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

家贫亲老,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而去之。

后为彭泽令。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去职,赋《归去来》。

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也。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之间要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迕也。

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当阳与渊明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浔阳,日渊明饮焉。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要延之坐,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郡将尝候之,值其酿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著之。

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谥号靖节先生。

(选自萧统《陶渊明传》)


【注】舁,yú,抬;篮舆:轿子
1.对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江州刺史檀道济往             候:等候
B.而去之                                 麾:挥手
C.不能                                 致:招致,约请
D.弘欲要延之坐,日不得          弥:整,满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刺史,汉代为一郡长官。刺,检核问事质疑,即监察之职;史,“御史”之意。
B.绶,古代用以系佩玉、官印等东西的丝绸,“解绶去职”指解下官印辞去官职。
C.元嘉,南朝宋文帝刘义隆的年号,“元嘉四年”属于按照帝王年号来纪年的。
D.谥号,古指人死后,后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并给予褒奖,如“靖节先生”。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
B.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
C.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
D.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渊明少年时就有很高的志向,博学多识,擅长写文章;聪颖洒脱,卓尔不群,任性而率真,清高而自负。
B.州郡召用陶渊明担任州郡的官职,他不忍官场,弃官回家,他亲自耕种,自给自足,身体瘦弱而患上了疾病。
C.陶渊明曾经去过庐山,王弘让陶渊明的老朋友庞通之准备好了丰盛的酒席,在半路粟里(地名)邀请他。
D.郡将(官名)曾经来拜访,正赶上陶渊明酿的酒糟熟了,郡将就用头上的葛巾筛酒,筛完,又把头巾扎在头上。
5.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
(2)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
6.结合文章,简单说说陶渊明不与檀道济交往的可能原因。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安石本楚士,未知名于中朝,以韩、吕二族为巨室,欲借以取重。乃深与韩绛、绛弟维及吕公著交,三人更称扬之,名始盛。神宗在颖邱,维为记室,每讲说见称,辄曰:“此非维之说,维之友王安石之说也。”及为太子庶子,又荐自代。熙宁元年四月,始造朝。入对,帝问为治所先,对曰:“择术为先。”帝曰:“唐太宗何如?”曰陛下当法尧舜何以太宗为哉尧舜之道至简而不烦至要而不迂至易而不难但末世学者不能通知以为高不可及尔。”常曰:“卿可谓责难于君,朕自视眇躬,恐无以副卿此意。可悉意辅朕,庶同济此道。“二年二月,拜参知政事。于是设制置三司条例司,命与知枢密院事陈升之同领之。安石今其党吕惠卿任其事。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诸役相继并兴,号为新法,遣提举官四十余辈,颁行天下。御史中丞吕诲论安石过失十事,帝为出诲,安石荐吕公著代之。韩琦谏疏至,帝感悟,欲从之,安石求去。司马光答诏,有“士夫沸腾,黎民骚动”之语,安石怒,抗章自辩,帝为巽辞谢,令吕惠卿谕旨,韩绛又劝帝留之。安石入谢,因为上言中外大臣、从官、台谏、朝士朋比之情,且曰:“陛下欲以先王之正道胜天下流俗,故与天下流俗相为重轻,流俗权重,则天下之人归流俗;陛下权重,则天下之人归陛下。权者与物相为重轻,虽千钧之物,所加损不过铢两而移。今奸人欲败先王之正道,以沮陛下之所为,于是陛下与流俗之权适争轻重之时,加铢两之力,则用力至微,而天下之权,已归于流俗矣,此所以纷纷也。”上以为然。安石乃视事,琦说不得行。

