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7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圣历元年,武承嗣营求为太子,数使人说太后曰:自古天子未有以异姓为嗣者。太后意未决。狄仁杰每从容言于太后曰:大帝以二子托陛下。陛下今乃欲移之他族,无乃非天意乎?且姑侄之与母子孰亲?陛下立子,则千秋万岁后,配食太庙,承继无穷;立侄,则未闻侄为天子而袝于庙者也。太后曰:此朕家事,卿勿预知。仁杰曰:王者以四海为家,四海之内,孰非臣妾?何者不为陛下家事?君为元首,臣为股肱,义同一体,况臣备位宰相,岂得不预知乎?太后意稍寤。他日,又谓仁杰曰:朕梦大鹦鹉两翼皆折,何也?对曰:武者,陛下之姓,两翼,二子也。陛下起二子,则两翼振矣。太后由是无立承嗣之意。

太后命宰相各举尚书郎一人,仁杰举其子司府丞光嗣,拜地官员外郎,已而称职。太后喜曰:卿足继祁奚矣。初,契丹将李楷固,善用䌈索及骑射,每陷陈,如鹘入乌群,所向披靡。及孙万荣死,来降,有司责其后至,奏请族之。狄仁杰曰:楷固骁勇伦,能尽力于所事,必能尽力于我,若抚之以德,为我用矣。奏请赦之。所亲皆止之,仁杰曰:苟利于国,岂为身谋!太后用其言,赦之。又请与之官太后以楷固为左玉钤卫将军使将兵击契丹余党悉平之

久视元年,太后欲造大佛像,狄仁杰上疏谏,其略曰:今之伽蓝,制过宫阙。功不使鬼,止在役人,物不天来,终须地出,不损百姓,将何以求又曰:如来设教,以慈悲为主,岂欲劳人,以存虚饰!又曰:比来水旱不节,当今边境未宁,若费官财,又尽人力,一隅有难,将何以救之?太后曰:公教朕为善,何得违!遂罢其役。太后信重狄仁杰,群臣莫及,常谓之国老而不名。仁杰好面引廷争,太后每屈意从之。辛丑,薨,太后泣曰:朝堂空矣!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二、二十三》,有删改)

【注】①司府丞光嗣:指狄仁杰的儿子狄光嗣,是任司府丞官职。②祁奚:春秋时晋国大夫。初举仇人解狐代己,解狐卒,再举自己的儿子祁午代己。时人称为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③伽蓝:梵语,译为佛教寺院。

