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语句(语段)表达效果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8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在读西南联大时,闻先生先后开过三门课:楚辞、唐诗、古代神话。

楚辞班人不多。闻先生点燃烟斗,我们能抽烟的也点着了烟(闻先生的课可以抽烟的),闻先生打开笔记,开讲:“痛饮酒,熟读《离骚》,乃可以为名士。”闻先生的笔记本很大,长一尺有半,宽近一尺,是写在特制的毛边纸稿纸上的。字是正楷,字体略长,一笔不苟。他写字有一特点,是爱用秃笔。别人用过的废笔,他都收集起来,秃笔写篆楷蝇头小字,真是一个功夫。我跟闻先生读一年楚辞,真读懂的只有两句“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闻先生教古代神话,非常“叫座”。不单是中文系的、文学院的学生来听讲,连理学院、工学院的同学也来听。工学院在拓东路,文学院在大西门,听一堂课得穿过整整一座昆明城。闻先生讲课“图文并茂”。他用整张的毛边纸墨画出伏羲、女娲的各种画像,用按钉钉在黑板上,口讲指画,有声有色,条理严密,文采斐然,高低抑扬,引人入胜。闻先生是一个好演员。伏羲女娲,本来是相当枯燥的课题,但听闻先生讲课让人感到一种美,思想的美,逻辑的美,才华的美。听这样的课,穿一座城,也值得

节选自《闻一多先生上课》(汪曾祺)

1.下列各句中的括号,和文中括号作用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四库全书》于乾隆三十七年(1772)开始修纂,十年之后,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完成。
B.每年暑假、寒假期间,新疆和内地各族青少年参加的融情夏(冬)令营,已成为一道美丽的民族团结风景线。
C.明伟杰创办长木医疗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他希望通过研发先进的医疗设备,帮助患者治愈疾病。
D.(手持)羽扇,(头戴)纶巾,这是儒者的装束,形容周瑜有儒将风度。
2.用排比刻画人物能凸显人物特点,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排比进行简要分析。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穿一座城来听这样的课是值得的”。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2020-11-17更新 | 401次组卷 | 6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阶段检测语文试题
2 . 阅读片段四,分析使用的技法:

许久,妈妈抬起头,两眼通红地看着我,我从来没有看到过母亲那么深情的目光,心里一阵感动。她粗糙的手紧紧地握住我的手,似乎想要对我说什么,但动了动嘴唇,却什么也没说,目光转向了电视。母亲的泪一直在流,她的声音有些发颤,她把我搂得很紧,“要是我们这儿地震了,你就躲到妈妈的身下,放心,妈妈撑得住,一定撑得住!妈妈不会让你受到伤害!”妈妈把我搂得很紧很紧,好像怕我从她身边飞了似的。

(选自学生满分作文《温暖的时刻》)

技法感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11-04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课课练》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写作素养提升 记叙性文章如何写活人物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其实,人们对每个春天的感受都是不一样的。记得第一次强烈感到春天扑面而来,是四十余年前的那个三月。那时我正在浙东杭州湾畔的一个乡村供销站上班,来回途中要穿过一个村庄和一大片江南的田野。村庄有粉墙瓦舍、修竹桃杏,有短巷石径、小院篱笆;田野有河流蜿蜒、田塍阡陌,有青山远隐、岸柳斜逸。许是囿于上下班的匆忙,往日,①________。而那天早上当我踏上穿越田野的土路时,一阵近乎沸腾的蛙鸣声如波涛一般向我卷来。咯咯咯,咕咕咕,咯咯咕,咯咕咯……正是仲春稻秧鹅黄半绿的时机,那暴雨骤落、万锅齐沸的蛙鸣,几乎来自每一寸水田、每一截沟渠、每一滩泥洼……虽然脚步近处蛙声稍淡,但未及抬步,身前身后早被密密匝匝的蛙声层层裹挟,迭迭淹没,咯咯咯,咕咕咕,咯咕咯咕。清晨的阳光照在秧苗上,连着那铺天盖地的蛙鸣,整个田野都恍如一层嫩绿的薄毯绒绒起伏,软软沉浮。几只勤劳的白鹭时而驻足,②________,在嫩绿的浅处投下几点不规则的倒影。

阳光、蛙鸣、白鹭、绿毯……春天第一次在我十八岁的生命里烙下华美的印记,定格成湿漉漉的底片。而那铺天盖地的蛙鸣声,如春天的歌唱和宣言,是如此的鲜亮、如此的蓬勃、如此的溢满生机和活力。声音,春天的声音,也成为我真切认知春天的第一个关键词。

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A.比拟、比喻、夸张B.比拟、比喻、排比
C.对偶、比喻、排比D.对偶、借代、夸张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而那铺天盖地的蛙鸣声,如春天的歌唱和宣言,是如此的鲜亮、蓬勃,溢满生机和活力。”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2020-11-04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课课练》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二 改造我们的学习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敦煌莫高窟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它有七百多个洞窟,鳞次栉比地____________在鸣沙山东麓的断崖上,建造的结构独特,上下排列呈现五层,高低____________,远远看去就像是镶嵌在山中一样。

