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4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

家贫亲老,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而去之。

后为彭泽令。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去职,赋《归去来》。

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也。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之间要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迕也。

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当阳与渊明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浔阳,日渊明饮焉。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要延之坐,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郡将尝候之,值其酿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著之。

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谥号靖节先生。

(选自萧统《陶渊明传》)


【注】舁,yú,抬;篮舆:轿子
1.对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江州刺史檀道济往             候:等候
B.而去之                                 麾:挥手
C.不能                                 致:招致,约请
D.弘欲要延之坐,日不得          弥:整,满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刺史,汉代为一郡长官。刺,检核问事质疑,即监察之职;史,“御史”之意。
B.绶,古代用以系佩玉、官印等东西的丝绸,“解绶去职”指解下官印辞去官职。
C.元嘉,南朝宋文帝刘义隆的年号,“元嘉四年”属于按照帝王年号来纪年的。
D.谥号,古指人死后,后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并给予褒奖,如“靖节先生”。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
B.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
C.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
D.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渊明少年时就有很高的志向,博学多识,擅长写文章;聪颖洒脱,卓尔不群,任性而率真,清高而自负。
B.州郡召用陶渊明担任州郡的官职,他不忍官场,弃官回家,他亲自耕种,自给自足,身体瘦弱而患上了疾病。
C.陶渊明曾经去过庐山,王弘让陶渊明的老朋友庞通之准备好了丰盛的酒席,在半路粟里(地名)邀请他。
D.郡将(官名)曾经来拜访,正赶上陶渊明酿的酒糟熟了,郡将就用头上的葛巾筛酒,筛完,又把头巾扎在头上。
5.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
(2)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
6.结合文章,简单说说陶渊明不与檀道济交往的可能原因。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完成下面小题。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 家富多书,衡乃与其拥作而不求偿。主人怪而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给以书,大学

1.下列对划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B.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C.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D.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2.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逮:抓住B.资:借
C.遂:于是D.大学:很大的学问
2020-05-15更新 | 19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西藏自治区拉萨市那曲二中高三全真模拟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容易(0.94) |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使者以陵使韩琦,琦曰:“范纯礼岂不知此?将必有说。”他日,众质之,纯礼曰:“陵寝皆在邑境,岁时缮治无虚日,今乃与百县均赋,曷若置此,使之奉常时用乎?”琦是其对。还朝,用为三司盐铁判官,以比部员外郎出知遂州。泸南有边事,调度苛棘,纯礼一以静待之,辨其可具者,不取于民。民图像于庐,而奉之如神,名曰“范公庵”。草场火,民情疑怖,守吏惕息俟诛。纯礼曰“草湿则生火,何足怪!”但使密偿之。库吏盗丝多罪至死,纯礼曰:“以棼然之丝而杀之,吾不忍也。”听其家买以赎,命释其祩连者。除户部郎中、京西转运副使。徵宗立,以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前尹以刻深为治,纯礼曰:“宽猛相济,圣人之训。方务去前之苛,犹虑未尽,岂有宽为患也。”由是一切以宽处之。中旨鞫享泽村民谋逆,纯礼审其故,此民入戏场观优,归途见匠者作桶,取而戴于首曰:“与刘先主如何?”遂为匠擒。明日入对,徽宗问何以处之,对曰:“愚人村野无所知,若以叛逆蔽罪,恐辜好生之德。以不应为杖之,足矣。”曰:“何以戒后人?”曰:“正欲外间知陛下刑宪不滥,足以为训尔。”徽宗从之纯礼沉毅刚正,曾布惮之,激驸马都尉王诜曰:“上欲除君承旨,范右丞不可。”诜怒。会诜馆辽使,纯礼主宴,诜诬其辄斥御名,罢为端明殿学士、知颍昌府,提举崇福宫。崇宁五年,复左朝议大夫,提举鸿庆宫。卒,年七十六。

(节选自《宋史·范纯礼传》)


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会诜辽使                    馆:招待
B.使者以陵使韩琦          白:禀告,报告
C.听其家买以赎             趣:兴趣
D.中旨享泽村民谋逆       鞫:审问
2020-03-16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四单元 创造形象诗文有别 2 庖丁解牛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子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子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谴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惟大王与群臣软计议之。”

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太史公曰知死必勇非死者难也处死者难方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太山,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

