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204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华,字茂先,少贫,乡人刘放奇其才,以女妻焉。华学业优博,辞藻温丽,朗赡多通,图纬方伎之书莫不详览。少自修谨,造次必以礼度。勇于赴义,笃于周急。器识弘旷,时人罕能测之。初未知名,著《鹤鹅赋》以自寄。陈留阮籍见之,叹曰:王佐之才也!由是声名始著。华强记默识,四海之内,若指诸掌。武帝尝问汉宫室制度及建章千门万户华应对如流听者忘倦画地成图左右属目。帝甚异之,时人比之子产。遭母忧,哀毁过礼,中诏勉励,逼令摄事。华名重一世,众所推服,晋史及仪礼宪章并属于华,多所损益。当时诏皆所草定,声誉益盛,有台辅之望焉。而荀勖自以大族,恃帝恩深,憎疾之,每伺间隙,欲出华外镇。会帝问华:谁可托寄后事者?对曰:明德至亲,莫如齐王攸。既非上意所在,微为忤旨,间言遂行。乃出华为持节、都督幽州诸军事。抚纳新旧,戎夏怀之。历世未附者二十余国,并遣使朝献。于是远夷宾服,四境无虞,频岁丰稔,士马强盛。贾谧与后共谋,以华庶族,儒雅有筹略,进无逼上之嫌,退为众望所依,欲倚以朝纲,访以政事,疑而未决。以问裴颜,颜素重华,深赞其事。华遂尽忠匡辅,弥缝补阙,虽当暗主虐后之朝,而海内晏然,华之功也。华惧后族之盛,作《女史箴》以为讽。贾后虽凶妒,而知敬重华。久之,论前后忠勋,进封壮武郡公。华十余让,中诏敦譬,乃受。华性好人物,诱进不倦,于穷贱侯门之士有一介之善者,便咨嗟称咏,为之延誉。雅爱书籍,身死之日,家无余财,惟有文史溢于机箧。尝徙居,载书三十乘。秘书监挚虞撰定官书,皆资华之本以取正焉。天下奇秘,世所希有者,悉在华所。由是博物洽闻,世无与比。

(节选自《晋书·卷三十六》)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武帝尝问汉宫室制度及建章千门万户/华应对如流/听者忘倦/画地成图/左右属目
B.武帝尝问/汉宫室制度及建章/千门万户/华应对如流/听者忘倦/画地成图/左右属目
C.武帝尝问/汉宫室制度及建章千门万户/华应对如流/听者忘倦/画地成图/左右属目
D.武帝尝问汉宫室制度/及建章千门万户/华应对如流听者/忘倦画地成图/左右属目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少贫,古时称幼年丧父或者父母双亡的人为“孤”,以此说明张华的生活状况。
B.造次必以礼度,“造次”主要意义有“仓促”和“鲁莽”,在这里引申为行为举止。
C.远夷宾服,“宾服”为恐惧、畏惧之意。借远国的畏惧,突出张华杰出的外交才能。
D.以华庶族,“庶族”是与“士族”特权阶级相对应的概念,指普通百姓出身的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华学业深厚广博,气度见识深远。他图纬方伎各类书籍都广泛涉猎阅读,直到阮籍的欣赏才让他声名大噪。
B.张华举止合乎礼度,行事又非常的谨慎。武帝非常欣赏张华的才华,大家也都认为他的才能甚至比得上子产。
C.张华非常熟悉礼仪宪章等制度,并且擅长词章,当时的诏书诰文,都是张华所起草,张华也因为这些声誉更盛。
D.张华怕贾后亲族势力过于强盛,作《女史箴》来讽劝。贾后虽凶暴残忍,但还是敬重张华,没有因此而迫害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遭母忧,哀毁过礼,中诏勉励,逼令摄事。
(2)华性好人物,诱进不倦,于穷贱侯门之士有一介之善者,便咨嗟称咏,为之延誉
5.阮籍评价张华“王佐之才”,结合选文具体分析。
7日内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丽水市发展共同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北汉主闻太祖驾,甚喜,谋大举入寇,遣使请兵于契丹。二月,契丹遣其武定节度使、政事令杨衮将万馀骑如晋阳。北汉主自将兵三万,以武宁节度使张元徽为前锋都指挥使与契丹自团柏南趣潞州。北汉兵屯梁侯驿,昭义节度使李筠遣其将穆令均将步骑二千逆战,筠自将大军壁于太平驿。张元徽与令均战,阳不胜而北,令均逐之,伏发,杀令均,俘斩士卒千余人。筠遁归上党,婴城自守。

