游龙百余,水流波动,势欲飞起。

③山既奇秀,境复幽蒨。欲舣舟一登,而舟子固持不可,不能强。因致礼焉,遂行;于是足不及游而目游之。俯仰间,清风徐来,无名之香,四山飓至,则鼻游之。舟子谓滩水甚佳,试之良然,□是即陆羽所品十九泉也,则舌游之。顷之,帆行峰转,瞻望不及矣。返坐舟中,细择其峰峦起止,径路出没之态。惝恍间,如舍舟登陆,如披草寻磴,如振衣最高处,下瞰群山趋列,或秀静如文,或雄拔如武,觉视先生,悉在下风,盖神游之矣。思微倦,隐几卧,而空蒙滴沥之状,竟与魂魄往来,于是乎并以梦游,觉而日之夕矣。舟泊前渚,人稍定,呼舟子,劳以酒,细询之曰:“若尝登钓台乎?山之中景若何?四际云物,何如奇也?”舟子具能答之,于是乎并以耳游。噫嘻!快矣哉,是游乎!

④客或笑谓:“郑子足未出舟中一步,游于何有?”“嗟乎!客不闻乎!昔宗少文卧游五岳,孙兴公遥赋天台,皆未尝身历其地。余今所得,较诸二子,不多乎哉!故曰:以为游,则亦游矣!”客曰:“微子言,不及此;虽然,少文之画,兴公之文,盍处一焉以谢山灵!”余窃愧未之逮也,遂为之记。

(有删节)

【注】①严先生:名光,字子陵,曾与光武帝同游学,光武即位,帝命访求,他勉强而至,后在富春山隐居,年八十余死。②宗少文:宗炳,字少文,南朝宋南阳人。晚年病居江陵,将所游山水画于壁上,曰“唯当澄怀观道,卧以游之”。③孙兴公:东晋名士,名绰,字兴公,太原人,居会稽。《游天台山赋》自序云:“……余所以驰神运思,昼詠宵兴,俯仰之间,若已再升者也。”

1.最适合填入第③段“□”处的选项是(     
A.乃B.盖C.以D.而
2.下列选项对文中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足不及游而目游之”和“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中“而”的用法一样。
B.“快矣哉,是游乎”和“嗟乎,义士!”“何以汝为见”的句式一样。
C.第②段钓台山水描写“岸然”“严冷”“欲飞起”仿佛沐浴了严子陵的高士节操。
D.作者以“群山趋列”“秀静如文”等传神的实景描写表现严子陵的精神。
3.请把第④段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4.请分析第①段画线句在全文中的作用。
7日内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孙晟,本名凤。性阴贼,好奸谋。少为道士,工诗,于庐山简寂观画唐诗人贾岛像,悬于屋壁,以礼事之。观主以为妖妄,执杖驱出之,大为时所嗤。改儒服,谒唐庄宗于镇州,授秘书省著作郎。天成初,朱守殷据夷门叛,时晟为幕宾,赞成其事。是时晟常擐甲露刃,以十数骑自随,巡行于市,多所屠害,人为之切齿。城陷,朱氏被诛,晟乃匿迹更名,弃其妻子,亡命于陈、宋间。会同恶者送之过淮,吴人方纳叛亡,即以伪官授之。晟亦微有词翰,李昪伪尊杨溥为让皇之册文,即晟之词也,故江南尤重之。

显德三年春,王师下广陵,江左惊窘,李景伪晟为司空,令奉贡于行在,世宗遣右常侍刘悦伴之,赐与甚厚。随驾到阙,舍于都亭驿,礼遇殊优。每召见饮之醇醴问以江南事,晟但言吴畏陛下之神武,唯以北面为求,保无二也。先是,张永德守下蔡,素与李重进不协,每宴将校,多暴其短。一日,永德乘醉,乃大言重进潜奸谋,当时将校无不惊骇,由是人情大扰。时李景而知之,因令人蜡书遗重进,劝为不轨,重进以其蜡书进呈,世宗览之,皆斥讟反间之言。世宗怒晟前言失实,因急召侍卫都虞侯韩通令收晟下狱,与其从者百余人皆诛之。翌日,宰臣上谒,世宗亲谕之,始知其事实。议者以晟昔构祸于梁民,今伏法于狱,报应之道,岂徒然哉!