(选自《宋史·王安石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曰/陛下当法尧/舜/何以太宗为哉/尧/舜之道/至简而不烦/至要而不迁/至易而不难/但末世学者不能通/知以为高不可及尔
B.曰/陛下当法尧/舜/何以太宗为哉/尧/舜之道至简/而不烦/至要而不迁/至易而不难/但末世学者不能通知/以为高不可及尔
C.曰/陛下当法尧/舜/何以太宗为哉/尧/舜之道/至简而不烦/至要而不近/至易而不难/但末世学者不能通知/以为高不可及尔
D.曰/陛下当法尧/舜/何以太宗为哉/尧/舜之道至简/而不烦/至要而不迁/至易而不难/但末世学者不能通/知以为高不可及尔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子,指被现任皇帝依法定程序确认为皇位继承人的嫡长子,地位仅次于皇帝。居住的地方一般叫东宫。
B.熙宁,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C.陛下,本义是台阶,特指皇宫的台阶,后演变为臣子对帝王的尊称。文中的“陛下”是对宋神宗的尊称。
D.视事,旧时指官吏初到任。《后汉书·张衡传》中“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中的“视事”亦同此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安石与韩绛、韩维兄弟交情深厚。宋神宗即位后,韩维因用王安石的建议多次被称赞,于是向皇帝引荐了他。王安石想辞职离开,韩绛劝皇帝留下他。
B.王安石与陈升之负责推行新法。朝廷设置三司制定新法,王安石与知枢密院事陈升之一起负责变法。新法拟定后颁布推行。
C.王安石推行变法遭到同僚反对。御史中丞吕诲、韩琦、司马光等都反对王安石的主张。看完韩琦反对新法的上书,皇帝立场不坚定,想听从韩琦的意见。
D.王安石上奏章为自己极力申辩。司马光以变法引起朝廷内外动乱为由,反对新法,王安石直言上奏为自己辩护,皇帝用恭敬言语表示歉意。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卿可谓责难于君,朕自视眇躬,恐无以副卿此意。
(2)加铢两之力,则用力至微,而天下之权,已归于流俗矣。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良者,其先韩人也。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

沛公之从雒阳南出轩辕。良引兵从沛公。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峣下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畔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遂至咸阳,秦王子婴降沛公。

汉元年正月,(沛公)使请汉中地。项王乃许之。良因说汉王曰:“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乃使良还。行,烧绝栈道。项王以此无西忧汉心,而发兵北击齐。良亡,间行归汉王。至下邑,汉王下马踞鞍而问曰:“吾欲捐关以东等弃之,谁可与共功者?”良进曰:“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郤;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卒破楚者,此三人力也。

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常为画策臣,时时从汉王。汉四年,韩信破齐而欲自立为齐王,汉王怒。张良说汉王,汉王使良授齐王信印。汉六年正月,封功臣。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高帝,后八年卒,为文成侯。

(选自《史记•留侯世家》,有删改)


【注】①雒阳:洛阳。②郦食其:人名。
1.下列对文中划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B.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C.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D.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帝、太宗。
B.侯,古爵位名,为春秋时期五等爵的第三等,比“伯”低一等。
C.崩,古代称帝王或王后死曰“崩”,称诸侯或大官死曰“薨”,称大夫死曰 “卒”,士死曰“不禄”,庶人死曰“死”。
D.谥,封建时代在人死后根据其生前事迹评定褒贬给予的称号,称为谥或谥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良轻财爱国。韩国破亡之时,张良家有僮奴三百人。他拿出全部家财来寻求刺客暗杀秦王,为韩国报仇。
B.张良为人精明。他献计刘邦,利诱秦朝将领,从而没费一兵一卒,一举拿下咸阳。
C.张良足智多谋。败峣下秦军,破项羽疑,荐举良才,解除危难,为汉王朝立下汗马功劳。
D.张良作为谋臣考虑周全。韩信想自立为齐王,惹怒汉王。张良献计后,汉王派张良前去授予韩信齐王王印。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及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
(2)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课内翻译)
文言文阅读 | 容易(0.94) |
名校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赵抃,字阅道,衢州西安人。进士及第。濠守给士卒廪赐不如法,声欲变,守惧。转运使檄抃摄治之,州以无事。为殿中侍御史,弹劾不避权幸,声称凛然,京师目为“铁面御史。”温成皇后之丧,刘沆以参知政事监护,及为相,领事如初。抃论其当罢,以全国体。吴充等相继被逐。抃言其故,悉召还。吕溱等既出守,欧阳修等求郡。抃言:“近日正人端士纷纷引去,以正色立朝,不能谄事权要。”修等由是得留,一时名臣,赖以安焉。

知益州。蜀地远民弱,吏肆为不法,州郡公相馈饷。柞以身帅之,蜀风为变。出知虔州。虔素难治拄御之严而不苛,召戒诸县令,使人自为治。令皆喜,争尽力,狱以屡空。岭外仕者死,多无以为归,柞造舟百艘,移告诸郡曰:“仕宦之家,有不能归者,皆于我乎出。”于是至者相继,悉授以舟,并给其道里费。

神宗立,召知谏院。故事,近臣还自成都者,将大用,必更省府,不为谏官,大臣以为疑,帝曰:“吾赖其言耳,苟欲用之,无仿也。”及谢,帝曰:“闻卿匹马入蜀,以一琴一鹤自随,为政简易亦称是乎?”成都以戍卒为忧,遂以大学士复知成都。召见,劳之曰:“前此,未有自政府往者,能为朕行乎?”对曰:“陛下有言,即法也,奚例之问?”