1.下列关于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又请与之官/太后以楷固为左玉钤卫将军/使将兵击契丹/余党悉平之
B.又请与之官/太后以楷固为左玉钤/卫将军使将兵击契丹余党/悉平之
C.又请与之官/太后以楷固为左玉钤卫将军/使将兵击契丹余党/悉平之
D.又请与之官/太后以楷固为左玉钤/卫将军使将兵击契丹/余党悉平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袝姑于庙者也”中的“姑”,指姑妈,和词语“姑嫂”中“姑”的意思相同。
B.“何以求”是宾语前置句式,《短歌行》中“枉用相存”也是宾语前置句式。
C.“骁勇绝伦”中的“绝”指“无,没有”,与“而绝江河”中“绝”意思不同。
D.“何得相违”中的“相”指“你”,和“不耻相师”中的“相”意思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狄仁杰敢于直言规谏,当有司奏请严惩契丹降将李楷固时,狄仁杰力排众议,说服武则天,楷固不仅获赦,还被授予官职。
B.武则天命宰相举荐尚书郎,狄仁杰举荐自己的儿子,其子十分胜任这个职务,太后说他像春秋时晋国的祁奚一样“内举不避亲”。
C.武则天想立侄子为储君,狄仁杰婉言劝谏,比较母子与姑侄的亲疏关系,劝其应把国事当家事,慎重抉择。武则天听从了他的规劝。
D.狄仁杰忠于朝廷,多次劝谏武则天,在其死后,武后泣叹朝廷空了。可见狄仁杰对朝廷的重要性。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后信重狄仁杰,群臣莫及,常谓之国老而不名。
(2)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5.武则天欲造大佛像,狄仁杰是从哪三个方面劝说她的?
2024-04-05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楚襄王为太子之时,于齐。怀王,太子辞于齐王而归。齐王隘之:“予我东地五百里,乃归子。子不予我,不得归。”太子曰:“臣有傅,请追而问傅。”傅慎子曰:“献之地,所以为身也。爱地不送死父,不义,臣故曰献之便。”太子入,致命齐王曰:“敬献地五百里。”太子归,即位为王。齐使车五十乘,来取东地于楚。楚王告慎子曰:“齐使来求东地,为之奈何?”慎子曰:“王明日朝群臣,皆令其献计。”上柱国子良入见。王曰:“寡人之得来反王坟墓、复群臣、归社稷也,以东地五百里许齐。齐今使来求地,为之奈何?”子良曰:“王不可不与也。王身出玉声,许强万乘之齐而不与,则不信。后不可以约结诸侯。请与而复攻之。与之,信;攻之,武。”子良出,昭常入见。昭常曰:“不可与也。万乘者,以地大为万乘。今去东地五百里,是去东国之半也!有万乘之号而无千乘之用也。不可。臣故曰勿与。常请守之。”昭常出,景鲤入见。景鲤曰:“不可与也。虽然,楚不能独守。臣请西索救于秦。”景鲤出,慎子入。王以三大夫计告慎子曰:“寡人谁用于三子之计?”慎子对曰:“王皆用之!”慎子曰:“臣请效其说而王且见其诚然也王发上柱国子良车五十乘而北献地五百里于齐。发子良之明日,遣昭常为大司马,令往守东地。遣昭常之明日,遣景鲤车五十乘,西索救于秦。”王曰:“善。”子良至齐,齐使人以甲受东地。昭常应齐使曰:“我典主东地,且与死生。”齐王谓子良曰:“大夫来献地,今常守之,何如?”子良曰:“臣身受命弊邑之王,是常矫也。王攻之。”齐王大兴兵,攻东地,伐昭常。未涉疆,秦以五十万临齐右壤,曰:“夫隘楚太子弗出,不仁;又欲夺之东地五百里,不义。”齐王恐焉,乃请子良南道楚,西使秦,解齐患。士卒不用,东地复全。

(节选自《战国策·楚策二》)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臣请效A其说B而王且见其诚C然也D王发上柱国E子良车五十乘F而北献地G五百里H于齐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羊内突的他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质,古代派往敌国或他国做人质,质子制度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外交策略之一。
B.薨,是古人对死的一种讳称,《礼记·曲礼》中记载:“天子死日薨,诸侯死曰崩。”
C.上柱国,保卫国都之官,自春秋起为军事武装的高级统帅,后引申为一种荣誉称号。
D.万乘即一万辆兵车。乘,古时一车四马为“乘”。“千乘”,“万乘”是军事实力的象征。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襄王欲返回楚国,齐王阻挠并且趁机索取楚国东部五百里土地。楚襄王向慎子问计,慎子建议楚襄王割地回国,这也是无奈之下做出的暂时让步。
B.齐国派兵车五十乘,来楚国索取五百里东地。子良认为楚襄王作为国君,说话一言九鼎,割让承诺的土地是诚信,再攻打齐国体现楚国的武力。
C.昭常不同意楚襄王割地与秦,他认为土地广大辽阔的国家才可以称得上万乘之国;景鲤认为楚国力量过于单薄,需要借助秦国军事力量威胁齐国。
D.子良向齐国表明楚国信守承诺的态度,而昭常假托王命守卫东地,加上秦军压境并指责齐国行为不当,齐王心生畏惧,最终无功而返,楚国保全东地。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爱地不送死父,不义。臣故曰献之便。
(2)不可与也。虽然,楚不能独守。臣请西索救于秦。
5.慎子建议楚襄王采用三子建议,请问楚襄王委派给子良,昭常和景鲤三人的任务分别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2024-04-05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十五中等名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入学检测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文言文材料,完成小题。

