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文言文阅读 | 容易(0.94) |
真题 名校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登云,字从龙,唐山人,万历五年进士,除鄢陵知县,征授御史,出按辽东,疏陈安攘十策,又请速首功之赏。改巡山西。还朝,会廷臣方争建储。登云谓议不早决,由贵妃家阴沮之。十六年六月遂因灾异抗疏,劾妃父郑承宪,言:“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不但惠安遭其虐焰,即中宫与太后家亦谨避其锋矣,陛下享国久长,自由敬德所致,而承宪每对人言,以为不立东宫之效。干扰盛典,蓄隐邪谋,他日何所不至?”疏入,贵妃、承宪皆怒,同列亦为登云危,帝竟留中不下。久之,疏论吏部尚书陆光祖,又论贬四川提学副使冯时可,论罢应天巡抚李涞、顺天巡抚王致祥,又论礼部侍郎韩世能、尚书罗万化、南京太仆卿徐用检。朝右皆惮之。时方考选科道,登云因疏言:“近岁言官,壬午以前怵于威,则摧刚为柔;壬午以后昵于情,则化直为佞。其间岂无刚直之人,而弗胜龃龉,多不能安其身。二十年来,以刚直擢京卿者百止一二耳。背公植党,遂嗜乞怜,如所谓‘七豺’‘八狗’者,言路顾居其半。夫台谏为天下持是非,而使人贱辱至此,安望其抗颜直绳,为国家锄大奸、歼巨蠹哉!与其误用而斥之,不若慎于始进。”因条数事以献。出按河南。岁大饥,人相食。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帝立遣寺丞锺化民赍帑金振之。登云巡方者三,风裁峻厉。以久次当擢京卿,累寝不下,遂移疾归。寻卒。

(节选自《明史·陈登云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B.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C.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D.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宫是皇后所居之宫,后来又可以借指皇后,这与东宫又可借指太子是同样道理。
B.陛下指宫殿中立有护卫的台阶下,因群臣不可直呼帝王,于是借用为对帝王的尊称。
C.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D.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登云不畏权贵,弹劾贵妃之父。他出于对朝廷的忠心,即便对郑承宪这样的国戚,也大胆揭发对方为非作歹,包藏祸心,幸而皇上并未因此发怒。
B.陈登云敢于直言,检举多名重臣。他在朝既久,发现诸多问题,于是奏告一干大臣,其中有些人因此遭到贬职或罢免,以至朝廷大官们都很畏惧他。
C.陈登云上疏指出,选才慎于始进。他认为二十年来,刚直者很少被提拔进京,在朝者却背公结党,谄媚权贵,与其误用后罢免,不如进用时慎重。
D.陈登云关心百姓,奏请救助灾区。在他巡视河南期间,当地年成歉收,百姓相食,他向朝廷呈告灾情,皇上当即派遣寺丞锺化民筹措钱款赈济灾民。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间岂无刚直之人,而弗胜龃龉,多不能安其身。
(2)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
2016-11-18更新 | 1286次组卷 | 24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奈曼旗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2015·河北石家庄·二模
文言文阅读 | 容易(0.94) |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读书数百言,脱口辄诵。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甫冠,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奇之。中嘉祐二年进士第。出通判越州,岁饥,度常平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农事不乏。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章邱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巩配三十一人,又属民为保伍,使几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有葛友者,自出首。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辇所购金帛随之,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自是外户不闭。河北发民浚河,调及它路,齐当给夫二万。县初按籍三丁出夫一,巩括其隐漏,至于九而取一,省费数倍。知洪州。会江西岁大疫,巩命县镇亭传,悉储药待求,军民不能自养者,来食息官舍,资其食饮衣衾之具,分医视诊,书其全失、多寡为殿最。师征安南,所过州为万人备。他吏暴诛亟敛,民不堪。巩先期区处猝集,师去,市里不知。加直龙图阁、知福州。南剑将乐盗廖恩既赦罪出降,余众溃复合,阴相结附,旁连数州,尤桀者呼之不至,居人慑恐。巩以计罗致之,继自归者二百辈。福多佛寺,僧利其富饶,争欲为主守,赇请公行。巩俾其徒相推择,识诸籍,以次补之。授帖于府庭,却其私谢,以绝左右徼求之弊。福州无职田,岁鬻园蔬收其直,自入常三四十万。巩曰:“太守与民争利,可乎?”罢之。后至者亦不复取也。徙明、亳、沧三州。巩负才名,久外徙,世颇谓偃蹇不偶。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拜中书舍人。甫数月,丁母艰去。又数月而卒,年六十五。巩为文章,上下驰骋,愈出而愈工,本原“六经”,斟酌于司马迁、韩愈,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韵-项是
A.试作《六论》,援笔而成援笔:提笔,执笔。
B.世颇谓偃蹇不偶偃蹇:骄横,傲慢。
C.巩视之泊如也泊如:恬淡无欲貌。
D.斟酌于司马迁、韩愈斟酌:仔细地比较。
2.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嘉祐二年进士第”中“第”指科举考试及格的等次,“进士”是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B.古代任命或调任官职的词语很多,“拜中书舍人”指“授予中书舍人一职”,“徙明、毫、沧三州”指“调任明州、亳州、沧州知州”。
C.“丁母艰”是指母亲去世,回乡守丧。守丧有一定的时间规定,这在古代是一种孝顺行为,表明当事人对已故之人的崇敬和不舍。
D.“六经”指六部儒家经典著作,是指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籍。它们是《论语》《诗经》《尚书》《礼记》《乐经》《周易》。
3.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曾巩机敏强识,年少有才。数百字的文章,他读完就能脱口成诵;十二岁试着写成《六论》,言辞奇伟,由此声名闻于四方。
B.曾巩治理有方,善抓根本。掌管齐州时,以铲除奸盗作为根本任务,既调动百姓参与,又善待自首的盗贼,于是州内安定。
C.曾巩爱护百姓,不谋私利。朝廷征伐安南时,他事先做好供应军队的准备,不扰民;做福州知州时,他不许官府与民争利。
D.曾巩面对灾情,处理得法。遇荒灾时他估计仓储不足救济,劝富人就近卖粮给灾民;江西大疫,他命县镇、驿站备药待需。
4.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他吏暴诛亟敛,民不堪。巩先期区处猝集,师去,市里不知。
(2)巩俾其徒相推择,识诸籍,以次补之。
2016-11-18更新 | 295次组卷 | 20卷引用:内蒙古太仆寺旗宝昌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文言文阅读 | 容易(0.94) |
名校
3 .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小题。