世宗闻北汉主入寇,欲自将兵御之,曰:“崇我大丧,轻朕年少新立,有吞天下之心,此必自来,朕不可不往。”北汉主不知帝至,过潞州不攻,引兵而南。是夕,军于高平之南。癸巳,前锋与北汉兵遇,击之,北汉兵却,帝虑其遁去,趣诸军亟进。北汉主见周军少,悔召契丹,谓诸将曰:“吾自用汉军可破也,何必契丹。今日不惟克周,亦可使契丹心服。”诸将皆以为然。杨衮策马前望周军,退谓北汉主曰:“勃敌也,未可轻进!”北汉主奋曰:“时不可失,请公勿言,试观我战。”兖默然不悦。

合战未几,樊爱能引骑兵先遁,步兵千余人解甲呼万岁,降于北汉。帝见军势危,自引亲兵犯矢石督战。太祖皇帝时为宿卫将谓同列曰主危如此吾属何得不致死又谓张永德曰:“贼气骄,力战可破也。公麾下多能左射者,请引兵高西出为左翼,我引兵为右翼以击之。国家安危,在此一举。”永德从之,各将二千人进战。太祖皇帝身先士卒,驰犯其锋,士卒死战,无不一当百,北汉兵披靡。北汉主衰老力惫,伏于马上,昼夜驰骤,殆不能支,仅得入晋阳。

帝欲诛樊爱能等以肃军政,犹豫未决。己亥,昼卧行宫帐中,张永德侍侧,帝以其事访之。对曰:“爱能等素无大功,忝冒节钺,望敌先逃,死未塞责。且陛下方欲削平四海,苟军法不立,虽有熊罴之士,百万之众,安得而用之!”帝掷枕于地,大呼称善。即收爱能及所部军使以上七十余人,责之曰:“汝曾皆累朝宿将,非不能战;今望风奔遁者,无他,正欲以朕为奇货,卖与刘崇耳。”悉斩之。曰:自是骄将惰卒,始知所惧,不行姑息之政矣。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高平之战》)

1.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太祖皇帝A时为宿B卫将C谓同列D曰E主危F如G此H吾属何J得K不致死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幸,庆幸,文中指北汉主庆幸后周太祖去世,与《孔雀东南飞》中“幸可广问讯”的“幸”词义不同。
B.乘,是登上之义,文中指率领士卒登上高处,与《氓》中“乘彼垣,以望复关”的“乘”词义相同。
C.节钺,符节与斧钺,古代授与将帅,作为加重权力的标志。授予符节、节钺的过程仪式常被称为“假节”。
D.己亥,干支,可纪年月日,文中是纪日,与《扬州慢》中的“淳熙丙申至日”中“丙申”作用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北汉主刘崇认为后周皇帝刚死,谋划进犯后周,向契丹借兵,但见后周军队人数少,后悔召来契丹军队。
B.后周世宗面对北汉入侵,在战争形势危急时刻,身先士卒,带领侍卫亲兵冒着流矢飞石督战,鼓舞士气。
C.张永德、太祖皇帝登上高处,分为左右两翼,各自率领两千人部队前进战斗,士兵以一当百,击溃敌军。
D.皇帝借诛杀望风逃跑的樊爱能等军官,整肃军纪,树立军威。由此,骄横将领和怠惰士兵知道军法可畏。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击之,北汉兵却,帝虑其遁去,趣诸军亟进。
(2)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5.请简要概括后周在高平之战取胜的原因。
7日内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三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冶字仁卿,真定栾城人。登金进士第,调高陵簿,未上,辟知钧州事。岁壬辰,城溃,冶微服北渡,流落忻、崞间,聚书环堵,人所不堪,冶处之裕如也。

世祖在潜邸,闻其贤,遣使召之,且曰:素闻仁卿学优才瞻,潜德不耀,久欲一见,其勿他辞。既至,问河南居官者孰贤,对曰:险夷一节,惟完颜仲德。又问完颜合答及蒲瓦何如,对曰:二人将略短少,任之不疑,此金所以亡也。又问魏征何如,对曰:征忠言谠论知无不言以唐诤臣观之征属第一又问今之臣有如魏征者乎,对曰:今以侧媚成风,欲求魏征之贤,实难其人。又问今之人材贤否,对曰:天下未尝乏材,求则得之,舍则失之,理势然耳。今儒生有如魏璠、王鄂、郝经辈,皆有用之材,又皆贤王所尝聘问者,举而用之,何所不可,但恐用之不尽耳。然四海之广,岂止此数子哉!

