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吴鼎,字鼎臣,燕人。至元十七年,见裕宗于东宫,命入宿卫。二十五年,授织染杂造局总管府副总管,后积官至礼部尚书、宣徽副使。太德十一年,山东郡饥,诏鼎往赈之。朝廷议发米四万石,钞折米一万石,鼎谓同使者曰:民得钞,将何从易米同使者曰:朝议已定,恐不可复得。鼎曰:人命岂不重于米耶!言于朝,卒从所请。

至大元年,改正奉大夫、保定路总管。时皇太后欲幸五台,言者请开保定西五回岭,以取捷径。遣使即鼎,使视地形,计工费,鼎言:荒山斗入,人迹久绝,非乘舆所宜往。还报,太后喜,为寝其役。三年,召授资善大夫、同知中政院事。两浙财赋隶中政者巨万计,前往者多取其赢,鼎治之,一无私焉。浙有两富豪,曰朱、张家,多贷与民钱其后两家诛没而券之已偿者亦入于官官唯验券征理民不能堪。鼎力为辨白,始获免。四年,京畿澧运使。

皇庆二年,特旨复佥宣征院事;四月,进资政大夫、崇祥院使。延祐三年卒,年五十有三。赠荣禄大夫、平章政事、柱国,追封蓟国公,谥孝敏。

(选自《元史·列传第五十七》)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东郡饥,诏鼎往赈之     诸:各个
B.遣使即鼎,使视地形            使:使臣
C.前往者多取其赢               率:大都
D.京畿澧运使                      改:改授
2.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多贷与民钱/其后两家诛没而券之/已偿者亦入于官/官唯验券征理/民不能堪
B.多贷与民钱/其后两家诛没/而券之已偿者/亦入于官/官唯验券征理/民不能堪
C.多贷与民钱/其后两家诛没而券之/已偿者亦入于官/官唯验券征理民/不能堪
D.多贷与民钱/其后两家诛没/而券之已偿者/亦入于官/官唯验券征理民/不能堪
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与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吴鼎在山东救灾时,奏请朝廷改变赈灾方式,得到了朝廷的批准。
B.皇太后想要去五台山,有人建议开山修路,吴鼎认为这样做不合适。
C.吴鼎任职中政院期间,廉洁自律,没有像有些官员一样谋取私利。
D.吴鼎为官正直敢言,处处维护百姓的利益,曾因此遭到免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民得钞,将何从易米?
(2)还报,太后喜,为寝其役。
2022-10-18更新 | 45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年广东省第一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彦,上党人。性豪纵,喜读韬略。父奇之,使诣京师,从种师道两入夏国,有战功。金人攻汴京,彦慨然弃家赴阙,求自试讨贼。时张所为河北招抚使,异其才,擢为都统制。使率裨将张翼、白安民、岳飞等十一将,部七千人渡河,与金人战。败之,复卫州新乡县,传檄诸郡。

金人以为大军至,率数万众彦垒,国之数匝。彦以众寡不敌,溃围出。诸将散归,彦独保共城西山,遣腹心结两河豪杰,图再举。金人购求彦急,彦虑变,夜寝屡迁。其部曲觉之,相率刺面,作“赤心报国,誓杀金贼”八字,以示无他意。彦益感励,抚爱士卒,与同甘苦。未几,两河响应,忠义民兵首领傅选、孟德、刘泽、焦文通等皆附之,众十余万,绵亘数百里,皆受彦约束。金人患之,召其首领,俾以大兵破彦垒。首领跪而泣曰:“王都统砦坚如铁石,未易图也。”金人乃遣劲骑挠彦粮道,彦兵待之,斩获甚众。

绍兴元年九月,李忠反,扰京西,遂攻金州诸关。贼众皆河朔人,骁果善战,彦与战不利,关陷。彦退屯秦郊,令将上尽伏山谷间,焚秦郊积聚,伪若通者。秦郊距郡城二十里,路坦夷,彦募敢死士易摩帜,设奇以待。阅再宿,贼至秦郊,官军战,大败之,忠走降刘豫。