张以宁,字志道,古田人。父一清,元福建、江西行省参知政事。以宁年八岁,或讼其伯父于县系狱,以宁诣县伸理。尹异之,命赋《琴堂诗》,立就,伯父得释,以宁用是知名。泰定中,以《春秋》举进士,由黄岩判官进六合尹,坐事免官,滞留江、淮者十年。顺帝征为国子助教,累至翰林侍读学士,知制诰。在朝宿儒虞集、欧阳玄、揭傒斯、黄溍之属相继物故,以宁有俊才,博学强记,擅名于时,人呼小张学士。

明师取元都,与危素等皆赴京,奏对称旨,复授侍讲学士,特被宠遇。帝尝登钟山,以宁与朱升、秦裕伯等扈从拥翠亭,给笔札赋诗。

洪武二年秋,奉使安南,封其主陈日煃为国王,御制诗一章遣之。甫抵境而日煃卒国人乞以印诏授其世子以宁不听留居洱江上谕世子告哀于朝且请袭爵既得命俟后使者林唐臣至然后入境将事。事竣,教世子服三年丧,令其国人效中国行顿首稽首礼。天子闻而嘉之,赐玺书,比诸陆贾、马援,再赐御制诗八章。及还,道卒,诏有司归其柩,所在致祭。

以宁为人洁清,不营财产,奉使往还,襆被外无他物。本以《春秋》致高第,故所学尤专《春秋》,多所自得,撰《胡传辨疑》最辨博,惟《春王正月考》未就,寓安南逾半岁,始卒业。元故官来京者,素及以宁名尤重。素长于史,以宁长于经。素宋、元史稿俱失传,而以宁《春秋》学遂行。门人石光霁,作《春秋钩玄》能传以宁之学。                                                                      

