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易(0.8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淳,字希古,桐城人。隆庆二年进士。授永康知县。吏民素多奸黠,连告罢七令。淳至,日夜阅案牍。讼者数千人,剖决如流,吏民大骇服,讼浸减。凡赴控者,淳即示审期,两造①如期至,片晷分析无留滞。乡民裹饭一包即可毕讼,因呼为“张一包”,谓其敏断如包拯也。

巨盗卢十八剽库金,十余年不获,御史以属淳。淳刻期三月必得盗,而请御史月下数十檄。及檄累下,淳阳笑曰:“盗遁久矣,安从捕?”寝不行。吏某妇与十八通吏颇为耳目闻淳言以告十八十八意自安淳乃令他役诈告吏负金系吏狱密召吏责以通盗死罪复教之请以妇代系,而己出营赀以偿。十八闻,亟往视妇,因醉而擒之。及报御史,仅两月耳。

  民有睚眦嫌,辄以人命讼。淳验无实即坐之,自是无诬讼者。永人贫,生女多不举。淳劝诫备至。贫无力者捐俸量给,全活无数。岁旱,劫掠公行,下令劫夺者死。有夺五斗米者,淳佯取死囚杖杀之,而榜其罪曰“是劫米者”,众皆慑服。久之,以治行第一赴召去永。甫就车,顾其下曰:“某盗已来,去此数里,可为我缚来。”如言迹之,盗正濯足于河,系至,盗服辜。永人骇其事,谓有神告。淳曰:“此盗捕之急则遁,今闻吾去乃归耳。以理卜,何神之有?”

礼部主事,历郎中,谢病去。起建宁知府,进浙江副使。时浙江有召募兵,抚按议散之,兵皆汹汹。淳曰:“是骄悍者,留则有用,汰则叵测。不若汰其老弱,而留其壮勇,则留者不思乱,汰者不能乱矣。”从之,事遂定。官终陕西布政。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六十九》)


注:两造:诉讼的双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吏某妇与十八通/吏颇为耳目/闻淳言/以告十八/十八意自安淳/乃令他役诈告吏负金/系吏狱/密召吏责以通盗死罪/复教之请以妇代系
B.吏某妇与十八通/吏颇为耳目/闻淳言以告十八/十八意自安/淳乃令他役/诈告吏负金/系吏狱/密召吏责以通盗死罪/复教之请以妇代系
C.吏某妇与十八通/吏颇为耳目/闻淳言以告十八/十八意自安/淳乃令他役诈告吏负金/系吏狱/密召吏责以通盗死罪/复教之请以妇代系
D.吏某妇与十八通/吏颇为耳目/闻淳言以告十八/十八意自安/淳乃令他役诈告吏负金/系吏狱/密召吏责/以通盗死罪复教之/请以妇代系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指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殿试只用来定出名次,能参加的贡士通常都能成为进士,不会再有落第的情况,并从此官服加身,荣耀无比。
B.案牍指公事文书或官府的文书、公文。案指书桌或办公桌, 牍是古代用于写字的木片,即木简。刘禹锡《陋室铭》中“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即指此。
C.御史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官职名称,自秦朝开始,御史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一直延续到清朝。
D.礼部是六部之一。从隋唐开始,中央行政机构中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礼部掌管典礼、科举、赋税、学校等,礼部尚书是其最高长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张淳勤勉于政务,深孚众望。他在永康任知县期间,曾夜以继日地办理案件,深得民心,诉讼案子逐渐减少。
B.张淳足智多谋,智擒大盗。他精心设计,将与大盗卢十八勾结的某官吏妻子关押,从而成功诱捕了卢十八。
C.张淳关心民生,政绩卓著。张淳努力认真规劝,解决了永地人因贫穷生了女孩大都不抚养的问题;对于无力养活子女的,他就拿出自己的俸禄,保全救活的人不计其数。
D.张淳忧心国事,维护地方安定。他做建宁知府期间,提出对招募的士兵应裁减老弱、保留壮勇的建议,平息了可能出现的骚乱。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乡民裹饭一包即可毕讼,因呼为“张一包”,谓其敏断如包拯也。
(2)淳曰:“此盗捕之急则遁,今闻吾去乃归耳。以理卜,何神之有?”
文言文阅读 | 较易(0.8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宋仪望,望之,吉安永丰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授吴县知县。民输白粮京师,辄破家,仪望令诸区各出公田,计役授田赡之。禁火葬,创子游祠,建书院,惠绩甚著,征授御史。劾大将军仇鸾挟寇自重,疏留中。已,陈时务十二策。巡盐河东,请开桑乾河通宣府、大同饷道,言:“河发源金龙池,下瓮城驿古定桥,会众水,东流千余里,入卢沟桥。其间惟大同卜村有丛石,宣府黑龙湾石崖稍险,然不逾五十里,水浅者犹二三尺,疏凿甚易。曩大同巡抚侯钺尝乘小艇赴怀来,历卜 村、黑龙湾,安行无虞。又自怀来溯流,载米三十石达之古定河,足利漕可征。”时方行穵运〔注〕,率三十石,致一。仪望疏至,下廷议。兵部尚书聂豹言:“河成便漕,兼制敌骑。”工部尚书欧阳必进言:“道远役重。”遂报罢。

