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2 道试题
1 . 有人认为苏武对汉帝的忠诚是愚忠,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2023-07-07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大单元作业设计—选必中 第三单元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房玄龄明达吏事,辅以文学,夙夜尽心,惟恐一物失所;用法宽平,闻人有善,若己有之,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与杜如晦引拔士类,常如不及。至于台阁规模,皆二人所定。上每与玄龄谋事,必曰:“非如晦不能决。”及如晦至,卒用玄龄之策。盖玄龄善谋,如晦能断故也。二人深相得,同心徇国,故唐世称贤相者,推房、杜焉。玄龄虽蒙宠待,或以事被谴,辄累日诣朝堂,稽颡请罪,恐惧若无所容。

房玄龄、王珪掌内外官考,治书侍御史权万纪奏其不平,上命侯君集推之。魏征谏曰:“玄龄、珪皆朝廷旧臣,素以忠直为陛下所委,所考既多,其间能无一二人不当!察其情,终非阿私。若推得其事则皆不可信岂得复当重任且万纪比来恒在考堂曾无驳正及身不得考乃始陈论 此正欲激陛下之怒,非竭诚徇国也。”上乃释不问。

玄龄谓诸子曰:“吾受主上厚恩,今天下无事,唯东征未已,群臣莫敢谏,吾知而不言,死有余责。”乃上表谏,以为:“陛下功名威德亦可足矣,拓地开疆亦可止矣。今驱无罪之士卒,委之锋刃之下,使肝脑涂地,独不足愍乎!向使高丽违失臣节,诛之可也;侵扰百姓,灭之可也;他日能为中国患,除之可也。今无此三条,愿陛下许高丽自新,罢应募之众,自然华夷庆赖,远肃迩安。臣旦夕入地,傥蒙录此哀鸣,死且不朽!”