(选自《明史》,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甫抵境/而日煃卒/国人乞以印诏授其世子/以宁不听留/居洱江上/谕世子告哀于朝/且请袭爵既得/ 命俟后使者林唐臣至/然后入境将事
B.甫抵境/而日煃卒/国人乞以印诏授其/世子以宁不听/留居洱江/上谕世子告哀于朝/且请袭爵/既得命/俟后使者林唐臣至/然后入境将事
C.甫抵境/而日煃卒国/人乞以印诏授其世子/以宁不听/留居洱江上/谕世子告哀/于朝且请袭爵/既得命/俟后使者林唐臣至然/后入境将事
D.甫抵境/而日煃卒/国人乞以印诏授其世子/以宁不听/留居洱江上/谕世子告哀于朝/且请袭爵/既得命/俟后使者林唐臣至/然后入境将事
2.下列对文中有关常识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秋》是儒家典籍“五经”之一,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到鲁哀公十四年的历史。
B.“三年丧”是古代丧服中的一种。臣为君、子为父、妻为夫等要服丧三年,这是封建社会的基本丧制。
C.玺即印,古时尊卑通用,秦汉以后唯皇帝印称玺;“玺书”是指古代用印章封记的文书,秦以后专指皇帝的诏书。
D.“有司”指有具体职务、做具体工作的官吏,也泛指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所以称为“有司”。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以宁颇富才能,名声传扬一时。他八岁时为伯父之事进县衙,奉县尹之命赋《琴堂诗》救伯父而出名;元顺帝时因有杰出之才,博学强记,而在当时享有盛名。
B.张以宁历经两代,官场几番变动。他在元朝考取进士,担任过黄岩判官、六合县县尹,因事免官后再任国子监助教和翰林院侍读学士;明朝时又被任命为侍讲学士。
C.张以宁奉命出使,深受天子赏识。刚到安南国边境,该国就发生了不测之事,他因处事得体而受到天子嘉奖;他在返途中不幸去世,天子下诏让有司将他的灵柩运回。
D.张以宁廉洁清正,学问研究专一。他为官不谋求财物,出使往来只携带简单的生活用品;在学说上只专攻《春秋》,并写下《胡传辨疑》和《春王正月考》两部研究专著。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与现代汉语。
(1)以宁年八岁,或讼其伯父于县系狱,以宁诣县伸理。
(2)元故官来京者,素及以宁名尤重。素长于史,以宁长于经。
4 . 阅读下面这篇文言文,完成下题。

大铁椎传

魏禧

大铁椎,不知何许人,北平陈子灿兄河南,与遇宋将军家。宋,怀庆青华镇人,工技击,七省好事者皆来学,人以其雄健,呼宋将军云。宋弟子高信之,亦怀庆人,多力善射,长子灿七岁,少同学,故尝与宋将军。

时座上有健啖客,貌甚寝,右胁夹大铁椎,重四五十斤,饮食拱揖不暂去。柄铁折叠环复,如锁上练,引之长丈许。与人罕言语,语类楚声。扣其乡及姓字,皆不答。

既同寝,夜半,客曰:“吾去矣!”言讫不见。子灿见窗户皆闭,惊问信之。信之曰客初至不冠不袜以蓝手巾裹头足缠白布大铁椎外一物无所持而腰多白金吾与将军俱不敢问也子灿而醒,客则鼾睡炕上矣。

一日,辞宋将军曰:“吾始闻汝名,以为豪,然皆不足用。吾去矣!”将军强留之,乃曰:“吾数击杀响马贼,夺其物,故仇我。久居,祸且及汝。今夜半,方期我决斗某所。”宋将军欣然曰:“吾骑马挟矢以助战。”客曰:“止!贼能且众,吾欲护汝,则不吾意。”宋将军故自负,且欲观客所为,力请客。客不得已,与偕行。将至斗处,送将军登空堡上,曰:“但观之,慎弗声,令贼知也。”

时鸡鸣月落,星光照旷野,百步见人。客驰下,吹觱篥数声。顷之,贼二十余骑四面集,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一贼提刀突奔客,客大呼挥椎,贼应声落马,马首裂。众贼环而进,客奋椎左右击,人马仆地,杀三十许人。宋将军屏息观之,股栗欲堕。忽闻客大呼曰:“吾去矣。”尘滚滚东向驰去。后遂不复至。

(节选自《魏叔子文钞》)