孔子名丘字仲尼,姓孔氏,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也。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 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离蕃息。鲁乱,孔子适齐。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其后鲁定公以孔子为中都宰,一年,四方皆则之。由大司寇行摄相事,与闻国政三月,涂不拾遣。然鲁自大夫以下皆僭离於正道,鲁终不能用孔子。孔子遂行。适宋,与弟子习礼大树下。宋司马桓魑欲杀孔子,拔其树。孔子去。弟子曰:可以速矣。孔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独立郭东门。 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累累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然哉! 然哉!孔子在陈蔡之间,陈蔡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孔子之去鲁凡十四岁而反乎鲁。孔子之时,周室微而礼乐废,《诗》《书》缺。孔子追迹三代之礼,序《书传》,故《书传》《礼记》自孔氏。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子曰: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乃因史记作《春秋》。 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孔子年七十三, 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已丑卒。葬鲁城北泗上,弟子皆服三年。弟子及鲁人往从冢而家者百有余室,因命曰孔里。鲁世世相传以岁时奉祠孔子冢,至于汉二百余年不绝。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1.画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
B.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
C.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
D.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行摄同义复合,摄即“摄政王”之“摄”,有代理政事、暂任官职的意思。
B.三代,尧、舜、禹三代的统称,礼乐制度比较完备,故孔子据以考订礼乐。
C.六艺,古代贵族教育的六种技艺,即礼乐射御书数,也指儒家教育的六经。
D.孔里,即孔林,为孔子及其后代子孙之墓地,与孔庙、孔府统称曲阜三孔。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喜礼好学,深受爱戴。他从小爱玩模仿祭祀的游戏,成年后学一曲古乐沉迷多月,生前众弟子随他颠沛流离,死后有弟子为他结庐守丧。
B.孔子善于治理,政绩突出。他做小吏管理仓库则准确公平、管理牲畜则牲畜繁殖,他主政地方很快就成各地榜样,治理国家很快就民风改善。
C.孔子到处碰壁仍从容乐观。他在鲁国政治失意,周游列国亦不受待见,他被困断粮仍弦歌不辍,身心俱疲仍开怀自嘲,险遭不测仍自信有度。
D.孔子传承文化,贡献巨大。他仕途失意后整理《诗》《书》,写作《春秋》,虽自称是为了显名后世,但众多经典因其完善整秩,自其流传后世。
4.翻译成现代汉语。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
5.你最喜欢孔子或《论语》里的哪句(段)话,请写出原文和理由。
2023-10-19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十三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入学检测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巡字巡,邓州南阳人。博通群书,晓战阵法。气志高迈,略细节,所交必大人长者,不与庸俗合,时人叵知也。开元末,擢进士第。巡繇太子通事舍人出为清河令,治绩最,而负节义,或困厄归者,倾费赀护无吝。吏调真源令。士多豪猾,大吏华南金树威恣肆,巡下车,依法诛,赫余党,莫不改行迁善。

安禄山反,遂起兵讨贼,从者千余。巡驰骑决战,身被创不顾,士乃奉巡主军。

至德元年七月,令狐潮围张巡于雍丘,相守四十余日,朝廷声问不通。城中矢尽,巡缚稿为人千余,以黑衣,夜缒城下,潮兵争射之,久知其稿人;得矢数十万。其后夏夜缒人,贼笑不设备。乃以死士五百斫潮营,潮大乱,焚垒遁,追奔十余里。

至德二年,巡引兵入睢阳。威兵久围睢阳,城中食尽,贼知外援绝,困急,众议东奔,巡以睢阳江淮保障也,若弃之,江、淮,必亡,遂守睢阳。十月癸丑,城陷,巡西向再拜曰:臣力竭矣,不能全城,生既无以报陛下,死当为厉鬼以杀贼!

(《旧唐书·张巡传》,有删改)