玄龄之子遗爱尚上女高阳公主,上谓公主曰:“彼病笃如此,尚能忧我国家。”上自临视,握手与诀,悲不自胜。七月癸卯,薨。

柳芳曰:玄龄佐太宗定天下,及终相位,凡三十二年,天下号为贤相;然无迹可寻,德亦至矣。故太宗定祸乱而房、杜不言功,珪、征善谏诤,而房、杜让其贤,英、卫善将兵,而房、杜行其道,理致太平,善归人主。为唐宗臣,宜哉!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若推得/其事则皆不可信岂得/复当重任/且万纪比来恒在考堂/曾无驳正/及身不得考/乃始陈论/
B.若推得其事/则皆不可信/岂得复当重任/且万纪比来恒在考堂/曾无驳正/及身不得考/乃始陈论/
C.若推得其事/则皆不可信/岂得复当重任/且万纪比来恒在/考堂曾无驳正/及身不得考/乃始陈论/
D.若推得/其事则皆不可信岂得/复当重任/且万纪比来恒在/考堂曾无驳正/及身不得考/乃始陈论/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台阁,是尚书台的别称,文中即为此意,后也用来泛指中央政府机关。
B.稽颡,古代一种跪拜礼,行礼人屈膝下拜,以额触地,表示极度虔诚。
C.中国,古代多泛指我国中原地区,文中的“中国”是指当时的唐王朝。
D.癸卯,六十干支之一,可以纪年、月、日,文中“癸卯”是用来纪月。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房玄龄每次与杜如晦商议朝政,皇上都让如晦做决断,而最后还是采用房玄龄的策略,房、杜二人配合默契。
B.权万纪上奏说房玄龄、王珪考核朝廷内外官员不公正。唐太宗命人核查实情,后经魏征劝说,不再追问。
C.唐太宗东征高丽之时,群臣无人敢于反对,而房玄龄认为自己作为深受皇帝厚恩的重臣,有责任进行劝阻。
D.太宗对房玄龄关爱有加,他们不仅结为儿女亲家,而且在他病情危重的时候,太宗亲临探视,悲伤不已。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正欲激陛下之怒,非竭诚徇国也。
(2)今驱无罪之士卒,委之锋刃之下,使肝脑涂地,独不足愍乎!
5.唐人柳芳评价房玄龄“德亦至矣”。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德”表现在哪些方面。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将军战             河:黄河
B.范增数项王             目:递眼色
C.刑人如恐不             胜:胜利
D.大王来何             操:拿
2.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今日事何如             学者必有师
B.其意常在沛公             师道之不传久矣
C.如今人方刀俎             无能也已
D.得复见将军             青,取之
3.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项庄是项羽手下的一个武将,他在接受了趁舞剑时刺杀刘邦的任务后,手总是软的,总是于心不忍,再加上项伯的保护,所以他未能把刘邦刺死。
B.樊哙能言善辩,口齿伶俐,他居然把项羽说得无言以对。
C.樊哙在危急关头不顾卫士阻拦,闯入军帐中,表现了极大的勇气。但入帐后的种种行为都是有理有节的,表现了他有勇有谋、粗中有细的性格。
D.从樊哙的一番话来看,他是很懂得外交辞令的。他先指桑骂槐地怒斥一顿,然后又不失时机、恰到好处地讲出刘邦这样做都是为了项羽,难怪项羽愿听。
4.请把上面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2022-05-25更新 | 262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年湖南省普通高中高二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景公问政孔子,孔子曰:政在节财。景公说,将欲以尼谿田封孔子。晏婴进曰:夫儒者,君欲用之以移齐俗,非所以先细民也。后,景公敬见孔子,不问其礼。公山不狃以费畔季氏,使人召孔子。孔子循道弥久,温温无所试,莫能己用,曰:盖周文武起丰镐而王今费虽小傥庶几乎欲往子路不说止孔子孔子曰夫召我者岂徒哉如用我其为东周乎然亦卒不行。其后定公以孔子为中都宰,一年,四方皆则之。由中都宰为司空,由司空为大司寇。定公十年夏,齐使使告鲁为好会,会于夹谷。孔子摄相事,曰:古者诸侯出疆,必具官以从。请具左右司马。定公曰:诺。会齐侯夹谷,以会遇之礼相见。献酬之礼毕,齐有司趋而进曰:请奏四方之乐。景公曰:诺。孔子举袂而言曰:吾两君为好会,夷狄之乐何为于此!请命有司!有司却之,不去,则左右视晏子与景公。景公心怍,麾而去之。有顷,齐有司趋而进曰:请奏宫中之乐。景公曰:诺。优倡侏儒为戏而前。孔子曰:匹夫而营惑诸侯者罪当诛!请命有司!有司加法焉,手足异处。景公惧而动,知义不若,归而大恐,告其群臣曰:鲁以君子之道辅其君,而子独以夷狄之道教寡人,使得罪于鲁君。于是齐侯乃归所侵鲁之郓、汶阳、龟阴之田以谢过。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十日不进。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有间,曰:丘得其为人,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盖周文武起丰镐而王/今费虽小/傥庶几乎/欲往子路/不说/止孔子/孔子曰/夫召我者岂徒哉/如用我/其为东周乎/
B.盖周文武起丰镐而王/今费虽小/傥庶几乎/欲往子路/不说/止孔子/孔子曰/夫召我者岂徒哉/如用我其为/东周乎/
C.盖周文武起丰镐而王/今费虽小/傥庶几乎/欲往/子路不说/止孔子/孔子曰/夫召我者岂徒哉/如用我/其为东周乎/
D.盖周文武起丰镐而王/今费虽小/傥庶几乎/欲往/子路不说/止孔子/孔子曰/夫召我者岂徒哉/如用我其为/东周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家臣,春秋时各国卿大夫的臣属,卿大夫家的总管叫宰,宰包括各种官职,总称为家臣。
B.司寇,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司法和纠察的长官,为六卿之一,大司寇与司空品级相同。
C.夷狄,中国古代称东方部族为夷,北方部族为狄,常用以泛称除华夏族以外的各族。
D.优倡,古代本有区别,倡指乐人,优指伎人,后常并称以音乐歌舞或杂技戏谑娱人的艺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醉心学乐,不肯浅尝辄止。孔子听到《韶》乐,醉心学习,三月不知肉味;学习鼓琴,十日不进食,由习曲、得数、得志、得为人不断提高要求。
B.孔子将受封赏,后受晏婴批评。景公要把田地封赐给孔子,晏婴进言说用儒者改造齐国习俗,不是引导百姓的好办法,齐景公便不再问关于礼的事。
C.孔子久不得志,后得鲁国重用。孔子遵循周道修行很久,但处处受压抑,没有施展才能的地方;后来效力鲁定公,不久后他的做法受到别人推崇。
D.孔子尊奉周礼,排斥夷狄之道。齐国演奏四方舞乐,孔子挥举长袖请官员下令撤走;面对艺人侏儒演戏调笑,孔子斥责他们蛊惑诸侯,罪该诛杀。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孔子摄相事,曰:“古者诸侯出疆,必具官以从。请具左右司马。”
(2)有司却之,不去,则左右视晏子与景公。景公心怍,麾而去之。
5.孔子在诸侯会盟上的言行,使齐景公会盟后做出了哪些方面的转变?
2021-07-08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统一调研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疏广字仲翁,东海兰陵人也。少好学,明《春秋》,家居教授,学者自远方至。征为博士太中大夫。地节三年,立皇太子,广徙为太傅。广兄子受,字公子,亦以贤良举为太子家令。受好礼恭谨敏而有辞宣帝幸太子宫受迎谒应对及置酒宴奉觞上寿辞礼闲雅上甚欢说顷之,拜受为少傅。太子外祖父特进平恩侯许伯以为太子少,白使其弟中郎将舜监护太子家。上以问广,广对曰:“太子国储副君,师友必于天下英俊,不宜独亲外家许氏。且太子自有太傅、少傅,官属已备,今复使舜护太子家,视陋,非所以广太子德于天下也。”上善其言,以语丞相魏相,相免冠谢曰:“此非臣等所能及。”广由是见器重,数受赏赐。太子每朝,因进见,太傅在前,少傅在后。在位五岁,皇太子年十二。广谓受曰:“吾闻‘功遂身退,天之道’也。今宦成名立,如此不去,惧有后悔,岂如父子归老故乡,以寿命终,不亦善乎?”受叩头曰:“从大人议。”即日父子俱移病。满三月赐告,广遂称笃,上疏乞骸骨。上以其年笃老,皆许之,加赐黄金二十斤,皇太子赠以五十斤。公卿大夫故人邑子设祖道,供张东都门外,送者车数百两,辞决而去。及道路观者皆曰:“贤哉二大夫!”广既归乡里,日令家共具设酒食,请族人故旧宾客,与相娱乐。数问其家金余尚有几所,趣卖以共具。居岁余,广子孙窃谓其昆弟老人广所爱信者曰:“子孙几及君时颇立产业基址,今日饮食费且尽。宜从丈人所,劝说君买田宅。”老人即以闲暇时为广言此计,广曰:“吾岂老悖不念子孙哉?顾自有旧田庐,令子孙勤力其中,足以共衣食,与凡人齐。今复增益之以为赢余,但教子孙怠惰耳。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此金者,圣主所以惠养老臣也,故乐与乡党宗族共飨其赐,以尽吾余日,不亦可乎!”于是族人说服。皆以寿终。