又问天下何以治之,对曰:夫治天下,难则难于登天,易则易于反掌。盖有法度则治,控名责实则治,进君子退小人则治。如是而治天下,岂不易于反掌乎?无法度则乱,有名无实则乱,进小人退君子则乱。如是而治天下,岂不难于登天乎?

又问昨地震何如,对曰:今之地震,或奸邪在侧,或女谒盛行,或谗慝交至,或刑罚失中,或征骤举。五者必有一于此矣。夫天之爱君,如爱其子,故示此以警之耳。苟能辨奸邪,去女谒,屏谗慝,省刑罚,慎征伐,上当天心,下协人意,则可转咎为休矣。世祖嘉纳之。

冶晚家元氏,买田封龙山下,学徒益众。及世祖即位,复聘之,欲处以清要,冶以老病,恳求还山。至元二年,再以学士召,就职期月,复以老病辞去,卒于家,年八十八。

(节选自《元史·列传第四十七》)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征忠言A谠论B知C无不言D以唐诤臣E观之F征G属H第一。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壬辰,干支纪年,与《登泰山记》中“是月丁未”的“丁未”用法不同。
B.“所以”与《师说》中“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的“所以”意思不同。
C.当,意为应当,与《墨子》中“当察乱何自起”的“当”意思相同。
D.伐,意为讨伐、进攻,与《老子》中“自伐者无功”的“伐”意思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冶进士出身,做过钧州的知州。钧州城被攻破后,他更换服装北上渡河,流落于忻州、崞州间,面对艰苦的环境,能泰然处之。
B.李冶对金朝的一些官员较为了解,如他认为完颜仲德有治理混乱的能力,完颜合答和蒲瓦二人缺少用兵的谋略,不宜被重用。
C.李冶敢于直言,指出朝廷现在谄媚成风,要想寻找像魏征那样贤德的人是困难的;另外,他还建议世祖提拔任用儒生如魏璠等人。
D.晚年的李冶受到朝廷重视,在至元二年被朝廷征召到京担任学士。他任职不到一个月就以年老多病辞职离去,后在家中去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素闻仁卿学优才赡,潜德不耀,久欲一见,其勿他辞。
(2)上当天心,下协人意,则可转咎为休矣。
5.元世祖询问李冶对于地震的看法,李冶进行了回复。关于李冶的回复,你有怎样的评价?
7日内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武威市天祝一中、民勤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上(汉武帝)以为淮阳,楚地之郊,乃召拜汲黯为淮阳太守。黯伏谢不受印,诏数强予,然后奉诏。黯为上泣曰:“臣自以为填沟壑,不复见陛下,不意陛下复收用之。臣常有狗马病,力不能任郡事。臣愿为中郎,出入禁闼,补过拾遗,臣之愿也。”上曰:“君淮阳邪?吾今召君矣。顾淮阳吏民不相得,吾徒得君之重,卧而治之。”

黯既辞行,过大行令李息,曰:“黯弃逐居郡,不得与朝廷议矣。御史大夫汤,智足以拒谏,诈足以饰非,务巧佞之语,辩数之辞,非肯正为天下言,专阿主意。主意所不欲,因而毁之;主意所欲,因而誉之。好兴事,舞文法,内怀诈以御主心,外挟贼吏以为威重。公列九卿,不早言之,公与之俱受其戮矣。”息畏汤,终不敢言,及汤败,上抵息罪。

使黯以诸侯相秩居淮阳,十岁而卒。诏徙奸猾吏民于边。

(节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汉纪十二》)

材料二:

公讳仲淹,字希文。祥符八年举进士。天圣中,晏丞相荐公文学,以大理寺丞为秘阁校理。以言事忤章献太后旨,通判河中府、陈州。久之,上记其忠,召拜右司谏。当太后临朝听政时,以至日大会前殿,上将率百官为寿。有司已具公上疏言天子无北面且开后世弱人主以强母后之渐其事遂已。又上书请还政天子,不报。太后崩,言事者希旨,多求太后时事,欲深治之。公独以谓太后受托先帝,保佑圣躬,未见过失,宜掩其小故以全大