既至蜀,治益尚宽。有卒长立堂下,呼谕之曰:“吾与汝年相若以一身入蜀为天子抚一方汝亦宜清谨以率众比戍还得余赀持归为室家计可也。”人喜转相告,莫敢为恶,蜀郡晏然。剑州民私作僧度牒,或以为谋逆告,忭不畀狱吏,以意决之,悉从轻比。谤者谓其纵逆党,朝廷取具狱阅之,皆与法合。薨,年七十七,谥曰清献。

(选自《宋史·赵抃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吾与汝年相若/以一身入蜀/为天子抚一方/汝亦宜清谨以率众/比戍还/得余赀持归/为室家计可也
B.吾与汝年相若/以一身入蜀/为天子抚一方/汝亦宜清谨以率/众比戍还/得余赀持归/为室家计可也
C.吾与汝年相若/以一身入蜀/为天子抚一方/汝亦宜清谨以率/众比戍还/得余赀持/归为室家计可也
D.吾与汝年相若/以一身入蜀/为天子抚一方/汝亦宜清谨以率众/比戍还/得余赀持/归为室家计可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檄:檄文,古代官方用以征召、晓谕、声讨等事务的文书。是古代官府文书的名称之一。
B.皇后:指皇帝的正妻,秦以前只称“后”,秦以后天子称“皇帝”,“后”于是称为“皇后”。
C.陛下:臣子向皇帝进言时,皇帝必须站在宫殿的台阶下接受进言,所以尊称皇帝为“陛下”。
D.谥: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谥号有褒义的,也有贬义的。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抃弹劾权贵,保护君子。他正气凛然,弹劾不避权贵,人称他为”铁面御史”;他竭力保护君子,召回被贬的吴充等人,保护了欧阳修等名臣。
B.赵抃以身作则,弘场正气。蜀地地处偏远,官场风气不好,他以身作则,改变了蜀地官场风气;他单枪匹马人蜀,随身携带的仅有一把琴和一只鹤。
C.赵抃为人仁厚,为政宽容。他采取措施,使在岭南做官的人死后能归归葬故乡;有百姓伪造僧人的度牒,被人以谋反的罪名上告,他予以从宽处理。
D.赵抃深受赏识。忠于皇帝。赵抃回朝任知谏院,有大臣认为对赵抃越级提拔不妥,皇帝表示可以任用赵抃。皇帝派赵抃去成都,赵抃不讨价还价。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虔素难治拄御之严而不苛,召戒诸县令,使人自为治。
(2)谤者谓其纵逆党,朝廷取具狱阅之,皆与法合。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文言文阅读 | 容易(0.94) |
真题 名校
5 .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傅珪,字邦瑞,清苑人。成化二十三年进士。改庶吉士。弘治中,授编修,寻兼司经局校书。与修《大明会典》成,迁左中允。武宗立,以东宫恩,进左谕德,充讲官,纂修《孝宗实录》。时词臣不附刘瑾,瑾恶之。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正德六年代费宏为礼部尚书。礼部事视他部为简,自珪数有执争,章奏遂多。帝好佛,自称“大庆法王”。番僧乞田百顷为法王下院,中旨下部,称大庆法王与圣旨并。珪佯不知,执奏:“孰为大庆法王?敢与至尊并书,大不敬。”诏勿问,田亦竟止。珪居闲类木讷者。及当大事,毅然执持,人不能夺,卒以此忤权幸去。教坊司臧贤请易牙牌,制如朝士,又请改铸方印。珪格不行。贤日夜腾谤于诸阉间,冀去珪。御史张羽奏云南灾。珪因极言四方灾变可畏。八年五月,复奏四月灾,因言:“春秋二百四十二年,灾变六十九事。今自去秋来,地震天呜,雹降星殒,龙虎出见,地裂山崩,凡四十有二,而水旱不与焉,灾未有若是甚者。”极陈时弊十事,语多斥权幸,权幸益深嫉之。会户部尚书孙交亦以守正见忤,遂矫旨令二人致仕两京言官交章请留,不听。珪归三年,御史卢雍称珪在位有古大臣风,家无储蓄,日给为累,乞颁月廪、岁隶,以示优礼。又谓珪刚直忠谠,当起用。吏部请如雍言,不报。而珪适卒,年五十七。嘉靖元年录先朝守正大臣,追赠太子少保,谥文毅。