洞窟内的壁画容量和内容之丰富,是当今世界上任何宗教石窟都不能____________的,莫高窟中的各朝代壁画表现出不同的绘画风格,反应出我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为中国古代史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形象史料,体现了中国古代美术史的光辉篇章。

色彩鲜明的壁画,是敦煌莫高窟闻名于世的真正原因。壁画的内容较为完整,最令人震撼的就是经历了这么多年的时光,壁画依旧____________,色彩鲜亮,这样的技艺堪称一绝。敦煌莫高窟很有研究价值,是一座完整的古典文化艺术宝库,被联合国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列进名单,它不仅仅是中国的瑰宝,更是世界的瑰宝,绝无仅有的瑰宝!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分布       错落有致       媲美       栩栩如生
B.分散       有条不紊       媲美       惟妙惟肖
C.分布       有条不紊       争雄       惟妙惟肖
D.分散       错落有致       争雄       栩栩如生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错别字和语病,请把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3.把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改写成“是一座完整的古典文化艺术宝库,联合国由此把它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列进名单”行不行?为什么?
2020-11-03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巩固练》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综合把关卷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
5 . 许多诗歌一经翻译,原有的形式特征就会丢失或改变。试比较惠特曼《我自己的歌》(之一)的原文和译文,体味两首有什么不同,试着自己翻译一下。
原诗:

Song of Myself

I celebrate myself, and sing myself,

And what I assume you shall assume,

For every atom belonging to me as good belongs to you.

I loafe and invite my soul,

I lean and loafe at my ease observing a spear of summer grass.

My tongue, every atom of my blood, form’d from this soil, this air,

Born here of parents born here from parents the same, and their parents the same,

I, now thirty-seven years old in perfect health begin,

Hoping to cease not till death.

Creeds and schools in abeyance,

Retiring back a while sufficed at what they are, but never forgotten,

I harbor for good or bad, I permit to speak at every hazard,

Nature without check with original energy.

译诗:

我自己的歌

我赞美我自己,歌唱我自己,

我承担的你也将承担,

因为属于我的每一个原子也同样属于你。

我闲步,还邀请了我的灵魂,

我俯身悠然观察着一片夏日的草叶。

我的舌,我的血液的每个原子,

是在这片土壤,这个空气里形成的,

是这里的父母生下的,父母的父母也是在这里生下的,他们的父母也一样,

我,现在三十七岁,一生下来身体就十分健康,

希望永远如此,直到死去。

信条和学派暂时不论,

且后退一步,明了当前的情况已足,但也决不是忘记,

不论我从善从恶,我允许随意发表意见,

顺乎自然,保持原始的活力。

(赵萝蕤译)

2020-11-03更新 | 85次组卷 | 2卷引用:《同步练》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四单元13 迷娘(之一)致大海 自己之歌(节选) 树和天空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
6 . 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中有一句著名的独白,它有不同的译文。你认为哪一种舞台效果比较好?请说明理由。
朱生豪译文: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卞之琳译文:活下去还是不活,这是问题。
梁实秋译文:死后是存在,还是不存在——这是问题。
方平译文:活着好,还是死了好,这是个问题。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
7 . 阅读下面一则短文,按要求答题。

据载,欧阳修为宰相韩琦写了一篇《相州昼锦堂记》,交稿寄走后,他细细推敲了一下,觉得有两句欠妥。他便派人骑快马到韩府将文稿追回,做了修改。

韩琦再次收到文稿后再三读之才发现,全文只是在“仕宦至将相,富贵归故乡”中增加了两个“而”字。他反复吟诵“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敌乡”后,不禁拍案叫绝。

   韩琦为什么对欧阳修增加的两个“而”字拍案叫绝?请从语言表达效果的角度简要分析。
2020-11-03更新 | 166次组卷 | 5卷引用:《天天练》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第11课第2练 五代史伶官传序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与前面两种一文一武、亦静亦动的方式不同,在文艺复兴之后,还有一些文人向儿童投去了更为温和的目光。(      )。他所倡导的自然主义式的儿童教育,似乎让人体会到成人面对孩子的立场终于开始发生逆转。成人不再仅仅执迷于展现自己在智力、体力、权力方面的至高无上的优越感,(      ),开始倾听孩子的声音。成人和孩子,似乎终于成为平等对话的伙伴。除了《爱弥儿》这本__________的名作之外,其实卢梭的另一本书《植物学通信》更富有童心和童趣,其字里行间所流露出来的纯真质朴的感情,甚至令它超越了时下绝大多数忸怩作态的所谓“童书”。读着读着,一幅____________的画面就清晰地浮现出来:卢梭正拉着表妹的小手,跟她一起穿行,徜徉于____________的植物世界,仔细辨认花朵和茎叶的形与色。读着读着,似乎两个人的角色正在发生逆转。这个美好的、未受人间污染的自然世界,不正酷似儿童那__________的心灵世界吗?他引领着孩子去探索自然的时候,是不是同时也正在唤醒自己内心深处那段久已逝去的童年记忆呢?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脍炙人口       绘声绘色       琳琅满目       一尘不染
B.喜闻乐见       绘声绘色       丰富多彩       冰清玉洁
C.脍炙人口       栩栩如生       丰富多彩       一尘不染
D.喜闻乐见       栩栩如生       琳琅满目       冰清玉洁
2.请在文中①②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他带着孩子去探索自然的时候,也正是在回忆自己久已逝去的童年。”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他是一个木匠的儿子,但他狂热地喜爱诗歌。

