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语句(语段)表达效果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2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江南水乡是一幅油画,只有当人们行走在那铺满青石的小路上,才能感受那种独特的神韵。那一排排错落有致的青砖瓦房,那一棵棵随风裁剪的翠绿细柳,那一条条缓缓流淌的潺潺溪流,那一座座守候千年的古朴堤桥,让人不禁联想到多少文人墨客曾在此留下印迹,写下令后人感叹不已的唯美诗篇。

漫步江南,你会发现这里的四季都别有韵味,春有春的诗意,_,秋有秋的唯美,冬有冬的画意。忽悠悠的,走在水乡的青石板上,天上下起了蒙蒙细雨。那雨丝好细好细啊,细得就如婴儿头上的胎毛,静静地飘落在河面上、小桥上、屋顶上。雨丝洒向河水,河水腼腆的脸上露出羞涩的笑意;,小桥老态龙钟的身躯挺直了腰板;雨丝洒向屋顶,屋顶睡意朦胧的双眼泛出浓浓的爱意。“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在江南,你可以无端想起很多美好的往事,你也可以挥毫,留下墨染心绪的诗句,仿佛昨日便是前尘往事,而今生所处的环境又是虚虚实实,你梦啊寻啊,你追啊赶啊,就是不愿打扰那心情,不愿惊醒那梦境。美丽的江南水乡啊,你是那样的唯美,那样的妩媚,那样的令人神往!

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A.比喻、拟人、夸张B.比喻、拟人、排比
C.比喻、夸张、引用D.排比、引用、对偶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江南水乡,十分美丽和妩媚,令人向往。“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020-07-22更新 | 24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5月)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早春二月,料峭的寒风一吹,憋得鼓鼓囊囊的木棉花苞就炸开了,赤红的花瓣火苗一样蹿出,没有叶子的枝干像被点燃了似的。谁见了这样的花,心底的热望都会跟着燃烧起来。

很多花柔美娇艳,木棉花则不然。其形硕大,花瓣厚实,中间的一束花蕊粗壮有力,深色的蕊头黑如胡茬,观其神色,活脱脱一张血气充沛、胡须浓密的汉子脸。这样形容木棉花,绝不是忽略它的好看,     。木棉花不仅花开得热烈,树的姿态也颇为雄奇。木棉属落叶大乔木,树高大挺拔,十至二十多米不等,这样的个头儿,让木棉总是高过身旁的其他树木,加上分枝平展,更显疏朗开阔,整株树看上去形姿伟岸,英武不凡。

一直生活在广州,对木棉怎么会不熟悉呢?木棉作为广州市的市花,在城中主干道及高校校园、公园等地均有种植。每到春天,木棉盛情绽放,分外耀眼,有一种要点燃春天的势头,烈焰般的木棉映红了整座城市。

        ,不仅因为它的形象气质,还有日久生情的缘故,对我来说,它们就是我认识多年的好朋友。我与木棉几乎天天见面。每天下班经过时,感觉它们就像站在那里等我。

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下列说法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反问          比喻          排比
B.拟人          对比          借代
C.比喻          反问          夸张
D.对偶          比喻          夸张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大家见了这样的花,心底的热望都会被激发起来”,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020-07-16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联合考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决定步行回家,我喜欢走夜路,何况此时夜凉如冰。我越过立交桥,走进了二环路西侧人行道。这条环路是北京塞车最严重的道路之一。白天黑夜,红尘万丈,车流缓缓,永远像一条黏稠的河。不知不觉,我发现已经走到了朝阳门立交桥附近。忽然想起朝阳门里北街上有一家专卖门钉肉饼的小店——对,去吃门钉肉饼。

这是个很小的小店,南北进深不足三米,东西长顶多十几米,七八张桌子,大概是屋子里太热了,只有三四张桌上有人,每个人面前都有一盘门钉肉饼,烙得焦黄,渗着油光,让人馋涎欲滴。

“外边坐吧,外边有桌子,凉快。”

看我在杯盘狼藉的几张桌子之间犹豫,一个女孩子走过来,用手里的筷子和盘子向门外指了指,对我建议,店门外是摆了几张桌子,那里肯定凉快,可是我固执地挑了一张桌子坐了下来,让女孩子把桌子收拾干净,然后要了六个门钉肉饼和两碗小米粥。

牛肉饼和小米粥很快都端来了,热气、香味混在一起,让我食欲大振。

往小碟子里倒了醋和辣椒油,然后在酸和辣的合奏里,我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又心满,又意足