(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史公曰/知死必勇非死者/难也/处死者难/方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
B.太史公曰/知死必勇/非死者难也/处死者难/方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
C.太史公曰/知死必勇/非死者难也/处死者难/方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
D.太史公曰/知死必勇/非死者难也/处死者难/方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司,官吏的通称。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所以称官吏为“有司”。文中即指相关主管官吏。
B.斋戒,一指古人在祭祀前沐浴更衣、洁身清心,以示虔诚,二指八关斋戒,是为佛教用语。
C.九宾,是我国古代外交上最为隆重的礼节,由傧者九人依次传呼接引宾客上殿,以示崇高礼遇。
D.缪公,“缪”通“穆”,秦缪公即秦穆公。“缪”是谥号,谥号是用来赞扬死者生前功德的名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蔺相如献璧后,从秦王的倨傲无礼的表现中,敏锐地觉察到“秦王无意偿赵城”,便略施小计,谎称“璧有瑕”,将璧收回。
B.蔺相如将赵王“修敬”与秦王“甚倨”对比,面责秦王无礼无信,并利用与璧同归于尽的决心来威胁对方,于是秦王同意“十五都予赵”。
C.蔺相如提出须秦王“斋戒五日”和“设九宾于廷”的要求,皆是缓兵之计,以获得回旋余地,以便派人暗中把璧送回赵国。
D.蔺相如在大庭广众之下,引用历史上秦国失信的事实,揭露秦一贯背信弃义,告示秦王,璧已送回赵国,并表示已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
4.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
(2)退而让颇,名重太山,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鄙远,君知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之有?既东封郑,又欲其西封,若不阙秦,将取之?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还也。”亦去之。

1.下列句子中,画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焉用亡郑以邻陪:增加B.又欲其西封肆:扩张
C.秦以利晋阙:削减D.夫晋,何之有厌:厌烦
2.下列句子中,画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其无礼     不求闻达诸侯B.焉用亡郑陪邻     越国鄙远
C.君知难也     还也D.将取之     子亦有不利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烛之武深明大义,以解国难为重。他在郑国官微人轻,在秦晋大兵压境、郑伯自责道歉的情况下,慨然答应出使,表现出奔赴国难的义勇精神。
B.烛之武勇敢无畏,从容对敌。他不顾年迈之躯,夜缒出城。从容去见秦伯,坦言郑国将亡,满足强敌的骄横心理,创造说服秦伯的契机。
C.烛之武善于利用矛盾,晓之利害。他先说亡郑对秦无益有害,再说存郑对秦对晋都有益,最后说晋屡背秦德,不可共事,使秦伯不得不听。
D.烛之武机智善辩,成功使敌退兵。他援古例今,使秦穆公跟郑国订立了盟约,并留下驻兵帮郑国防守,晋国也不得不撤兵,从而保全了郑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2020-02-13更新 | 218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海南州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彦仙,字少严,初名孝忠,宁州彭原人,闲骑射。靖康元年,金人犯境,郡县募兵勤王,遂率士应募,补承节郎。李纲宣抚两河,上书言纲不知兵,恐误国。书闻,下有司追捕,乃亡去,易名彦仙。金人再犯汴,官吏皆遁,时彦仙为石壕尉,坚守三觜,民争依之。下令曰:“尉异县人,非如汝室墓于是。今尉为汝守,若不悉力,金人将尸汝于市。”众皆奋。金人攻三觜,彦仙战佯北,金人追之,伏发,掩杀千计,分兵四出,下五十余壁。初金人得陕用降者守之使招集数亡彦仙阴遣士厕其间金人不觉乃引兵攻其南,夜潜师薄东北隅,所纳士内应,噪而入,复陕州。事闻,上即命知陕州兼安抚使,迁武节郎、阁门宣赞舍人。彦仙尽取家属以来,曰:“吾以家徇国,与城俱存亡。”闻者感服。娄宿率叛将折可求众号十万来攻,分其军为十,以正月旦为始,日轮一军攻城,聚十军并攻,期以三旬必拔。彦仙意气如平常,登谯门,大作技乐。潜使人缒而出,焚其攻具,金人愕而却。食尽,煮豆以啖其下,而取汁自饮。娄宿雅奇彦仙才,尝啖以河南兵马元帅,彦仙斩其使。至是使人呼曰:“即降,畀前。”彦仙曰:“吾宁为宋鬼,安用汝富贵为!”命强弩一发毙之。金益兵急攻,城陷,彦仙率众巷战,矢集身如猥,左臂中刃不断,战愈力。金人惜其才,以重赏募人生致之,彦仙易敝衣走渡河。至城陷,民无贰心,虽妇女亦升屋以瓦掷金人,金人怒,屠其城,全陕遂没。既而闻金人纵兵屠掠,曰:“金人所以甘心此城,以我坚守不下故也,我何面目复生乎?”遂投河死,年三十六。(张)浚承制赠彦仙彰武军节度使,建庙商州,号忠烈。