【注】①觱篥(bì lì):古代一种管乐器。用竹做管,用芦苇做嘴。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北平陈子灿兄河南省:探望
B.故尝与宋将军过:访问
C.子灿而醒寐:睡着
D.则不吾意快:高兴,称心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大铁椎“身怀绝技”的一组是( )
①力善射。
②右肋夹大铁椎,重四五十斤。
③“吾去矣!”言讫不见。
④以为豪,然皆不足用。
⑤大呼挥椎,贼应声落马,马首裂。
⑥屏息观之,股栗欲堕。
A.①②④B.②③⑤
C.④⑤⑥D.①③⑥
3.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信之曰/客初至/不冠不袜/以蓝手巾/裹头足/缠白布/大铁椎/外一物/无所持/而腰多白金/吾与将军俱不敢问也
B.信之曰/客初至/不冠不袜以蓝手巾/裹头足/缠白布/大铁椎/外一物/无所持/而腰多白金/吾与将军俱不敢问也
C.信之曰/客初至/不冠不袜以蓝手巾/裹头足/缠白布/大铁椎外一物无所持/而腰多白金/吾与将军俱不敢问也
D.信之曰/客初至/不冠不袜/以蓝手巾裹头/足缠白布/大铁椎外/一物无所持/而腰多白金/吾与将军俱不敢问也
4.下列对《大铁椎传》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开头介绍宋将军的“工技击”“雄健”,是为了衬托大铁椎的勇武,用了以勇衬勇的表现手法。
B.文中描写了大铁椎的外貌和言行,表现了大铁椎身怀绝技,轻捷善战的个性特征。
C.宋将军“屏息观之,股栗欲堕”,这处描写主要说明宋将军是一个胆小鬼。
D.“时鸡鸣月落,星光照旷野,百步见人”这几句渲染了战前的肃杀气氛。
5.把原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数击杀响马贼,夺其物,故仇我。久居,祸且及汝。今夜半,方期我决斗某所。
(2)众贼环而进,客奋椎左右击,人马仆地,杀三十许人。宋将军屏息观之,股栗欲堕。
2016-11-18更新 | 102次组卷 | 3卷引用:2015-2016学年内蒙古奋斗中学高一下学期月考一语文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文言文阅读 | 容易(0.94) |
名校
5 .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高允,字伯恭,勃海人也。司徒崔浩以《国史》之被收也,敕允为诏,自浩已下百二十八人皆夷五族。允持疑不为,频诏催切。允乞更一见,然后为诏。诏引前,允曰:“浩之所坐,若更有余衅,非臣敢知。直以犯触,罪不至死。”世祖曰:“无此人忿朕,当有数千口死矣。”浩竟族灭,余皆身死。
高宗践祚,司徒等皆受重赏,允既不蒙褒异,又终身不言。其忠而不伐,皆此类也。而允谏言帝从容听之或有触迕帝所不忍闻者命左右扶出事有不便允辄求见帝知允意逆屏左右以待之。礼敬甚重,晨入暮出,或积日居中。
有上事陈得失者,高宗省而谓群臣曰:“朕有是非,允常正言面论,至朕所不乐闻者,皆侃侃言说,无所避就。朕闻其过,而天下不知其谏,岂不忠乎!汝等在侧,曾不闻一正言,不自愧乎?”遂拜允中书令。有司曰:“允虽蒙宠待,而家贫布衣,妻子不立。”高宗怒曰:“盍先言?今见用,方言其贫。”是日允第,惟草屋数间,布被缊袍,厨中盐菜而已。
高宗重允,常不名之,恒呼为“令公”。“令公”之号,播于四远矣。高宗崩,显祖居谅暗①,乙浑专擅朝命,谋危社稷。太后诛之,引允禁中,参决大政。允曰:“臣闻经纶大业,必以教养为先。请制郡国庠序。立博士取博关经典、世履忠清、堪为人师者,学生取郡中清望、人行修谨、堪循名教者。”显祖从之。郡国立学,自此始也。允秋月巡境,问民疾苦。至邵县,见邵公庙废毁不立,乃曰:“邵公之德,阙而不礼,为善者何望。”乃表闻修葺之。劝民学业,风化颇行。后允以老疾,频表乞骸骨,诏不许。卒,年九十八,谥“文”。 (选自《魏书•高允传》,有删改)
【注】“谅暗”,指帝王居丧时所住的房子。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而允谏言帝/从容/听之或有触迕/帝所不忍/闻者命左右扶出/事有不便允/辄求见帝/知允意/逆屏左右以待之
B.而允谏言帝/从容听之/或有触迕/帝所不忍闻者/命左右扶/出事有不便允/辄求见帝/知允意逆/屏左右以待之
C.而允谏言/帝从容听之/或有触迕/帝所不忍闻者/命左右扶出/事有不便/允辄求见/帝知允意/逆屏左右以待之
D.而允谏言/帝从容/听之或有触迕/帝所不忍/闻者命左右扶/出事有不便/允辄求见帝/知允意逆/屏左右以待之