晟性慷慨,常感李景之厚遇,誓死以报之。及将下狱,世宗令近臣问以江南可取之状,晟默然不对。临刑之际,整其衣冠,南望金陵再拜而言曰:臣以死谢。”遂伏诛。

(节选自《旧五代史·周书·列传第十一》)

材料二

呜呼甚哉!自开平讫于显德,终始五十三年,而天下五代。士之不幸而生其时,欲全其节而不二者,固鲜矣。于此之时,责士以死与必去,则天下为无士矣。然其习俗,遂以苟生不去为当然。故吾于死事之臣,有所取焉。君子之于人也,乐成其美而不求其备,况死者人之所难乎?吾于五代,得全节之士三人而已。其初无卓然之节,而终以死人之事者,得十有五人焉。作《死事传》。

(节选自《新五代史·死事传序》)

【注】:擐:穿着。李昪,五代时期南唐建立者。后文李景(即李璟)为李昪长子,为南唐第二位君主。讟():诽谤。

1.解释下列加点字。
(1)随驾到阙(          )       (2)时李景而知之(          )
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李景伪晟为司空(       
A.考核       B.签署       C.暂任       D.委任
(2)乃大言重进潜奸谋(       
A.容留       B.怀藏       C.滋生       D.喜爱
3.下列选项中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A.王师下广陵/委命下吏
B.议者以晟昔构祸于梁民/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C.责士以死与必去/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D.而终以死人之事者/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4.材料一第②段画波浪线部分有两处需加句读,请用“/”标识出来。
每 召 见 饮 之 醇 醴 问 以 江 南 事
5.请把材料一第①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6.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欧阳修写《新五代史》时将孙晟列入《死事传》的原因。
7日内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①霍布斯在《利维坦》中写道,人的本性决定了,人与人的关系就像狼与狼一样,总是处于斗争关系之中。他还认为,斗争关系有三种,第一种是竞争,第二种是猜疑,第三种是荣誉。第一种原因是为了求利,第二种是为了安全,第三种是为了求名誉。这三种都是利己的,霍布斯相信人类利己的本能构成了真实的人性。

②人性的自私与争斗无限制地膨胀,结果是自然状态成为每个人对每个人的战争,这种战争状态使人的生存无法稳定。霍布斯说,“最糟糕的是人们不断处于暴力死亡的恐惧和危险之中,人的生活孤独、贫困、卑污、残忍和短寿”。霍布斯政治科学的出发点,是对人性之恶的实际观察。他认为,个人受到一种奇特动力的驱使,“我首先作为全人类共有的普遍倾向提出来的便是,得其一思其二、死而后已、永无休止的权力欲。造成这种情形的原因,并不永远是人们得陇望蜀,希望获得比现已取得的快乐还要更大的快乐,也不是他不满足于一般的权势,而是因为他不事多求就会连现有的权势以及取得美好生活的手段也保不住”。

③正是因为人有这样的生存恐惧,所以需要有一个以恶制恶的超然力量来对恶形成遏制的力量,那就是“国家”,这就是伟大的利维坦的诞生。国家这个利维坦是掌握在“一群人”手里的最高权力。再能干的国王、元首、总统,也不可能一个人来进行统治,他必须要有一帮人跟他一起来统治,霍布斯称这样的“一群人”构成的“像一个人”的国家为利维坦。

④利维坦是希伯来圣经里的一个怪物,原型可能来自鲸及鳄鱼。“利维坦”一词在希伯来语中,有着“扭曲”“漩涡”的含义。利维坦是一头蛮横到足以与撒旦相提并论的强大怪兽和恶魔。霍布斯用利维坦来比喻国家,是明明白白地告诉人们,国家是个残暴的怪物,不要指望它成为什么仁慈爱民的政府。但是,如果利维坦是恶的话,那是必要的恶,没有利维坦,人民会遭受更大、更多的灾难。必须要有利维坦,完全是因为人自己天性邪恶的缘故。