[注]①擢(zhuó):拔,提升。②繇(yóu):通从。③通事舍入:官职名,掌传达令旨,内外启奏。④困厄:困苦危难。⑤赀():通,资财。⑥备:防备。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①潮大乱                  ②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细柳。
B.①以黑衣                  ②军士吏甲,锐兵刃
C.①知外援绝,困     ②曾其所不能。
D.①遂守睢阳               ②其将可袭而掳也
2.下列几组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或困厄归者/请军礼见B.巡下车,依法诛/己而细柳军
C.久知其稿人/于是上使使持节诏将军D.潮军大乱,焚垒遁/成礼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刻线句子。
(1)巡驰骑决战,身被创不顾,士乃奉巡主军。
(2)巡西向再拜曰:“臣力竭矣,不能全城。”
4.读了选文,你认为张巡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分析其人物形象。
2023-10-08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八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入学检测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幼警悟读书数过辄诵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常惊以为一日千里举进士,调叶县尉。熙宁初,举四京学官,第文为优,教授北京国子监,留守文彦博才之,留再任。知太和县,以平易为治。时课颁盐策,诸县争占多数,太和独否,更不悦,而民安之。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逾年,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实录》成。擢起居舍人。丁母艰。庭坚性笃孝,母病弥年,昼夜视颜色,衣不解带。及亡,庐墓下,哀毁得疾几殆。服除,为秘书丞,提点明道宫,兼国史编修官。绍圣初,出知宣州,改鄂州。章惇、蔡卞与其党论《实录》多诬。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问,摘千余条示之,谓为无验证。既而院史考阅,悉有据依,所余才三十二事。庭坚书“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至是首问焉。对曰:“庭坚时官北都,尝亲见之,真儿戏耳。”凡有问,皆直辞以对,闻者壮之。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言者犹以处善地为骫法。以亲嫌,遂移戎州。庭坚泊然,不以迁谪介意。蜀士慕从之游,讲学不倦,凡经指授,下笔皆可观。徽宗即位,起监鄂州税,以吏部员外郎召,皆辞不行。丐郡,得知太平州,至之九日罢,主管玉隆观。庭坚在河北,与赵挺之有微隙,挺之执政,转运判官陈举承风旨,上其所作《荆南承天院记》,指为幸灾,复除名,羁管宜州。三年,徙永州,未闻命而卒,年六十一。庭坚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庭坚于文章尤长于诗,蜀、江西君子以庭坚配较,故称“苏黄”。轼为侍从时,举以自代,其词有“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之语,其重之也如此。

(节选自《宋史·黄庭坚传》)