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本文中的“有司”与《出师表》“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及《廉颇蔺相如列传》“召有司案图”中的“有司”一样,均指专职官吏。
B.封建时代皇帝亲临某处,叫“幸”;受皇帝宠爱,也叫“幸”。本文“是日幸允第”的“幸”与《阿房宫赋》中“缦立远视,而望幸焉”的“幸”都含有这两个意思。
C.“庠序”,指古代乡学,与帝王的“辟雍”、诸侯的“泮宫”等大学相对。后泛指学校,如《寡人之于国也》“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中的“庠序”就是指学校。
D.封建社会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称为“乞骸骨”,意思是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本文的“乞骸骨”和《张衡传》“上书乞骸骨”中的“乞骸骨”意思一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允为人正直,敢于直谏。司徒崔浩因《国史》案被判灭族,高允进谏,认为崔浩对朝廷虽有触犯,但判罪过重,宜轻判。世祖最终听从了高允的建议。
B.高允尽职忠君,受帝礼敬。高允忠诚而不自我夸耀,很多情形都如此,并且得到皇帝高级别礼遇和尊敬,有时早晨进宫晚上出来,有时几日居住在宫中。
C.高允一心为公,清贫廉洁。高允身为高官,可家里贫穷得如同百姓一样,妻儿都无以为生,家中只有几间草屋、粗布被子和破旧棉袍,厨房中只有咸菜。
D.高允重视教育,劝民学业。高允认为治国大业必须以教育和培养为先导,建议在郡府设立学校;他巡视邵县时鼓励百姓学习问业,使风俗教化盛行起来。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朕有是非,允常正言面论,至朕所不乐闻者,皆侃侃言说,无所避就。
(2)乃曰:“邵公之德,阙而不礼,为善者何望。”乃表闻修葺之。
2015·辽宁沈阳·一模
文言文阅读 | 容易(0.94) |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薛奎,字宿艺,绛州正平人。举进士及第,为隰州军事推官。州民常聚博僧舍,一日,盗杀寺奴取财去,博者适至,血偶涴衣,逻卒捕送州,讯诬伏。奎独疑之,白州缓其狱,后果得杀人者。徙仪州推官,尝丁夫运粮至盐州,会久雨,粟麦渍腐,奎白转运卢之翰,请纵民还州而偿所失。之翰怒,欲劾奏之。奎徐曰:“用兵久,人疲转饷,今幸兵食有余,安用此陈腐以困民哉!”之翰意解,凡民所失,悉奏除之。向敏中荐为殿中侍御史,为陕西转运使。赵德明言延州蕃落侵其地黑林平,下诏验。奎阅郡籍,德明尝假道黑林平,移文录示之,德明遂伏。章献太后称制,契丹使萧从顺请见太后,且言南使至契丹者皆见太后,而契丹使来乃不得见。奎时馆伴,折之曰:“皇太后垂帘听政,虽本朝群臣,亦未尝见也。”从顺乃已。或谗云奎漏禁中语,改授集贤院学士、知并州,改秦州。州宿重兵,经费常不足,奎务为俭约,教民水耕,谨商算。岁中积粟三百万,征算余三千万,核民隐田数千顷,得刍粟十余万。加枢密直学士、知益州。秦民与夷落数千人列奎治状,请留,玺书褒谕,不许。成都民妇讼其子不孝,诘之,乃曰:“贫无以为养。”奎出俸钱与之,戒曰:“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其母子遂如初。尝夜燕,有戍卒杀人,人皆奔走,奎密遣捕杀之,坐客莫有知者。奎性刚不苟合,遇事敢言,真宗时数宴大臣,至有沾醉者。奎谏曰:“陛下即位之初,励精万几而简宴幸。今天下诚无事,而宴乐无度,大臣数被酒无威仪,非所以重朝廷也。”真宗善其言。卒,赠兵部尚书,谥简肃。

