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语句(语段)表达效果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8 道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地坛离我家很近,我常觉得这中间有着宿命的缘分:仿佛这古园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并看见自己的身影。我时常到那古园里去,理一理纷乱的思绪,去窥看自己的心魂。这古园的形体被不能理解它的人肆意雕琢,幸好有些东西是任谁也不能改变它的。譬如祭坛石门中的落日,寂静的光辉平铺的一刻,地上的每一个坎坷都被映照得灿烂;譬如在园中最为落寞的时间,一群雨燕便出来高歌,把天地都叫喊得苍凉;譬如秋风忽至,再有一场早霜,落叶或飘摇歌舞或坦然安卧,满园中播散着熨帖而微苦的味道。 ① 。味道不能写只能闻,要你身临其境去闻才能明了。味道甚至是难于记忆的,只有你又闻到它你才能记起它的全部情感和意蕴。如果以一天中的时间来对应四季,当然春天是早晨,夏天是中午,秋天是黄昏,冬天是夜晚。 ② ,我想春天应该是小号,夏天是定音鼓,秋天是大提琴,冬天是圆号和长笛。如果以声响来对应四季,那么,春天是祭坛上空漂浮着的鸽子的哨音,夏天是冗长的蝉歌和杨树叶子哗啦啦地对蝉歌的取笑,秋天是古殿檐头的风铃响,冬天是啄木鸟随意而空旷的啄木声。因为这园子,我常感恩于自己的命运。

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A.排比、比喻、拟人B.对偶、比喻、排比
C.对偶、借代、排比D.排比、借代、夸张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仿佛我就是为了等这古园,等这历经沧桑的四百多年的古园。”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万物终归于尘埃,而尘埃最终将沉寂于一抔黄泥。化土为泥,揭泥为瓦。泥在地下,瓦在天上。一座城,无论如何都摆脱不了一方水土。这一片土地,一部分化身为一片瓦,将历史储存在过往之中;一部分顺水而逝,融为人类的一部分养分。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每一个人也是一片瓦,生前覆盖大地,死后又重归于土。如此轮回,从一片瓦再到另一片瓦。不管是辉煌的皇宫,①     ,都得从地起,即使再高,都高不过一片瓦,高不过那片坚硬的泥,高不过蓝天之下那泛着青灰的色彩。钢筋混凝土建筑才不过几十年光景,而瓦片发明却是古人智慧凝成。自从有了人类,便需要住所;有住所,就催生了住房。瓦片房顶未产生之前,大多是蓬草、石片房顶,但蓬草房顶太轻,不经风不沐雨,,上不了高楼,于是才有了这瓦片房顶。瓦片来自泥土,脱胎于泥土,我们住起来才安心,才踏实。就是“居庙堂之高”的庙堂,仍然脱不了一片小小的瓦片来缚,最奢华的也不过是一片琉璃瓦而已。琉璃瓦仍然是瓦,属泥土家族,只不过地位高贵一点罢了。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A.引用     拟人B.引用   比喻
C.对偶     比喻D.拟人   对偶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改写成:“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每一个人也是一片生前覆盖大地,死后又重归于土的瓦。”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3.在文中序号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济南的秋天是诗境的。诗的境界中必须有山有水。那么,请看济南吧。那颜色不同,方向不同,高矮不同的山,在秋色中便越发的不同了。以颜色说吧,山腰中的松树是青黑的,加上秋阳的斜射,那片青黑便多出些比灰色深、比黑色浅的颜色,把旁边的黄草盖成一层灰中透黄的阴影。山脚是镶着各色条子的,一层层的,有的黄,有的灰,有的绿,有的似乎是藕荷色儿。山顶上的色儿也随着太阳的转移而不同。山顶的颜色不同还不重要,山腰中的颜色不同才真叫人想作几句诗。山腰中的颜色是永远在那儿变动,特别是在秋天,那阳光能够忽然清凉一会儿,。这个变动并不激烈,可是山上的颜色觉得出这个变化,而立刻随着变换。忽然黄色更真了一些,忽然又暗了一些,忽然像有层看不见的薄雾在那儿流动,忽然像有股细风替“自然”调合着彩色,轻轻地抹上一层各色俱全而全是淡美的色道儿。有这样的山,再配上那蓝的天,晴暖的阳光;蓝得像要由蓝变绿了,可又没完全绿了;晴暖得像要发燥了,可是有点儿凉风,正和诗一样的温柔;这便是济南的秋。况且因为颜色的不同,。高的更高了些,低的更低了些。山的棱角曲线在晴空中更真了,更分明了,更瘦硬了。看山顶上那个塔!