庆历三年春,召为枢密副使。既至数月,以为参知政事。公叹曰:“上之用我者至矣!然事有先后,而革弊于久安,非朝夕可也。”既而上再赐手诏,趣使条天下事。言者遂以危事中之,赖上察其忠,不听。后因以疾请邓州。守邓三岁,公益病,遂不起,享年六十有四。

(节选自欧阳修《范文正公神道碑铭》)

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有司已具A公上疏言天子B无北面C且开后世弱人主D以强E母后之渐F其事G遂已。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黯伏谢不受印”与“谢家来贵门”(《孔雀东南飞》)两句中的“谢”含义相同。
B.“君薄淮阳邪?”与“但以刘日薄西山”(《陈情表》)两句中的“薄”含义不同。
C.“迨太后崩”与“迨诸父异爨”(《项脊轩志》)两句中的“迨”含义相同。
D.“宜掩其小故以全大德”与“二三其德”(《氓》)两句中的“德”含义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武帝任命汲黯为淮阳太守,汲黯不肯接受印信,汉武帝多次下诏,汲黯才接受此职。汲黯还流着泪向汉武帝诉说辞不就职的理由。
B.汲黯临行前叮嘱李息揭露御史大夫张汤爱制造事端、玩弄法律条文、依靠不法官吏来建立自己威望的行径,否则忠臣们恐怕都会受到惩处。
C.天圣年间,范仲淹担任秘阁校理职务时因上书言事违背章献太后意旨,被贬为河中府通判、陈州通判。后来皇帝征召他担任右司谏一职。
D.章献太后临朝听政大会众臣,皇帝要率领百官为太后祝寿祈福。范仲淹呈上奏章反对,此事才止息。他又上奏请求太后把理政大权还给天子。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黯既辞行,过大行令李息,曰:黯弃逐居郡,不得与朝廷议矣。
(2)上之用我者至矣!然事有先后,而革弊于久安,非朝夕可也。
5.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范仲淹的形象特点。
7日内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洧南居士传

归有光

洧南居士者,姓杜氏,名孟乾。其先自魏滑徙扶沟邑,居洧水南,故以为号。曾祖清,以明经任大同经历;祖璿,赠户部主事;父绍,进士,官户部主事。居士少为诸生,已有名,岁大比,督学第其文为首,而户部乃次居四。时户部得举,人曰:“此子不欲先其父耳!”久之,竟不第。

入太学,选调清苑主簿,庇马政。却礼币之赠,数言利病于太守。又欲开郎山煤,导九河。诸所条画,皆切于时,太守嗟异之。会创芦沟河桥,雷尚书檄入郡选其才,得清苑主簿而委任焉。然苑人爱其仁恕,及闻居士之孙化中举于乡,喜相谓曰:“固知吾杜母之有后也。”升泸州经历,丁内艰,服阕,改巩昌。至则陈茶马利病,太守器其能,郡事多咨焉。竟卒于官,年五十。

居士为学精博,尤长于诗。所交皆知名士。平生尚气轻财,收恤姻党,字孤寡,不惮分产畀之。县中有事,皆来取决,伉直不容人之过,族人子弟往往遭挞楚。然未尝宿留于中,皆敬服,而怨谤者矣。

初,洧水东折,岁久冲淤,转而北。居士力言于令,改浚以达于河,扶沟人赖其利。居士于家事不訾省,闻有善书,多方购之。建书楼,且戒子孙善保守,刻石以记。

君既没,其从父弟孟诗状其行如此。嘉靖四十四年,化中登进士,明年,为邢州司理。隆庆三年,吴郡归有光,化中同年进士也,来为司马,因采孟诗语,著之其家传。

归子曰:大梁固多奇士,尤以诗名。吾读洧南诗,意其人必超然埃壒之表。及为小官,似非所屑,必欲有以自见。乃知古人之志行所存,不可测也。视世之规规谫谫无居士之高情逸兴虽为官岂能辨治哉?化中盖深以予言为然云。

