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6 道试题
14-15高一上·甘肃天水·期中
文言文阅读 | 容易(0.94) |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音yí,桥)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愕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所,表约数;里所,即一里路左右),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去,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史记·留侯世家》)
淮阴侯韩信,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内室的床)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袴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谓良曰:“孺子,下取履!”顾:回头看
B.旦日视其书,旦日:第二天
C.始为布衣时,贫无行布衣:平民百姓
D.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若:假若
2.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食时信往,不具食乃装遣荆轲
B.常人寄食饮张良是时沛公
C.直堕履圯下吾还也。亦去之。
D.父足受一市人皆笑信,为怯
3.3.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张良能忍辱为老父取履,穿履,并能听从老父训导,如期赴约,终有所得。
B.从张良愕—忍—怪—异的心理变化中,可以看到他性格转变的过程。
C.漂母的大怒是为了激发韩信作为男子汉的尊严。
D.韩信受胯下之辱中,在他“孰视”、“蒲伏”中表现了他的心理活动。
4.4.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 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
(2) 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袴下,蒲伏。
(3) 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2016-11-18更新 | 103次组卷 | 2卷引用:2014-2015学年甘肃天水市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13-14高一上·云南昆明·期中
文言文阅读 | 容易(0.94) |
2 .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荆轲刺秦王》节选)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持千金之资物币:礼品
B.愿国为内臣举:全、整个
C.乃朝服,设九宾朝服:上朝的衣服
D.荆轲樊於期头函奉:同“捧”
2.2.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荆轲勇敢的一组是(   )
①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
②秦舞阳色变振恐
③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
④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
⑤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⑥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
A.③④⑤B.②④⑥C.①②⑤D.③⑤⑥
3.3.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易水送别,慷慨悲歌,荆轲做好了以身赴死的准备。
B.秦官蒙嘉同情燕王,赞赏荆轲,所以巧言讨好秦王,引见荆轲。
C.秦武阳随荆轲刺杀秦王,却被秦王的威风吓倒,差点暴露此行动机。
D.荆轲刺杀秦王未成,他自己宣称想要挟持秦王,定下条约,报答燕太子丹。
4.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2)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2016-11-18更新 | 292次组卷 | 6卷引用:2013-2014年云南省昆明三中、滇池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10-11高一上·河北唐山·阶段练习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容易(0.94) |
3 . 选出下列译文正确的一项(   
A.夫晋,何厌之有?译文:晋国,有什么讨厌的呢?
B.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译文:秦国的土地减少了而晋国却有利可图,您一定要考虑这件事。
C.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译文:太子以及知道这件事的宾客,都穿着白衣服戴着白帽子来送他。
D.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译文:事情没有办成功,于是就想生擒你。
2016-11-18更新 | 65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届河北省唐山一中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卷
9-10高一·河北石家庄·阶段练习
文言文阅读 | 容易(0.94) |
名校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杨维岳传

戴名世

杨维岳,庐州巢县人也。生而孝谨,好读书,毅然自守以正。尝以文见知于郡守。一日往谒,适富民有犯法者,守教维岳为之代请,可得金数百。维岳谢曰:“犯罪自有公法。使此人不当罪,而维岳受其金,则不祥;使此人当罪,以维岳故贳之,是以私爱而挠公法也。维岳兢兢自守,惧无以报德,其敢以是为公累?”郡守由是益敬重之。尝读书至忠孝大节,往往三复流涕。慕文文山之为人也,画像祀之。

崇祯中,陕西盗起,都御史史可法巡抚淮扬。维岳曰:“此当代伟人也,不可以不见。”乃徒步诣军门往谒。居无何,寇益急,诏天下勤王。时可法已拜南京兵部尚书,以府库虚耗,军资竭,兵不得出,传檄谕天下捐赀救国。维岳捧檄泣曰:“国事如此,吾何以家为!”即毁家以为士民倡。

崇祯十七年,上崩于煤山。维岳闻之,北面痛哭,累昼夜不能寝食。未一岁,北兵渡江,京师溃,而史可法以大学士督师扬州,城破死之。维岳泣曰:“国家养士三百年,以身殉国,奈何独一史公!”于是设史公主,为文祭之而哭于庭。家人进粥食,麾之去;平日好饮酒,亦却之。曰:“今值国事如此,饮食能下咽乎!”居三日,北兵至,下令剃发。维岳不肯。人谓:“先生曷避诸?”维岳曰:“避将何之?吾死耳!吾死耳!”其子对之泣,维岳曰:“小子!吾生平读书何事?一旦苟全幸生,吾义不为!吾今得死所矣,小子何泣焉?”人有来劝慰,偃卧唯唯而已。作不髡永诀之辞以见志。凡不食七日,气息仅存。亲属人来观者益众,忽张目,视其子曰:“前日见志之语,慎毋以示世也。”顷之遂卒,年五十六。闻者莫不为之流涕,私谥为文烈公。

呜呼!三代以来,变故多矣,为人臣者,往往身为大官不能为国死,而布衣、诸生又以死非吾事,则是无一人死也,君臣之义几何而不绝也哉!


(选自《南山集》,有删节)
注:①主:死者的牌位。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维岳故                              贳:赦免
B.昼夜不能寝食                           累:连续
C.北兵渡江,京师                       溃:攻破
D.毋以示世也                              慎:小心
2.下列句子中,直接表现杨维岳忠义大节的一组是( )
①以维岳故贳之,是以私爱而挠公法也       ②即毁家以为士民倡
③北面痛哭,累昼夜不能寝食                    ④避将何之?吾死耳       
⑤乃作不髡永诀之辞以见志                       ⑥闻者莫不为之流涕
A.①⑤⑥B.①③⑤C.②③④D.②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维岳喜好读书,坚守正道。他宁可不要数百两银子,也不为犯法的富民“代请”。郡守因此越发敬重他的为人。
B.杨维岳一直很敬重文天祥和史可法,他画了文天祥画像经常祭拜;在史可法死后,为杨维岳又设牌位写文章哭祭他。
C.清兵南下后,下令士民剃发。杨维岳既不剃发,也不躲藏,决心以死明志,别人来劝慰他,他也卧床不应,绝食多日而亡。
D.作者谴责了在民族危难之际贪生怕死的达官贵人,以及不明大义的平民、书生,肯定了杨维岳为守君臣之义而献身的行为。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维岳兢兢自守,惧无以报德,其敢以是为公累?
(2)以府库虚耗,军资竭,兵不得出,传檄谕天下捐赀救国。
(3)而史可法以大学士督师扬州,城破死之。
2016-11-18更新 | 315次组卷 | 5卷引用:石家庄市2010届四县联考试题高一语文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容易(0.94) |
5 . 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
B.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
C.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
D.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
2016-11-02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黑龙江佳木斯一中高一上月考一语文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容易(0.94) |
6 . 下列各句中不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共其乏困因击沛公于坐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B.要项伯秦武阳色变振恐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C.失其所与,不知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距关,毋内诸侯
D.沛公起如厕 令将军与臣有郤今日往而不反
2016-03-28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河北省唐山一中高一上第一次10月考语文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