(节选自《明史·傅珪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B.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C.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D.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土地、户籍等职事,部长官称为礼部尚书。
B.教坊司是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歌舞的教习等演出事务。
C.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
D.历史上的“两京”有多种所指,文中则指明代永乐年间迁都以后的南北两处京城。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顶是
A.傅珪进入仕途,参与纂修文献。弘治年间,他兼任司经局校书,参与编修《大明会典》得以升职;武宗继位,他进位左谕德,充讲官,修撰《孝宗实录》。
B.傅珪任职礼部,劝谏讲究策略。他担任礼部尚书时,由于屡有争端,上奏增多;番僧因帝好佛求地百顷,他佯作不知皇上自称大庆法王,不理会给地的事。
C.傅珪守正不阿,反遭诬蔑报复。每遇大事,他都能坚持己见,不肯随意改易,因而触怒许多人;后因得罪权贵被迫退休,虽有言官请留,他仍坚持离职。
D.傅珪为官清廉,死后受到好评。御史卢雍称赞他在位时有古代大臣风范,归乡后家无积蓄,艰难度日;嘉靖元年,他被列为先朝守正大臣,追谥为文毅。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极陈时弊十事,语多斥权幸,权幸益深嫉之。
(2)又谓珪刚直忠谠,当起用。吏部请如雍言,不报。
2016-11-18更新 | 1149次组卷 | 32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横峰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容易(0.94) |
真题 名校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登云,字从龙,唐山人,万历五年进士,除鄢陵知县,征授御史,出按辽东,疏陈安攘十策,又请速首功之赏。改巡山西。还朝,会廷臣方争建储。登云谓议不早决,由贵妃家阴沮之。十六年六月遂因灾异抗疏,劾妃父郑承宪,言:“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不但惠安遭其虐焰,即中宫与太后家亦谨避其锋矣,陛下享国久长,自由敬德所致,而承宪每对人言,以为不立东宫之效。干扰盛典,蓄隐邪谋,他日何所不至?”疏入,贵妃、承宪皆怒,同列亦为登云危,帝竟留中不下。久之,疏论吏部尚书陆光祖,又论贬四川提学副使冯时可,论罢应天巡抚李涞、顺天巡抚王致祥,又论礼部侍郎韩世能、尚书罗万化、南京太仆卿徐用检。朝右皆惮之。时方考选科道,登云因疏言:“近岁言官,壬午以前怵于威,则摧刚为柔;壬午以后昵于情,则化直为佞。其间岂无刚直之人,而弗胜龃龉,多不能安其身。二十年来,以刚直擢京卿者百止一二耳。背公植党,遂嗜乞怜,如所谓‘七豺’‘八狗’者,言路顾居其半。夫台谏为天下持是非,而使人贱辱至此,安望其抗颜直绳,为国家锄大奸、歼巨蠹哉!与其误用而斥之,不若慎于始进。”因条数事以献。出按河南。岁大饥,人相食。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帝立遣寺丞锺化民赍帑金振之。登云巡方者三,风裁峻厉。以久次当擢京卿,累寝不下,遂移疾归。寻卒。

(节选自《明史·陈登云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B.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C.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D.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宫是皇后所居之宫,后来又可以借指皇后,这与东宫又可借指太子是同样道理。
B.陛下指宫殿中立有护卫的台阶下,因群臣不可直呼帝王,于是借用为对帝王的尊称。
C.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D.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登云不畏权贵,弹劾贵妃之父。他出于对朝廷的忠心,即便对郑承宪这样的国戚,也大胆揭发对方为非作歹,包藏祸心,幸而皇上并未因此发怒。
B.陈登云敢于直言,检举多名重臣。他在朝既久,发现诸多问题,于是奏告一干大臣,其中有些人因此遭到贬职或罢免,以至朝廷大官们都很畏惧他。
C.陈登云上疏指出,选才慎于始进。他认为二十年来,刚直者很少被提拔进京,在朝者却背公结党,谄媚权贵,与其误用后罢免,不如进用时慎重。
D.陈登云关心百姓,奏请救助灾区。在他巡视河南期间,当地年成歉收,百姓相食,他向朝廷呈告灾情,皇上当即派遣寺丞锺化民筹措钱款赈济灾民。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间岂无刚直之人,而弗胜龃龉,多不能安其身。
(2)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
2016-11-18更新 | 1277次组卷 | 24卷引用:甘肃省陇南市徽县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容易(0.94) |
名校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张旨,字仲微,怀州河内人。父延嘉,颇读书,不愿仕,州上其行,赐号嵩山处士。旨进保定军司法参军,上书转运使钟离瑾,愿补一县尉,捕剧贼以自效。瑾壮其请,为奏徙安平尉,前后捕盗二百余人。尝与贼斗,流矢中臂,不顾,犹手杀数十人。试秘书省校书郎、知遂城县,迁著作佐郎。