仪望寻省母归。还朝,发胡宗宪、阮鹗奸贪状,鹗被逮。二人皆严嵩私人,嵩由是不悦。及受命督三殿门工,嵩子世蕃私贾人金,属必进俾与工事,仪望执不可。工竣,叙劳,擢大理右寺丞。世蕃以为德,仪望请急归,无所谢,世蕃益怒。会灾异考察京官,必进迁吏部,遂坐以浮躁,贬夷陵判官。嵩败擢霸州兵备佥事请城涿州除马户逋税进大名兵备副使改福建。与总兵官戚继光合兵破倭,因列海防善后事,诏从其请。隆庆二年,吏部尚书杨博欲黜仪望,考功郎刘一儒持之,乃镌二秩,补四川佥事。四迁大理少卿。

万历二年,张居正当国,雅知仪望才,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诸府。奏减属郡灾赋。海警稍定,将吏讳言兵,仪望与副使王叔果修战备。倭果至,御之黑水洋,斩获多,进右副都御史。先有诏雪建文诸臣,仪望创表忠祠祀之南京。宋忠臣杨邦乂,仪望乡人也,葬江宁,岁久渐湮,仪望为封其墓,载其祠祀典。故太常卿袁洪愈、祭酒姜宝皆不为居正所喜,仪望荐之朝,渐失居正意。四年,稍迁南京大理卿。逾年改北,被劾罢归。

仪望少师聂豹,私淑王守仁,又从邹守益、欧阳德、罗洪先游。守仁从祀,仪望有力焉。家居数年卒。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一一五》)

【注】穵(wā)运:明代差派平民为官府运输粮饷。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嵩败/擢霸州/兵备佥事请城涿州/除马户逋税/进大名/兵备副使改福建
B.嵩败擢霸州/兵备佥事请城涿州/除马户/逋税进大名/兵备副使改福建
C.嵩败擢霸州/兵备佥事请城涿州/除马户逋税/进大名兵备副使/改福建
D.嵩败/擢霸州兵备佥事/请城涿州/除马户逋税/进大名兵备副使/改福建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为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时所取,与“名”有所关联。
B.“嘉靖”是明朝一位皇帝的年号,我国古代皇帝当政可有多个年号。
C.御史是古代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
D.“石”是古代计量单位,一百二十市斤为一石,十石为一斗。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仪望弹劾仇鸾挟寇自重,但奏疏被皇帝压下。后来,他又写了十二条策略陈述自己对政务的看法。
B.在河东巡察盐务时,宋仪望请求开通桑乾河至宣府、大同府的军饷通道。皇帝让大臣们商议,最终未获批准。
C.宋仪望曾因得罪严嵩,被其借故贬官。但在严嵩倒台后,他屡屡得到提拔重用,在抗倭和加强海防方面做出了贡献。
D.宋仪望忠于职守,他根据皇帝的旨意,给大臣洗冤,创建了表忠祠;给忠臣杨邦乂加固坟墓,在宗祠祀典里记载其事迹。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民输白粮京师,辄破家,仪望令诸区各出公田,计役授田赡之。
(2)及受命督三殿门工,嵩子世蕃私贾人金,属必进俾与工事,仪望执不可。
文言文阅读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许将字冲元,福州闽人。举进士第一。神宗召对,除集贤校理、同知礼院,编修中书条例。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契丹以兵二十万压代州境,遣使请代地,岁聘之使不敢行,以命将。将入对曰:“臣备位侍从,朝廷大议不容不知。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不有以折之,则伤国体。”遂命将诣枢密院阅文书。及至北境,居人跨屋栋聚观,曰:“看南朝状元。”及肄射,将先破的。契丹使萧禧馆客,禧果以代州为问,将随问随答。禧又曰:“界渠未定,顾和好体重,吾且往大国分画矣。”将曰:“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禧惭不能对。归报,神宗善之。明年,知秦州,又改郓州。上元张灯,吏籍为盗者系狱,将曰:“是绝其自新之路也。”悉纵遣之,自是民无一人犯法,三圄皆空。父老叹曰:“自王沂公后五十六年,始再见狱空耳。”郓俗士子喜聚肆以谤官政,将虽弗禁,其俗自息。