【注】①贡:封建时代给朝廷荐举人才,如“贡生”,指经科举考试升入京师国子监读书的人。②宿留:谓存之于心。③皆省:计虑省察。④埃塔:尘埃。⑤自见:显露自己。⑥规规谫谫:浅陋拘泥。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视世之A规规谫谫B无居士之C高情D逸兴E虽为F官G岂能F辨治哉?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比,这里指科举考试中的乡试,明、清两代三年一次,在省城举行,中者称举人。
B.丁内艰,指遭遇母亲的丧事,又称“丁内忧”“丁母忧”。“丁”,指遭逢。
C.鲜,少,与《爱莲说》“陶后鲜有闻”中的“鲜”意思相同。
D.顾,表转折,与《促织》“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中的“顾”用法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洧南居士的先辈中有曾在中央或地方任职的,他也颇有文才,文章曾被督学评定为第一名,但户部按次序排位他为第四名。
B.洧南居士多次向太守进言利弊,又主持开采了郎山煤,疏导了九河;做清苑主簿时,当地百姓因他仁义宽容而喜爱他。
C.洧南居士收养抚恤姻亲族人,抚养孤寡之人,不害怕将家产分给别人;他容不下别人的过错,族中子弟经常因犯错遭他鞭打,但都尊敬佩服他。
D.洧南居士喜好藏书,他听到有好的书,就用多种方法去买;他建造了一个书楼,并且告诫子孙好好保存守护它,并把他的告诫之语刻在石头上。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至则陈茶马利病,太守器其能,郡事多咨焉。
(2)君既没,其从父弟孟诗状其行如此。
5.归有光从哪些方面对洧南居士做了怎样的评价?
7日内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苏秦为赵合从,说楚威王曰:“楚,天下之强国也。大王,天下之贤王也。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粟支十年,此霸王之资也!夫以楚之强与大王之贤,天下莫能当也。今乃欲西面而事秦,则诸侯莫不南面而朝于章台之下矣。秦之所于天下,莫如楚,楚强则秦弱,楚弱则秦强,此其势不两立。故为王至计,莫如从亲以孤秦。大王不从亲,秦必起两军:一军出武关;一军下黔中。若此,则鄢、郢动矣。臣闻治之其未乱,为之其未有也。患至而后忧之,则无及已。故愿大王早计之。

“大王能听臣,臣请令山东之国,奉四时之献,以承大王之明制,委社稷宗庙,练士厉兵,在大王之所用之。大王诚能听臣之愚计,则韩、魏、齐、燕、赵、卫之妙音美人,必充后宫矣。赵、代良马,必实于外厩。故从合则楚王,横成则秦帝。今释霸王之业,而有事人之名,臣窃为大王不取也。”

“夫秦,虎狼之国也,有吞天下之心。秦,天下之仇雠也。横人皆欲割诸侯之地以事秦,此所谓养仇而奉雠者也。夫为人臣而割其主之地以外交强虎狼之秦以侵天下卒有秦患,不顾其祸。夫外挟强秦之威,以内劫其主,以求割地,大逆不忠,无过此者。故从亲,则诸侯割地以事楚;横合,则楚割地以事秦。此两策者,相去远矣,有亿兆之数。两者大王何居焉?故敝邑赵王,使臣效愚计,奉明约,在大王命之。

楚王曰:“寡人之国,西与秦接境,秦有举巴蜀、并汉中之心。秦,虎狼之国,不可亲也。而韩魏迫于秦患,不可与深谋,与深谋恐反以入于秦,故谋未发而国已矣。寡人自料,以楚当秦,未见胜焉。内与群臣谋,不足恃也。寡人卧不安席,食不甘味,心摇摇然如悬旌而无所终薄。今君欲一天下,诸侯,存危国,寡人谨奉社稷以从。”