(节选自《汉书·疏广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受好礼恭谨/敏而有辞/宣帝幸太子宫/受迎谒应对/及置酒宴/奉觞上寿辞/礼闲雅/上甚欢说/
B.受好礼恭/谨敏而有辞宣帝/幸太子宫/受迎谒应对/及置酒宴/奉觞上寿/辞礼闲雅/上甚欢说/
C.受好礼恭/谨敏而有辞/宣帝幸太子宫/受迎谒应对/及置酒宴/奉觞上寿辞/礼闲雅/上甚欢说/
D.受好礼恭谨/敏而有辞/宣帝幸太子宫/受迎谒应对/及置酒宴/奉觞上寿/辞礼闲雅/上甚欢说/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秋》,史书名,儒家经典之一,相传是孔子根据鲁国的编年史修订而成。
B.少傅,职官名,三公之一,为辅弼太子之官,位在少师之下少保之上。
C.乞骸骨,使骸骨得以归葬故乡,是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的一种说法。
D.祖道,是古人出行之前举行祭祀路神的仪式,以求神灵保佑行人平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疏广思维缜密,见识不凡。疏广认为太子已有太傅、少傅辅佐,属官设置已经很完备,若另派外戚监护,则有不利。
B.疏广功成名就,告老还乡。疏广认为功成身退符合天道,他自认为身处高位,深得皇帝重用,应适可而止,于是称病辞官。
C.疏广散财乡里,与人同乐。疏广辞官归乡后,让家人将皇帝赐金兑换,用以置办每日酒食,邀请乡亲宗族、故旧宾客共同娱乐。
D.疏广目光长远,家教有方。疏广考虑到子孙自有旧田庐,因而有生之年不再为他们购置田地房产,旨在戒除子孙怠惰之习。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及课内文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善其言,以语丞相魏相,相免冠谢曰:“此非臣等所能及。”
(2)顾自有旧田庐,令子孙勤力其中,足以共衣食,与凡人齐。
(3)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
2021-07-03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乐山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平原君朱建者,楚人也。故尝为淮南王黥布相,有罪去,后复事黥布。布欲反时,问平原君,平原君非之,布不听而听梁父侯,遂反。汉已诛布,闻平原君谏不与谋,得不诛。