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A.比拟、比喻、夸张B.比拟、比喻、排比
C.对偶、借代、排比D.对偶、借代、夸张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山脚是镶着一层层的黄色、灰色、绿色、藕荷色等各色条子的。”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019-12-04更新 | 1230次组卷 | 20卷引用:2020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试题(山东模拟卷)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4 . 潜台词是指在某一话语的背后,所隐藏的没有直接表达出来的意思。易卜生的戏剧《玩偶之家》,通过讲述女主人公娜拉与丈夫海尔茂由相亲相爱转为决裂的过程,探讨男权社会与妇女解放之间的矛盾冲突。阅读下面的戏剧选段,请解释画横线部分文字的潜台词。每句潜台词不超过15个字。

海尔茂:那还用我说?①你最神圣的责任是你对丈夫和子女的责任。

娜拉:我还有别的同样神圣的责任。

海尔茂:②没有的事!你说的是什么责任?

娜拉:我说的是我对自己的责任。

海尔茂:别的不说,首先你是一个老婆,一个母亲。

娜拉:这些话现在我都不信了,现在我只信,③首先我是一个人,跟你一样的一个人—— 至少我要学作一个人。

潜台词①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5 .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这是《赤壁赋》中表现苏轼泛舟赤壁情景的一段文字。文句营造了一种廓远虚静的意境,洋溢着一种悠扬和乐的情怀。朗诵这段文字时如果要你配乐,请描述这段乐曲的演奏(视听)效果。要求:描述乐曲效果时要用一组排比句将其形象化,不得超过50字(可以写出所配乐曲的演奏乐器)。
2019-11-22更新 | 120次组卷 | 3卷引用:人教版高一必修2第三单元九 赤壁赋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
6 .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片段四:

让双方都来探讨使我们团结起来的问题,而不要操劳那些使我们分裂的问题。

让双方首次为军备检查和军备控制制定认真而又明确的提案,把毁灭他国的绝对力量置于所有国家的绝对控制之下。

让双方寻求利用科学的奇迹,而不是乞灵于科学造成的恐怖。让我们一起探索星球,征服沙漠,根除疾患,开发深海,并鼓励艺术和商业的发展。

(节选自肯尼迪《就职演讲》)


技法感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11-22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高一必修2第四单元 善用修辞 句式灵活 演讲入耳动情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
7 . 下面是鲁迅小说《药》中的一段景物描写,请从表达效果的角度予以点评。要求: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不超过40字。

西关外靠着城根的地面,本是一块官地;中间歪歪斜斜一条细路,是贪走便道的人,用鞋底造成的,但却成了自然的界限。路的左边,都埋着死刑和瘐毙的人,右边是穷人的丛冢。两面都已埋到层层叠叠,宛然阔人家里祝寿时候的馒头。

2019-10-27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册第七单元 16 赤壁赋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在慰问消防官兵的节目现场,主持人动情地说:“面对大火,人,本能地往外逃出火海,因为人的生命重于一切;而我们的消防官兵,则本职地往里冲进火海,因为人民的生命高于一切。”

主持人的话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结合具体语句谈谈其表达效果。
2019-10-26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册第三单元 9 念奴娇·赤壁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声声慢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较易(0.85) |
9 . 片段四: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朱自清《荷塘月色》)

技巧感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
10 . 写出下列对联中的谐音字或谐音词,并体会其妙处。
(1)莲子心中苦, 梨儿腹内酸。
(2)因荷而得藕, 有杏不须梅。
(3)昨夜敲棋寻子路 ,今朝对镜见颜回。
(4)和尚挑水两膀尽是汗淋 ,尼姑栽秧双手按插布阵。
(5)眼前一簇园林,谁家庄子;壁上几行文字,哪个汉书。
(6)两船并行,橹速不如帆快;八音齐奏,笛清难比箫和。
2018-11-20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第二课第2节《耳听为虚-同音字与同音词》基础练习(7页)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