(选自《宋史·薛奎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逻卒捕送州,讯诬伏     考:拷打。
B.尝丁夫运粮至盐州        部:统率。
C.为陕西转运使               出:离京。
D.下诏                         按:抑制。
2.以下句子中,全都体现薛奎临事明察的一项是(       
①白州缓其狱                                   ②请纵民还州而偿所失
③移文录示之,德明遂伏                  ④岁中积粟三百万
⑤核民隐田数千顷                            ⑥奎密遣捕杀之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③⑤
D.①②⑥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薛奎处理事情明察秋毫,一丝不苟。他在出任陕西转运使时,通过认真查阅资料,成功的解决了赵德明说延州少数民族部落侵犯其领地黑平林一事。
B.薛奎拒绝契丹使者不合理的请求。契丹使者萧从顺请求面见太后,作为接待官员的薛奎以本朝大臣尚不能面见太后为由加以拒绝,契丹使者只好作罢。
C.薛奎为官能够体察民情,抚恤百姓,深受百姓爱戴。他在益州任职时,当地老百姓和少数民族部落数千人罗列了薛奎很多政绩,请求朝廷让薛奎留任。
D.薛奎性情刚直,敢于谏诤。宋真宗在位时多次宴请群臣,薛奎向真宗直言,认为皇上现在过分讲求宴饮享乐,而且大臣多次喝醉酒也有损朝廷的威严。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用兵久,人疲转饷,今幸兵食有余,安用此陈腐以困民哉!
(2)奎出俸钱与之,戒曰:“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
2016-11-18更新 | 86次组卷 | 2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北京第八中学乌兰察布分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调研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容易(0.94) |
名校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杜镐,字文周,常州无锡人。幼好学,博贯经史。兄为法官,尝有子毁父画像,为旁亲所讼,疑其法不能决。镐曰“僧道毁天尊、佛像,可比也。”兄甚奇之。举明经,解褐集贤校理。江南平,授千乘县主簿。太宗即位,江左旧儒多荐其能,改国子监丞、崇文院检讨。会将祀南郊,彗星见,宰相赵普召镐问之。镐曰:“当祭而日食,犹废;况谪见如此乎?”普言于上,即罢其礼。翌日,迁著作佐郎,改太子左赞善大夫,赐绯鱼。太宗观书秘阁,询镐经义,进对称旨,即日改虞部员外郎,加赐金帛。又问:“西汉赐与悉用黄金,而近代为难得之货,何也?”镐曰:“当是时,佛事未兴,故金价甚贱。”又尝召问天宝梨园事,敷奏详悉。再迁驾部员外郎,与朱昂、刘承珪编次馆阁书籍。事毕,赐金紫,改直秘阁。会修《太祖实录》,命镐检讨故事,以备访问。景德初,置龙图阁待制,因以命锡镐,加都官郎中。从幸澶渊遇懿德皇后忌日疑军中鼓吹之礼时镐先还备仪仗命驰骑问之镐以武王载木主伐纣前歌后舞为对四年,拜右谏议大夫、龙图阁直学士,赐袭衣、金带,班在枢密直学士下。时特置此职,儒者荣之。大中祥符中,迁给事中。三年,迁镐工部侍郎。上日,赐宴秘阁,上作诗赐之。六年冬,卒,年七十六。录其子渥为大理寺丞及三孙官。镐博闻强记,凡所检阅,必戒书吏云:“某事,某书在某卷、几行。”覆之,一无差误。每得异书,多召问之,镐必手疏本末以闻,顾遇甚厚。虽晚辈、卑品请益,应答无倦。年逾五十,犹日治经史数十卷,或寓直馆中,四鼓则起诵《春秋》。所居僻陋,仅庇风雨,处之二十载,不迁徙。燕居暇日,多挈醪馔以待宾友。性和易,清素有懿行,士类推重之。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五十五》)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从幸澶渊/遇懿德皇后/忌日疑军中鼓吹之礼/时镐先还备仪仗/命驰骑问之/镐以武王载木主伐纣/前歌后舞为对/
B.从幸澶渊/遇懿德皇后忌日/疑军中鼓吹之礼/时镐先还备仪仗/命驰骑问之/镐以武王载木主伐纣/前歌后舞为对/
C.从幸澶渊/遇懿德皇后/忌日疑军中鼓吹之礼/时镐先还备仪仗/命驰骑问之/镐以武王载木/主伐纣前歌后舞为对/
D.从幸澶渊/遇懿德皇后忌日/疑军中鼓吹之礼/时镐先还备仪仗/命驰骑问之镐/以武王载木/主伐纣前歌后舞为对/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经”是汉朝开始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
B.祭祀是儒教礼仪中的重要部分,古代于郊外祭祀天与地,成为郊祀或郊祭,“祀南郊”就是在南郊祭祀。
C.“太宗”是庙号,庙号就是皇帝登基时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例如高祖,玄宗,太祖等。
D.“工部”,六部之一,主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长官是工部尚书,副职是工部侍郎,下设郎中。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镐学识广博。当时律法中没有判罚“子毁父画像”的依据,年幼的杜镐建议比照僧道毁坏天尊像、佛像行为的判罚来处理。
B.杜镐奏对称旨。出现彗星时太宗问他能不能郊祀,杜镐持否定态度;在秘阁询问他经书的义理,杜镐的回答很称皇帝心意。
C.杜镐深得宠信。除得到财物赏赐和职位升迁外,皇帝还把专设职位赐给他,还曾赐诗于他,并在他死后录用其子孙为官。
D.杜镐品行美好。他久居僻陋之地却能安于清贫,博闻强记却仍勤学不辍,为人和善易于相处,读书人都很推崇他,敬重他。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事毕,赐金紫,改直秘阁。会修《太祖实录》,命镐检讨故事,以备访问。