召为兵部侍郎。上疏言:“治兵有制,名虽不同,从而横之,方而圆之,使万众尤一人。”及西方用兵,神宗遣近侍问兵马之数,将立具上之;明日,访枢臣,不能对也。

绍圣初,入为吏部尚书,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哲宗以问将,对曰:“发人之墓,非盛德事。”知颖昌府,移大名,在大名六年,数告老,召为佑神观使。政和初,卒,年七十五。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文定。

(节选自《宋史·许将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B.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C.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D.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状元是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一种称号,指在最高级别的殿试中获得第一名的人。
B.上元是我国传统节日,即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是春节后第一个重要节日。
C.近侍是指接近并随侍帝王左右的人,他们不仅职位很高,对帝王影响也很大。
D.告老本指古代社会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有时也是官员因故辞职的一种借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许将初至北境,尽灭契丹威风。他入仕不久,取代岁聘使前往代州,契丹想要宋朝割让代州,蓄意挑衅。他坚决予以反击,使对方未占得便宜而返回。
B.许将善于治理,境内牢狱皆空。他在郓州任上,因治理得法,当地没有犯法之人。当地士人爱好议论官政,他未加禁止,而是宽松应对,此俗自然止息。
C.许将任职兵部,熟悉兵部事务。他担任兵部侍郎时上疏提出,治兵之道在于灵活用兵,才能做到万众犹如一人。神宗问及兵马之数,他也能做出回答。
D.许将秉持公正,反对无德之举。其时司马光已去世,却受到朝廷权臣的不公平对待,当皇上征询许将对此事的意见时,他回答说这一做法是不道德的。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将曰:“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禧惭不能对。
(2)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
2017-08-10更新 | 3986次组卷 | 43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容县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民田镜湖旁,每患湖溢。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之者廋耳索之果然 公亮明练文法,更践久,习知朝廷台阁典宪,首相韩琦每咨访焉。仁宗末年,琦请建储,与公亮等共定大议。密州民田产银,或盗取之,大理当以强。公亮曰:“此禁物也,取之虽强,与盗物民家有间矣。”固争之,遂下有司议,比劫禁物法,盗得不死。契丹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且生事。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英宗即位,加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寻加户部尚书。帝不豫,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宴于馆,使者不肯赴。公亮质之曰:“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使者即就席。熙宁三年,拜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明年,起判永兴军。居一岁,还京师。旋以太傅致仕,元丰元年卒,年八十。帝临哭,辍朝三日。公亮方厚庄重,沉深周密,平居谨绳墨,蹈规矩;然性吝啬,殖货至巨万。初荐王安石,及同辅政,知上方向之,阴为子孙计,凡更张庶事,一切听顺,而外若不与之者。常遣子孝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于是帝益信任安石。安石德其助己,故引擢孝宽至枢密以报之。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节选自《宋史·曾公亮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B.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C.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D.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
B.建储义为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
C.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
D.契丹是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端。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曾公亮初入仕途,为民兴利除弊。他进士及第后任职会稽县,当时湖水常常外溢,民田受害,他兴修水利工程,将水引入曹娥江,民众因此得益。
B.曾公亮久经历练,通晓典章制度。他熟知朝廷政务,首相韩琦每每向他咨询;密州有人偷盗民田产银,他认为判处死刑过重,据理力争,最终改判。
C.曾公亮防患未然,止息边地事端。契丹违约在界河捕鱼运盐,他认为萌芽不禁终将酿成大祸,派使者偕同雄州赵滋前往调解,边地双方得以相安无事。
D.曾公亮老谋深算,暗中为子孙计。他为人深沉,思虑周密,曾举荐王安石,安石受到宠信,他考虑子孙前程,不露痕迹地处处随顺安石,终于得到回报。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
(2)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2016-11-18更新 | 3759次组卷 | 42卷引用:广西玉林市北流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检测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