明道中,淮南饥,自诣宰相陈救御之策。命知安丰县,大募富民输粟,以给饿者。既而浚漳河三十里,疏泄支流注芍陂,为斗门,溉田数万顷,外筑堤以备水患。再迁太常博士、知尉氏县,徙通判忻州。

元昊①反,特迁尚书屯田员外郎、通判府州。州依山无外城,旨将筑之,州将曰:“吾州据险,敌必不来。”旨不听。城垂就,寇大至,乃联巨木补其罅,守以强弩。中外不相闻者累日,人心震恐。库有杂彩数千段,旨矫诏赐守城卒,卒皆东望呼万岁,贼疑以救至也。州无井,民取河水以饮,贼断其路。旨夜开门率兵击贼却以官军壁两旁使民出汲复以渠泥覆积草贼望见以为水有余督居民乘城力战贼死伤者众随解去以功迁都官员外郎,徙知莱州。

叶清臣举材堪将帅,召对,改知邢州,擢提点河东路刑狱。范仲淹、欧阳修复言其鸷武②有谋略,除阁门使,固辞。进工部郎中、知凤翔府,加直史馆、知梓州,以直龙图阁知荆南。入判尚书刑部,累迁光禄卿,知潞、晋二州。以老疾,权判西京御史台,寻卒。

(选自《宋史·张旨传》)

【注】①元昊:李元昊,党项族人,西夏开国皇帝。②鸷(zhì)武:勇武。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旨夜开门/率兵击贼却/以官军壁两旁/使民出汲/复以渠泥覆积草/贼望见/以为水有余/督居民乘城力战贼/死伤者/众随解去/
B.旨夜开门/率兵击贼/却以官军壁两旁/使民出汲/复以渠泥覆积草/贼望见/以为水有余/督居民乘城力战/贼死伤者众/随解去/
C.旨夜开门/率兵击贼/却以官军壁两旁/使民出汲/复以渠泥覆积草/贼望见/以为水有余/督居民乘城力战/贼死伤者/众随解去/
D.旨夜开门/率兵击贼却/以官军壁两旁/使民出汲/复以渠泥覆积草/贼望见/以为水有余/督居民乘城力战/贼死伤者众/随解去/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处士:文中指有才德而隐居不愿做官的人;也可以泛指没有做过官的读书人。
B.擢:文中指提拔。表示授予官职或官职晋升的词语还有“拜、除、辟、征、左迁”等。
C.博士:文中指学官名。“博士”作为官名,始于战国,后代相承,有五经博士、太常博士等。
D.工部:我国封建时代中央官署名,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屯田、水利、交通等事务。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旨毛遂自荐。张旨上书钟离瑾,请求任县尉抓捕盗贼,张旨后来前后抓了两百多个盗贼,在与盗贼格斗时带伤斩杀盗贼几十人。
B.张旨恪尽职守。明道年间,淮南闹饥荒,他到宰相那里陈述救治之策;他疏浚河流几十里,引水灌溉田地几万顷,修堤防备水灾。
C.张旨为国立功。元昊反叛,张旨力排众议修筑外城,战斗中,人心不稳,朝廷下诏赏赐士兵绸缎,张旨与敌人斗智斗勇,守住了州城。
D.张旨被众人举荐,积极进取。叶清臣称张旨有将帅之才;范仲淹、欧阳修称张旨勇武而有谋略。张旨走了一条与他的父亲不同的人生道路。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命知安丰县,大募富民输粟,以给饿者。
(2)城垂就,寇大至,乃联巨木补其罅,守以强弩。
2016-11-18更新 | 1101次组卷 | 21卷引用: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根,字知常,饶州德兴人。少入太学,甫,第进士。调临江司理参军、遂昌令。当改京秩,以四亲在堂,冀以父母之恩封大父母,而貤[注]妻封及母,遂致仕,得通直郎,如其志。时年三十一。乡人之贤者彭汝砺序其事,自以为不及。屏处十年,曾布、曾肇、邹浩及本道使者上其行义,徽宗召诣阙。为帝言:“人主一日万机,所恃者是心耳。一累于物,则聪明智虑且耗,贤不肖混淆,纲纪不振矣。愿陛下清心省欲,以窒祸乱之原。”遂请罢钱塘制造局。帝改容嘉美,以为亲贤宅教授。