(2)镐必手疏本末以闻,顾遇甚厚。虽晚辈、卑品请益,应答无倦。
文言文阅读 | 容易(0.94) |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熊概,元节,丰城人。幼孤,随母适胡氏,冒其姓。永乐九年进士。授御史。十六年擢广西按察使。峒溪大出掠,布政使议请靖江王兵遏之。概不可,曰:“吾等居方面,寇至无捍御,顾烦王耶?且寇必不至,戒严而已。”已而果然。久之,调广东。
洪熙元年正月,命以原官与布政使周干、参政叶春巡视南畿、浙江。初,夏原吉治水江南还,代以左通政赵居任,兼督农务。居任不恤民,岁以丰稔闻。成祖亦知其诬罔。既卒,左通政岳福继之,庸懦不事事。仁宗监国时,尝命概以御史署刑部,知其贤,故有是命。是年八月,干还,言有司多不得人,土豪肆恶,而福不任职。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
浙西豪持郡邑短,长为不法。海盐平康暴横甚,御史捕之,遁去。会赦还,益聚党八百余人。概捕诛之,已,悉捕豪恶数十辈,械至京,论如法。于是奸宄帖息。诸卫所粮运不继,军乏食。概以便宜发诸府赎罪米四万二千余石赡军乃闻于朝帝悦谕户部勿以专擅罪概
概用法严,奸民惮之,腾谤书于朝。宣德二年,行在都御史劾概与春所至作威福,纵兵扰民。帝弗问,阴使御史廉之,无所得,由是益任概。明年七月赐玺书奖励。概亦自信,诸当兴革者皆列以闻。时屡遣部官至江南造纸、市铜铁。概言水涝民饥,乞罢之。
五年还朝,始复姓。亡何,迁右都御史,治南院事。行在都御史顾佐疾,驿召概代领其职,兼署刑部。九年十月录囚,自朝至日宴,未暇食,忽风眩卒。赐祭,给舟归丧。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四十七》)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概以便宜发诸府/赎罪米四万二千余石赡军/乃闻于朝/帝悦/谕户部勿以专擅罪概
B.概以便宜/发诸府赎罪米四万二千余石赡军/乃闻于朝/帝悦/谕户部/勿以专擅罪概
C.概以便宜/发诸府赎罪米四万二千余/石赡军乃闻于朝/帝悦/谕户部勿以专擅罪概
D.概以便宜发诸府/赎罪米四万二千余/石赡军乃闻于朝/帝悦谕户部/勿以专擅罪概
2.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熊概,字元节”,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使用有别,名供长辈呼唤;字是供平辈和晚辈称呼。
B.“洪熙元年”,“洪熙”是明仁宗年号。年号始于汉武帝,此后皇帝即位一般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庆历四年”“元和十年”均是如此。
C.“海盐民”,“民”是对百姓的称谓,常见的百姓称谓还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足下等。
D.“蛮”,由于受时代的限制,古代学者对四方异族的了解十分有限,对他们的异同也没有深入调查,认真识别,往往用蛮、夷、戎、狄、胡、越等来泛指四方异族,对南方各族通称“百越”或“越族”。
3.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熊概预料事情准确。布政使想请靖江王来阻止峒溪蛮人劫掠时,他认为贼寇肯定不来,最后结果也印证了他的判断。
B.熊概深得皇帝信任。洪熙元年正月,宣宗命他以布政使的身份参与巡视南畿、浙江,巡视后宣宗晋升他做了大理寺卿。
C.熊概执法不畏强暴。浙西豪强肆意作恶,前官岳福懦弱无为,而他不仅捕杀了遇赦的平康,还抓捕了几十个豪强恶徒。
D.熊概为官为民请命。朝廷屡派部官到江南造纸、买铜铁,影响了民生,他就上书说洪水积涝,百姓饥馑,请求停止行动。
4.4.把前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等居方面,寇至无捍御,顾烦王耶?且寇必不至,戒严而已。
(2)帝弗问,阴使御史廉之,无所得,由是益任概。
2016-11-18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内蒙古鄂尔多斯一中高二下期末语文试卷
文言文阅读 | 容易(0.94) |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吴起于是欲就名,遂杀其妻,以明不齐也。鲁卒以为将,将而攻齐,大破之。
鲁人或吴起曰:“起之为人猜忍人也其少时家累千金游仕不遂遂破其家乡党笑之,吴起杀其谤己者三十余人,而东出卫郭门。”起之鲁,学兵法以事鲁君。鲁君疑之,起杀妻以求将。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文侯问李克曰:“吴起何如人哉?”李克曰:“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也。”于是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 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人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母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
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武侯曰:“善。”
田文既死,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吴起。公叔之仆曰:“起易去也。”公叔曰:“奈何?”其仆曰:“吴起为人节廉而自喜名也。君因先与武侯言曰:‘夫吴起贤人也,而侯之国小,又与强秦壤界,臣窃恐起之无留心也。’武侯即曰:‘奈何? ’君因谓武侯曰:‘试延以公主,起有留心则必受之,无留心则必辞矣。’以此卜之。君因召吴起而与归,即令公主怒而轻君。吴起见公主之贱君也,则必辞。”于是吴起见公主之贱魏相,果辞魏武侯。武侯疑之而弗信也。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