1.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李时珍花了二十多年时间,才编成这部药学经典——《本草纲目》。
B.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C.到山上打柴的记忆是幸福而快乐的——尽管那是童年十分辛苦的一种劳作。
D.你不能用这么简单的方式对待一个人——一个有活力、有思想、有感情的人。
2.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我心满意足地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 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2020-07-09更新 | 7003次组卷 | 30卷引用:2020年山东省高考语文试卷(新高考全国Ⅰ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春天一到,各种时令野菜争先上市了。其中备受人们青睐的就有苜蓿。苜蓿有两种,一是紫花苜蓿,一是黄花苜蓿,。通常紫花苜蓿的用途只是当作牧草,是牲畜饲料;黄花苜蓿供人食用。为了简洁、方便、顺口,生活中人们都把黄花苜蓿直接叫作苜蓿。

,河滩、野地、街心花园,到处可见勃勃的英姿。苜蓿的模样很好看,它的叶子嫩绿嫩绿的,小巧秀气,文静雅致;细细的茎,高高挑挑的,跟模特似的。苜蓿的天性,张扬撒泼,要长便是大片大片的,像是铺就的地毯,又像是飘落的云彩。它只是一个劲地生长,简直是疯长,它能把脚下的土地遮掩得严严实实,不留丁点的空隙。苜蓿之间也毫不谦让,毫不客气,毫不留情,就像运动员,你比我赛,争金夺银。它的活力与激情,简直让四周的花草羞愧得毫无颜色。

苜蓿不仅装点着大地,还是人们餐桌上的一道美味。上海人喜欢把苜蓿叫作草头,生煸草头是沪上菜馆颇具特色的菜肴。前不久,我去探望在上海工作的女儿,女儿为我接风,领我去了一家专做上海本帮菜的餐馆,席间还特意点了一道生煸草头。此菜色泽碧绿,柔软细嫩,鲜爽无比,在上海很受欢迎,点击率很高。

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A.拟人   对偶   夸张B.排比   对偶   夸张
C.对比   借代   排比D.拟人   比喻   排比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苜蓿是大片大片生长着的,像是铺就的地毯和飘落的云彩”,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等真正站在她的旁边,所有的人都惊呆了:地竟陷下一层,天也高了一尺,山谷形似壶嘴,水若浊酒,倾泻而下,一仰难尽的气势充溢胸口,心跳得能蹦出来。耳朵渐渐聋了,只能看见对方开口,听不见声音;眼也渐渐花了,弥漫着的皆是黄色的旋涡,像是从河里蒸腾地上升,又像是奋不顾身地下降。河底升起硝烟一样的股股黄雾,天宇间(     )着黄色带水的颗粒,碰撞在脸上,散发在天上。脑子里一片空白,什么也不敢想,只看着山被水层层劈开,天也被这股黄流斩断。水从天而降,拍打在谷底,响遏在云里。

想黄河从巴颜喀拉山流下的时候,?毕竟是雪水的汇集,是上天的洗礼;下游也会清些,因为地势渐平,流速渐缓,黄沙也会慢慢沉在河底。可你看看现在的黄河,刚刚从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流过,厚重得带着大地的表皮——圣水也染上了中国的颜色,金黄得如同太阳也落在里面。

黄河之水天上来,如果说往前往后的黄河都是平面的话,到了壶口,黄河一下子像愤怒像高昂像要直抒胸臆地站了起来。,像猴子站立起来是人进化的重要(     ),黄河站立起来也是一个飞跃,就像个顶天立地的人活了。活了便要说话,那浪涛卷起雷鸣般的吼声,便是她第一声啼哭,第一声就(       )。注视着从上而下的水,第一次看到自然里的生命在(   )的状态下的兴奋和放纵。那啪啪的水击之声便是欢笑,是真正的快感,真正的淋漓尽致。看久了,心也会溶入那飞溅的黄色水流里。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充满   标志   一鸣惊人   了无牵挂
B.充溢   标志   不同凡响   毫无羁绊
C.充满   标示   一鸣惊人   毫无羁绊
D.充溢   标示   不同凡响   了无牵挂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那震耳欲聋的声音,让人听不到对方在说什么;那上下翻飞的水雾,把人的眼睛迷住。”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3.请在文中划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2020-06-17更新 | 475次组卷 | 6卷引用:2020届山东省日照部分县市高三高考仿真模拟训练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那个夏日的下午,正是我异常繁忙之时,前行的车突然被堵在半路上,此时无事可做,只好定下心来,反正进退不得,又何必心烦气躁?眺望车外,两边都是树。平时大概没有什么人会注意绿叶的,也只有此时此境的我,在暑热逼人时又恰好身处冷气车厢,才会这么(     )地欣赏起来。那一树树的叶子,繁茂而细小,在风中翻腾起伏,日光照耀下,向阳处一闪一闪,仿佛千百面小镜在争艳竞丽。平时路过多少次了,却总是视而不见。人啊!拥有的一切,既不懂得要如何珍惜,,总以为凡事都是必然的,今天有的,明天会照旧有;等到霎那间失去了,才(     )为何当初不曾好好把握。