【注】①颁盐策:分摊盐税的政策法令。②骫wěi:歪曲,枉曲。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幼警悟/读书数过辄诵/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常惊/以为一日千里/
B.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幼警悟读书/数过辄诵/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常惊/以为一日千里/
C.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幼警悟/读书数过辄诵/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常惊/以为一日千里/
D.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幼警悟读书/数过辄诵/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常惊/以为一日千里/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子监:又称国子学。中国古代隋朝以后的中央官学,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
B.庐墓:古人于父母或师长死后,服丧期间在墓旁搭建小屋居住,守护坟墓,谓之庐墓。
C.行:指行书,出现在东汉晚期。楷书产生后,行书逐渐演变为介于草书与楷书之间的字体。
D.孝友:指对父母孝顺,对朋友友爱。文中指苏轼认为黄庭坚孝顺、友爱的品行比得上古人。
3.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庭坚施行仁政,体恤民情。朝廷颁布征收分担盐税的法令,其他县都争着占多数,唯独太和县不这样做,该县的百姓却得以安定。
B.黄庭坚直率豪壮,不畏权贵。他奉命修订《神宗实录》,记录章惇、蔡卞及其党羽的诬陷不实之词。面对盘问,他照实回答。
C.黄庭坚诲人不倦,修养极高。四川的士子都仰幕他,乐意和他交游。他向他们讲学不倦,凡经他指点的文章都有可观之处。
D.黄庭坚备受排挤,仕途坎坷。庭坚与赵挺之有微隙,陈举秉承赵挺之的意向指斥庭坚对灾祸庆幸,庭坚被押送到宜州管制。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庭坚性笃孝,母病弥年,昼夜视颜色,衣不解带。
(2)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问,摘千余条示之,谓为无验证。
5.黄庭坚文才非凡,备受推崇,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2023-09-21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湘乡市名民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检测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曹刿请       多识广              义勇为       各抒己
B.小未孚       言而有        杳无音       手拈来
C.公与之       风破浪           虚而入       兴而来
D.遂逐齐       未捷              百万雄       仁义之
2.翻译文中画线语句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曹刿为什么要“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这表现了曹刿什么样的特点?
2023-09-21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湘乡市名民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入学检测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白)居易敏悟绝人,工文章。未冠,谒顾况。况,恃才,少所推可,见其文,自失曰:“吾谓斯文遂绝,今复得子矣!”贞元中,擢进士、拔萃皆中。补校书郎。元和元年,为集贤校理,月中,召入翰林为学士。迁左拾遗。四年,天子以旱甚,下诏有所蠲贷,振除灾沴。居易见诏节未详,即建言乞尽免江淮两赋,以救流瘠,且多出宫人。宪宗颇采纳。李师道上私钱六百万,为魏征孙赎故第,居易言:“征任宰相,太宗用殿材成其正寝,后嗣不能守,陛下犹宜以贤者子孙赎而赐之。师道人臣,不宜掠美。”帝从之。田布拜魏博节度使,命持节宣谕,布遗五百缣,诏使受之,辞曰:“布父雠国耻未雪,人当以物助之,乃取其财,谊不忍。方谕问旁午,若悉有所赠,则贼未殄,布赀竭矣。”诏听辞饷。是时,河朔复乱,合诸道兵出讨,迁延无功。贼取弓高,绝粮道,深州围益急。居易上言,使李光颜将,可径薄贼,开弓高粮路,合下博,解深州之围。居易虽进忠,不见听,乃丐外迁。为杭州刺史,始筑堤捍钱塘湖,钟泄其水,溉田千顷。复浚李泌六井,民赖其汲。文宗立,以秘书监召,封晋阳县男。太和初,二李党事兴。杨虞卿与居易姻家,而善李宗闵,居易恶缘党人斥,乃移病还东都。起为同州刺史,不拜,改太子少傅,进冯翊县侯。会昌初,以刑部尚书致仕。六年,卒,年七十五,赠尚书右仆射,宣宗以诗吊之。遗命薄葬,毋请谥。居易被遇宪宗时,事无不言,多见听可,然为当路所忌,遂摈斥,所蕴不能施,乃放意文酒。既复用,又皆幼君,偃蹇益不合,居官辄病去,遂无立功名意。与弟行简、从祖弟敏中友爱。东都所居履道里,疏沼种树,构石楼香山,凿八节滩,自号醉吟先生,为之传。居易于文章精切,然最工诗,当时士人争传。其始生七月能展书,九岁暗识声律。其笃于才章,盖天禀然。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卷四十四》)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拔萃,唐代一种选官制度。选官期限未满,试判三条,合格授官的叫“拔萃”。
B.县男,唐朝设立的一种爵位的名称,从五品。后文的中“县侯”也是爵位名称。
C.从祖弟,从,堂房亲属。同一曾祖但不同祖父的同辈人之间,互称为从祖兄弟。
D.声律,既指诗赋的声韵格律,也是五声六律音乐的总称。本文中所指是后者。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居易才华横溢。他的诗歌被当时士人争相传诵;著名诗人顾况自恃才华,很少推崇他人,但见到居易的文章后,也对他赞许有加。
B.白居易直言不讳。李师道献私款为魏征的孙子赎回故宅,白居易认为李师道是人臣,直言陛下“不宜掠美”,应成就李师道的美名。
C.白居易关心民生。杭州刺史任内,他修堤蓄水泄洪以利灌溉,舒缓旱灾之害,疏浚当地的六口水井,帮助解决杭州百姓的饮水问题。
D.白居易淡泊名利。他受命持节前去向田布宣布谕旨时,田布赠送他五百匹细绢,他予以拒绝。临死前,他遗命薄葬,也不必请谥号。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居易见诏节未详,即建言乞尽免江淮两赋,以救流瘠,且多出宫人。
(2)布父雠国耻未雪,人当以物助之,乃取其财,谊不忍。
4.白居易做官入则直言进谏,出则造福一方,最终却“无立功名意”。结合文本简析他无意功名的原因。
2023-09-20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县颐华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入学检测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韩傀相韩,严遂重于君,二人相害也。严遂政议直指,举韩傀之过。韩傀以之叱之于朝,严遂拔剑趋之,以救解。于是严遂惧诛,亡去,求人可以报韩傀者。至齐,齐人或言:轵深井里聂政,勇敢士也,避仇隐于屠者之间。严遂阴交于聂政,以意厚之。聂政问曰:子欲安用我乎?严遂曰:吾得为役之日浅,事今薄,奚敢有请?于是严遂乃具酒,觞聂政母前。仲子黄金百镒,前为聂政母寿。聂政惊,愈怪其厚,固谢严仲子。仲子固进而聂政谢曰臣有老母家贫客游以为狗屠可旦夕得甘脆以养亲亲供养备义不敢当仲子之赐严仲子曰:臣有仇,而行游诸侯众矣。然至齐,闻足下义甚高,故直进百金者,特以为夫人粗粝之费,以交足下之欢,岂敢以有求邪?聂政曰:臣所以降志辱身,居市井者,徒幸而养老母。老母在,政身未敢以许人也。竟不肯受。然仲子卒备宾主之礼而去。久之,聂政母死,既葬,除服。聂政曰:嗟乎!政乃市井之人,鼓刀以屠,而严仲子乃诸侯之卿相也,不远千里,枉车骑而交臣,臣之所以待之至浅鲜矣。未有大功可以称者,而严仲子举百金为亲寿,我虽不受,然是深知政也。夫贤者以感忿睚眦之意而亲信穷僻之人,而政独安可默然而止乎?老母今以天年终,政将为知己者用。遂西至濮阳,见严仲子曰:前所以不许仲子者,徒以亲在。今亲不幸,仲子所欲报仇者为谁?严仲子具告曰:臣之仇韩相傀。傀又韩君之季父也,宗族盛,兵卫设,臣使人刺之,终莫能就。辞,独行仗剑至韩。韩适有东孟之会,韩王及相皆在焉,持兵戟而卫者甚众。聂政直入,上阶刺韩傀。韩傀走而抱哀侯,聂政刺之,兼中哀侯,左右大乱。聂政大呼,所杀者数十人。