(选自《战国策·楚策》)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夫为A人臣B而割C其主D之地E以外交F强G虎狼H之秦I以侵J天下K卒L有秦M患N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害,是“担忧”的意思,与《烛之武退秦师》中“君亦无所害”的“害”意思不相同。
B.诚,是“诚心诚意”的意思,与《陈情表》中“愿陛下矜悯愚诚”的“诚”意思相同。
C.危,是“危险,不安全”的意思,与《赤壁赋》中“正襟危坐”中的“危”意思不相同。
D.安,是“使⋯⋯安定”的意思,与《谏太宗十思疏》中“则思知止以安人”的“安”意思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秦极力奉承楚王是贤君,楚国有称霸天下的国力,没必要侍奉秦国,相反地应该成为其他国家侍奉的对象,为后面游说作了铺垫。
B.苏秦指出秦国贪得无厌,视楚国为最大对手,秦、楚两国的国力此消彼长,两国不能和平共处,而合纵可以孤立秦国壮大楚国的力量。
C.苏秦的游说打动了楚王,楚王表示早就看透秦国的野心,但韩、魏等国畏秦,担心与他们深入谋划合作反而会让自己落入秦国的圈套。
D.苏秦采用“破立”结合的方式进行游说。他在极力渲染合纵的美好前景后,集中攻击连横战略的弊端,使楚王确信合纵是正确的选择。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横人皆欲割诸侯之地以事秦,此所谓养仇而奉雠者也。
(2)故敝邑赵王,使臣效愚计,奉明约,在大王命之。
5.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苏秦向楚王所说的“合纵之利”。
7日内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衢温5+1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夫草之精秀者为英,兽之特群者为雄。故人之文武茂异,取名于此。是故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此其大体之别名也。若校其分数①,则互相须,各以二分,取彼一分,然后力成。何以论其然夫聪明者英之分也不得雄之胆则说不行。胆力者雄之分也,不得英之智,则事不立。是故英以其聪谋,以其明见机,待雄之胆行之。雄以其力服众,以其勇排难,待英之者成之。然后乃能各其所长也。若聪能谋始,而明不见机,乃可以坐论,而不可以处事。若聪能谋始,明能见机,而勇不能行,可以循常,而不可以虑变。若力能过人,而勇不能行,可以为力人③,未可以为先登③。力能过人,勇能行之,而智不能断事,可以为先登,未足以为将帅。必能谋始,明能见机,胆能决之然后可以为英,张良是也。气力过人,勇能行之,智足断事。为雄,韩信是也。体分不同,以多为目,故英、雄异名。然皆偏至之材,人臣之任也。故英可以为相,雄可以为将,若一人之身兼有英、雄,则能长世,高祖、项羽是也。然英之分以多于雄,而英不可以少也。英分少,则智者去之。故项羽气力盖世。明能合变,而不能听采奇异,有一范增不用,是以陈平之徒皆亡归。高祖英分多,故群雄服之,英材归之,两得其用。故能吞破楚,宅有天下。

(选自《人物志·英雄》,有删改)

材料二:

太史公曰: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态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候,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有删改)

[注]①分数:这里指比例。②二分:分成两部分。③力人:力气大的人。④先登:先锋。⑤体分:票赋和素质。⑥高祖:汉高祖刘邦。⑦合变:随机应变。

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何以A论B其然C夫D聪明者英之E分也F不得G雄之胆H则说不行。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始,文中指开始,与《琵琶行·并序》“千呼万唤始出来”中的“始”词义不同。
B.“然后乃能各济其所长也”中的“济”与成语“扶危济困”中的“济”词义不同。
C.陈涉,陈胜,字涉。秦末陈涉揭竿而起,《阿房宫赋》中“成卒叫”反映了此事。
D.“奋其私智而不师古”与“师必退”(《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师”词义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花草中有英,野兽中有雄。文武才干出群的人取名为英雄,其中特别聪明秀出的人称为英,胆力过人的人称为雄。
B.聪明是英才所具有的素质成分,但英才需要雄才的胆力;胆力是雄才所具有的素质成分,但雄才需要英才的智慧。
C.如果一个人有超人的力气,也有行动的勇气,但没有处理事务的智慧,这样的人可以做将帅,却不可以任他为宰相。
D.秦朝政令失误,天下众多豪杰争斗。项羽乘势兴起,率领五位诸侯灭掉秦朝,分割天下分封王侯,自号“霸王”。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雄以其力服众,以其勇排难,待英之智成之。
(2)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
5.项羽和刘邦同为英雄,结局为什么会有不同?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说明。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晋王进屯永济,张彦选银枪效节五百人,皆执兵自卫,诣永济谒见,王登驿楼语之曰:汝陵胁主帅,残虐百姓,数日中迎马诉冤者百馀辈。我今举兵而来,以安百姓,非贪人土地。汝虽有功于我,不得不诛以魏人。遂斩彦及其党七人,余众股栗。王召谕之曰:罪止八人,馀无所问。自今当竭力为吾爪牙。众皆拜伏。明日,王缓带轻裘而进,令张彦之卒擐甲执兵,翼马而从,仍以为帐前银枪都。