这一片绿让我想起了年少时光,      ②      :器具用坏修了又修;手表是要戴一辈子的;衣服只有三两件,哥传弟,姐传妹。(     )如此,日子还是过得很开心。那时候,一个大杂院里住好几家人。院子中间是公用的空地,养鸡的养鸡,养狗的养狗,剩下窄窄的角落,长了一些不起眼的花花草草,也不知道是谁种下的。公用厕所旁有一棵夹竹桃,叶子尖( )长,叶面深绿,叶背浅绿,在展曦夕照中摇曳生姿,增添了不少生活的情趣。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好整以暇   惊觉   尽管   B.怡然自得   惊觉   虽然   
C.怡然自得   察觉   尽管   D.好整以暇   察觉   虽然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有人养鸡,有人养狗,剩下窄窄的角落,长了一些也不知道是谁种下的不起眼的花花草草”,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3.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早春,屋外尚有几分寒意,薄薄的,挥之不去。母亲从窗台上拿下一根老丝瓜,用一把剪刀,把絮状的丝瓜皮剪开,便有黑溜溜的瓜仁儿,一窝蜂地从里边涌出,粒粒饱满,满是淘气劲儿。傍着院墙起个小土堆,趁绵绵春雨,把乌黑的丝瓜种子埋进土里。不出几天,       ,戴一顶精致的小黑帽,小黑帽下边,是一张娇小嫩青的笑靥,含羞带怯,探头探脑,俏皮可爱。挣脱帽子的束缚,幼弱的瓜苗伸展身子,在春风细雨里茁壮成长,渐渐地,绽出绿叶,抽出瓜蔓,昂扬着一股向上攀爬的生机。

转眼进入夏天,丝瓜藤蔓撒开了欢儿,爬上木桩,爬上草绳,缠缠绕绕,密密交织。院子里,肆意绽放的丝瓜花,吹起一支支金色的号角,随风吐出丝丝缕缕的芬芳。烈日当空,暑气蒸腾,瓜荫笼罩处,地上光影斑驳,丝丝凉意沁入心田。

落日西坠,斑驳的影子,斜斜地映在院子里。忽然,       ,瓜叶随风摇曳,瓜荫随风漾动,暑气随风飘散。红通通的夕阳,泊进莽莽苍苍的群山。晚饭后,一家老小,喜欢在瓜架下乘凉。劳作一天的大人们,斜靠在竹椅上,一边低低地絮谈,一边轻轻地挥着蒲扇,赶走几只蚊子。小孩子们呢,或坐在小板凳上,或躺在凉席上,或依偎在大人怀里。宁静的庭院,流萤点点,重重叠叠的瓜荫里,有虫声,繁密如雨

1.下列对文中使用修辞手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比拟、比喻、排比B.比拟、比喻、夸张
C.对偶、借代、排比D.对偶、借代、夸张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宁静的庭院里流萤点点,重重叠叠的瓜荫里有繁密如雨的虫声。”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沿着靠村边的池塘,摆着一溜的洗衣石头,大的小的,圆的方的,形态各异。

清晨,洗衣的妇女姑娘们,提着一篮衣服,来到自家的洗衣石前,放下篮子,拿出棒槌、肥皂、衣服。然后一屁股坐在草凳上,把两只赤脚丫子伸进凉意未退的池水里,就着眼前的荷叶、小鱼儿洗衣,说事。

古人说,三个女子一台戏。一二十个女子在一起,①           。东家长,李家短,自家难念的经,粉墨登场;邻村的旧闻,娘家的趣事,街头巷尾的传闻,喧嚣地传播着;喜事,丧事,无厘头之事,内容丰富;或表功,或埋怨,或牢骚,或倒苦水,(        )。当然,婆媳间的矛盾,邻里间的冲突,妯娌、姑嫂、叔伯之间的明争暗斗等话题虽是(          ),②               。讨论也随之冲天而起。当然,不仅有说事的,也有评事的。心有同感,随声迎合者,有之;事不关己,(          )者,有之;觉得说者言过其实,当场批评者亦有之。