彦称名将,当建炎初,屡破大敌,威声振河朔。时方挠于和议,遽召之还,又夺其兵柄而使之治郡,士议惜之。彦事亲孝居官廉子弟有战功不与推赏将死召其弟侄以家财均给之。

(选自《宋史·王彦传》,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率数万众彦垒      逼近
B.金人乃遣劲骑挠彦粮道  间接(偷偷地、悄悄地)
C.彦兵待之        统领
D.官军战         迎击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彦事亲孝/居官廉/子弟有战功/不与推赏/将死/召其弟侄以家/财均给之
B.彦事亲孝/居官廉/子弟有战功不与/推赏将死/召其弟侄以家/财均给乏
C.彦事亲孝/居官廉/子弟有战功不与/推赏将死/召其弟侄/以家财均给之
D.彦事亲孝/居官廉/子弟有战功/不与推赏/将死/召其弟侄/以家财均给之
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彦与金军对垒,力量悬殊,突破重围后,联络各路豪杰,寻找新的战机
B.王彦做事警觉,考虑周密,为防止部属加害自己,晚上睡觉经常变换处所。
C.王彦身为名将,但并非常胜将军,与金人、李忠交战,都因寡不敌众而失利。
D.王彦受到和议政策影响,被朝廷夺了兵权派做地方官,有识之士都替他惋惜。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部七千人渡河,与金人战,败之。
(2)路坦夷,彦募敢死士易麾帜,设奇以待。
2021-11-17更新 | 31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1年1月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愬(注)谋袭蔡州,每得降卒,必亲引问委曲。吴秀琳曰:公欲取蔡,非得李祐不可。祐帅士卒刈麦于张柴村。愬召史用诚,曰:尔以三百骑伏彼林中,又使人摇帜于前,若将焚其麦积者。祐素官军,必轻骑来逐之,尔乃发骑掩之,必擒之。用诚生擒祐以归。将士以祐向日多杀官军,争请杀之,愬不许,待以客礼。李祐言于李愬曰:蔡之精兵皆在洄曲及四境拒守,守州城者皆赢老之卒,可以乘虚直抵其城。愬然之。

辛未,李愬命李祐、李忠义帅突将三千为前驱,自将三千人为中军,命李进诚将三千人殿其后。军出,不知所之。愬曰:但东行。行六十里,夜,至张柴村,尽杀其成卒及烽子其栅,命士卒少休,命丁士良将五百人断河曲及诸道桥梁,复夜兵出门。诸将请所之,愬曰:入蔡州取吴元济!诸将皆失色。时大风雪,旌旗裂,人马冻死者相望。天阴黑,自张柴村以东道路,皆官军所未尝行,人人自以为必死,然畏愬,莫敢违。夜半,雪愈甚,行七十里,至州城。近城有鹅鸭池,愬令惊之以混军声。壬申,四鼓,愬至城下。李愬、李忠义镬其城为坎以先登,壮士从之。守门卒方熟寐尽杀之而留击柝者使击柝如故遂开门纳众及里城亦然。城中皆不之觉。鸡鸣,雪止,愬入居元济外宅。或告元济曰:官军至矣!元济乃帅左右登牙城拒战。愬遣李进诚攻牙城,毁其外门,得甲库,取其器械。癸酉,复攻之,烧其南门,民争薪刍助之。哺时,门坏,元济于城上请罪,进诚梯而下之。甲戌,愬以槛车送元济诣京师。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有删改)


【注】李愬,唐朝大将,唐宪宗元和十一年(816年)奉命率兵讨伐藩镇叛将吴元济,于次年冬天攻克蔡州。文中吴秀琳、李祐原为吴元济部下,被李愬收降。
1.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守门卒方熟寐/尽杀之/而留击柝者使击柝/如故/遂开门纳众/及里城亦然
B.守门卒方熟寐/尽杀之/而留击柝者/使击柝如故/遂开门纳众/及里城亦然
C.守门卒方熟寐/尽杀之/而留击柝者使击柝/如故/遂开门/纳众及里城亦然
D.守门卒方熟寐/尽杀之/而留击柝者/使击柝如故/遂开门/纳众及里城亦然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辛未,用干支纪年,与文中的“壬申”“癸酉”等作用相同。
B.烽子,是守卫烽火台的士兵。古时边防设烽火台举烟火报警。
C.牙城,指唐、五代时期藩镇主帅所居之城,因有牙旗,故称。
D.槛车,也称笼车,是古时候用来囚禁或押解重要罪犯的囚车。
3.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祐素官军     易:轻视B.其栅   据:占据
C.复夜兵出门   引:避开D.民争薪刍助之   负:背着
4.文中“以”的意义和用法较多,请根据提示完成下面的梳理。