平原君为人辩有口,刻廉刚直。行不苟合,义不取容。辟阳行不正,得幸吕太后。时辟阳侯欲知平原君,平原君不肯见。及平原君母死。陆生素与平原君善,过之。平原君家贫,未有以发丧,方假贷服具,陆生令平原君发丧。陆生往见辟阳侯,曰:“前日君侯欲知平原君,平原君义不知君,以其母故,今其母死,君诚厚送丧,则彼为君死矣。”辟阳侯乃奉百金往税。辟阳侯幸吕太后,人或毁辟阳侯于孝惠帝,孝惠帝大怒,下吏,欲诛之。大臣多害辟阳侯行,欲遂诛之。辟阳侯急,因使人欲见平原君。平原君辞曰:“狱急,不敢见君。”乃求见孝惠幸臣闳籍孺,说之曰“君所以得幸帝,天下莫不闻。今辟阳侯幸太后而下吏,道路皆言君谗,欲杀之。今日辟阳侯诛,旦日太后含怒,亦诛君。何不肉袒为辟阳侯言于帝?帝听君出辟阳侯,太后大欢。两主共幸君,君贵富益倍矣。”于是闳籍孺大恐从其计言帝果出辟阳侯辟阳侯之囚欲见平原君平原君不见辟阳侯辟阳侯以为倍已大怒及其成功出之乃大惊。吕太后崩,大臣诛诸吕,辟阳侯于诸吕至深,而卒不诛。计画所以全者,皆陆生、平原君之力也。孝文帝时,淮南厉王杀辟阳侯,以诸吕故。文帝闻其客平原君为计策,使吏捕欲治。平原君欲自杀。诸子及吏皆曰:“事未可知,何早自杀为?”平原君曰:“我死祸绝,不及而身矣。”遂自刭。孝文帝乃召其子,使匈奴单于无礼,乃骂单于,遂死匈奴中。

(选自《史记•郦生陆贾列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于是闳籍孺大恐/从其计/言帝/果出辟阳侯/辟阳侯之囚/欲见平原君/平原君不见辟阳侯/辟阳侯以为倍己/大怒及其/成功出之/乃大惊
B.于是闳籍孺大恐/从其计/言帝果/出辟阳侯/辟阳侯之囚/欲见平原君/平原君不见辟阳侯/辟阳侯以为倍己/大怒/及其成功出之/乃大惊
C.于是闳籍孺大恐/从其计/言帝果/出辟阳侯/辟阳侯之囚/欲见平原君/平原君不见辟阳侯/辟阳侯以为倍己/大怒及其/成功出之/乃大惊
D.于是闳籍孺大恐/从其计/言帝/果出辟阳侯/辟阳侯之囚/欲见平原君/平原君不见辟阳侯/辟阳侯以为倍己/大怒/及其成功出之/乃大惊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侯,古代爵位名称。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历代爵位等级复杂多变。
B.太后,一般是帝王的生母。汉代诸侯王之母也称“太后”,后世一般专用于帝王之母。
C.孝惠帝,谥号。谥号,皇帝等死后后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褒扬评价的名号。
D.匈奴,古族名。战国时期活动于燕、赵、秦等以北地区。其最高首领通常称为“单于”。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建反对谋反,幸免于难。朱建曾经侍奉过黥布,黥布谋反时,咨询朱建的意见,朱建竭力谏止,黥布不听,后黥布被杀,朱建却因此幸免于难。
B.朱建品行端正,廉洁刚直。朱建行事不随便附和,讲求道义,辟阳侯品行不端正,朱建不想跟他交往;他母亲去世时,家里没钱办丧事。
C.朱建知恩图报,救辟阳侯。辟阳侯因罪下狱,情况很危急,辟阳侯求助朱建,朱建让辟阳侯去见皇帝的宠臣闳籍孺,最终辟阳侯被释放。
D.朱建受到牵连,自杀身亡。孝文帝时,淮南厉王杀了辟阳侯,孝文帝听说辟阳侯的许多计谋出自朱建,打算逮捕朱建问罪,朱建最终自杀。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其母死,君诚厚送丧,则彼为君死矣。
(2)诸子及吏皆曰:“事未可知,何早自杀为?”
5.闳籍孺为什么听从了朱建的建议,替辟阳侯说情?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张克戬,字德祥,侍中耆曾孙也。第进士,历河间令,知吴县。吴为浙剧邑民喜争大姓怙势持官府为令者踵故抑首务为不生事幸得去而已。克戬一裁以法,奸猾屏气。使者以状闻,召拜卫尉丞。初,克戬弟克公为御史,蔡京。京再辅政,修怨于张氏,以微事黜克戬。宣和七年八月,知汾州。十二月,金兵犯河东,围太原。太原距汾二百里,遣将银朱孛堇来攻,纵兵四掠。克戬毕力扞御。燕人先内附在城下者数十,阴结党欲为内应,悉收斩之。数选劲卒挠敌营,出不意焚其栅,敌惧引去。论功加直秘阁。靖康元年六月,金兵复逼城。戍将麻世坚中夜斩关出,通判韩琥相继亡。克戬召令兵民曰:“太原既陷,吾固知亡矣。然义不忍负国家辱父祖,愿与此城终始以明吾节,诸君其自为谋。”皆泣不能仰视,同辞而对曰:“公父母也,愿尽死听命。”乃益厉兵儆守。贼至,身帅将士披甲登陴(城墙),虽屡却敌而援师讫不至。金兵破平遥,平遥为汾大邑,久与贼抗,既先陷,又胁降介休、孝义诸县。据州南二十村,作攻城器具。

