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言实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 道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桑之未落,其叶沃          门庭
B.贫贱有此女,始还家门                              削足
C.阿母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          不敏
D.屈心而抑志兮,忍而攘诟                                   怨天
2022-06-09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白传

李白,字太白,山东人。母梦长庚星而诞,因以命之。十岁通五经,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瞻逸,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祖徕山中,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自蜀至长安,道未振,以所业投贺知章,读至《蜀道难》,叹曰:“子谪仙人也。”乃解金龟换酒,终日相乐,遂荐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时事,因奏颂一篇。帝喜,赐食,亲为调羹,诏供奉翰林。尝大醉,上前草诏,使高力士脱靴,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起,帝每欲与官,妃辄之。白益傲放,与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饮酒入仙人”。恳求还山,赐黄金,诏放归。

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不知,怒,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白供状不书姓名,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白长笑而去。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傍若无人。

禄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璋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为僚佐。璘起兵反,白逃还彭泽。璘败,累浔阳狱。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

白晚节好黄、老,度牛渚矶,乘酒捉月,遂沉水中。初,悦谢家青山,今墓在焉。

选自《唐才子传》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帝每欲与官,妃辄          阻:阻止
B.宰不知,怒,至庭下曰       引:拉,牵引
C.白时卧庐山,为僚佐          辟:征召
D.璘败,累浔阳狱                 系:联系,关联
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
B.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
C.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
D.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白的出生带有传奇色彩,李母梦见太白金星而生下李白。李白天赋过人,才华横溢。
B.贺知章很欣赏李白的诗才,感叹他是遭贬的仙人。后经贺知章的推荐,被任命为供奉翰林。
C.无论是“力士脱靴”,还是“乘醉骑驴”李白都表现出放荡不羁的个性,这说明李白是个决不“摧眉折腰事权贵”的人。
D.郭子仪曾有恩于李白。当李白受牵连下狱时,郭子仪又请求官府赦免李白的死罪。
4.把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
②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
2020-12-15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怀仁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以下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词类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击三千里   ②奚以之九万里而   ③雄州雾列,俊采   贾谊于长沙   
琴书以消忧 ⑥梁鸿于海曲   ⑦宾主尽东南之   ⑧梓泽丘墟
A.①②/③⑧/④⑥/⑤/⑦B.①③/②⑧/④⑥/⑤/⑦
C.①③/④⑤⑥/⑦/②⑧D.①②/⑧/④⑥/⑤/②⑦
2020-12-02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山西大学附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扶老以流憩   策:拄着B.未有知其   修:长
C.气彭泽之樽   凌:超过D.且益坚       穷:贫穷
2020-12-02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山西大学附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列选项,加点的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假舆马者,非(锋利)足也                 (懂得)道也亦先乎吾
B.无以(没有用来……的)成江海       (道理)之不传也久矣
C.金(接近)砺则利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疑惑)矣
D.假舟楫者,非能(游泳)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并列)
2020-11-25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临汾市临汾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列诗句和成语中的加点词含义完全相同的一项(     
A.枉用相/名实亡                    如今有谁摘/不一击
B.我欲之梦吴越/地制宜            五岳掩赤城/出类
C.山不高/兵不                      赢得得仓皇北/此失彼
D.烟涛微茫难求/马由缰            暮去朝来颜色/步自封
2020-11-25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临汾市临汾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厕,因招樊哙出。