(选自《战国策》,有删改)


注:①严遂,字仲子。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仲子固进/而聂政谢曰/臣有老母/家贫/客游以为狗屠可/旦夕得甘脆以养亲/亲供养备义/不敢当仲子之赐
B.仲子固进/而聂政谢曰臣有老母/家贫/客游以为狗屠可/旦夕得甘脆以养亲/亲供养备/义不敢当仲子之赐
C.仲子固进/而聂政谢曰/臣有老母/家贫/客游以为狗屠/可旦夕得甘脆以养亲/亲供养备/义不敢当仲子之赐
D.仲子固进/而聂政谢曰/臣有老母/家贫/客游以为狗屠/可旦夕得甘脆以养亲/亲供养备义/不敢当仲子之赐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金百镒”的“镒”指秦始皇时期的通用货币,也是古代的重量单位,合二十两。
B.足下,敬辞,古代交际用语,用于下级对上级或晚辈对长辈,文中指后一种说法。
C.除服,古代丧礼仪式之一,守丧期满,除去丧服。和它同义的还有“服阕”。
D.季父,父亲的幼弟。古代用伯、仲、叔、季表示兄弟排行次序,“季”排行最后。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傀和严遂都受韩哀侯器重,两人相互妒忌。严遂曾直言不讳指责韩傀,韩傀在朝廷上怒斥严遂,而严遂则拔剑相向,终因惧诛而逃往诸侯。
B.严遂暗中结交侠客聂政。严遂通过敬重聂母来获得聂政的好感,聂政对严遂的厚待感到奇怪,最终未接受馈赠,且聂政也不理解严遂的意图。
C.聂政在守孝期满后主动向严遂询问情况。严遂告诉他仇人的身份地位,并表示曾派人行刺,未能成功。聂政辞别严遂,前往韩国替严遂报仇。
D.聂政只身来到韩国,正赶上刺杀韩傀的好时机:韩国有东孟之会,韩哀侯和韩傀都在现场。聂政勇猛地冲上台阶刺杀韩傀,同时刺中韩哀侯。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是严遂惧诛,亡去,求人可以报韩傀者。
(2)不远千里,枉车骑而交臣,臣之所以待之至浅鲜矣。
(3)少间,帘内掷一纸出,即道人意中事,无毫发爽。
(4)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5.聂政为严遂报仇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9 . 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节选自《廉颇蔺相如列传》)

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解释不同的一项是(     
A.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孰与城北徐公美
B.以吾两人在也   安陵以五十里地存者,以有先生也
C.吾念之   臣于草庐之中
D.贱之人   肉食者
2.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蔺相如官拜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扬言要当面让他受辱,这表明廉颇心胸狭窄、看重名利。
B.蔺相如的门客见相如畏惧、躲避廉颇,一同前往告辞,表明他们对蔺相如行为的不理解。
C.蔺相如认为自己和廉颇都是赵国重臣,用两虎相争的比喻来说明二人发生争执,必然对赵国不利。
D.廉颇听闻蔺相如的话后,经由门客引领前去负荆请罪,最后二人成为生死与共的好友。
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仲卿,无名位。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誉,由是知名于时。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量移江陵府掾曹。