未几,通判杭州,提举江西常平。洪州失官锡系治兵吏千计根曰此有司失于几察之过也今罗取无罪之人责以不可得之物何以召和气乃罢其狱

大观中,命为转运副使,改淮南转运使,加直龙图阁。又以水灾多,乞蠲租赋,散洛口米、常平青苗米,赈贷流民。诏褒谕之。

徙两浙,辞不行,乃具疏付驿递奏。大略谓:“今州郡无兼月之储,太仓无终岁之积,军需匮乏,边备缺然。东南水旱、盗贼间作,西、北二国窥伺日久,安得不豫为之计?”因条列茶盐、常平等利病之数,遂言:“为今之计,当节其大者,而莫大于土木之功。今群臣赐一第,或费百万。臣所部二十州,一岁上供财三十万缗耳,曾不足给一第之用。以宠元勋盛德,犹虑不称,况出于闾阎干泽者哉。虽赵普、韩琦佐命定策所未有,愿陛下靳之。其次如田园、邸店,虽不若赐第之多,亦愿日削而月损之。如金帛好赐之类,亦不可不节也。”奏,权幸侧目,谋所以中伤之者,言交上,帝察根诚,不之罪也。

寻以花石纲拘占漕舟,官买一竹至费五十缗,而多入诸臣之家。因力陈其弊,益忤权幸,乃擿根所书奏牍注切草略,为傲慢不恭,责监信州酒。既又言根非诋常平之法,以摇绍述之政,再贬濠州团练副使,安置郴州。寻以讨淮贼功,得自便。以朝散大夫终于家,年六十。

(选自《宋史·列传一百一十五》)


【注】 貤:通“移”,转移;转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洪州失官锡/系治兵吏千计/根曰/此有司失于几察之过也/今罗取无罪之人责/以不可得之物/何以召和气/乃罢其狱
B.洪州失官锡/系治兵吏千计/根曰/此有司失于几察之过也/今罗取无罪之人/责以不可得之物/何以召和气/乃罢其狱
C.洪州失官锡系/治兵吏千计/根曰/此有司失于几察之过也/今罗取无罪之人/责以不可得之物/何以召和气/乃罢其狱
D.洪州失官锡系/治兵吏千计/根曰/此有司失于几察之过也/今罗取无罪之人责/以不可得之物/何以召和气/乃罢其狱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大学,始设于汉代,为中央官学、最高学府。隋代以后改为国子监,而国子监内同时也设太学。宋代太学仍为最高学府,隶国子监。
B.冠,指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也称弱冠,表示成年。冠礼在宗庙进行,一般由指定的贵宾给行加冠礼的青年加冠。
C.进士,是古代科举会试及第者之称,宋代进士分为三等:一等称进士及第,二等称进士出身,三等赐同进士出身。
D.书,是对帝王的呈文,有不同的称呼,如章、奏、表、疏、封事等,封事是预防泄露的意思,是一种秘密的奏议。
3.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根很讲究孝道。当初改任京官时,因为四亲在堂,他希望把给父母的恩封转给祖父母,把给妻子的恩封转给母亲,朝廷最终成全了他的志向。
B.张根很有才华。刚刚成年,就考取进士功名。曾布等人上书说明他的美好义行,徽宗把他召入皇宫,张根借机提出了建议,皇帝高兴地赞美他,认为他是亲贤宅教授。
C.张根关心百姓疾苦。大观年间,张根被任命为转运副使,改为淮南转运使,加任直龙图阁,当时水灾频发,他请求减免租赋,发放洛口米粮、常平青苗米,救济流民。
D.张根仕途多舛。张根的上书,触怒了权贵佞臣,他们罗织罪名,先将张根贬为监信州酒,不久又以张根诋毁常平之法等为借口,再次将他贬为濠州团练副使。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东南水旱、盗贼间作,西、北二国窥伺日久,安得不豫为之计?
(2)臣所部二十州,一岁上供财三十万缗耳,曾不足给一第之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