⑤人天性自私、贪婪、暴力、恃强凌弱、弱肉强食,总是在对他人造成武力威胁。霍布斯认为,用武力来遏制他人的武力威胁,“这并没有超出他的自我保全所要求的限度,一般是允许的”。但是,有的强徒会超出这个限度,“以自己在这种征服中的权势为乐;那么其他那些本来乐于安分守己、不愿以侵略扩张其权势的人,他们也不能长期地单纯只靠防卫而生存下去”。所以他们就会寻找一个可以制服这些强徒的权威,以契约的形式赋予这个权威最高的,绝对的权力,它就叫“主权者”。主权者不受前人的法律制约,也不受自己制定的法律的制约,因为不可能想象还有个凌驾于主权者之上的权力。不确保主权者的绝对权力,国家就会陷入动乱。这是绝对专制权力的正当性所在。主权者享有立法、行政、司法、言论监督等广泛的权力,而且因为主权不可分割,权分则国分,国分则不国,所以主权者也无权转让自己的权力。这样的规定其实已经人为地创造了一个凌驾于所有人、所有权力之上的权力。

⑥霍布斯认识到对主权者赋予如此广泛、绝对的权限所带来的风险,但他更在意没有主权者的危险。A.像这样一种无限的权力,会产生许多不良的后果,但缺乏这种权力的后果,却是人人长久相互为战,更比这坏多了。B.霍布斯认为,在绝对权威(也就是权力)被滥用与因为缺乏权威而失序之间,必须做出两害取其轻的选择。C.无论是将最高权力授予一个统治者,还是授予一些贵族,或者授予民众大会中的许多人,它都是人们能想像得到它有多大,它就有多大D.他的选择是,就算权威很霸道,甚至非正义,也比因缺乏权威而不稳定和不安全要强。这样一种两难选择困境经常成为人们虽不满意现有秩序,但还是不得不默默忍受的一个原因。

⑦霍布斯理想的君主国是专制的,他虽然不反对民主国家,但对民主国家的结果怀有恐惧。在他的想象中,民主国家似乎与相互为战的自然状态最为接近。民主的那一套理念在霍布斯的学说中是不被信任的。在可选择的有限的政体范围内,他把最符合他政治理念的君主制度列为首选。在今天的许多读者看来,虽然霍布斯的价值观念、哲学基础早已不属于旧阶级的阵营,但他得出的明确专制主张却是他学说的最大的遗憾之处。

(有删改)

1.第③自然段中的加点词在文中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文意,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A.霍布斯不认可民主制度,但也不反对民主制度。
B.霍布斯认为造成人无休止的权力欲的原因主要是内心的贪婪和不满足。
C.霍布斯要建立绝对权威的国家的主张一定程度上与民众的生存需求是相符合的。
D.为避免民众用武力遏制他人威胁的局面,霍布斯主张建立一个可制服这些恶行的权威。
3.根据文意,下列选项中不成立的一项是(     
A.霍布斯虽然认为君主制符合他的政治理念,但他并不认为君主制是绝对完美的。
B.民众经常认为缺乏权威而造成的失序比一个令人不满的权威更可怕。
C.主权者的权力是契约授予的,所以主权者无权转让自己权力。
D.用“利维坦”来命名国家,是因为在霍布斯观念中国家具有恶的属性。
4.小明在阅读第⑥段时,发现A.B.C.D.四个句子顺序已被打乱,但他无法复原。请你帮小明排出正确的语序,并向他解释这样排列的理由。
5.请用卢梭对人的天性的主张,反驳本文中霍布斯对国家权力正当性的观点。
7日内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文言小题-非选择类 | 适中(0.65) |
名校
10 . 解释加点词。
(1)争宠而心其能《屈原列传》
(2)空以身草野(《苏武传》)
(3)秦有余力而制其(《过秦论》)
(4)方其系燕父子以(《五代史伶官传序》)
(5)故君子莫若审兼而行之(《墨子兼爱下》)
7日内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