元和初,召为国子博士,迁都官员外郎。时华州刺史阎济美以公事停华阴令柳涧县务,俾据曹。居数月,济美罢郡,出居公馆,涧遂讽百姓遮道索前年军顿役直。后刺史赵昌按得涧罪以闻,贬房州司马。因使过华,愈知其事,以为刺史相党,上疏理涧,留中不下。诏监察御史李宗奭按验,得涧赃状。再贬涧封溪尉。以愈妄论,复为国子博士。

十四年正月,上令中使杜英奇押宫人三十人,持香花赴临皋驿迎佛骨。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愈素不喜佛,上疏谏之。疏奏宪宗怒甚出疏以示宰臣将加极法装度奏曰韩愈上忤尊听诚宜得罪然而非内怀忠恳不避黜责岂能至此伏乞稍赐宽容以来谏者上曰:愈言我奉佛太过,我犹为容之。至谓东汉奉佛之后,帝王咸致天促,何言之乖刺也?愈为人臣,敢尔狂妄,固不可赦。于是人情乃至国戚诸贵惊惋,因事言之,乃贬为潮州刺史。

十五年,征为国子祭酒,转兵部侍郎,后改吏部侍郎,转京兆尹,兼御史大夫。以不台参为御史中丞李绅所劾。愈不伏,言准敕仍不台参。绅、愈性皆褊僻,移刺往来,纷然不止,乃出绅为浙西观察使,愈亦罢尹,为兵部侍郎。及绅面辞赴镇,泣涕陈叙,穆宗怜之,乃追制以绅为兵部侍郎,愈复为吏部侍郎。

长庆四年十二月卒,时年五十七,赠礼部尚书,谥曰文。

(选自《旧唐书》,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疏奏/宪宗怒甚/出疏以示/宰臣将加极法/裴度奏曰/韩愈上忤尊听/诚宜得罪/然而非内怀忠恳/不避黜责/岂能至此伏/乞稍赐宽容/以来谏者/
B.疏奏/宪宗怒甚/出疏以示宰臣/将加极法/裴度奏曰/韩愈上忤尊听诚/宜得罪/然而非内怀/忠恳不避黜责/岂能至此/伏乞稍赐宽容/以来谏者/
C.疏奏/宪宗怒甚/出疏以示宰臣/将加极法/裴度奏曰/韩愈上忤尊听/诚宜得罪/然而非内怀忠恳/不避黜责/岂能至此/伏乞稍赐宽容/以来谏者/
D.疏奏/宪宗怒甚/出疏以示/宰臣将加极法/裴度奏曰/韩愈上忤尊听/诚宜得罪/然而非内怀/忠恳不避黜责/岂能至此/伏乞稍赐宽容/以来谏者/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中的“延”与《过秦论》“开关延敌”中的“延”意思相同。
B.量移,唐宋时,被贬边远地区的官员,遇赦酌情移至近处任职。
C.“俾摄据曹”中的“摄”与《论语》“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中的“摄”意思不同。
D.台参指唐代在京师的京兆尹、少尹及长安、万年二县县令须到御史台参谒的官场礼仪。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自强不息,自信图强。从小刻苦学习儒家经典,无需别人奖励督促,考中进士之后,自己投送文章到公卿之间,寻求赏识。
B.韩愈忧心国事,直言敢谏。曾递上数千字的奏章极力劝谏德宗要善理朝政,后又不惧罢黜和斥责对宪宗迎佛骨之事进行劝谏。
C.韩愈说话狂妄,不顾后果。韩愈身为人臣,妄言东汉信奉佛教后,帝王寿命都短促,宪宗认为这冒犯了自己,韩愈定不能宽赦。
D.韩愈个性固执,不懂让步。被御史中丞李绅弹劾后,与李绅争辩不休,因而被罢免京兆尹,授任兵部侍郎,后又改任吏部侍郎。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愈知其事,以为刺史相党,上疏理涧,留中不下。
(2)于是人情乃至国戚诸贵惊惋,因事言之,乃贬为潮州刺史。
2023-09-03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入学检测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