(选自《宋史·列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初/金人得陕/用降者守之/使招集散亡/彦仙阴遣土厕其间/金人不觉/
B.初/金人得陕/用降者守/之使招集散亡/彦仙阴遣士厕/其间金人不觉/
C.初/金人得陕/用降者守/之使招集散亡彦仙/阴遣士厕其间/金人不觉/
D.初/金人得陕/用降者守之/使招集散亡彦仙/阴遣士厕/其间金人不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司,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官吏为有司,“司”即“主管、管理”之意。
B.郭是与城相对而言的,城指内城,郭指城外的小城镇。
C.舍人,战国及汉初王公贵人私门之官;宋元以来俗称显贵子弟为舍人。
D.秩既可指官吏的俸禄,也可指官吏的官阶或品级。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彦仙忠心爱国。金人入侵,他积极响应号召,投身军旅,保家卫国;在陕州保卫战中,他将家属全部接到陕州,以示誓死以守的决心。
B.李彦仙善做动员。在官吏都逃走的不利条件下,作为县尉,为了坚守三觜,他懂得充分利用百姓的力量,做了颇具鼓动性的动员,收到了成效。
C.李彦仙屡出奇谋。守三觜,他伴装战败,设伏杀敌;复陕州,他潜师夜袭,里应外合;战娄宿,他示敌以松懈,却用计破坏敌人的进攻。
D.李彦仙富贵不淫。娄宿以河南兵马元帅的官职诱惑李彦仙,李彦仙不为所动,不仅斩杀了娄宿派出的使者,还在娄宿喊话时叫人将其射杀。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课内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潜使人缒而出,焚其攻具,金人愕而却。
(2)金人惜其才,以重赏募人生致之,彦仙易敝衣走渡河。
(3)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2020-02-13更新 | 42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乐山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豫让者,晋人也,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及智伯伐赵襄子,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灭智伯之后而三分其地。赵襄子最怨智伯,漆其头以为饮器。豫让遁逃山中,曰: “嗟乎!‘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仇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曰:“欲为智伯报仇!”左右欲诛之。襄子曰:“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卒释去之。

居顷之,豫让又漆身为厉,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行乞于市,其妻不识也;行见其友,其友识之,曰: “汝非豫让邪?”曰:“我是也。”其友为泣曰:“以子之才,委质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子。近幸子,乃为所欲,顾不易邪?何乃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豫让曰:“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且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既去,顷之,襄子当出,豫让伏于所当过之桥下。襄子至桥,马惊,襄子曰:“此必是豫让也。”使人问之,果豫让也。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曰:“嗟乎豫子! 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子其自为计,寡人不复释子!”使兵围之。豫让曰:“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今日之事,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 ”于是襄子大义之,乃使使持衣与豫让。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伏剑自杀。死之日,赵国志士闻之,皆为涕泣。

(选自《史记·刺客列传》,有删改)


【注】①漆身为厉(lài),吞炭为哑:身上涂漆为癞,喉咙吞炭使哑。指故意变形改音,使人不能认出自己。厉,通“癞”,癞疮。
1.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
B.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
C.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
D.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士,上古掌刑狱之官。在商、西周、春秋为贵族阶层,多为卿大夫的家臣,春秋末年以后,逐渐成为统治阶级中知识分子的统称。
B.如厕,古代多指“到厕所去解手"的意思。文中即此意。
C.幸,本义是指意外地得到好处或免去灾害,引申义是福气、宠爱,也指封建帝王到达某地。文中使用的是引申义。
D.寡人,即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智伯被消灭后,豫让为报答智伯乔装改扮刺杀赵襄子,失败被擒,但赵襄子认为他是有义之人,释放了他。
B.豫让的朋友劝说他假意投靠赵襄子再伺机刺杀 ,但豫让认为那是不义的行为,还是坚持了自己的做法。
C.赵襄子指责豫让既然易主侍奉智伯,就不该一再为其报仇。而豫让认为智伯对自己有知遇之恩,表达了“士为知己者死”的决心。
D.第二次行刺失败被擒,豫让要求向赵襄子的衣服刺几下以了却心愿,赵襄子感于他的大义,满足他的要求后才将其处死。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2020-02-04更新 | 181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吕不韦者,阳翟大贾人也。往来贩贱卖贵,家累千金。