贺德伦帅将吏请晋王入魏州城慰劳。既入,德伦上印节,请王兼领天雄军,王固辞,曰:比闻汴寇侵逼贵道,故亲师徒,远来相救。又闻城中新罹涂炭,故暂入存抚。明公不垂鉴信,乃以印节推,诚非素怀。德伦再拜曰:今寇敌密迩,军城新有大变,人心未安。德伦腹心纪纲为张彦所杀殆尽,形孤势弱,安能统众!一旦生事,恐负大恩。王乃受之。

戊戌,晋王引兵趣望都,契丹逆战,晋王以亲军千骑先进,遇奚酋秃馁五千骑,为其所围。晋王力战,出入数四,自午至申不解。李嗣昭闻之,引三百骑横击之,虏退,王乃得出。因纵兵奋击契丹大败,逐北至易州。

(《资治通鉴·后梁纪》,有删改)

材料二:高季兴在洛阳,帝左右伶宦求货无厌,季兴忿之。帝欲留季兴,郭崇韬谏曰:陛下新得天下诸侯不过遣子弟将佐入贡惟高季兴身自入朝当褒赏以劝来者;乃羁留不遣,弃信亏义,沮四海之心,非计也。乃遣之。季兴倍道而去,至许州,谓左右曰:此行有二失:来朝一失,纵我去一失。又谓将佐曰:新朝百战方得河南,乃对功臣举手云,‘吾于十指上得天下,’矜伐如此,则他人皆无功矣,其谁不解体!又荒于禽色,何能久长!吾无忧矣。乃缮城积粟,招纳梁旧兵,为战守之备。

夏六月,帝苦海暑,于禁中择高凉之所,皆不称旨。帝命允平营楼,日役万人,所费巨万。崇韬谏曰:今两河水、旱,军食不充,愿且息役,以俟丰年。帝不听。

(《资治通鉴·后唐纪》,有删改)

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陛下新得A天下B诸侯不过遣子弟C将佐D入贡E惟高季兴F身自入朝G当褒赏H以劝来者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得不诛以谢魏”与《苏武传》“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中“谢”词义相同。
B.“王缓带轻裘而进”中的“缓带轻裘”与《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函梁君臣之首”中“函”字用法相同。
C.“亲董师徒”中的“董”与《谏太宗十思疏》“董之以严刑”中“董”词义不同。
D.“以印节见推”中的“见”与《答司马谏议书》“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中的“见”用法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王李存勖平定魏州之乱时,能审时而为,宽严相济,斩杀了前来投降的张彦及其同伙,又收服了战斗力很强的银枪效节军。
B.晋王李存勖英勇善战又能身先士卒,在和契丹作战时,他奋力冲战,以少胜多,突破敌人包围,一直将契丹军追到易州。
C.高季兴在洛阳时对庄宗左右的伶宦贪婪索求财物的行为感到愤怒,他离开时对新朝的统治表示了担忧,并开始战守之备。
D.庄宗李存勖苦于盛暑湿热下令让允平建宫殿,每天役使工匠上万人,花费巨大。崇韬劝谏庄宗等到丰年再建,但他没有听从。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罪止八人,馀无所问。自今当竭力为吾爪牙。
(2)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屈原列传》)
5.欧阳修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阐释后唐之亡,在于庄宗之“逸豫”,材料二揭示了其灭亡还有哪些原因?请简要概括
2024-05-13更新 | 16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调研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邓禹,字仲华,南阳新野人。年十三,能诵《诗》,受业长安。时上亦游学京师,禹年虽幼,而见上知非常人,遂相亲附。更始既至雒阳,以世祖为大司马,使安集河北。禹闻之自南阳发北径渡河追至邺谒上见之甚欢谓曰我得拜除长吏生远来宁欲仕耶?禹曰:“不愿也。更始虽都关西,今山东未安,赤眉、青犊之属,动以万数;三辅假号,往往群聚。更始既未有所挫,而不自听断,诸将皆庸人屈起,志在财币,争用威力,朝夕自快,非有忠良明智,深虑远图,欲尊主安民者。明公虽建蕃辅之功,犹恐无所成立。于今之计,莫如揽延英雄,务悦民心,立高祖之业,救万民之命。以公而虑天下,不足定也。”上大悦,因令左右号禹曰“邓将军”,常宿止于中,与定计议。上止广阿城门楼上,舆地图,指示邓禹,曰:“天下郡国如是,我乃始得一处,师言天下不足定,何也?”上破邯郸,诛王郎,欲北发突骑,禹曰:“吴汉有智谋,诸将鲜能及者。”上以禹为知人。赤眉入长安,邓禹为司徒,讨赤眉,不以时进,光武敕曰:“司徒,尧也;赤眉,桀也。今长安饥民,孰不延望?”光武即位,拜邓禹为大司徒,曰:“前将军邓禹,深执忠孝,与联谋误帷幔,决胜千里。孔子曰:‘自吾有回也,门人日以亲。’”以元功拜太傅,进见东向,甚见尊宠。建武中,罢三公,以列侯就第。邓禹笃于经书,教学子孙。