不用担心,牢骚或者埋怨挖苦会传到对方的耳朵里,要知道,生活中,冤家不会主动聚首,对手不会轻易碰头。你在这里说她,她也会在那里说你。更何况说事,听事,评事,只是洗衣时的谈资而已,没有人当真,更无人较真。

1.文中括号中依次填入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A.不一而足、老生常谈、不置可否B.不能自已、不经之谈、置若离闻
C.不能自已、老生常谈、不置可否D.不一而足、不经之谈、置若罔闻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然后坐在草凳上,把两只赤脚伸进池水里,就开始洗衣,说事。”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020-05-22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山东省泰安市高三第二轮复习质量检测(二模)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在这里,加拿大红枫,高达十几米,红得鲜艳而浑厚,像是重重的油彩涂抹过一样,一株株挺立在风中,如同戏里的红脸关公,铁板铜钹高声大唱;矮矮的灌木石楠,则红得鲜嫩而跳跃,像是刚刚在清水里洗过,一簇簇鲜灵灵地(        )在房前房后,如同小姑娘脸上的笑靥,像轻轻吟唱的乡间民谣。当然,还有山茱萸、山胡桃、紫叶李、械树和橡树,还有我认不出的树的叶子,____________,橙红、酒红或深红、紫红,将红色渲染得(          )。

黄,也不仅仅是以前见惯的银杏叶子一种。__________。白桦树,在北大荒时见多了,那时注意的是它修长而洁白的树干。这时才看清,它的叶子是心形的,边缘带锯齿,叶脉清晰,左右对称如卡通画里的一株小树。和其它树密集的叶子不同,它的叶子已稀疏得很,金黄中带有不甘心退去的绿色,摇曳在秋阳中

树上的叶子萧萧飘落,是秋天另一种(            )。萧萧是声音,需要安静作为背景,与喧嚣相背离。无边落木萧萧下,落木千山天远大,这样壮观的情景,都已很难见到。有一天,在社区散步,忽然听到身后一片喧哗,以为是人的脚步声,回头一看,一片金黄色的落叶正铺天盖地地飘落,叶落在地发出的萧萧之声,我是第一次听见,(            )这样的响亮而清脆,犹如一阵急雨琵琶。

1.语段中的括号内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蜂拥     淋漓尽致     风景     居然B.簇拥     淋漓尽致     景致     居然
C.簇拥     酣畅淋漓     景致     诚然D.蜂拥     酣畅淋漓     风景     诚然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若改成“它的叶子已稀疏得很,金黄中带有不甘心褪去的绿色,摇曳在秋阳中”,表达效果不如原句,请具体分析原因。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1)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时光如水,奔流至今。曾经的海子水库,因平谷盛产黄金,且北部就是巍巍大金山,故改名金海湖,成为京东风景名胜。一湖碧水,映衬得水天一色,纤尘不染。天无丝毫风迹,但终因浩瀚,湖面也微波荡漾,在太阳温柔的照射下波光粼粼。我乘船缓缓驶向湖心,船在微波中慢慢荡出一道波痕,随后幽幽扩散成一抖开的扇面。时值暑夏,可湖水生凉。想当年亚运会水上项目在此举行,擂鼓呐喊声中,,争金夺银,何等英豪!船行湖中,眼看山穷水尽,,便又豁然开朗了。这道山横陈湖心,据方志记载,清康熙年间平谷发生大地震,竞把半座山咣当当震将下去,才形成现在东半山峭壁,岩石峥嵘,如刀削斧斫,数个山峰形如锯齿;而西半山缓缓,松柏苍翠。举目畅望,才觉金海湖四周皆山,而山外依然是山。东南影影绰绰一塔高矗山巅,擎举古塔的是盘山。东面是层峦献秀,北面是叠嶂耸翠,明代万里长城蜿蜒其间,留一座将军石关守护到今天。而莽莽苍苍远入云霄的,不是别的,正是赫赫燕山主峰! 园林建造注重借景,这里就把名山胜景巧妙地借到湖中来了。望着这一切,想当年的设计者,起初图纸上估计没有这些,也可能不会想到这些。是啊,事物的发展往往超出人的想象!

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A.比喻、拟人、对偶B.排比、借代、比喻
C.对偶、通感、拟人D.借代、拟人、双关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是赫赫的燕山主峰而不是别的山峰莽莽苍苍地远入云霄。”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020-05-04更新 | 14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百师联盟高三下学期开年联考(山东卷)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