秦昭王四十年,太子死。其四十二年,以其次子安国君为太子。安国君有子二十馀人。安国君有所甚爱姬,立以为正夫人,号曰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无子。安国君中男名子楚,子楚母曰夏姬,毋爱。子楚为秦质子于赵。秦数攻赵,赵不甚子楚。

子楚,秦诸庶孽孙,质于诸侯,车乘进用不饶,居处困,不得意。吕不韦贾邯郸,见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乃往见子楚,说曰:“吾能子之门。”子楚笑曰:“且自大君之门,而乃大吾门!”吕不韦曰:“子不知也,吾门待子门而大。”子楚心知所谓,乃与坐,深语。吕不韦曰:“秦王老矣,安国君得为太子。闻安国君爱幸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无子,能立嫡嗣者独华阳夫人耳。今子兄弟二十馀人,子又居中,不甚见幸,久质诸侯。即大王薨,安国君立为王,则子毋几得与长子及诸子旦暮在前者争为太子矣。”子楚曰:“然。为之奈何?”吕不韦曰:“子贫,客于此,非有以奉献于亲及结宾客也。不韦虽贫,请以千金为子西游,事安国君及华阳夫人,立子为嫡嗣。”子楚乃顿首曰:“必如君策,请得分秦国与君共之。”

吕不韦乃以五百金与子楚,为进用,结宾客;而复以五百金买奇物玩好,自奉而西游秦,求见华阳夫人姊,而皆以其物献华阳夫人。因言子楚贤智,结诸侯宾客遍天下,常曰“楚也以夫人为天,日夜泣思太子及夫人”。夫人大喜。不韦因使其姊说夫人曰:“吾闻之,以色事人者,色衰而爱弛。今夫人事太子,甚爱而无子,不以此时蚤自结于诸子中贤孝者,举立以为嫡而之,夫在则重尊,夫百岁之后,所子者为王,终不失势,此所谓一言而万世之利也。不以繁华时树本,即色衰爱弛后,虽欲开一语,尚可得乎?今子楚贤,而自知中男也,不得为嫡,其母又不得幸,自附夫人,夫人诚以此时拔以为嫡,夫人则竟世有宠于秦矣。”华阳夫人以为然,承太子,从容言子楚质于赵者绝贤,来往者皆称誉之。乃因涕泣曰:“妾幸得充后宫,不幸无子,愿得子楚立以为嫡嗣,以托妾身。”安国君许之,乃与夫人刻玉符,约以为嫡嗣。

(节选自《史记·吕不韦列传》)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乃与坐                            其匕首提秦王
B.闻安国君爱幸华阳夫人     为大王不取也
C.旦暮在前者争为太子            秦兵旦暮渡易水
D.承太子                            道芷阳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赵不甚子楚                      封郑
B.吾能子之门                      其人居未来
C.举立以为嫡而               越国以
D.不得为嫡                         吏民
3.下列句子中,与“子又居中,不甚见幸”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夫晋,何厌之有B.燕王拜送于庭
C.若属皆且为所虏D.群臣侍殿上者
2020-01-22更新 | 13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安石本楚士,未知名于中朝,以韩、吕二族为巨室,欲借以取重。乃深与韩绛、绛弟维及吕公著交,三人更称扬之,名始盛。神宗在颖邱,维为记室,每讲说见称,辄曰:“此非维之说,维之友王安石之说也。”及为太子庶子,又荐自代。熙宁元年四月,始造朝。入对,帝问为治所先,对曰:“择术为先。”帝曰:“唐太宗何如?”曰陛下当法尧舜何以太宗为哉尧舜之道至简而不烦至要而不迂至易而不难但末世学者不能通知以为高不可及尔。”常曰:“卿可谓责难于君,朕自视眇躬,恐无以副卿此意。可悉意辅朕,庶同济此道。“二年二月,拜参知政事。于是设制置三司条例司,命与知枢密院事陈升之同领之。安石今其党吕惠卿任其事。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诸役相继并兴,号为新法,遣提举官四十余辈,颁行天下。御史中丞吕诲论安石过失十事,帝为出诲,安石荐吕公著代之。韩琦谏疏至,帝感悟,欲从之,安石求去。司马光答诏,有“士夫沸腾,黎民骚动”之语,安石怒,抗章自辩,帝为巽辞谢,令吕惠卿谕旨,韩绛又劝帝留之。安石入谢,因为上言中外大臣、从官、台谏、朝士朋比之情,且曰:“陛下欲以先王之正道胜天下流俗,故与天下流俗相为重轻,流俗权重,则天下之人归流俗;陛下权重,则天下之人归陛下。权者与物相为重轻,虽千钧之物,所加损不过铢两而移。今奸人欲败先王之正道,以沮陛下之所为,于是陛下与流俗之权适争轻重之时,加铢两之力,则用力至微,而天下之权,已归于流俗矣,此所以纷纷也。”上以为然。安石乃视事,琦说不得行。