(节选自《鸿门宴》)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然不自能先入关破秦          意:料想
B.张良西向                           侍:侍奉
C.杀人如不能                       举:尽
D.沛公起                           如:往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得复见将军                    樊哙覆其盾
B.籍何至此                           身翼蔽沛公
C.今日事何如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
D.项王按剑跽曰                    拔剑切啖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邦能屈能伸,善于应变。他刚见到项王就主动陪罪缓和气氛,又顺势将责任推给了他人。
B.范增老谋深算,见识长远。在鸿门宴上,他一再示意项羽杀掉刘邦,但项羽最终没有答应。
C.项羽优柔寡断,重情重义。从宴席的座次安排看,他对刘邦礼遇有加并改变了进攻的决定。
D.樊哙忠勇豪胆,粗中有细。他闯入军门,得到了项王的赏赐,并乘机说了一通刘邦的好话。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2020-11-19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稷山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及项梁渡淮,信仗剑从之,居麾下,无所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为连敖。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视,适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而不斩。与语,大说之。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汉王军至南郑【注】,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于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注】南郑:地名,今陕西省汉中市。刘邦被封为汉王后,国都在南郑。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含义及用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为食:准备B.而不斩:释放
C.不及以:听说D.王素无礼:傲慢
2.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
B.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
C.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
D.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
3.下列对文章的概括和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韩信早年挨饿时得到漂母的帮助,说一定要重重地报答她,漂母很生气。
B.韩信投奔项梁后,希望得到重用,多次向其出谋划策,但都未被采纳。
C.韩信投奔汉王后,仍得不到重用,所以在刘邦到达南郑时,也随诸将逃跑了。
D.韩信深为萧何赏识,在萧何的极力推荐下,终于得到了刘邦的重用。
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2)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
2020-11-18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二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蔡襄,君谟,兴化仙游人。举进士,为西京留守推官、馆阁校勘。范仲淹以言事去国,余靖论救之,尹洙请与同贬,欧阳修移书责司谏高若讷,由是三人者皆坐谴。襄作《四贤一不肖诗》,都人士争相传写,书者市之,得厚利。契丹使适至,买以归,张于幽州馆。庆历三年,仁宗更用辅相,亲擢靖、修及王素为谏官,襄又以诗贺,三人列荐之,帝亦命襄知谏院。襄喜言路开,而虑正人难久立也。乃上疏曰:“朝廷增用谏臣,修、靖、素一日并命,朝野相庆。然任谏非难,听谏为难;听谏非难,用谏为难。三人忠诚刚正,必能尽言。君有罪失,不救之于未然,传之天下后世,其事愈不可掩,此之谓彰君过。愿陛下察之,毋使有好谏之名而无其实。”夏竦罢枢密使,韩琦、范仲淹在位,襄言:“陛下罢竦而用琦、仲淹,士大夫贺于朝,庶民歌于路,至饮酒叫号以为欢。且退一邪,进一贤,岂遂能关天下轻重哉?盖一邪退则其类退,一贤进则其类进。众邪并退,众贤并进,海内有不泰乎!虽然,臣切忧之。天下之势,譬犹病者,陛下既得良医矣,信任不疑,非徒病,而又寿民。医虽良术,不得尽用,则病且日笃,虽有和、扁,难责效矣。”以母老,求知福州,改福建路转运使,开古五塘溉民田,奏减五代时丁口税之半。进知制诰,迁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以枢密直学士再知福州。徙知泉州,距州二十里万安渡,绝海而,往来畏其险。襄立石为梁,其长三百六十丈,种蛎于础以为固,至今赖焉。又植松七百里以庇道路,闽人刻碑德。治平三年,丁母忧。明年卒,年五十六。乾道中,赐襄谥曰忠惠。

(节选自《宋史·蔡襄传》)


注:①和:秦和,古代名医。
1.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书者市之,得厚利     鬻:卖。
B.非徒病,而又寿民     愈:使(病)好了。
C.海而济,往来畏其险     绝:救济。
D.闽人刻碑   纪:记载。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古人在本名以外所取的表示德行或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名字,如苏轼字子瞻;古代女子不取字。
B.谏官,古代官职之一,是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谏”为“规劝、劝谏”之意。
C.丁口,即男女人口,古代户政名,既是统计人口的基本计量单位,也是派征丁银、徭役的依据单位。
D.丁忧,据儒家传统孝道观念,朝廷官员在位期间遭逢父母去世,须辞官回家守丧,叫丁忧,又叫丁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蔡襄是非分明。对范仲淹、余靖、尹洙、欧阳修和高若讷的恩怨,以及后来余靖、欧阳修和王素的升官,他均作诗表明了自己鲜明的褒贬态度。
B.蔡襄忠心劝谏。他认为君王选用谏官并非难事,难的是听谏和用谏;君王要做到退一邪,进一贤,这样天下就能安定太平。
C.蔡襄体恤民情。在福州和泉州为官期间,蔡襄开塘灌田、奏减赋税、立石为桥、植松庇路,切切实实为老百姓做了不少实事和好事。
D.蔡襄深受赏识。他做过留守推官、馆阁校勘,掌管过谏院,担任过福州和泉州的知府以及福建路转运使等官职,死后被赐谥号为忠惠。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有罪失,不救之于未然,传之天下后世,其事愈不可掩,此之谓彰君过。
(2)医虽良术,不得尽用,则病且日笃,虽有和、扁,难责效矣。
2020-11-18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少仕蜀,为郎。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陈情表》。

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 ”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节选自《晋书•李密传》,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祖母刘氏,躬自抚养        躬自:亲自
B.使吴,有才辩               数:多次
C.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       服阕:服丧期满
D.华                            善:好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密奉事孝谨闻               险衅,夙遭闵凶
B.迁汉中太守                    西入关见卫将军
C.刘氏有疾,涕泣侧息       有暇讲学忘疲
D.齐桓得管仲                 常望内转,朝廷无援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李密几岁大的时候就成了孤儿,是祖母刘氏把他抚养成人的,他曾拜谯周为师,周的门人把他比作子游和子夏。
B.李密因为孝敬祖母而闻名,也因祖母年老,无人奉养,上疏《陈情表》“辞不就职”;皇帝看后,停止征召他为太子洗马。
C.李密在祖母去世之后,被迫到晋朝任洗马的官职,实现了"先尽孝,后尽忠"忠孝两全的夙愿。
D.李密做温县县令时,讨厌下属官吏,因给人写信说“庆父不死,鲁难未已”而被上告,司隶因为他在温县做官清廉谨慎,没有弹劾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