楚悼王素闻起贤,至则相楚。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要在强兵,破驰说之言从横者。于是南平百越,北并陈蔡,三晋,西伐秦。诸侯患楚之强,故楚之贵戚尽害吴起。
公元前381年,楚悼王暴卒,吴起终遭杀害。
注释:①司马穰苴:春秋时齐国名将   ②尚:娶公主为妻。
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鲁人或吴起曰恶:说人坏话。
B.以明不齐也与:结交、亲附。
C.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吴起。害:陷害。
D.北并陈蔡,三晋,西伐秦却:打退,打败。
2.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起之为人/猜忍人也/其少时家累千金/游仕不遂遂/破其家乡/党笑之
B.起之为人/猜忍人也/其少时家累千金/游仕不遂/遂破其家/乡党笑之
C.起之为/人猜忍人也/其少时家累/千金游仕不遂/遂破其家乡/党笑之
D.起之为人猜忍人也/其少时家累/千金游仕不遂/遂破其/家乡党笑之
3.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齐国进攻鲁国时,鲁国想用吴起做将军,又因吴起娶了齐国女子为妻而猜疑他。吴起为谋取将军职位,就杀掉自己的妻子,以表明他不依附齐国的立场。
B.魏文侯听说吴起贤明,通过李克了解到吴起的军事才能在司马穰苴之上,于是重用吴起为将军,让他率兵进攻秦国,夺取了五座城池。
C.魏文侯病逝后,吴起又辅佐魏武侯。并且建议国君“国家政权的稳固,在于修养德行,而不在于地理形势的险要。”魏武侯对此很赞同。
D.吴起在楚国担任相职时,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东征西讨,加强了楚国的军事力量。然而也给楚国带来了隐患,诸侯各国对楚国的强大感到忧虑。
4.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
(2)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
2016-11-18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
文言文阅读 | 容易(0.94) |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王思远,琅邪临沂人。尚书令晏从弟也。宋建平王景素辟为南徐州主簿,深见礼遇。景素被诛,左右离散,思远亲视殡葬,手种松柏。与庐江何昌宇、沛郡刘琏上表理之,事感朝廷。景素女废为庶人,思远分衣食以相资赡。
建元初,迁太子中舍人。文惠太子与竞陵王子良素好士,并蒙赏接。思远求出为远郡,除建安内史。长兄思玄卒,思远友于①甚至,表乞自解,不许。及祥日②,又固陈,世祖乃许之。
世祖诏举士,竞陵王子良荐思远及吴郡顾暠之。思远与顾暠之友善。暠之卒后家贫,思远迎其儿子,经恤甚至。邵陵王子贞为吴郡,世祖除思远为吴郡丞,以本官行郡事,论者以为得人。以疾解职,还为司徒谘议参军。高宗辅政,不之任,仍迁御史中丞。临海太守沈昭略赃私,思远依事劾奏,高宗及思远从兄晏、昭略叔父文季请止之,思远不从,案事如故。
建武中,迁吏部郎。思远以从兄晏为尚书令,不欲并居内台权要之职,上表固让。曰: “陛下矜遇之厚,古今罕俦。正以臣与晏地惟密亲,必不宜俱居显要。且亦缘陛下以德御下,故臣可得以礼进退……”上知其意,乃改授司徒左长史。
初,高宗废立之际,思远与晏闲言,谓晏曰:“兄荷世祖厚恩,今一旦赞人如此事,彼或可以权计相须,未知兄将来何以自立。若及此引决,犹可不失后名。”晏不纳。及拜骠骑,集会子弟,谓思远兄思微曰:“隆昌之末,阿戎③劝吾自裁。若从其语,岂有今日?”思远遽应曰:“如阿戎所见,犹未晚也。”及晏败,故得无他。
思远清修,立身简洁。衣服床筵,穷治素净。宾客来通,辄使人先密觇视。衣服垢秽,方便不前;形仪新楚,乃与促膝。虽然,既去之后,犹令二人交帚拂其坐处。上从祖弟季敞性甚豪纵,上心非之,谓季敞曰:“卿可数诣王思远。”永元二年卒,年四十九。
——《南齐书》卷四十三列传第二十四王思远传》
【注】①友于:兄弟之爱。②祥日:丧祭名。③阿戎:称堂弟,此指王思远。
1.对下列句中加横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思远求出为远郡,建安内史除:授予官职
B.思远不从,事如故案:查究
C.今一旦人如此事赞:赞同
D.卿可数王思远诣:拜访
2.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体现王思远美德的一项是(     
①思远亲视殡葬,手种松柏。
②长兄思玄卒,思远友于甚至,表乞自解。
③竞陵王子良荐思远及吴郡顾暠之。
④暠之卒后家贫,思远迎其儿子,经恤甚至。
⑤正以臣与晏地惟密亲,必不宜俱居显要。
⑥既去之后,犹令二人交帚拂其坐处。
A.①②④B.①③⑤
C.②③⑥D.④⑤⑥
3.3.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景素对王思远以礼相待,等到他被杀,其女被废为平民,王思远以衣食资助养活她。
B.沈昭略贪赃徇私,思远据实弹劾,高宗、王晏等人让他停止做此事,思远不从。
C.建武年间,王思远跟从兄长王晏一起做尚书令,因不愿同居要职,他上书辞让。
D.王思远曾经劝说王晏,但王晏没有吸纳他的建议,且颇为得意,最终落得失败的结局。
4.4.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宋建平王景素辟为南徐州主簿,深见礼遇。
(2)衣服垢秽,方便不前;形仪新楚,乃与促膝。
(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2016-11-18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巴彦淖尔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