(选自《宋史·王安石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曰/陛下当法尧/舜/何以太宗为哉/尧/舜之道/至简而不烦/至要而不迁/至易而不难/但末世学者不能通/知以为高不可及尔
B.曰/陛下当法尧/舜/何以太宗为哉/尧/舜之道至简/而不烦/至要而不迁/至易而不难/但末世学者不能通知/以为高不可及尔
C.曰/陛下当法尧/舜/何以太宗为哉/尧/舜之道/至简而不烦/至要而不近/至易而不难/但末世学者不能通知/以为高不可及尔
D.曰/陛下当法尧/舜/何以太宗为哉/尧/舜之道至简/而不烦/至要而不迁/至易而不难/但末世学者不能通/知以为高不可及尔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子,指被现任皇帝依法定程序确认为皇位继承人的嫡长子,地位仅次于皇帝。居住的地方一般叫东宫。
B.熙宁,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C.陛下,本义是台阶,特指皇宫的台阶,后演变为臣子对帝王的尊称。文中的“陛下”是对宋神宗的尊称。
D.视事,旧时指官吏初到任。《后汉书·张衡传》中“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中的“视事”亦同此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安石与韩绛、韩维兄弟交情深厚。宋神宗即位后,韩维因用王安石的建议多次被称赞,于是向皇帝引荐了他。王安石想辞职离开,韩绛劝皇帝留下他。
B.王安石与陈升之负责推行新法。朝廷设置三司制定新法,王安石与知枢密院事陈升之一起负责变法。新法拟定后颁布推行。
C.王安石推行变法遭到同僚反对。御史中丞吕诲、韩琦、司马光等都反对王安石的主张。看完韩琦反对新法的上书,皇帝立场不坚定,想听从韩琦的意见。
D.王安石上奏章为自己极力申辩。司马光以变法引起朝廷内外动乱为由,反对新法,王安石直言上奏为自己辩护,皇帝用恭敬言语表示歉意。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卿可谓责难于君,朕自视眇躬,恐无以副卿此意。
(2)加铢两之力,则用力至微,而天下之权,已归于流俗矣。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良者,其先韩人也。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

沛公之从雒阳南出轩辕。良引兵从沛公。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峣下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畔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遂至咸阳,秦王子婴降沛公。

汉元年正月,(沛公)使请汉中地。项王乃许之。良因说汉王曰:“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乃使良还。行,烧绝栈道。项王以此无西忧汉心,而发兵北击齐。良亡,间行归汉王。至下邑,汉王下马踞鞍而问曰:“吾欲捐关以东等弃之,谁可与共功者?”良进曰:“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郤;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卒破楚者,此三人力也。

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常为画策臣,时时从汉王。汉四年,韩信破齐而欲自立为齐王,汉王怒。张良说汉王,汉王使良授齐王信印。汉六年正月,封功臣。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高帝,后八年卒,为文成侯。

(选自《史记•留侯世家》,有删改)


【注】①雒阳:洛阳。②郦食其:人名。
1.下列对文中划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B.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C.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D.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帝、太宗。
B.侯,古爵位名,为春秋时期五等爵的第三等,比“伯”低一等。
C.崩,古代称帝王或王后死曰“崩”,称诸侯或大官死曰“薨”,称大夫死曰 “卒”,士死曰“不禄”,庶人死曰“死”。
D.谥,封建时代在人死后根据其生前事迹评定褒贬给予的称号,称为谥或谥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良轻财爱国。韩国破亡之时,张良家有僮奴三百人。他拿出全部家财来寻求刺客暗杀秦王,为韩国报仇。
B.张良为人精明。他献计刘邦,利诱秦朝将领,从而没费一兵一卒,一举拿下咸阳。
C.张良足智多谋。败峣下秦军,破项羽疑,荐举良才,解除危难,为汉王朝立下汗马功劳。
D.张良作为谋臣考虑周全。韩信想自立为齐王,惹怒汉王。张良献计后,汉王派张良前去授予韩信齐王王印。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及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
(2)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课内翻译)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