5.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军出,不知所之——军队出发,不知去往哪里
B.人马冻死者相望——被冻死的人马触目皆是
C.城中皆不之觉——城中人都未觉察到他们入城
D.进诚梯而下之——李进诚登上梯子接他下来
6.《旧唐书》中评价李愬“有筹略,善骑射”。在节选文字中,他有哪些“筹略”?请简要概述。
2021-09-01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年山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试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韩忠彦字师朴,韩琦子也。少以父任,为将作监簿,复举进士。琦罢政,忠彦以秘书丞召试馆职,除校理、同知太常礼院。出通判永宁军召还为户部判官琦薨服除为直龙图阁擢天章阁待制。朝廷以夏人囚废其主秉常,用兵西方,既下米脂等城砦数十,夏人求救于辽,辽人移书继至。会遣使贺辽主生辰,神宗以命忠彦,遂以给事中奉使。辽遣赵资睦迓之,语及西事,忠彦曰:“此小役也,何问为?”辽主使其臣王言敷燕于馆,言敷问:“夏国胡罪,而中国兵不解?无失两朝之欢,则善矣。”忠彦曰:“问罪西夏,于二国之好何预乎?”

元祐中,召为户部尚书,擢尚书左丞。弟嘉彦尚主,改同知枢密院事,知院事。哲宗亲政,更用大臣,言者观望,争言垂帘时事。忠彦言:“昔仁宗始政,当时亦多讥斥章献时事,仁宗恶其持情近薄,下诏戒饬。陛下能法仁祖用心,则善矣。”以观文殿学士知真定府,移定州。忠彦在西府,以用兵西方非是,愿以所取之地弃还之,以息民力。至是,言者以为言,降资政殿学士,改知大名府。徽宗即位,以吏部尚书召拜门下侍郎。逾月,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上用忠彦言,数下诏蠲天下逋负,尽还流人而甄叙之,忠直敢言若知名之士,稍见收用。

进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封仪国公。而曾布为右相,多不协,言事者助布排忠彦,以观文殿大学士知大名府。又以钦圣欲复废后,为忠彦罪,再降太中大夫,怀州居住。又论忠彦在相位,不应弃湟州,谪崇信军节度副使,济州居住。逮复湟、鄯,又谪磁州团练副使。复太中大夫,遂以宣奉大夫致仕。卒,年七十二。

(节选自《宋史·韩忠彦传》)


注释:①秉常:西夏皇帝。②章献:宋真宗皇后,曾临朝称制。③钦圣:即宋钦宗。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出/通判永宁军/召还/为户部判官/琦薨服/除为直龙图阁/擢天章阁待制
B.出/通判永宁军/召还为户部判官/琦薨/服除/为直龙图阁/擢天章阁待制
C.出通判永宁军/召/还为户部判官/琦薨服/除/为直龙图阁/擢天章阁待制
D.出通判永宁军/召还/为户部判官/琦薨/服除/为直龙图阁/擢天章阁待制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给事中,宋代官职,因“执事于殿中”得名,负责处理门下省日常公务,审读出纳文书。
B.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例如文中的“元祐”就是宋哲宗在位时的年号。
C.“迁”是一个表述官职变动的词语,文言文中出现“迁”字的地方,都表示“升官”之意。
D.逋负,指“拖欠的赋税、债务”,此处指皇帝采用忠彦建议,下诏免除天下拖欠的赋税。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忠彦善于处理宋辽之间的冲突。他出使辽时能刻意淡化二国的冲突,强调宋辽之间的友好。
B.韩忠彦元祐时得到重用。他被任命为户部尚书,升任尚书左丞,原因在于其弟韩嘉彦娶了公主。
C.韩忠彦敢于直言劝说皇帝。对于言事者上言垂帘的事情,他建议哲宗像仁宗那样下诏告诫整治。
D.韩忠彦不同意在西部用兵。他希望放弃归还攻取的土地,以安息民力,结果遭到了言事者的弹劾。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少以父任,为将作监簿,复举进士。
(2)忠直敢言若知名之士,稍见收用。
5.韩忠彦为什么会屡次获罪?请结合第三段的内容加以梳理。
2021-07-10更新 | 11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1年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THUSSAT暨2022届高三7月诊断性检测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