两遣使持书谕克戬,焚不启。具述危苦之状,募士间道言之朝,不报。十月朔,金益万骑来攻愈急。有十人唱为降语,斩以徇。诸酋列城下,克戬临骂极口,炮中一酋,立毙。度不得免,手草遗表及与妻子遗书,缒州兵持抵京师。明日,金兵从西北隅入,杀都监贾亶,克戬犹帅众巷战。金人募生致之。克戬归索朝服,焚香南向拜舞,自引决,一家死者八人。金将奉其尸礼葬于后园,罗拜设祭,为立。事闻,诏赠延康殿学士,赠银三百两、绢五百匹,表揭里。绍兴中,谥忠确。

(选自《宋史》)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吴为浙剧邑/民喜争/大姓怙势/持官府为令者踵故抑首/务为不生事/幸得去而已/
B.吴为浙剧/邑民喜争/大姓怙势持官府/为令者踵故抑首/务为不生事/幸得去而已/
C.吴为浙剧/邑民喜争/大姓怙势/持官府为令者/踵故抑首/务为不生事/幸得去而已/
D.吴为浙剧邑/民喜争/大姓怙势持官府/为令者踵故抑首/务为不生事/幸得去而已/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古代用于表示宗族中次于至亲的亲属关系。如“从弟”“从兄”“从子”“从父”等。
B.劾,古代官员和百姓检举官吏罪状的行为,与《苏武传》“劾大不敬”中“劾”的意思相同。
C.庙,本是供祀祖宗的地方,还可指供奉祭祀名人的处所。随着佛教的传入,后来佛教寺院也俗称庙。
D.闾,《周礼》:“五家为比,五比为闾。闾,侣也。二十五家相群侣也。”文中泛指百姓聚居之处。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克戬不畏奸邪,依法施政。在担任吴县知县时,他坚持原则,绝不妥协,依法打击地方豪强,震慑了邪恶势力。
B.张克戬英勇抗敌,善用谋略。宣和七年十二月,金兵侵犯河东,张克戬在太原全力抵抗,先除敌人内应,后以奇兵致胜。
C.张克戬誓死报国,忠贞不移。靖康元年,汾州又遭兵燹,孤城无援,已入绝境。金人送来劝降信,他不拆看就直接烧掉。
D.张克戬忠义干云,令人敬仰。十月初二,汾州城破,张克戬身穿朝服壮烈殉国,连敌人都为之奉尸礼葬,拜祭立庙。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燕人先内附在城下者数十,阴结党欲为内应,悉收斩之。
(2)度不得免,手草遗表及与妻子遗书,缒州兵持抵京师。
8 . 重点②:文章对卫律和李陵劝降的部分写得特别详细,为什么要这样处理?其用意是什么?
2020-11-05更新 | 78次组卷 | 2卷引用:《提高练》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 第10课 苏武传
9 . 《苏武传》一文记叙了苏武的哪几件事情?表现了苏武的什么品性?
19-20高二下·浙江·阶段练习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
10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论语·里仁》)

普性深沉,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宋史·赵普传》)

1.第一则材料体现了__________的交往原则,所依据的儒家的哲学思想是_____________。
2.子游和赵普的“事君数”有何不同?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
2020-11-04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新东方】语文027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