序曰:贤骏思圣主、风云从龙武, 自然之应也。邓禹以弱冠睹废兴之兆,赢粮策马,以追世祖,遵信竹帛之愿,建社稷之谋,袭萧何之爵位,可谓材难矣。受命之初,躬率六师;立师傅,位三公,功德之极,而禹兼之。《易》称“利见大人”,《诗》有“自求多福”,其禹之谓与?

(改编自《东观汉记》卷九)

【注】①西汉末刘玄史称更始帝。②不足:不难。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禹闻之/自南阳发/北径渡河/追至邺谒上/见之甚欢/谓曰/我得拜除/长吏生远来/宁欲仕耶/
B.禹闻之/自南阳发北/径渡河追/至邺谒上/见之甚欢/谓曰/我得拜除长吏/生远来宁/欲仕耶/
C.禹闻之/自南阳发北/径渡河/追至邺谒/上见之甚欢/谓曰/我得拜除长吏/生远来宁/欲仕耶/
D.禹闻之/自南阳发/北径渡河/追至邺谒/上见之甚欢/谓曰/我得拜除长吏/生远来/宁欲仕耶/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祖是中国古代帝王庙号之一,在文中和“上”“光武”都同指一人。
B.“披舆地图”的“披”指打开,与《鸿门宴》中“披帷西向立”的“披”相同。
C.制是古代诏书的一种。从文中内容看,和“敕”大体相类,是可以互用的。
D.忠孝是儒家思想所倡导的伦理美德之一。忠与孝的对象分别是君国与父母。
3.下列对原文中有关邓禹“知人”的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邓禹年轻时在长安求学,结识刘秀,看出他非同寻常,如能谋划天下,将很容易平定混乱的局面。
B.邓禹认为更始帝缺乏决断能力,手下将领目光短浅,刘秀如果只是辅佐更始帝,则难以实现志向。
C.邓禹在刘秀攻下邯郸、杀死王郎、想向北进军时,建言应派吴汉领军,认为他是将领中的佼佼者。
D.邓禹有名垂史册的意愿,洞悉王朝兴亡的征兆,选择追随刘秀,南征北战、出谋定策,功德盖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今之计,莫如揽延英雄,务悦民心,立高祖之业,救万民之命。
(2)邓禹以弱冠睹废兴之兆,赢粮策马,以追世祖。
5.《淮南子》中说尧之时,獭输、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皆为民害,尧派羿除掉了这些祸害,万民皆喜。请据此分析光武称邓禹为“尧”用意。
2024-05-12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致远级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

10 . 阅读《烛之武退秦师》的片断,完成下面小题。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许之。

夜缒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子亦有不利/用亡郑以陪邻
B.夜缒出/朝济夕设版焉
C.君知难也/吾还也
D.阙秦利晋/作《师说》贻之
2.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国危在旦夕,烛之武“夜缒而出”,表现了他深明大义、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精神。
B.烛之武在秦伯面前不卑不亢,侃侃而谈,层层深入,逐步渗透,终使秦伯心悦诚服。
C.秦、晋曾是友好的邻邦,秦对晋有割让焦、瑕二邑的恩惠,晋对秦却要严加防范。
D.烛之武的劝说,使秦伯撤走围郑的军队,秦晋联盟顷刻瓦解,晋国不得已而退兵。
2024-04-29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红桥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