他的第一本诗集印了1000册,但很可惜,一本都没卖掉。他只好把这些诗集全都送了人。当时已___________的美国著名诗人朗费罗、洛威尔和霍姆斯等人,对这本小册子根本___________,而大诗人惠蒂埃甚至把它丢进了火炉里。因为在他们眼中,一个木匠的儿子,根本就不配写诗。

方方面面的冷落和骂声,像寒冬的北风一样袭来,他的心顿时冻成了冰块。就在他几近绝望时,意外地收到了一位诗人的回信,那人对他的诗集大加赞扬,并说:”我认为它是美国至今所能贡献的最了不起的聪明才智的精华。”

这真诚的夸奖和赞誉,使他犹如在濒死的边缘,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他从此坚定了自己写诗的信念。多年后,他成为美国甚至全世界公认的伟大诗人,他唯一的诗集也成了美国乃至人类诗歌史上的经典。

他就是沃尔特·惠特曼,那部诗集的名字叫《草叶集》。而当年那位写信对他予以赞美和鼓励的诗人,乃是当时美国文坛的名宿爱默生。

凡俗的我们在这个世界上行走,受到别人的非议和冷落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们千万不能被批评的唾沫淹没向上的渴望,被冷漠的眼神封锁萌动的激情。因为我们有理由相信,即使黑暗___________,但总有一盏灯火能为你点燃,为你驱散心灵上的阴霾,给你温暖,给你慰藉,给你信心和勇气,哪怕,那仅仅是一点微光。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最恰当的一项是(     
A.著作等身   不以为然   无边无际B.功成名就   不屑一顾   无边无际
C.著作等身   不屑一顾   不着边际D.功成名就   不以为然   不着边际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简析其表达效果。
3.如果把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改成“那一点微光给你温暖和慰藉,给你信心和勇气”,和原句相比较哪个更好?试从句式的角度加以简要分析。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静极了,这朝来水溶溶的大道,只远处牛奶车的铃声,点缀这周遭的沉默。顺着这大道走去,走到尽头,再转入林子目里的小径,往烟雾浓密处走去,头顶是交枝的榆荫,透露着漠楞楞的曙色;再往前走去,走尽这林子,当前是平坦的原野,望见村舍,初青的麦田,更远三两个馒形的小山掩住了一条通道。天边是雾茫茫的,尖尖的黑影是近村的教寺。听,那晓钟和缓的清音。这一带是此邦中部的平原,地形像是海里的轻波,默沉沉的起伏;山岭是望不见的,有的是常青的草原与沃腴的田壤。登那土阜上望去,康桥只是一带茂林,拥戴着几处娉婷的尖阁。妩媚的康河也望不见踪迹,你只能循着那锦带似的林木想像那一流清浅。村舍与树林是这地盘上的棋子,,有佳荫处有村舍。这早起是看炊烟的时辰;朝雾渐渐的升起,揭开了这灰苍苍的天幕(最好是微霰后的光景),远近的炊烟,成丝的,成缕的,成卷的,轻快的,迟重的,浓灰的,淡青的,惨白的,在静定的朝气里渐渐的上腾,渐渐的不见,仿佛是朝来人们的祈祷,参差的翳入了天听。,这初春的天气。但它来时是起早人莫大的愉快。顷刻间这田野添深了颜色,一层轻纱似的金粉糁上了这草,这树,这通道,这庄舍。顷刻间这周遭你没了清晨富丽的温柔。顷刻间你的心怀也分润了白天诞生的光荣。“春”!这胜利的晴空仿佛在你的耳边私语。“春”!你那快活的灵魂也仿佛在那里回响。

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A.比拟、比喻、夸张B.比拟、衬托、借代
C.对偶、比喻、排比D.对偶、借代、夸张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远近的成丝的、成缕的、成卷的、轻快的、迟重的、浓灰的、淡育的、惨白的炊烟在静定的朝气里渐渐地上腾”,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020-11-02更新 | 32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点练》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册第一单元1 沁园春·长沙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